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韻王賞了代理朝政的特權給軒轅明後,倒也真的慢慢讓他介入到各項政務中去。此舉讓滿朝文武都感覺到了震驚,原本眾人心裏還抱著看戲的態度,心想著大韻王此舉或許就是給他個虛名,算是給了軒轅明顏麵。
誰也沒想到,這次突來的賞賜卻好似玩真的了……
“老二,你對這次賦稅增收有何看法?”大韻王皺了皺眉,沒有去理會那些真吵得不可開交的大臣們,轉頭看向軒轅明問道。
軒轅明見自己被點名,忙站出列,拱手答道:“兒臣確有些想法。”
“哦?那你快給孤說說!”大韻王一聽,眼睛一亮,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原本正在對吵的兩方不同政見的眾臣都歇戰了,所有的眼睛都望向軒轅明。
“出於要充裕國庫的目的,賦稅增收勢必要執行……”此話一出,反對增收賦稅的一方大臣發出一陣噓聲,但軒轅明並未在意,繼續說道:“但如何執行兒臣卻有不同的意見,若全麵推廣征稅,會增加平明百姓的負擔,民心是王室賴以延續的根本,所以兒臣不建議全麵增收賦稅。”
此話一出,底下的眾臣紛紛露出疑惑的神情,軒轅明的話前後矛盾,有些幹脆哼著鼻子表示自己的不滿,感覺聽了一堆廢話。
“那……你意下如何?”大韻王也有些糊塗了,疑惑地問道。
“兒臣認為不宜對百姓增稅,但卻可以借著這次與冬崎建立通商的契機,對商人增收通商稅,一來可以促使所有的商人都加入到與冬崎的通商行列中,防止某些貨源的壟斷現象,二來,若朝廷全麵推廣賦稅,商人必將這部分賦稅轉嫁到百姓頭上,普通百姓等於被兩道賦稅壓身,度日更為艱難,所以兒臣認為百姓的賦稅不能增收。”
這番話讓大殿徹底安靜下來了,不知道是誰突然喊道:“明王殿下此法甚好啊!太妙了!”
頓時下麵炸開了鍋,眾人開始熱烈得談論了起來,但更多的都是聽到讚同的聲音。
大韻王皺著眉細細回味軒轅明的話,突然拍了拍大腿,大笑道:“好啊……好啊……果然妙!老二啊,孤怎麽以前沒發現你的政見如此獨特!”
聽了大韻王的誇獎,軒轅明隻是淡然地拱了拱手,說道:“多謝父王誇獎,這些都是兒臣這些年在殿上與父王和眾大人身上學來的,並且這次出使錦州一路看見了許多,有感而發罷了。”話語中並無任何自滿,有的隻是滿滿的謙遜。
此話甚得大韻王歡心,笑得更加大聲,說道:“好,很好!平日果然沒有白教導你們。”
看著大韻王滿臉滿意之色,軒轅浩繃著一張臉,臉色看上去有些難看,軒轅熙則笑得一臉淡然。
“眾愛卿對此有何看法?”大韻王收斂起笑容,望著底下的眾人問道。
“微臣張寶林有事要奏!”大殿隊伍靠後的位置,一個身影站了出來,朗聲說道。
“張寶林?可是原錦州的守正?”聽到這個名字,大韻王有些印象。
“是,正是微臣。微臣前不久才從錦州被調任到京城任職,之前在錦州當了5年的守正,再之前也在鄴州任過職,所以微臣對地方民眾的情況比較了解,正如二王爺所說地方百姓的賦稅已經不算輕了,若再增加賦稅,有些人家的日子可能就過不下去了,因此真的不能再增加他們的賦稅了!”張寶林拱著手,垂著頭朗聲說道。
他之所以敢站出來,一是這個情況屬實,他覺得自己作為地方上來的官員,有責任為百姓出聲。另外,他是因為軒轅明舉薦上來的官員,身上已經打上了他的標簽,既然已被認定是軒轅明的人,他自然也就沒有什麽可以避諱的,出聲支持軒轅明無可厚非。
聽完這番話,大韻王點了點頭,繼而看其他大臣,說道:“可還有人有什麽意見?”
底下的人都未再表示什麽,紛紛側頭看了眼身邊的同僚,從對方眼中都看出一抹驚訝之色,之前錦州之事可以稱之為運氣,那麽此次的提議無論如何都不能稱之為運氣了,沒想到平時不聲不響的明王,原來藏得那麽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既然如此,那麽此事就那麽辦了。老二,這事就你去辦吧!”大韻王看向軒轅明說道。
“是,兒臣領旨!”
此事有了定論後,早朝就此散了。
軒轅明與一些前來搭訕的大臣客套了幾句,隨後步出大殿準備出宮。
“王爺!”張寶林見軒轅明走了出來,上前拱了拱手。
“嗯!在京城住得可習慣?”軒轅明淡淡地向他點了點頭,卻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邊走邊問。
張寶林見了跟在他身後,笑著說道:“多謝王爺關心,京城的環境比錦州好了很多,自然習慣!”
“習慣就好。本王舉薦你入京是因為你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做官為人都很有分寸,京城雖然環境比錦州好,但卻十分複雜,容易受到誘惑,想要明哲保身記得要保持初心。”軒轅明慢慢地走著,將話挑明了說。
“是,下官明白王爺之意,定不會讓王爺失望!”張寶林一臉嚴肅,朗聲應了下來。
“嗯!明白就好!”
才說完,就見王上的貼身內侍走了過來,見到軒轅明客氣地笑說道:“二殿下,王上傳你去一趟禦書房。”
見來人是大韻王身邊的人,軒轅明也十分客氣,衝來人說:“好,有勞劉公公通傳了,本王這就隨你去。”
跟著劉公公,來到了禦書房門口,劉公公進去又通傳了一番,軒轅明被得到恩準,進了禦書房,他來這裏的次數從小到達一隻手的數得過來,這裏曾經是他最渴望來的地方,因為隻有表現好,才能被召見到這裏,而他從小都不被重視,所以來得次數屈指可數。
不知道今兒個被召見是為何,心裏也在揣測著他被召見的意圖,不知道是福是禍了……
誰也沒想到,這次突來的賞賜卻好似玩真的了……
“老二,你對這次賦稅增收有何看法?”大韻王皺了皺眉,沒有去理會那些真吵得不可開交的大臣們,轉頭看向軒轅明問道。
軒轅明見自己被點名,忙站出列,拱手答道:“兒臣確有些想法。”
“哦?那你快給孤說說!”大韻王一聽,眼睛一亮,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原本正在對吵的兩方不同政見的眾臣都歇戰了,所有的眼睛都望向軒轅明。
“出於要充裕國庫的目的,賦稅增收勢必要執行……”此話一出,反對增收賦稅的一方大臣發出一陣噓聲,但軒轅明並未在意,繼續說道:“但如何執行兒臣卻有不同的意見,若全麵推廣征稅,會增加平明百姓的負擔,民心是王室賴以延續的根本,所以兒臣不建議全麵增收賦稅。”
此話一出,底下的眾臣紛紛露出疑惑的神情,軒轅明的話前後矛盾,有些幹脆哼著鼻子表示自己的不滿,感覺聽了一堆廢話。
“那……你意下如何?”大韻王也有些糊塗了,疑惑地問道。
“兒臣認為不宜對百姓增稅,但卻可以借著這次與冬崎建立通商的契機,對商人增收通商稅,一來可以促使所有的商人都加入到與冬崎的通商行列中,防止某些貨源的壟斷現象,二來,若朝廷全麵推廣賦稅,商人必將這部分賦稅轉嫁到百姓頭上,普通百姓等於被兩道賦稅壓身,度日更為艱難,所以兒臣認為百姓的賦稅不能增收。”
這番話讓大殿徹底安靜下來了,不知道是誰突然喊道:“明王殿下此法甚好啊!太妙了!”
頓時下麵炸開了鍋,眾人開始熱烈得談論了起來,但更多的都是聽到讚同的聲音。
大韻王皺著眉細細回味軒轅明的話,突然拍了拍大腿,大笑道:“好啊……好啊……果然妙!老二啊,孤怎麽以前沒發現你的政見如此獨特!”
聽了大韻王的誇獎,軒轅明隻是淡然地拱了拱手,說道:“多謝父王誇獎,這些都是兒臣這些年在殿上與父王和眾大人身上學來的,並且這次出使錦州一路看見了許多,有感而發罷了。”話語中並無任何自滿,有的隻是滿滿的謙遜。
此話甚得大韻王歡心,笑得更加大聲,說道:“好,很好!平日果然沒有白教導你們。”
看著大韻王滿臉滿意之色,軒轅浩繃著一張臉,臉色看上去有些難看,軒轅熙則笑得一臉淡然。
“眾愛卿對此有何看法?”大韻王收斂起笑容,望著底下的眾人問道。
“微臣張寶林有事要奏!”大殿隊伍靠後的位置,一個身影站了出來,朗聲說道。
“張寶林?可是原錦州的守正?”聽到這個名字,大韻王有些印象。
“是,正是微臣。微臣前不久才從錦州被調任到京城任職,之前在錦州當了5年的守正,再之前也在鄴州任過職,所以微臣對地方民眾的情況比較了解,正如二王爺所說地方百姓的賦稅已經不算輕了,若再增加賦稅,有些人家的日子可能就過不下去了,因此真的不能再增加他們的賦稅了!”張寶林拱著手,垂著頭朗聲說道。
他之所以敢站出來,一是這個情況屬實,他覺得自己作為地方上來的官員,有責任為百姓出聲。另外,他是因為軒轅明舉薦上來的官員,身上已經打上了他的標簽,既然已被認定是軒轅明的人,他自然也就沒有什麽可以避諱的,出聲支持軒轅明無可厚非。
聽完這番話,大韻王點了點頭,繼而看其他大臣,說道:“可還有人有什麽意見?”
底下的人都未再表示什麽,紛紛側頭看了眼身邊的同僚,從對方眼中都看出一抹驚訝之色,之前錦州之事可以稱之為運氣,那麽此次的提議無論如何都不能稱之為運氣了,沒想到平時不聲不響的明王,原來藏得那麽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既然如此,那麽此事就那麽辦了。老二,這事就你去辦吧!”大韻王看向軒轅明說道。
“是,兒臣領旨!”
此事有了定論後,早朝就此散了。
軒轅明與一些前來搭訕的大臣客套了幾句,隨後步出大殿準備出宮。
“王爺!”張寶林見軒轅明走了出來,上前拱了拱手。
“嗯!在京城住得可習慣?”軒轅明淡淡地向他點了點頭,卻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邊走邊問。
張寶林見了跟在他身後,笑著說道:“多謝王爺關心,京城的環境比錦州好了很多,自然習慣!”
“習慣就好。本王舉薦你入京是因為你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做官為人都很有分寸,京城雖然環境比錦州好,但卻十分複雜,容易受到誘惑,想要明哲保身記得要保持初心。”軒轅明慢慢地走著,將話挑明了說。
“是,下官明白王爺之意,定不會讓王爺失望!”張寶林一臉嚴肅,朗聲應了下來。
“嗯!明白就好!”
才說完,就見王上的貼身內侍走了過來,見到軒轅明客氣地笑說道:“二殿下,王上傳你去一趟禦書房。”
見來人是大韻王身邊的人,軒轅明也十分客氣,衝來人說:“好,有勞劉公公通傳了,本王這就隨你去。”
跟著劉公公,來到了禦書房門口,劉公公進去又通傳了一番,軒轅明被得到恩準,進了禦書房,他來這裏的次數從小到達一隻手的數得過來,這裏曾經是他最渴望來的地方,因為隻有表現好,才能被召見到這裏,而他從小都不被重視,所以來得次數屈指可數。
不知道今兒個被召見是為何,心裏也在揣測著他被召見的意圖,不知道是福是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