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考慮的重點是怎樣把自來水引過神仙河,如今卻不再是李明存所要考慮的,水管子卻沒落實好,這不愁煞人嗎?別看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可人的心頭有些想法了。記得上世紀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電視機剛剛普及的時候,墨城庵裏連電還沒通上,更別說電視機了。李明存帶著村裏的老少爺們,奮戰三十天,硬是從東南崖翻山越嶺的架起了電線杆子,才告別了煤油燈的日子。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好過起來,有錢的人家也買上了彩色電視機,電冰櫃。前些年,通過努力也扯進了有線電視,村民們也能收到好些電視節目,老百姓們的農閑生活也豐富起來。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們,不會忘記那時經常流行的順口溜: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自來水大喇叭。這是那個時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了中華大地,加快了發展的腳步。
墨城庵也隨之沾了光,不再隻是奢望的電燈電話了,電視冰箱也走進尋常百姓家。由於受地理條件的約束,有些看似不是很大的工程,到了山溝裏來卻就成了大事情,也不是上級政府不扶貧。就說修路吧,山裏人沒路出不了山,而想為幾十戶人家專門修一條柏油路,上級又不舍得用錢,問題是修路的錢從哪裏收回。要單純的幾百米或幾千米也就算了,蜿蜒進山一二十公裏,這路錢總不能年年去收老百姓的吧,因此像這樣的工程到了鎮上一般也就給拍死了。李明存最所擔心的就是進村的這條路,他每年都要到鎮上去嘮叨嘮叨,央求著給撥點款真正的把路給拾掇拾掇。但每次的結果都是一樣,年年去年年空手而歸,鎮上領導的答複就是再修修吧,實在過意不去的時候就給撥個一千兩千的算是給村裏的添補一下財政。李明獻的屋裏圍坐了一屋子人,炕上躺著個長方桌,桌上擺了把茶壺,桌麵上放著好些茶碗。茶碗放的極其零亂,有的水滿著,有的水淺著,抽煙的男人們把屋裏折騰著了,煙兒擠著人往屋外跑,似乎也覺得屋裏悶的慌。四扇的窗戶開了兩對,外麵的風吹進來趕著煙兒在燈泡下轉了幾個圈圈順著敞的門跑了。炕前北麵的寫字台上一台25寸的tcl彩電,也沒“上班”。李明孝坐在炕前的凳子上,不時的站起身來給哥哥姐夫端茶倒水。韓霞收拾完碗筷就跟二嫂去了西屋。婆婆坐在炕頭上,靠著堆起的棉被,她麵前的飯一點也沒少。
二嫂說,娘你幹啥不吃飯哩。你要急出病來,讓我們怎麽辦啊?老太太還在生著氣,也不知道是在生誰的氣。我不吃,死了才清靜呢,我的文文怎麽還不回來啊?他不回來我不吃。這老太太真是個倔脾氣,韓霞給婆婆扯了床被子蓋著腿,勸道:“娘,飯你得吃啊,建文沒什麽事,叫去隻是調查個事情,過兩天就回來了。”“你們別胡我了,大蓋帽都來了。”別看老太太上了年紀,真是眼不花耳不聾的,警察沒穿警服都看出來了。韓霞又說:“娘,你就別瞎心思了。我怎麽能騙你呢,老師是不能騙人的,你的身體不能跨,等建文回來看到奶奶病了他不是更難受嗎?”“是啊,娘。建文快去當兵了,你不能讓他看到這個樣子走吧。”二嫂也勸著婆婆。看看碗裏的麵條又瞅瞅兩盤菜,老太太說:“我真得吃不下!”老太太鬆了口,韓霞端起飯菜說:“吃不下也吃點,我去給你熱一下。”二嫂陪著婆婆說話,聊起了城裏有趣的事情。韓霞回到堂屋,朝東屋裏瞥了一眼,一屋子的人也沒個吭聲的。李明孝看到妻子手裏端著飯,忙走到門口輕聲的問,“怎了,娘還沒吃啊?”“要吃了,我重新給她煮點稀的。”韓霞低聲說道。“噢!給煮點軟的。”李明孝臉上露出了一絲輕鬆。炕上靠東牆坐著李明忠,緊挨著的是李明秀,炕邊坐著是建文的娘。靠西牆坐著的是小女婿楊文平、大女婿崔成仁,大姐李明英,靠炕邊的是李明獻一家子的堂弟李明吉,李明獻跟李明孝哥倆坐在炕前的長凳上。李明秀見大家抽煙的抽煙喝茶的喝茶都不吭聲,有些埋怨:“你們倒是拿個主意啊,老這麽靠著人也回不來啊?”李明英也開了腔,“明秀,你們沒去找找熟人啊?”
“找了,沒用。”李明秀接著說,“現在的問題是要上法院,這個建文怎麽搞出這麽大的事來。”埋怨歸埋怨,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總不能眼看著讓他去坐牢吧。別人還沒有主意的時候,這姐妹倆倒飆上勁來了。崔成仁聽著建文的叔叔大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他知道根本起不了什麽作用。自己從衛生局裏退下來後,從未再求別人辦過事,去找他們不是不給辦,而是自己不願意去給別人添麻煩。現在這個社會,哪有白求人辦事的,他隻想過幾年安穩日子,不想涉及政壇太深。從下午到了村裏,聽了前因後果。崔成仁分析了一下,李建文看來也沒犯多大的事,主要在於這個叫蔡軍的身上。看他在開庭時是什麽態度,將直接決定著李建文的未來。崔成仁用胳膊輕輕碰了碰身旁的楊文平,示意下炕。
楊文平跟崔成仁聯襟這麽多年來,深知他的性格與為人,大姐夫是很少說話,但一說話往往就是板上釘釘,有領導作為。楊文平知道姐夫不抽煙也沒有讓他,自己點了根煙,乘著大隊部門前路燈的光亮,倆人慢慢的朝村口走去。剛才憋在屋裏的悶勁,在這紮涼的夜色中顯得格外清爽。小翠到李明存家的時候,還正在吃飯。李明存去竄了幾家,安排村民們明天早飯後開始鋪水管,又給東南崖的村主任楊五奎打了電話,他挺痛快的答應了,說隻要能拿動鐵鍁的明天都去幫著大會戰。王春蘭下了炕又取了雙碗筷,招呼小翠一起吃蔥花餅。小翠不是害羞,確實已經吃過了。麵對著未來的婆婆,倒有點不自在了。
還是李明存給她解了圍,對老伴說:“小翠也不是外人,你給拿個茶碗喝點水吧。”王春蘭從茶盤裏拿了個茶碗,倒了點熱水涮了涮。李小翠忙伸手攔著說:“叔,我不渴。”王春蘭手腳麻利的還是給倒上了水。李明存向小翠打聽建文的事?小翠說:“家裏窩著一屋人,沒有個拿主意的,我看到倆個姑父去了村口,我就來叔家了。”“小翠,你的工作怎麽樣啊?”王春蘭關切的詢問道。李小翠說挺好的,原先開始的時候住在大姑家,後來感覺不方便就去夏天的時候從大姑家搬了出來,自己在外邊租了房子,離單位不遠。李小翠不明白,老實巴交的哥哥怎麽會去搶劫?她不相信!直到看到家裏人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又不得不麵對事實,可自己又幫不上忙,急得眼淚流了下來。王春蘭趕緊安慰她,說不定不會有想象的那麽嚴重。李明存拿了件衣裳,要到大隊部去布置一下工作,其實他是放心不下那些管子。王春蘭收拾完炕上的碗筷,讓小翠脫了鞋到炕上暖和暖和。拉著小翠細嫩的手說,晚上沒地住的話就在這裏跟嬸住吧,小翠點點頭,娘倆偎在炕頭上拉起了家常。崔成仁喊楊文平出來,詳細了解李建文犯事的前前後後。楊文平感覺到大姐夫有能力處理這件事,就把知道的和從劉大鵬那裏所了解到的情況都告訴了他。楊文平把下午去下莊村了到蔡軍的情況向崔成仁說了。說起下午,楊文平辦事還是很注重方法,他並沒有直接去蔡軍的家裏。而是通過以公事的形式從側麵去打聽了蔡軍的家庭情況,楊文平先去鐵山找了鎮武裝部的王部長,說明了情況和去下莊的目的。王成民是個聰明人,他早就知道市武裝部的楊科長是李建文的小姑父這層關係,一看侄子出了事又出了麵,更何況那個叫李明秀在勞動局很吃香,聽說對老家的人挺關照。王成民見楊文平來找自己幫忙,心裏樂嗬嗬的不得了,對於直接上級找到頭上來,誰都知道這個社會不怕上級不來找你就怕你找上級人家不理你。
這麽好的機會,王成民怎麽可能會放過呢,再說吃人武這碗飯的圖得就是個人緣,以後好辦事。平常巴結還來不及呢,這倒送上門來,真是個拍馬須溜的好機會。王成民簡要的向廖書記和厲鎮長匯報了一下工作,告訴他們說市人武裝部的領導下來檢查征兵工作,陪著楊科長到鄉下去轉轉,這是他的聰明之舉,李明秀看到他的辦事挺有邏輯更加欣賞,說了幾句讚揚的話。下莊村在鐵山鎮駐地向北三公裏處的公路邊上,離石溝水庫很近。村裏有二百多戶人家,多數以蔡姓為居。也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上天故意的安排,下莊村的村主任蔡文峰正好是王成民的姐夫。在去下莊的路上,王成民就先給姐夫去了電話說市武裝部的楊科長要到村裏檢查工作。蔡文峰心裏暗暗誇讚小舅子,還是自家人向著自家人啊。
這科長檢查工作,就直奔姐夫這裏來了。行,看來今年村裏的幾個娃當兵包準沒問題。怪不得早上剛接到王成民的電話說,又給增加了一個名額呢。等楊文平一行到了下莊村時,蔡文峰已在村口等候多時了,跟他一起的還有村委的班子成員一共六個人。楊文平透過車窗一看外麵的架勢心裏不免有些生氣,責問王成民,“王部長,你這是搞得哪一出啊?”王成民尷尬的笑了笑當作解釋,熱情的招呼著請他下車。幸虧大冷天街上的閑人不多,要不還不知道是多大的官來檢查工作呢。王成民心裏想得可跟楊科長不一樣,看到楊文平說這句話的時候臉色有些變色,還板著個臉,沒弄明白這樣的迎接不妥在哪裏。王成民下了車順著車屁股轉到右邊給楊文平開車門,前麵的司機也早去給李明秀開了車門。楊文平低聲對李明秀說:“下了車少說話。”李明秀也被眼前的陣勢弄迷糊了,不是說來暗查嗎,這個王部長搞什麽名堂啊?丈夫的聲音很低,她還是聽的很清楚,回過頭來向他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崔成仁望著籠罩在西平市上空的夜色,那忽明忽暗的燈光如同夜色星光,閃得又如此朦朧。他在思考著李建文的事,思想裏在做著鬥爭,一向耿直的他麵對親情時出現了些傾向,自己是袖手不管還是托人讓臉……
“文平,你怎麽不說了。”崔成仁才覺得寂靜的曠野裏沒了說話是多麽的純清,他想知道聯襟到下莊有了什麽收獲,他知道肯定有一些收獲,因為在屋裏沒有聽到他一句實質性東西。楊文平點了根煙,火光在他臉龐一耀,短暫的光線裏顯出了他的憂鬱,接著繼續講起了下莊之行。下莊大隊就在村東頭,根本不需進村。下車的地方就看見了村支部的新址,一排白牆紅瓦的大瓦房,讓人不難忘記的就是白牆上的那趟紅漆字:建設新農村,致富奔小康。看得出這下莊村的規劃建設確實要比丈人的墨城庵村要強的多,就是不知道這周圍也是山的村裏,老百姓的日子咋樣。楊文平在這短短的幾分鍾裏早已以一個軍人的敏察力查看了四周的地形,哪還有什麽地啊,半山腰的地都植上了樹。
一幫村幹部前呼後應的陪著楊文平夫婦進了村委會的大院,有人泡茶有人點煙,接待室的茶幾上還富麵堂皇的擺上了一盤瓜子和一盤糖,用蔡文峰的話講沒準備充分,誰知道以他要準備充分的話還要擺上啥東西。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好過起來,有錢的人家也買上了彩色電視機,電冰櫃。前些年,通過努力也扯進了有線電視,村民們也能收到好些電視節目,老百姓們的農閑生活也豐富起來。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們,不會忘記那時經常流行的順口溜: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自來水大喇叭。這是那個時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了中華大地,加快了發展的腳步。
墨城庵也隨之沾了光,不再隻是奢望的電燈電話了,電視冰箱也走進尋常百姓家。由於受地理條件的約束,有些看似不是很大的工程,到了山溝裏來卻就成了大事情,也不是上級政府不扶貧。就說修路吧,山裏人沒路出不了山,而想為幾十戶人家專門修一條柏油路,上級又不舍得用錢,問題是修路的錢從哪裏收回。要單純的幾百米或幾千米也就算了,蜿蜒進山一二十公裏,這路錢總不能年年去收老百姓的吧,因此像這樣的工程到了鎮上一般也就給拍死了。李明存最所擔心的就是進村的這條路,他每年都要到鎮上去嘮叨嘮叨,央求著給撥點款真正的把路給拾掇拾掇。但每次的結果都是一樣,年年去年年空手而歸,鎮上領導的答複就是再修修吧,實在過意不去的時候就給撥個一千兩千的算是給村裏的添補一下財政。李明獻的屋裏圍坐了一屋子人,炕上躺著個長方桌,桌上擺了把茶壺,桌麵上放著好些茶碗。茶碗放的極其零亂,有的水滿著,有的水淺著,抽煙的男人們把屋裏折騰著了,煙兒擠著人往屋外跑,似乎也覺得屋裏悶的慌。四扇的窗戶開了兩對,外麵的風吹進來趕著煙兒在燈泡下轉了幾個圈圈順著敞的門跑了。炕前北麵的寫字台上一台25寸的tcl彩電,也沒“上班”。李明孝坐在炕前的凳子上,不時的站起身來給哥哥姐夫端茶倒水。韓霞收拾完碗筷就跟二嫂去了西屋。婆婆坐在炕頭上,靠著堆起的棉被,她麵前的飯一點也沒少。
二嫂說,娘你幹啥不吃飯哩。你要急出病來,讓我們怎麽辦啊?老太太還在生著氣,也不知道是在生誰的氣。我不吃,死了才清靜呢,我的文文怎麽還不回來啊?他不回來我不吃。這老太太真是個倔脾氣,韓霞給婆婆扯了床被子蓋著腿,勸道:“娘,飯你得吃啊,建文沒什麽事,叫去隻是調查個事情,過兩天就回來了。”“你們別胡我了,大蓋帽都來了。”別看老太太上了年紀,真是眼不花耳不聾的,警察沒穿警服都看出來了。韓霞又說:“娘,你就別瞎心思了。我怎麽能騙你呢,老師是不能騙人的,你的身體不能跨,等建文回來看到奶奶病了他不是更難受嗎?”“是啊,娘。建文快去當兵了,你不能讓他看到這個樣子走吧。”二嫂也勸著婆婆。看看碗裏的麵條又瞅瞅兩盤菜,老太太說:“我真得吃不下!”老太太鬆了口,韓霞端起飯菜說:“吃不下也吃點,我去給你熱一下。”二嫂陪著婆婆說話,聊起了城裏有趣的事情。韓霞回到堂屋,朝東屋裏瞥了一眼,一屋子的人也沒個吭聲的。李明孝看到妻子手裏端著飯,忙走到門口輕聲的問,“怎了,娘還沒吃啊?”“要吃了,我重新給她煮點稀的。”韓霞低聲說道。“噢!給煮點軟的。”李明孝臉上露出了一絲輕鬆。炕上靠東牆坐著李明忠,緊挨著的是李明秀,炕邊坐著是建文的娘。靠西牆坐著的是小女婿楊文平、大女婿崔成仁,大姐李明英,靠炕邊的是李明獻一家子的堂弟李明吉,李明獻跟李明孝哥倆坐在炕前的長凳上。李明秀見大家抽煙的抽煙喝茶的喝茶都不吭聲,有些埋怨:“你們倒是拿個主意啊,老這麽靠著人也回不來啊?”李明英也開了腔,“明秀,你們沒去找找熟人啊?”
“找了,沒用。”李明秀接著說,“現在的問題是要上法院,這個建文怎麽搞出這麽大的事來。”埋怨歸埋怨,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總不能眼看著讓他去坐牢吧。別人還沒有主意的時候,這姐妹倆倒飆上勁來了。崔成仁聽著建文的叔叔大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他知道根本起不了什麽作用。自己從衛生局裏退下來後,從未再求別人辦過事,去找他們不是不給辦,而是自己不願意去給別人添麻煩。現在這個社會,哪有白求人辦事的,他隻想過幾年安穩日子,不想涉及政壇太深。從下午到了村裏,聽了前因後果。崔成仁分析了一下,李建文看來也沒犯多大的事,主要在於這個叫蔡軍的身上。看他在開庭時是什麽態度,將直接決定著李建文的未來。崔成仁用胳膊輕輕碰了碰身旁的楊文平,示意下炕。
楊文平跟崔成仁聯襟這麽多年來,深知他的性格與為人,大姐夫是很少說話,但一說話往往就是板上釘釘,有領導作為。楊文平知道姐夫不抽煙也沒有讓他,自己點了根煙,乘著大隊部門前路燈的光亮,倆人慢慢的朝村口走去。剛才憋在屋裏的悶勁,在這紮涼的夜色中顯得格外清爽。小翠到李明存家的時候,還正在吃飯。李明存去竄了幾家,安排村民們明天早飯後開始鋪水管,又給東南崖的村主任楊五奎打了電話,他挺痛快的答應了,說隻要能拿動鐵鍁的明天都去幫著大會戰。王春蘭下了炕又取了雙碗筷,招呼小翠一起吃蔥花餅。小翠不是害羞,確實已經吃過了。麵對著未來的婆婆,倒有點不自在了。
還是李明存給她解了圍,對老伴說:“小翠也不是外人,你給拿個茶碗喝點水吧。”王春蘭從茶盤裏拿了個茶碗,倒了點熱水涮了涮。李小翠忙伸手攔著說:“叔,我不渴。”王春蘭手腳麻利的還是給倒上了水。李明存向小翠打聽建文的事?小翠說:“家裏窩著一屋人,沒有個拿主意的,我看到倆個姑父去了村口,我就來叔家了。”“小翠,你的工作怎麽樣啊?”王春蘭關切的詢問道。李小翠說挺好的,原先開始的時候住在大姑家,後來感覺不方便就去夏天的時候從大姑家搬了出來,自己在外邊租了房子,離單位不遠。李小翠不明白,老實巴交的哥哥怎麽會去搶劫?她不相信!直到看到家裏人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又不得不麵對事實,可自己又幫不上忙,急得眼淚流了下來。王春蘭趕緊安慰她,說不定不會有想象的那麽嚴重。李明存拿了件衣裳,要到大隊部去布置一下工作,其實他是放心不下那些管子。王春蘭收拾完炕上的碗筷,讓小翠脫了鞋到炕上暖和暖和。拉著小翠細嫩的手說,晚上沒地住的話就在這裏跟嬸住吧,小翠點點頭,娘倆偎在炕頭上拉起了家常。崔成仁喊楊文平出來,詳細了解李建文犯事的前前後後。楊文平感覺到大姐夫有能力處理這件事,就把知道的和從劉大鵬那裏所了解到的情況都告訴了他。楊文平把下午去下莊村了到蔡軍的情況向崔成仁說了。說起下午,楊文平辦事還是很注重方法,他並沒有直接去蔡軍的家裏。而是通過以公事的形式從側麵去打聽了蔡軍的家庭情況,楊文平先去鐵山找了鎮武裝部的王部長,說明了情況和去下莊的目的。王成民是個聰明人,他早就知道市武裝部的楊科長是李建文的小姑父這層關係,一看侄子出了事又出了麵,更何況那個叫李明秀在勞動局很吃香,聽說對老家的人挺關照。王成民見楊文平來找自己幫忙,心裏樂嗬嗬的不得了,對於直接上級找到頭上來,誰都知道這個社會不怕上級不來找你就怕你找上級人家不理你。
這麽好的機會,王成民怎麽可能會放過呢,再說吃人武這碗飯的圖得就是個人緣,以後好辦事。平常巴結還來不及呢,這倒送上門來,真是個拍馬須溜的好機會。王成民簡要的向廖書記和厲鎮長匯報了一下工作,告訴他們說市人武裝部的領導下來檢查征兵工作,陪著楊科長到鄉下去轉轉,這是他的聰明之舉,李明秀看到他的辦事挺有邏輯更加欣賞,說了幾句讚揚的話。下莊村在鐵山鎮駐地向北三公裏處的公路邊上,離石溝水庫很近。村裏有二百多戶人家,多數以蔡姓為居。也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上天故意的安排,下莊村的村主任蔡文峰正好是王成民的姐夫。在去下莊的路上,王成民就先給姐夫去了電話說市武裝部的楊科長要到村裏檢查工作。蔡文峰心裏暗暗誇讚小舅子,還是自家人向著自家人啊。
這科長檢查工作,就直奔姐夫這裏來了。行,看來今年村裏的幾個娃當兵包準沒問題。怪不得早上剛接到王成民的電話說,又給增加了一個名額呢。等楊文平一行到了下莊村時,蔡文峰已在村口等候多時了,跟他一起的還有村委的班子成員一共六個人。楊文平透過車窗一看外麵的架勢心裏不免有些生氣,責問王成民,“王部長,你這是搞得哪一出啊?”王成民尷尬的笑了笑當作解釋,熱情的招呼著請他下車。幸虧大冷天街上的閑人不多,要不還不知道是多大的官來檢查工作呢。王成民心裏想得可跟楊科長不一樣,看到楊文平說這句話的時候臉色有些變色,還板著個臉,沒弄明白這樣的迎接不妥在哪裏。王成民下了車順著車屁股轉到右邊給楊文平開車門,前麵的司機也早去給李明秀開了車門。楊文平低聲對李明秀說:“下了車少說話。”李明秀也被眼前的陣勢弄迷糊了,不是說來暗查嗎,這個王部長搞什麽名堂啊?丈夫的聲音很低,她還是聽的很清楚,回過頭來向他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崔成仁望著籠罩在西平市上空的夜色,那忽明忽暗的燈光如同夜色星光,閃得又如此朦朧。他在思考著李建文的事,思想裏在做著鬥爭,一向耿直的他麵對親情時出現了些傾向,自己是袖手不管還是托人讓臉……
“文平,你怎麽不說了。”崔成仁才覺得寂靜的曠野裏沒了說話是多麽的純清,他想知道聯襟到下莊有了什麽收獲,他知道肯定有一些收獲,因為在屋裏沒有聽到他一句實質性東西。楊文平點了根煙,火光在他臉龐一耀,短暫的光線裏顯出了他的憂鬱,接著繼續講起了下莊之行。下莊大隊就在村東頭,根本不需進村。下車的地方就看見了村支部的新址,一排白牆紅瓦的大瓦房,讓人不難忘記的就是白牆上的那趟紅漆字:建設新農村,致富奔小康。看得出這下莊村的規劃建設確實要比丈人的墨城庵村要強的多,就是不知道這周圍也是山的村裏,老百姓的日子咋樣。楊文平在這短短的幾分鍾裏早已以一個軍人的敏察力查看了四周的地形,哪還有什麽地啊,半山腰的地都植上了樹。
一幫村幹部前呼後應的陪著楊文平夫婦進了村委會的大院,有人泡茶有人點煙,接待室的茶幾上還富麵堂皇的擺上了一盤瓜子和一盤糖,用蔡文峰的話講沒準備充分,誰知道以他要準備充分的話還要擺上啥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