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二人商議完所有的事情。又去後院跟白鳳錦說了原尾,將如何安排的也同她說了一遍。
白鳳錦聽說這麽嚴重。嚇得臉都白了。問道:“你外祖父和你舅舅他們怎麽辦?”幸兒道:“蝗蟲剛開始有。百姓暫時還有吃的。這幾天可能安穩些。我們趁著這幾日,先挖地道和安排運糧,送人去莊園等事。邊進行邊看外麵的形勢。如果形勢緊張,就讓父親領著幾個長隨去外祖父家,把外祖父全家還有夫子全家都接來。先保證外祖父、夫子兩家的平安。至於舅舅。身為一方父母官。隻能坐鎮衙門。一會兒我去舅舅那兒。把情況跟他說一說。讓他也在衙門挖一處能臨時避難的地方。萬一引起民憤。舅舅也好躲一躲,或讓他挖通地道,危難時可以逃命”。
又看著李景順道:“父親把糧食運回家後。剩下的事情我來安排。你再領著幾個長隨去趟大姨祖父家和二姨祖父家。親自告訴他們同樣的方法用來藏糧食和藏人。至於地道入口。不要告訴他們,我們家的地道口位置,他們也想不到我家地道口,安在什麽地方。免得以後有人互相攀咬,出賣了我們,這事有可能不會發生。但我們還是以防萬一的好。告訴他們自己找隱秘的地方作為入口,挖地道就行。
劉瑞接到飛鴿傳書。一見紙條上並未寫有關明月的事。而是寫著,北地招蝗災,糧食作物多數被毀。劉瑞想著,自己的情報是由飛鴿傳書傳過來的,非常快。而父皇要等到北地的信使過來才能知道消息。那樣還要接近半個月。那時得到消息再組織籌集糧食,等救災糧食被送到北地,那麽長時間,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將要被餓死。自己得想辦法告訴父皇這個消息。可父皇要問起自己怎麽先得到的北地消息。總不能說自己為了一個女人,派去了自己的暗衛,暗中保護她。那樣父親還不得被氣壞。必須想個妥善的說法,既不讓父親生氣,又能把消息傳遞給父親。
劉瑞進宮直奔禦書房求見皇上。皇帝正在批閱各地送來的奏折。聽太監來報,劉瑞求見,覺得甚是好奇。平時他都躲著自己。雖然知道了事情真相,對自己的態度有所改變。但還是改不了,從小養成的習慣,總是對自己敬而遠之,很少親自過來找自己。這次不知有什麽事。便放下奏折,讓太監宣劉瑞進來。
劉瑞進門,給皇帝行禮。皇帝道:“平身吧!不知有什麽事情。讓你這麽急著找朕?”劉瑞道:“父皇讓我考察北地。我一直關注著北地的動態。隨時派人過去時時考察北地民生。誰知這是次派去的人,竟飛鴿傳書回來告訴我。北地遭了蝗災。萬頃良田被毀。我知道北地的信使。要傳信過來還要有將近半個月。那樣等籌集起糧食再去救災北地。恐怕將流民四起。所以我急著來告訴父皇此事。讓父皇盡早想出救濟的辦法。免得晚了,北地的災民就多了。”皇帝道:“你的信息是否可靠?這可不是小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劉瑞道:“我派去的暗探是經過多年訓練的,不會出半點差錯,這個信息絕對可靠。”皇帝道:“好,我馬上召集大臣商議籌集糧食救災一事”。
事情比想象的還要嚴重。蝗蟲有增無減,肆虐的啃咬著,人們賴以生存的所有植物。持續了一個多月,就開始四處出現災民。
遼國議事殿,耶律佑正為自己的臣民,將麵臨著饑餓而犯愁。正和大臣們商議有什麽辦法能解決?
耶律達出班道:“我們先請求晉國幫忙,來解決缺糧問題。或者用我們手中的銀錢、皮毛換他們的糧食。不足的部分。給他們打一欠條。算我們欠他們的。等年成好了。我們在還給他們。”
述律丞相道:“這個辦法雖然可行,可是晉國北地也全部遭災。他們恐怕自顧不暇。沒有時間理會我們。更沒有多餘的糧食分給我們。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快要斷糧的時候了。我們的國民熬不了多長時間。不如我們直接打過去。搶來糧食。讓我們的國民能夠活命。”
耶律達道:“不可,這樣不但勞民傷財。會生靈塗炭。再說我們也沒有十足把握能打敗他們。弄不好會使我們更加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述律丞相道:“不是我反對太子的說法,實在是我們從來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我們王國之所以能成為王國。不就是以武力戰勝各個部落,才強大起來。說什麽和晉國借糧或換糧。不說時間來不急。我們的軍隊等到那時已經餓的沒有戰鬥力了。若把剩餘糧食供給給軍隊,那我們的國民就要被餓死,時間根本不容我們再多耽誤。還是請皇上及早定奪?”
耶律佑已經聽得一個頭兩個大。見大兒子和丞相。各抒己見,互不相讓。便道:“我們已經派人趕到晉國京城。去向晉國皇帝求救了,可是使臣至今還沒有回來。先不說晉國皇帝能不能幫我們?就說運回糧食的途中。晉國北地那些災民。能讓我們平安的把糧食運回來嗎?一路要派多少兵丁護送,才能確保平安運回糧食。派太多兵進晉國護送,就有侵占他國的嫌疑。他們也不會同意我們派兵護送的。那樣有糧食,也無法平安運回來。所以,借糧、運糧都沒把握,我們與其在這兒等著看晉國的態度。不如搏一搏。以我們這幾年休養生息。儲存的實力。未必打不過他們。不如我們現在就打過去。能搶到什麽是什麽?最起碼能保證我們的國民能活下來。”
耶律達還要張嘴說什麽?耶律佑阻止道:“我明白你的意思。這樣會造成殺戮。可為了活命。我們王國都是拚命才保下來的。在這世間要想生存,隻能你死我活不停鬥爭。如果存著憐憫仁慈之心。我們的王國早不知讓那些部落,給吞並過多少次了?這幾年的安穩生活讓你忘了我們原來舔血的日子。我覺著當務之急還是打過去。才能讓我們的國民有一線生機。”
耶律達見自己再說也無用,隻得退了回去。
白鳳錦聽說這麽嚴重。嚇得臉都白了。問道:“你外祖父和你舅舅他們怎麽辦?”幸兒道:“蝗蟲剛開始有。百姓暫時還有吃的。這幾天可能安穩些。我們趁著這幾日,先挖地道和安排運糧,送人去莊園等事。邊進行邊看外麵的形勢。如果形勢緊張,就讓父親領著幾個長隨去外祖父家,把外祖父全家還有夫子全家都接來。先保證外祖父、夫子兩家的平安。至於舅舅。身為一方父母官。隻能坐鎮衙門。一會兒我去舅舅那兒。把情況跟他說一說。讓他也在衙門挖一處能臨時避難的地方。萬一引起民憤。舅舅也好躲一躲,或讓他挖通地道,危難時可以逃命”。
又看著李景順道:“父親把糧食運回家後。剩下的事情我來安排。你再領著幾個長隨去趟大姨祖父家和二姨祖父家。親自告訴他們同樣的方法用來藏糧食和藏人。至於地道入口。不要告訴他們,我們家的地道口位置,他們也想不到我家地道口,安在什麽地方。免得以後有人互相攀咬,出賣了我們,這事有可能不會發生。但我們還是以防萬一的好。告訴他們自己找隱秘的地方作為入口,挖地道就行。
劉瑞接到飛鴿傳書。一見紙條上並未寫有關明月的事。而是寫著,北地招蝗災,糧食作物多數被毀。劉瑞想著,自己的情報是由飛鴿傳書傳過來的,非常快。而父皇要等到北地的信使過來才能知道消息。那樣還要接近半個月。那時得到消息再組織籌集糧食,等救災糧食被送到北地,那麽長時間,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將要被餓死。自己得想辦法告訴父皇這個消息。可父皇要問起自己怎麽先得到的北地消息。總不能說自己為了一個女人,派去了自己的暗衛,暗中保護她。那樣父親還不得被氣壞。必須想個妥善的說法,既不讓父親生氣,又能把消息傳遞給父親。
劉瑞進宮直奔禦書房求見皇上。皇帝正在批閱各地送來的奏折。聽太監來報,劉瑞求見,覺得甚是好奇。平時他都躲著自己。雖然知道了事情真相,對自己的態度有所改變。但還是改不了,從小養成的習慣,總是對自己敬而遠之,很少親自過來找自己。這次不知有什麽事。便放下奏折,讓太監宣劉瑞進來。
劉瑞進門,給皇帝行禮。皇帝道:“平身吧!不知有什麽事情。讓你這麽急著找朕?”劉瑞道:“父皇讓我考察北地。我一直關注著北地的動態。隨時派人過去時時考察北地民生。誰知這是次派去的人,竟飛鴿傳書回來告訴我。北地遭了蝗災。萬頃良田被毀。我知道北地的信使。要傳信過來還要有將近半個月。那樣等籌集起糧食再去救災北地。恐怕將流民四起。所以我急著來告訴父皇此事。讓父皇盡早想出救濟的辦法。免得晚了,北地的災民就多了。”皇帝道:“你的信息是否可靠?這可不是小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劉瑞道:“我派去的暗探是經過多年訓練的,不會出半點差錯,這個信息絕對可靠。”皇帝道:“好,我馬上召集大臣商議籌集糧食救災一事”。
事情比想象的還要嚴重。蝗蟲有增無減,肆虐的啃咬著,人們賴以生存的所有植物。持續了一個多月,就開始四處出現災民。
遼國議事殿,耶律佑正為自己的臣民,將麵臨著饑餓而犯愁。正和大臣們商議有什麽辦法能解決?
耶律達出班道:“我們先請求晉國幫忙,來解決缺糧問題。或者用我們手中的銀錢、皮毛換他們的糧食。不足的部分。給他們打一欠條。算我們欠他們的。等年成好了。我們在還給他們。”
述律丞相道:“這個辦法雖然可行,可是晉國北地也全部遭災。他們恐怕自顧不暇。沒有時間理會我們。更沒有多餘的糧食分給我們。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快要斷糧的時候了。我們的國民熬不了多長時間。不如我們直接打過去。搶來糧食。讓我們的國民能夠活命。”
耶律達道:“不可,這樣不但勞民傷財。會生靈塗炭。再說我們也沒有十足把握能打敗他們。弄不好會使我們更加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述律丞相道:“不是我反對太子的說法,實在是我們從來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我們王國之所以能成為王國。不就是以武力戰勝各個部落,才強大起來。說什麽和晉國借糧或換糧。不說時間來不急。我們的軍隊等到那時已經餓的沒有戰鬥力了。若把剩餘糧食供給給軍隊,那我們的國民就要被餓死,時間根本不容我們再多耽誤。還是請皇上及早定奪?”
耶律佑已經聽得一個頭兩個大。見大兒子和丞相。各抒己見,互不相讓。便道:“我們已經派人趕到晉國京城。去向晉國皇帝求救了,可是使臣至今還沒有回來。先不說晉國皇帝能不能幫我們?就說運回糧食的途中。晉國北地那些災民。能讓我們平安的把糧食運回來嗎?一路要派多少兵丁護送,才能確保平安運回糧食。派太多兵進晉國護送,就有侵占他國的嫌疑。他們也不會同意我們派兵護送的。那樣有糧食,也無法平安運回來。所以,借糧、運糧都沒把握,我們與其在這兒等著看晉國的態度。不如搏一搏。以我們這幾年休養生息。儲存的實力。未必打不過他們。不如我們現在就打過去。能搶到什麽是什麽?最起碼能保證我們的國民能活下來。”
耶律達還要張嘴說什麽?耶律佑阻止道:“我明白你的意思。這樣會造成殺戮。可為了活命。我們王國都是拚命才保下來的。在這世間要想生存,隻能你死我活不停鬥爭。如果存著憐憫仁慈之心。我們的王國早不知讓那些部落,給吞並過多少次了?這幾年的安穩生活讓你忘了我們原來舔血的日子。我覺著當務之急還是打過去。才能讓我們的國民有一線生機。”
耶律達見自己再說也無用,隻得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