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哥哥?”
終於,福福還是說出口,看著小丫頭的眼睛,這些話,她聽秀梅嬸子旁帶說了幾句,總是沒細打聽,也深知打聽不出啥,眼下小丫頭開了口,她還是問了。
就見小丫頭眼神躲閃,終究還是點了點頭。
福福握緊拳頭,滿臉的怒容,氣性正當頭,小丫頭該是被她嚇到了,小心翼翼的拉著她衣袖,還反過來安慰她,“我都跑了,回回都跑掉了。”
福福心裏難受,又見小丫頭拽著她衣袖,“我娘,我娘說,我生來是給他做媳婦的。”
古代十二三歲的姑娘就嫁做人婦更是比比皆是,更別說這窮鄉僻壤的地,她一早就知道,小丫頭還是當童養媳養的,哪裏來的禮法約束?
這些,在村子裏,早就見怪不怪了。
人家就是瞧見了,也隻當小兩口過日子,不多說的。
福福看小丫頭也才十來歲光景,身子骨極小極弱,瘦瘦巴巴的,又想到再有個一年半載,唉。
福福歎氣,不敢往深想,抬頭見小丫頭搓著手,低垂著眉眼,好一會才又抬起頭,眼底露出一絲不安,“福福姐,我,我是偷著來的,沒人,沒人瞧見。”
原來是擔心這個,福福就笑,站起身,“姐姐知道你性子,最是穩妥的,姐姐不怕。”
說完,小丫頭也放鬆了,跟著露出一抹笑,話也多了,“今兒我月娥姐出門子,他們都跟著去了縣裏。”
跟著去了?
福福納悶,月娥這是抬進去的,給人做小,怎麽娘家人還能跟著去?
“我娘說也吃酒,”小丫頭看出福福疑惑,輕聲細語的接著說,“我嬸子叫了去的。”
“還叫了好幾家,都趕著馬車,”小丫頭說到這,停頓片刻,接著說,“家裏就剩金水一個,我就跑了來。”
金水,是老張家的第三子,上頭兩個兄長,大的叫金柱,早就成家娶了老婆,幾年光景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姑娘;老張家的老二有十四五歲,名叫金根的,是個潑皮無賴的主,十裏八村好人家的姑娘壓根不搭理,眼下正愁說親。
老張家三個兒子,個個都雖了幾分他們爹娘,不好相與,當初小丫頭養在這邊,外頭說的是給金水做童養媳的,畢竟兩個孩子年紀相當,眼下金根愁婚,福福想到這,心就不由一哆嗦。
小丫頭嫁給老張家的誰,都是糟蹋了。
但金根更是不著調,金水也無賴,但好在年紀還小,有幾分顧忌,金根就實在無賴的很。
“這雪下的大,我娘他們今兒估計趕不回來,”小丫頭念叨著,停了停,接著說,“我就跑來見姐姐。”
“上次,姐姐教我認的字,背的書,我都有好好背。”
小丫頭說完,脆生生的就背起了啟蒙文章,一字一句格外認真,相比是工夫不落,這幾日刻苦誦讀的。
背完文章,她還伸出小手,拉過福福手心,上頭就開始一筆一劃寫了個’小‘字,小丫頭手指雖粗糙冰涼,但一停一頓寫在掌心,柔和而有力量,福福感受到了小丫頭對讀書認字的滿心真誠。
書背完了,字也寫完了,小丫頭就抬頭睜著大眼睛瞧她,等著答複。
這滿是認真的模樣,惹得福福不由笑了笑,稍後便拿出女夫子的架勢,點點頭,說了聲好,接著就又教她認的兩個字,背了一段文章。
兩個人,就在小小的東屋,不管外頭天寒地凍、冰雪朝天,一念起書,背起文章,整個人都暖了。
這股暖意四散開來,淡去前頭的不愉快,心也開闊不少。
小丫頭更是滿眼冒光,精神頭格外的好,一字一句背的認真,一遍接著一遍,唯恐哪裏落下,背了兩三遍心中有數了,就開始手心裏寫大字,三五下過後該是心中有數,就自顧嘀嘀咕咕的,惹得福福又是忍不住的笑。
當院雪花不減,地上積雪厚重,外屋益哥又生了火,瞧她們推門出來了,就從灶坑裏站起來,鍋裏水已經燒開,臉盆裏大盆的溫水,福福就洗了手,拿著蓋簾東屋撿了六個大蒸餃,鍋裏熱水舀出來留著喝,再添了涼水,燒的溫了,就蒸籠上鋪了蒸餃,蓋鍋開始蒸。
小丫頭局促去了不少,前陣子還不好意思洗手,這會見福福洗了手,自顧也擼了衣袖,手臉洗個幹淨。
灶裏燒著火,鍋裏躺著大蒸餃,熱氣也慢慢散出來,香味也起了。
小丫頭勤快的倒了洗臉水,還刷了臉盆,這會就搶了益哥的灶坑,坐著小板凳,偶爾添個柴,嘴裏一直小聲嘀咕著,手上得了空就拿小樹枝地上比劃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益哥拿了個辣椒,也蹲在灶裏開始烤火,等辣椒等焦香味一出來,倒是熱的小丫頭抬頭看了眼,帶著疑惑,眼睛瞧著,嘴裏還是不停的誦背。
“是辣椒,”兩人細聲的說起了話,“姐姐買的,這樣一燒,再拌上大醬,蘸著餃子吃,可好吃了。”
小丫頭就點點頭,該是聽懂了,還湊過去聞了聞,然後嗆了一鼻子,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惹得大家笑作一團。
小丫頭和益哥年紀相差無幾,近來益哥吃的好,養的白淨,小丫頭瘦小的不成樣子,縮在灶坑,小小一團,比益哥小了不少。
這寒冬天,穿的又少,吃的也不好,還辛勞受苦,唉,可憐呢。
這發愣的工夫,鍋裏的蒸餃就蒸熟了,益哥早就屋裏放了桌,拿了碗筷,還夾了鹹菜,拌好辣椒,更是細心的搗了蒜泥,就等著蒸餃出鍋,上桌吃飯了。
蒸餃皮薄餡大的,福福更是一口氣蒸了六個,她和謙益蒸的八個吃的撐撐的,眼下瞧著小丫頭四個大蒸餃下肚,伸手又拿了第五個,瞧著蓋簾上僅剩的孤零零一個,唯恐不夠吃,“夠吃嗎?”
小丫頭腮幫子吃的鼓鼓的,來不及答話,就一個勁的點頭,嘴裏含糊不清,說著夠吃夠吃。
“要不再給你烤幾個地瓜?”
終於,福福還是說出口,看著小丫頭的眼睛,這些話,她聽秀梅嬸子旁帶說了幾句,總是沒細打聽,也深知打聽不出啥,眼下小丫頭開了口,她還是問了。
就見小丫頭眼神躲閃,終究還是點了點頭。
福福握緊拳頭,滿臉的怒容,氣性正當頭,小丫頭該是被她嚇到了,小心翼翼的拉著她衣袖,還反過來安慰她,“我都跑了,回回都跑掉了。”
福福心裏難受,又見小丫頭拽著她衣袖,“我娘,我娘說,我生來是給他做媳婦的。”
古代十二三歲的姑娘就嫁做人婦更是比比皆是,更別說這窮鄉僻壤的地,她一早就知道,小丫頭還是當童養媳養的,哪裏來的禮法約束?
這些,在村子裏,早就見怪不怪了。
人家就是瞧見了,也隻當小兩口過日子,不多說的。
福福看小丫頭也才十來歲光景,身子骨極小極弱,瘦瘦巴巴的,又想到再有個一年半載,唉。
福福歎氣,不敢往深想,抬頭見小丫頭搓著手,低垂著眉眼,好一會才又抬起頭,眼底露出一絲不安,“福福姐,我,我是偷著來的,沒人,沒人瞧見。”
原來是擔心這個,福福就笑,站起身,“姐姐知道你性子,最是穩妥的,姐姐不怕。”
說完,小丫頭也放鬆了,跟著露出一抹笑,話也多了,“今兒我月娥姐出門子,他們都跟著去了縣裏。”
跟著去了?
福福納悶,月娥這是抬進去的,給人做小,怎麽娘家人還能跟著去?
“我娘說也吃酒,”小丫頭看出福福疑惑,輕聲細語的接著說,“我嬸子叫了去的。”
“還叫了好幾家,都趕著馬車,”小丫頭說到這,停頓片刻,接著說,“家裏就剩金水一個,我就跑了來。”
金水,是老張家的第三子,上頭兩個兄長,大的叫金柱,早就成家娶了老婆,幾年光景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姑娘;老張家的老二有十四五歲,名叫金根的,是個潑皮無賴的主,十裏八村好人家的姑娘壓根不搭理,眼下正愁說親。
老張家三個兒子,個個都雖了幾分他們爹娘,不好相與,當初小丫頭養在這邊,外頭說的是給金水做童養媳的,畢竟兩個孩子年紀相當,眼下金根愁婚,福福想到這,心就不由一哆嗦。
小丫頭嫁給老張家的誰,都是糟蹋了。
但金根更是不著調,金水也無賴,但好在年紀還小,有幾分顧忌,金根就實在無賴的很。
“這雪下的大,我娘他們今兒估計趕不回來,”小丫頭念叨著,停了停,接著說,“我就跑來見姐姐。”
“上次,姐姐教我認的字,背的書,我都有好好背。”
小丫頭說完,脆生生的就背起了啟蒙文章,一字一句格外認真,相比是工夫不落,這幾日刻苦誦讀的。
背完文章,她還伸出小手,拉過福福手心,上頭就開始一筆一劃寫了個’小‘字,小丫頭手指雖粗糙冰涼,但一停一頓寫在掌心,柔和而有力量,福福感受到了小丫頭對讀書認字的滿心真誠。
書背完了,字也寫完了,小丫頭就抬頭睜著大眼睛瞧她,等著答複。
這滿是認真的模樣,惹得福福不由笑了笑,稍後便拿出女夫子的架勢,點點頭,說了聲好,接著就又教她認的兩個字,背了一段文章。
兩個人,就在小小的東屋,不管外頭天寒地凍、冰雪朝天,一念起書,背起文章,整個人都暖了。
這股暖意四散開來,淡去前頭的不愉快,心也開闊不少。
小丫頭更是滿眼冒光,精神頭格外的好,一字一句背的認真,一遍接著一遍,唯恐哪裏落下,背了兩三遍心中有數了,就開始手心裏寫大字,三五下過後該是心中有數,就自顧嘀嘀咕咕的,惹得福福又是忍不住的笑。
當院雪花不減,地上積雪厚重,外屋益哥又生了火,瞧她們推門出來了,就從灶坑裏站起來,鍋裏水已經燒開,臉盆裏大盆的溫水,福福就洗了手,拿著蓋簾東屋撿了六個大蒸餃,鍋裏熱水舀出來留著喝,再添了涼水,燒的溫了,就蒸籠上鋪了蒸餃,蓋鍋開始蒸。
小丫頭局促去了不少,前陣子還不好意思洗手,這會見福福洗了手,自顧也擼了衣袖,手臉洗個幹淨。
灶裏燒著火,鍋裏躺著大蒸餃,熱氣也慢慢散出來,香味也起了。
小丫頭勤快的倒了洗臉水,還刷了臉盆,這會就搶了益哥的灶坑,坐著小板凳,偶爾添個柴,嘴裏一直小聲嘀咕著,手上得了空就拿小樹枝地上比劃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益哥拿了個辣椒,也蹲在灶裏開始烤火,等辣椒等焦香味一出來,倒是熱的小丫頭抬頭看了眼,帶著疑惑,眼睛瞧著,嘴裏還是不停的誦背。
“是辣椒,”兩人細聲的說起了話,“姐姐買的,這樣一燒,再拌上大醬,蘸著餃子吃,可好吃了。”
小丫頭就點點頭,該是聽懂了,還湊過去聞了聞,然後嗆了一鼻子,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惹得大家笑作一團。
小丫頭和益哥年紀相差無幾,近來益哥吃的好,養的白淨,小丫頭瘦小的不成樣子,縮在灶坑,小小一團,比益哥小了不少。
這寒冬天,穿的又少,吃的也不好,還辛勞受苦,唉,可憐呢。
這發愣的工夫,鍋裏的蒸餃就蒸熟了,益哥早就屋裏放了桌,拿了碗筷,還夾了鹹菜,拌好辣椒,更是細心的搗了蒜泥,就等著蒸餃出鍋,上桌吃飯了。
蒸餃皮薄餡大的,福福更是一口氣蒸了六個,她和謙益蒸的八個吃的撐撐的,眼下瞧著小丫頭四個大蒸餃下肚,伸手又拿了第五個,瞧著蓋簾上僅剩的孤零零一個,唯恐不夠吃,“夠吃嗎?”
小丫頭腮幫子吃的鼓鼓的,來不及答話,就一個勁的點頭,嘴裏含糊不清,說著夠吃夠吃。
“要不再給你烤幾個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