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把益哥拉到東屋睡個回籠覺,柔兒和苗苗兩個就從西屋出來,屋子收拾好了,留水靈接著睡,兩人就外屋幫她做飯。
天還為亮,泛了點點青白,院子裏的雞撲騰了滿院,家裏狗子追了這個攆那個,一點也不消停。
苗苗灶坑蹲下燒火,柔兒就守著鍋台,鍋裏的水一開,輕車熟路的就拿了舀子把熱水倒進水缸,化了那滿水缸的冰碴子。
“你家水缸也上凍?”
她家屋子是三間小土房,雖然柴火燒的多,但天一冷,這水缸啊,回回都上凍,福福以為秀梅嬸子家屋子暖和,水缸不上凍呢。
“年年也上凍,”柔兒笑,水缸裏化的冷水就又舀回進鍋裏,再次熱開,“三九天的,家家都躲不過去。”
水缸的冰碴子一化開,鍋裏的水就用來洗手洗臉,然後就開始張羅一早的飯菜。
人一多,說著話,這活計啊,沒覺做多少,就張羅完了,轉眼間日頭就從東邊冒出頭,暖暖的朝陽灑遍大地,屋子裏飯菜香氣撲鼻,院子裏雞也消停了,狗也跑累了,整個村子也跟著醒了過來。
家家戶戶煙囪上冒起嫋嫋炊煙,鍋碗瓢盆的磕碰聲,男人女人的說話聲,孩子的吵鬧聲,一大早,這人間煙火氣息格外濃厚。
是呢,也要過年了。
這年味,因為心情好,也全能入了眼,近在跟前。
水靈小家夥睡醒了,她們幾個鍋裏熱著飯,人在當院轉了一圈,正房前屋後的閑聊一番,就見水靈揉著眼,迷迷瞪瞪的出了外屋,朝陽晃眼,剛用手遮臉額頭,迷糊的眼半眯著,人也嬌嬌的站在外屋門口,一聲聲的喊著娘親。
該是還沒睡醒。
柔兒趕忙跑過去,摟著睡了迷糊的水靈,輕拍她後背,嘴上哄著,“醒了?睜開眼看看?睡迷糊了?”
“是福福姐姐家啊,”柔兒見水靈睜開眼,眼神還是迷茫,不由笑著開口解釋,“忘了?昨個,咱福福姐家住下的。”
這下,水靈就清醒了幾分,睜大了眼,又見走過來的她和苗苗,嘴上張了個半圓,緊接著就徹底精神了,記起來了。
“福福姐,”人一精神,說話聲音也大了不少,衝著福福和苗苗就喊,“苗苗姐,哎呀,我記起來了。”
說完,還拍了跑自己的小腦袋瓜,賭氣似的撅著嘴,好似氣不過自己一覺醒來剛剛迷糊的那會。
叫完了人,頭沒梳臉沒洗的就原地蹦高,過來拽著苗苗,還挺興奮,拉著苗苗胳膊院子裏就轉著圈圈。
福福和柔兒看著院子裏鬧騰的兩人,相視一笑,然後就見水靈不轉了,盯著大門口方向,好似不確定,又揉了揉眼睛,“娘?”
娘?
福福抬頭,果然,秀梅嬸子走到大門口,看著院子裏鬧騰的她們幾個,已經站住腳,正從外往裏看。
水靈認清了人,撒腿就往大門口跑,伸著胳膊,扯開了嗓子喊著娘親,然後大門一開,人就撲進秀梅嬸子懷裏。
嬸子把水靈抱起來,一個晚上沒見,該是也想的,憐惜的摸著水靈的腦袋瓜,“睡好了嗎?”
水靈在嬸子懷裏不住的點頭,嘴上說著睡的好,然後就摟著秀梅嬸子撒嬌,說是想她了。
大門到屋門口,水靈撒嬌了一路,等秀梅嬸子要放下她,水靈幹脆就摟著秀梅嬸子脖子不鬆手,粘在了嬸子身上。
“就在姐姐家住了一晚上,哎喲,你看你這個嬌的。”
嬸子話雖這麽說,但水靈撒嬌,嬸子那上揚的嘴角,不住的微笑,卻是心裏也自在的,到底孩子親近自己,做母親的,疼惜愛護。
“這是做好飯了?”秀梅嬸子見外屋熱氣連天,向裏看了眼,又扭頭看著福福,“我以為你們姐妹幾個得鬧騰一晚上,今兒起不來呢。”
“我還想著,”秀梅嬸子一手抱著水靈,空出來的一隻手就揉了揉苗苗的頭發,滿是憐惜,“讓你們多睡會,一早啊,我做了飯,你們下去吃呢。”
“還是來晚了,”秀梅嬸子搖搖頭,“那就過了年,我好好張羅一大桌子,大人孩子的,上下院,都一起下去吃。”
水靈撒完嬌,人從秀梅嬸子懷裏下來,拉著苗苗手,院子裏就又鬧騰了起來。
“到底小孩子,”秀梅嬸子看著兩個孩子,“一氣一氣的。”
說完,回頭回頭看著福福,“馬上過年了,這幾天忙裏忙外也沒的張羅,還剩這幾天,”嬸子念叨,“要不發個麵,蒸個饅頭包子啥的?”
“這些個雞呀,我看,”秀梅嬸子看著家院子的雞,一個個大公雞頂著雞冠子,雄赳赳氣昂昂的,別提多神氣了,“福福你過年也沒買肉,要不就殺兩隻,燉了吃吃。”
“這有苗苗了,就好好張羅張羅,過個好年,也去去晦氣,新的一年啊,蒸蒸日上的。”秀梅嬸子笑,接著說,“我瞧著,你怕是不敢殺雞。”
剛嬸子一說,福福的心啊,就是一哆嗦。
她呀,也想吃雞肉,可看著眼前這一隻隻自己養起來的公雞母雞,大的小的,雞肉確實饞,但這殺雞,實在是不敢。
嬸子這麽一說,福福就趕忙擺手,頭搖的徹底,“嬸子,我想吃,但是我,不敢殺雞,不敢不敢。”
“想到了,”嬸子就笑,前走兩步,“這上了年頭的雞好吃,你這也才養了不多日子,就先留著吧。”
“我家裏啊,今兒你老叔殺雞,我讓她多殺兩隻雞,一會啊,都是好了,給你送來。”說到這,嬸子忽然想起來什麽,抬頭問她,“你家裏是不是還有蘑菇的?我記得你入秋的時候山裏撿了不少。”
福福點頭,家裏的蘑菇啊,還挺多的,夠吃。
“這小雞燉蘑菇啊,”秀梅嬸子院子裏走了兩步,“嘖嘖,一隻大公雞切成塊,多發點蘑菇,這鍋裏一頓啊,這年飯桌上,可是頂好一道菜。”
日子過的艱難,油水一年到頭更是少進,別說肉了,如今趁著年關,吃上一頓,實在是難得。
福福聽秀梅嬸子隻這麽一說,就不住的咽口水,忍不住了。
晨曦的光,輕柔而溫暖,絲絲縷縷越過高山,穿過樹縫,在寒冬的早上,照了下來,那光輝,灑的人滿身都是明亮。
她們站在光輝下,苗苗和水靈的笑聲陣陣傳來,兩孩子你追我趕,正迎著朝陽,跑進光輝裏。
“大娘?”
是柔兒,一抬頭,就見上院德正娘,站在門口不遠處,正看著鬧騰的兩孩子,眼底帶笑,溫柔的看著。
福福也跟著看過去,身邊的秀梅嬸子,也見了人,就笑著一邊抬腳外頭走一邊和德正娘老遠的就說起了家常。
不得不說,因著苗苗這事,幾家人,走動的勤了,也親近了許多。
小孩子在玩鬧,大人們在說話,她回屋看了眼鍋,見益哥也起來了,還沒放桌吃飯,益哥就東屋翻書溫習呢。
昨個吃的餃子,今兒福福也沒張羅,就尋常熱了年糕豆包,鍋裏燉的白菜豆腐,見飯菜燉好了,當街秀梅嬸子她們還在說話,熄了灶裏的柴,剛想著出去湊個熱鬧,一起身,不知苗苗和水靈兩個小的,啥時候湊到她跟前了。
“你倆咋屋裏來了?”
福福笑,起身一手拉了一個,領出屋,往秀梅嬸子跟前湊。
“我看姐姐回屋幹嘛?”苗苗兩手拽著她衣袖,跟著出了屋,“我以為姐姐還要燒火,就想過來幫忙呢。”
“我也是我也是。”水靈小家夥也跟著附和,很是同意苗苗說的,不住的點頭。
惹的福福又是一陣笑。
秀梅嬸子和德正娘在說過年的事,說著辦年貨、炒年味、張羅一桌過年的席麵,還說上院今年瓜子多,還說今兒就炒兩簸箕,到時候給福福和秀梅嬸子一家勻一點,不讓她倆家炒瓜子了。
“還有栗子,”德正娘念叨著,“剛入冬那會,德正進山裏撿了一大袋子,我都收拾好了,尋思今兒炒瓜子,就順道連栗子,也一並炒了。”
“到時候啊,給你兩家勻點,這年前年頭占著個嘴,也是那麽回事。”
“栗子?”
福福一愣,深山裏有栗子樹,福福是知道的,可到底沒見過,德正娘這麽一念叨,福福就來了勁。
“是栗子,”德正娘見福福好奇,“咋地,你要自己炒?”
剛秀梅嬸子說了雞,這會德正娘又說了栗子,可不,板栗燒雞,賊拉好吃的。
福福嘻嘻笑,見德正娘瞧出了幾分,還沒等福福開口,德正娘就先笑著衝福福擺手,“給你給你,你要多少啊一會上來拿,剩下的,我就和瓜子一並炒了吃。”
“這栗子可以和雞一起吃,”福福連忙點頭,“栗子燒雞,和小雞燉蘑菇一樣,都好吃。”
“真的?”福福一說起來這個來,秀梅嬸子也來了興趣,“這栗子,還能和雞一起燉?”
福福點頭,“能的能的,能一起燉的。”
德正娘沒用秀梅嬸子開口,福福話音一落,德正娘就說了起來,“留留留,都給留,留狗了燉雞的,咱再炒了吃。”
這話一出,也不知為何,大家就笑作一團。
秀梅嬸子和德正娘也都回了自己家,福福留了柔兒和水靈家裏吃飯,家裏雖是粗茶淡飯,但吃著格外香。
一個個的豆包,一片片年糕,一大碗的菜,還有幾碟鹹菜,他們圍著桌子,一口接著一口,吃的格外香。
飯桌上她們話並不多,偶爾對上眼,就相視一笑,笑容裏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和純粹。
這個年,到底豐收了。
雖沒種糧食,沒收莊稼,但這一片片赤誠,一聲聲言語,一陣陣歡笑,一點點溫暖,一顆顆真心,卻是最難收獲的美好。
那陷在書卷裏的努力,文字上的美好,筆尖的觸動,都惹的福福挪不開眼。
東屋益哥在安心讀書,西屋幾人吃好了飯,飯桌就變成書桌,擦了個幹淨就鋪上木板,然後溫起了功課。
福福也是沒想到。
小年過後就沒讓柔兒和水靈兩個上院來了,要張羅苗苗和過年的事,如今苗苗的事塵埃落定,這剛吃了飯,讀書的勁頭一起,幹脆,幾人就圍著桌子,不動了。
柔兒和水靈功課該是一點都沒落下,平日家裏定是用功的。
苗苗,眼巴巴的看著兩人認了不少字,還背了好幾篇文章,眼底滿是羨慕,搓著小手有些不知所措。
福福看在眼,“你柔兒姐和水靈兩個刻苦,雖然沒學幾日,但長進挺大,”伸手安撫她,“你呀,日後好好學,個把月功課就能跟上的。”
苗苗一聽,滿是歡喜,“真的?”
“姐姐說的,還有假。”
苗苗頓時喜笑顏開,嘴角咧開,笑的實在歡喜,就連身邊的柔兒和水靈兩個,也跟著不住笑,“還有蘭兒姐,以後咱都一起學。”
水靈說完,看了看手上的板子,字也寫的差不多,剛剛還教了苗苗幾個大字,這會,也學福福一開始教她的樣子,開始檢查了。
福福就由著她們鬧騰,看了一會,就開始麵盆裏和麵,要發麵明天蒸饅頭蒸包子了。
家裏白麵本來就不多,斷斷續續這也吃了不少,雖說過年,但也不好奢侈,就舀了點白麵,然後放了拌了苞米麵,發了起來。
這苞米麵饅頭,包子,也好吃點。
福福想著,見麵盆和好,蓋上蓋簾,裹緊棉被,然後熱炕頭一放,隻等著發好麵蒸饅頭。
忙完了麵,這過年該張羅的還有不少。
老太太做的醬,這幾日已經曬的差不多,福福就把醬缸裹緊,和柔兒兩個,費了老大勁才挪到屋裏,這醬缸還要發酵個把月,才能開缸吃。
瓜子上院給,不用炒了。
還有新衣,對,過年的新衣裳。
她和益哥提前一人準備了一身,是她自己縫了半道,老太太給收的尾,鞋子也是,單鞋棉鞋,全是上院老太太用了心思,給她張羅的。
昨個老太太給的包裹,裏麵放著的,是秀梅嬸子給的布料,老太太給苗苗縫的新衣新鞋子,全在了。
天還為亮,泛了點點青白,院子裏的雞撲騰了滿院,家裏狗子追了這個攆那個,一點也不消停。
苗苗灶坑蹲下燒火,柔兒就守著鍋台,鍋裏的水一開,輕車熟路的就拿了舀子把熱水倒進水缸,化了那滿水缸的冰碴子。
“你家水缸也上凍?”
她家屋子是三間小土房,雖然柴火燒的多,但天一冷,這水缸啊,回回都上凍,福福以為秀梅嬸子家屋子暖和,水缸不上凍呢。
“年年也上凍,”柔兒笑,水缸裏化的冷水就又舀回進鍋裏,再次熱開,“三九天的,家家都躲不過去。”
水缸的冰碴子一化開,鍋裏的水就用來洗手洗臉,然後就開始張羅一早的飯菜。
人一多,說著話,這活計啊,沒覺做多少,就張羅完了,轉眼間日頭就從東邊冒出頭,暖暖的朝陽灑遍大地,屋子裏飯菜香氣撲鼻,院子裏雞也消停了,狗也跑累了,整個村子也跟著醒了過來。
家家戶戶煙囪上冒起嫋嫋炊煙,鍋碗瓢盆的磕碰聲,男人女人的說話聲,孩子的吵鬧聲,一大早,這人間煙火氣息格外濃厚。
是呢,也要過年了。
這年味,因為心情好,也全能入了眼,近在跟前。
水靈小家夥睡醒了,她們幾個鍋裏熱著飯,人在當院轉了一圈,正房前屋後的閑聊一番,就見水靈揉著眼,迷迷瞪瞪的出了外屋,朝陽晃眼,剛用手遮臉額頭,迷糊的眼半眯著,人也嬌嬌的站在外屋門口,一聲聲的喊著娘親。
該是還沒睡醒。
柔兒趕忙跑過去,摟著睡了迷糊的水靈,輕拍她後背,嘴上哄著,“醒了?睜開眼看看?睡迷糊了?”
“是福福姐姐家啊,”柔兒見水靈睜開眼,眼神還是迷茫,不由笑著開口解釋,“忘了?昨個,咱福福姐家住下的。”
這下,水靈就清醒了幾分,睜大了眼,又見走過來的她和苗苗,嘴上張了個半圓,緊接著就徹底精神了,記起來了。
“福福姐,”人一精神,說話聲音也大了不少,衝著福福和苗苗就喊,“苗苗姐,哎呀,我記起來了。”
說完,還拍了跑自己的小腦袋瓜,賭氣似的撅著嘴,好似氣不過自己一覺醒來剛剛迷糊的那會。
叫完了人,頭沒梳臉沒洗的就原地蹦高,過來拽著苗苗,還挺興奮,拉著苗苗胳膊院子裏就轉著圈圈。
福福和柔兒看著院子裏鬧騰的兩人,相視一笑,然後就見水靈不轉了,盯著大門口方向,好似不確定,又揉了揉眼睛,“娘?”
娘?
福福抬頭,果然,秀梅嬸子走到大門口,看著院子裏鬧騰的她們幾個,已經站住腳,正從外往裏看。
水靈認清了人,撒腿就往大門口跑,伸著胳膊,扯開了嗓子喊著娘親,然後大門一開,人就撲進秀梅嬸子懷裏。
嬸子把水靈抱起來,一個晚上沒見,該是也想的,憐惜的摸著水靈的腦袋瓜,“睡好了嗎?”
水靈在嬸子懷裏不住的點頭,嘴上說著睡的好,然後就摟著秀梅嬸子撒嬌,說是想她了。
大門到屋門口,水靈撒嬌了一路,等秀梅嬸子要放下她,水靈幹脆就摟著秀梅嬸子脖子不鬆手,粘在了嬸子身上。
“就在姐姐家住了一晚上,哎喲,你看你這個嬌的。”
嬸子話雖這麽說,但水靈撒嬌,嬸子那上揚的嘴角,不住的微笑,卻是心裏也自在的,到底孩子親近自己,做母親的,疼惜愛護。
“這是做好飯了?”秀梅嬸子見外屋熱氣連天,向裏看了眼,又扭頭看著福福,“我以為你們姐妹幾個得鬧騰一晚上,今兒起不來呢。”
“我還想著,”秀梅嬸子一手抱著水靈,空出來的一隻手就揉了揉苗苗的頭發,滿是憐惜,“讓你們多睡會,一早啊,我做了飯,你們下去吃呢。”
“還是來晚了,”秀梅嬸子搖搖頭,“那就過了年,我好好張羅一大桌子,大人孩子的,上下院,都一起下去吃。”
水靈撒完嬌,人從秀梅嬸子懷裏下來,拉著苗苗手,院子裏就又鬧騰了起來。
“到底小孩子,”秀梅嬸子看著兩個孩子,“一氣一氣的。”
說完,回頭回頭看著福福,“馬上過年了,這幾天忙裏忙外也沒的張羅,還剩這幾天,”嬸子念叨,“要不發個麵,蒸個饅頭包子啥的?”
“這些個雞呀,我看,”秀梅嬸子看著家院子的雞,一個個大公雞頂著雞冠子,雄赳赳氣昂昂的,別提多神氣了,“福福你過年也沒買肉,要不就殺兩隻,燉了吃吃。”
“這有苗苗了,就好好張羅張羅,過個好年,也去去晦氣,新的一年啊,蒸蒸日上的。”秀梅嬸子笑,接著說,“我瞧著,你怕是不敢殺雞。”
剛嬸子一說,福福的心啊,就是一哆嗦。
她呀,也想吃雞肉,可看著眼前這一隻隻自己養起來的公雞母雞,大的小的,雞肉確實饞,但這殺雞,實在是不敢。
嬸子這麽一說,福福就趕忙擺手,頭搖的徹底,“嬸子,我想吃,但是我,不敢殺雞,不敢不敢。”
“想到了,”嬸子就笑,前走兩步,“這上了年頭的雞好吃,你這也才養了不多日子,就先留著吧。”
“我家裏啊,今兒你老叔殺雞,我讓她多殺兩隻雞,一會啊,都是好了,給你送來。”說到這,嬸子忽然想起來什麽,抬頭問她,“你家裏是不是還有蘑菇的?我記得你入秋的時候山裏撿了不少。”
福福點頭,家裏的蘑菇啊,還挺多的,夠吃。
“這小雞燉蘑菇啊,”秀梅嬸子院子裏走了兩步,“嘖嘖,一隻大公雞切成塊,多發點蘑菇,這鍋裏一頓啊,這年飯桌上,可是頂好一道菜。”
日子過的艱難,油水一年到頭更是少進,別說肉了,如今趁著年關,吃上一頓,實在是難得。
福福聽秀梅嬸子隻這麽一說,就不住的咽口水,忍不住了。
晨曦的光,輕柔而溫暖,絲絲縷縷越過高山,穿過樹縫,在寒冬的早上,照了下來,那光輝,灑的人滿身都是明亮。
她們站在光輝下,苗苗和水靈的笑聲陣陣傳來,兩孩子你追我趕,正迎著朝陽,跑進光輝裏。
“大娘?”
是柔兒,一抬頭,就見上院德正娘,站在門口不遠處,正看著鬧騰的兩孩子,眼底帶笑,溫柔的看著。
福福也跟著看過去,身邊的秀梅嬸子,也見了人,就笑著一邊抬腳外頭走一邊和德正娘老遠的就說起了家常。
不得不說,因著苗苗這事,幾家人,走動的勤了,也親近了許多。
小孩子在玩鬧,大人們在說話,她回屋看了眼鍋,見益哥也起來了,還沒放桌吃飯,益哥就東屋翻書溫習呢。
昨個吃的餃子,今兒福福也沒張羅,就尋常熱了年糕豆包,鍋裏燉的白菜豆腐,見飯菜燉好了,當街秀梅嬸子她們還在說話,熄了灶裏的柴,剛想著出去湊個熱鬧,一起身,不知苗苗和水靈兩個小的,啥時候湊到她跟前了。
“你倆咋屋裏來了?”
福福笑,起身一手拉了一個,領出屋,往秀梅嬸子跟前湊。
“我看姐姐回屋幹嘛?”苗苗兩手拽著她衣袖,跟著出了屋,“我以為姐姐還要燒火,就想過來幫忙呢。”
“我也是我也是。”水靈小家夥也跟著附和,很是同意苗苗說的,不住的點頭。
惹的福福又是一陣笑。
秀梅嬸子和德正娘在說過年的事,說著辦年貨、炒年味、張羅一桌過年的席麵,還說上院今年瓜子多,還說今兒就炒兩簸箕,到時候給福福和秀梅嬸子一家勻一點,不讓她倆家炒瓜子了。
“還有栗子,”德正娘念叨著,“剛入冬那會,德正進山裏撿了一大袋子,我都收拾好了,尋思今兒炒瓜子,就順道連栗子,也一並炒了。”
“到時候啊,給你兩家勻點,這年前年頭占著個嘴,也是那麽回事。”
“栗子?”
福福一愣,深山裏有栗子樹,福福是知道的,可到底沒見過,德正娘這麽一念叨,福福就來了勁。
“是栗子,”德正娘見福福好奇,“咋地,你要自己炒?”
剛秀梅嬸子說了雞,這會德正娘又說了栗子,可不,板栗燒雞,賊拉好吃的。
福福嘻嘻笑,見德正娘瞧出了幾分,還沒等福福開口,德正娘就先笑著衝福福擺手,“給你給你,你要多少啊一會上來拿,剩下的,我就和瓜子一並炒了吃。”
“這栗子可以和雞一起吃,”福福連忙點頭,“栗子燒雞,和小雞燉蘑菇一樣,都好吃。”
“真的?”福福一說起來這個來,秀梅嬸子也來了興趣,“這栗子,還能和雞一起燉?”
福福點頭,“能的能的,能一起燉的。”
德正娘沒用秀梅嬸子開口,福福話音一落,德正娘就說了起來,“留留留,都給留,留狗了燉雞的,咱再炒了吃。”
這話一出,也不知為何,大家就笑作一團。
秀梅嬸子和德正娘也都回了自己家,福福留了柔兒和水靈家裏吃飯,家裏雖是粗茶淡飯,但吃著格外香。
一個個的豆包,一片片年糕,一大碗的菜,還有幾碟鹹菜,他們圍著桌子,一口接著一口,吃的格外香。
飯桌上她們話並不多,偶爾對上眼,就相視一笑,笑容裏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和純粹。
這個年,到底豐收了。
雖沒種糧食,沒收莊稼,但這一片片赤誠,一聲聲言語,一陣陣歡笑,一點點溫暖,一顆顆真心,卻是最難收獲的美好。
那陷在書卷裏的努力,文字上的美好,筆尖的觸動,都惹的福福挪不開眼。
東屋益哥在安心讀書,西屋幾人吃好了飯,飯桌就變成書桌,擦了個幹淨就鋪上木板,然後溫起了功課。
福福也是沒想到。
小年過後就沒讓柔兒和水靈兩個上院來了,要張羅苗苗和過年的事,如今苗苗的事塵埃落定,這剛吃了飯,讀書的勁頭一起,幹脆,幾人就圍著桌子,不動了。
柔兒和水靈功課該是一點都沒落下,平日家裏定是用功的。
苗苗,眼巴巴的看著兩人認了不少字,還背了好幾篇文章,眼底滿是羨慕,搓著小手有些不知所措。
福福看在眼,“你柔兒姐和水靈兩個刻苦,雖然沒學幾日,但長進挺大,”伸手安撫她,“你呀,日後好好學,個把月功課就能跟上的。”
苗苗一聽,滿是歡喜,“真的?”
“姐姐說的,還有假。”
苗苗頓時喜笑顏開,嘴角咧開,笑的實在歡喜,就連身邊的柔兒和水靈兩個,也跟著不住笑,“還有蘭兒姐,以後咱都一起學。”
水靈說完,看了看手上的板子,字也寫的差不多,剛剛還教了苗苗幾個大字,這會,也學福福一開始教她的樣子,開始檢查了。
福福就由著她們鬧騰,看了一會,就開始麵盆裏和麵,要發麵明天蒸饅頭蒸包子了。
家裏白麵本來就不多,斷斷續續這也吃了不少,雖說過年,但也不好奢侈,就舀了點白麵,然後放了拌了苞米麵,發了起來。
這苞米麵饅頭,包子,也好吃點。
福福想著,見麵盆和好,蓋上蓋簾,裹緊棉被,然後熱炕頭一放,隻等著發好麵蒸饅頭。
忙完了麵,這過年該張羅的還有不少。
老太太做的醬,這幾日已經曬的差不多,福福就把醬缸裹緊,和柔兒兩個,費了老大勁才挪到屋裏,這醬缸還要發酵個把月,才能開缸吃。
瓜子上院給,不用炒了。
還有新衣,對,過年的新衣裳。
她和益哥提前一人準備了一身,是她自己縫了半道,老太太給收的尾,鞋子也是,單鞋棉鞋,全是上院老太太用了心思,給她張羅的。
昨個老太太給的包裹,裏麵放著的,是秀梅嬸子給的布料,老太太給苗苗縫的新衣新鞋子,全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