康平帝聽到大臣匯報河道清淤之事,稍後又另派人前往全國各地督查。


    每年戶部撥款那麽多銀子,都用到什麽地方了?


    雖然可能成效不大,但康平帝要讓下麵的官員知道,朝廷知道下麵有貓膩。


    不能隻顧著貪錢,不做事情。


    查不出來也不要緊,反正出事了,就砍誰的腦袋?


    到底是貪官的腦袋硬,還是朝廷的刀硬?


    康平帝有些累,微微閉上眼睛。


    鄭文年紀輕輕,如此果決,可見朝堂之上,不能被一些上了年紀的大臣把持。


    上了年紀的人,雖說能力很強,但缺少銳意進取之心。


    於是康平帝腦海裏從鄭文,又想到了參奏國舅的年輕官員。


    四個已經外放出去,王世文和周瑾還在京城,不知道現在如何?


    “黃炳,周瑾和王世文現在如何了?”康平帝問,聲音平緩,此時仍舊閉目養神。


    黃公公心知陛下最近對位高權重的老臣不滿了,恭順回答:“陛下,王大人一直閉門思過,不曾出門。周大人以侍奉祖母,攜新婚夫人陪長寧侯老夫人去莊子上休養。”


    “實際上,周大人借休養之名,嚐試種植從西市番商那裏購買的種子。”


    聽到這話,康平帝微微一怔,“這個種子有何過人之處?能讓風華霽月的探花郎去種地?”


    黃公公知道陛下特別喜歡年輕官員有想法,有闖勁,在陛下心情不好的時候,當然要撿陛下想聽的講。


    “據番商說,這是他從遙遠的家鄉帶過來的,產量極高,而且比較耐旱。不過他們來到康國之後,就沒有再吃那些東西,想必味道沒有大米和白麵好。”


    康平帝輕撫胡須,微微眯著眼睛,“周瑾真的下地幹活了?”


    黃炳回答:“確有此事,據說播種就用了八天,整整十畝地。周大人的新婚夫人顧氏,一直陪著,夫唱婦隨,或許以後還能成就一段佳話。”


    “時至今日,周大人夫妻二人不僅陪老夫人散步,強健身體,還會每日到田間查看,記錄生長情況。跟老農請教種田經驗,還把這些經驗全部記錄下來。”


    “哦?”康平帝從龍椅上站起來,踱步沉思,“黃炳,去準備,朕要出宮,微服私訪。”


    黃炳低眉順眼,陛下這是想出宮了,“是,陛下。”


    不一會兒,宮外出現一輛馬車,行駛在青石板路上,直奔西城門。


    長寧侯府所在的莊子,離得極近,才堪堪十裏路。


    雖然隻有車夫,還有兩個騎馬的侍衛,但路上不少挑著擔子的,還有行人,大多都是金林衛喬裝打扮的。


    皇帝出行,哪有這麽簡單?


    前前後後,明明暗暗幾百人保護。


    馬車在莊子不遠處停下,康平帝一行人步行前往。


    他們直接來到周瑾種植番麥種子地頭,眼露好奇,想伸手碰觸。


    “慢著!”李老漢吃過飯,溜達過來,就看到幾個穿著不凡的人想要碰觸主家辛苦種植的番邦莊稼,“看看就行了,別動手動腳,傷了莊稼。”


    黃炳見狀,出言嗬斥,“放肆!你可知……”


    “黃炳,退下。”康平帝阻攔,微服私訪,擺那麽大的架子,還怎麽私訪?


    李老漢雖然有點害怕,但這是長寧侯府的莊子。


    不看僧麵看佛麵,在京城的勳貴高官,也要給長寧侯府麵子。


    “這位先生,一看您就是讀書人,想必也知道這是長寧侯府的莊子。這可是我們世子和世子夫人親自種下的莊稼。”


    康平帝笑笑,拱手,“這位老丈,在下途經此地,從未見過如此奇怪的莊稼,著實好奇,才停下來觀看一二。”


    “還請老丈指教,這東西到底有何奇特之處?”


    看到這個讀書人態度很好,跟他請教種田,李老漢內心的忐忑瞬間消失不見。


    讀書他不成,但種田,他可是一把好手。


    李老漢也是個妙人,說起種田,滔滔不絕,妙語連珠。


    “我家世子播種之時,小老兒有幸跟在身邊,看到種子,金燦燦的,一粒相當於兩粒小麥大小。”


    “當時我家主子也不知道這東西叫什麽名字,於是我家老夫人給取了個名,既然是從番邦買來的種子,姑且暫時就叫番麥。”


    聽到這話,康平帝笑了笑,“老婦人取的這個名字倒也貼切。可曾聽說番麥的產量?”


    李老漢回答:“那個番商口出狂言,為了賣高價,居然說畝產五百斤。”


    “小老兒種地幾十年,還未見過如此高產莊稼。我雖然不信,但也想知道產量到底幾何?”


    康平帝深以為然,“別說老丈你想知道,就連我也好奇。”


    “長寧侯府世子我倒見過,俊美無雙,才華橫溢,你說他作詩我信,說他種田,在下不信。”


    李老漢一輩子實誠,從來不說謊,聽見這人質疑他,頓時要急了。


    “不僅我家世子種田,我家世子夫人也種田!”


    “我們世子夫人說了,老百姓有田種,有糧吃,就是好日子。”


    “還說種田事關國家社稷,沒有什麽比種田更重要的事情了!”


    “得知種田大多靠口口相傳,並沒有農書,我家世子夫人還建議世子把小老兒的種田經驗寫下來。”


    聽到這話康平帝微微一怔。


    世間經史子集以及各種畫本子數不勝數,可是能叫得出名的農書,少之又少。


    即使有,並未流傳,農人大多不識字,依靠口口相傳。


    “那你家世子和世子夫人倒是有心了。若真有農書寫成,老丈也能隨之名留青史。”


    李老漢咧嘴笑,露出豁掉的門牙,“我家世子仁慈,也這麽說了,所以小老兒比任何人在緊張田裏的莊稼。一天不來田裏八回,我夜裏都睡不著。”


    康平帝聽著李老漢發自內心的笑容,對周瑾的印象更好。


    放眼整個京城,有幾個世家子弟關心農事?有幾個會親自種田?


    大多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酒囊飯袋。


    這些人往往還能通過祖蔭活得瀟灑,甚至還能當官。


    朝堂上都是這種人,還談什麽朝廷社稷?


    “那齊某提前恭賀老丈了。”康平帝笑容和煦,說話也越發客氣。


    剛剛老丈提起,世子夫人說種田是最重要的事情,一點不假。


    這個顧氏,也不錯。


    難怪能跟著周瑾一起種田!


    周瑾和顧惜靈兩人走在田間小道,發現多了很多眼生的人,心生疑惑。


    這些都是什麽人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替嫁裝賢良,世子扶腰悔斷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花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花花並收藏重生替嫁裝賢良,世子扶腰悔斷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