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桃子模樣,也太像了,”嬸子炕上一坐,說了起來,“那顏色上的是蘿卜汁吧?葉子的綠色,嚐著像是菠菜汁子的,是不是?”
嬸子一邊說著一邊看了眼窗台的幾個籃子,羨慕的不行,“我就是我們的手啊,巧的很,心思也通透,做出來的這壽桃,寓意極好又別致,保準啊,保準劉家老太太喜歡。”
嬸子這麽一說,可是給福福打氣了,還不算,嬸子繼續又說了起來,“你熬的豆沙餡子啊,沙甜沙甜的,也是好吃的不行。”
嬸子誇起她來,可是一點都不吝嗇。
“這個啊,要我說,”嬸子一本正經,說的格外認真,“可是門手藝,旁人就是花足了心思,也做不來你這樣。”
“不但好看,也好吃,”福福聽著嬸子繼續說,“若是有人做壽蒸上一鍋這壽桃,哎呀,可不得體麵的很呢。”
嬸子越說越高興,她連個插話的機會都沒有,邊上的苗苗安靜坐著,姐妹倆聽嬸子一通說。
“還真行,”嬸子高興的,“以後啊就這樣,等話傳開了,誰要是找你過去蒸壽桃,就收幾個銅錢,多少也是門生計。”
嬸子是真真的高興,也是實實在在的為她打算,等話說完,嬸子的興奮勁還沒過,激動的拉著她,“怎麽樣?嬸子盤算的怎麽樣?”
按說,福福也是這麽打算的,隻不過,想的更長遠。
“聽嬸子的,”福福點頭,“我也是想著,劉家大辦宴席,去的人多,正好,我多花些心思弄了這壽桃出來這,被人瞧見了,也算是打了名聲。”
一來二去,到底,會有找上門來的。
她最近著急的不行,眼瞅著天漸暖,家家戶戶春耕的家夥式都收拾出來了,而她呢,買地的銀子還沒影蹤,到底,要張羅了。
“正好正好,這個啊,正好,”嬸子高興,忽然停住話音,想了片刻,拍了拍大腿,“那到了日子,二十七,咱不能一早過去。”
“一早啊,人少,”嬸子笑,“中午中午,咱中午呢過去,中午人多,正好這壽桃啊,讓人都瞧瞧,消息也就傳出去了。”
早晚都不妨事,這點福福還是有自信的,但嬸子這麽說,她也就依著嬸子。
過壽送的禮,福福聽嬸子說起過,翻來覆去也就那幾樣東西,壽聯、壽屏、壽匾,也有送壽麵、壽酒、壽糕,菊花、鬆柏、萬年青之類的也有的送,圖的也都是喜慶吉利,至於福福花了心思做的壽桃,嬸子說,他們這山溝溝地,可是從沒見過的。
嬸子說她找上院老太太,繡了個鬆鶴長春的帕子,要給劉老太太祝壽,也是用了番心思。
嬸子家來說了好一會話,等日頭要下山了,人才急著家去,說好二十七臨到中午家裏出去,去南村老劉家。
福福就開始家裏忙起來了。
算算時候,要先發麵,麵發的差不多還要泡紅豆,準備豆沙的餡子,一兩天的工夫,忙的很。
這下,福福開始讓苗苗幫忙了。
苗苗邊上看著她,看著她從發麵開始,然後弄豆沙的餡子,緊接著,再家裏窗台拔一顆紅蘿卜,割幾頁菠菜,弄成紅綠兩小碗的之子,蘿卜纓子正好,給家裏雞和兔子分了吃。
等二十七一早,起的大早,東屋鍋裏苗苗張羅早飯,福福就裏外一通忙,等苗苗把飯菜做好,她也弄的差不多。
豆沙餡子弄好了,兩個汁子也搗成,就開始放桌吃飯,因為離南村有些距離,說是中午到,但家裏出發,要趕早的。
吃了飯福福就不管碗筷,苗苗三五下一通收拾,她洗了手,就開始專心揉麵,苗苗收拾完,也幫不上忙,就安安靜靜的邊上看著她,認真的很。
蒸壽桃的麵要講究,發麵揉麵都是細致活,麵要發的合適,也要揉的剛好,都是需要手感的。
蒸出來的壽桃要白嫩,不能發黃也不能裂開,講究的很。
等鍋裏添了水,放上蒸籠,灶裏小火慢慢燒著,福福也守著鍋台,開始專心包起壽桃來。
一團一捏,都花足了心思。
還要細致的撒上汁子,小心的繪製,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手藝,多了少了等上鍋一蒸就會失去靈氣,不好看。
福福心也緊張,唯恐出來的不成樣子。
苗苗幫不上忙,就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看,這會,也早就忘了嘀咕文章詩句,心思啊,全在福福手中的壽桃上。
一鍋,蒸了八個。
等壽桃下鍋,蓋上鍋蓋,邊沿遮上紗布,福福就坐在灶坑,開始燒火。
這火侯,也講究的很。
平日裏若是整個饅頭包子啥的,也就算了,若是蒸壽桃,可是丁點都馬虎不得,火要燒的勻,大火轉小火要根據蒸汽和味道判斷,還要算著時辰,丁點都不能馬虎。
苗苗守著她,家裏狗子也灶坑裏趴著,一邊烤火一邊嗅著鍋裏的香味,安安靜靜地,感受著日頭初升,陽光和煦。
鍋裏剛剛去了火,時候還沒到,就見秀梅嬸子領著柔兒水靈兩個上來。
日頭已經升起來了,村子裏三五成群的媳婦婆子、大人小孩,走路的、趕車的,說說笑笑,已經出發了。
出發去南村,去老劉家,吃席麵。
嬸子屋裏來,看鍋裏還冒著熱氣,聞了味道知道是在蒸壽桃,就把手中紅布包裹的壽禮遞給柔兒,讓她小心拿著,人就湊了過來。
“要蒸好了?”
福福搖頭,她還特意準備了個籃子,籃子裏鋪著紅紙,紅紙上放了盤子,等著壽桃一出鍋就放進去,再尋個蓋子蓋好,希望到了南村那邊,沒涼透,有些熱乎氣。
“嬸子瞧瞧,”見福福要掀鍋蓋了,一邊示意柔兒拿著壽禮遠走,一邊湊到鍋前,等著福福掀鍋蓋,要第一時間看清鍋裏的壽桃,“看看一出鍋是什麽樣子。”
福福把鍋掀開,散了鍋裏熱氣,一鍋八個壽桃,蒸的活靈活現,在熱氣中如在仙境。
嬸子連連感歎,驚呼不已。
福福上手把蒸籠提出來,放在鍋台上,這下,去了朦朧的霧氣,看的更真切了。
新出鍋的壽桃白嫩,帶著絲絲桃粉,底下的綠葉更是生動,襯的桃子猶如還在樹上,帶著絲絲蒸汽,朦朧霧裏的,更是生動。
這一鍋,福福帶笑,實在滿意。
苗苗也笑了,一直安安靜靜地苗苗,等壽桃一出鍋,看了之後咧嘴就笑,高興的不行。
等熱氣散的差不多,福福就小心的用筷子夾進籃中的盤子裏,一個挨著一個,擺成形,放好。
再蓋上小蓋簾,鋪上幾層布包住,壽禮就準備好了。
益哥也從東屋出來,看了一早上的書,這會也跟著出門,去南村老劉家吃席麵。
家裏狗子,福福好個想,牽著它去了上院,等叫上德正娘,狗子就讓益哥送到老太太跟前,讓老太太幫忙看著。
這才,出發了。
德正娘也是準備的帕子,繡的柏翠鬆青,也是紅紙包著,瞧著就喜慶的很。
眼瞅著到二月,天漸暖,風也清爽,日頭暖洋洋的曬著,一行人,出了村子,沿著山間小路,朝南走,跨過溝溝坎坎,要走到南村。
行走的人,也格外的多。
都是去南村的方向,手上提著、拿著禮物,說說笑笑的,高興的很。
走在山間林裏,穿過一片片耕地,跨過溝坎,走過林子溝渠,福福全看在眼裏,每一片地,整塊的、邊邊角角的,肥沃的、貧瘠的,她都四處留意。
嬸子她們知道多,一路遇到哪片地也說了不少。
哪戶勤快,土地侍弄的好;誰家懶散,這地啊,荒廢了多少年月;地多的連成片,地少的就邊邊角角,有一處是一處。
福福放眼望去,一處處,山間林裏耕地多,未經開墾的荒地也不少,光禿禿的,在山坡、在溝坎,實在是有許多。
南村,離著還挺遠。
等過了一戶戶人家,一個個小村子,熱鬧聲就大了起來。
偶爾還有炮仗聲,鼓吹聲也漸漸明朗,人聲、笑語,隨著越到村前,也越聽的真切。
南村,要比他們村子大上許多。
一近南村,地勢開闊,耕地也規整,山間地裏更是齊整,一塊塊,像是都有人在用心打理,和路上見的,差別很多。
“都是老劉家的,”嬸子瞧出她好奇,邊走邊說,“這一大片啊,山那頭還有,這遠遠近近好幾個村子,都有老劉家買下的地。”
“多的很,”嬸子說著,“那山啊,也是老劉家縣衙裏過了戶,買了來的。”
福福看過去,一片連著一片的山頭,嬸子比劃著,福福卻看都看不全,“都是老劉家的,前些年就買了,說是找先生說了,那片山啊,旺子孫,就都買了下來。”
“如今說是要賣幾片地,”嬸子一邊下著山坡一邊念叨著,等下了山坡再走過一段小路,爬過前麵的山頭,南村就到眼前了,“年前的時候傳過話出來,這會,也沒動靜了,不知道真假。”
這個,蘭兒曾經說過。
“這買地啊,不著急,”嬸子前頭走,“等化了凍再張羅,就來得及。”
福福後麵聽了點頭,嗯了聲,應了嬸子,幾句話過後,一行人,就爬到山頭,入眼,就是整個南山村了。
嬸子一指,山下的一處宅子,真真的氣派。
老劉家在村子東頭,山上這邊看,方方正正的一處院子,占地該有三五畝之大,院子層樓疊立,樹木之多望都望不過來。
這會,劉家裏外張燈結彩,掛滿燈籠,搭好的戲台山上也看的真切,院子裏人來人往,喜慶的很。
鼓吹聲更是真真切切的傳來,入在林子裏,一聲聲的回響來了又去,也是有趣的很。
偶爾一聲炮仗想起,山上聽的更真實,幾人山上站了好一會,伸手聽了動靜,幾個媳婦婆子在身後,說說笑笑的也這邊來,他們才往山下走。
福福還是頭一次,有些看花了眼。
好奇,四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壽’字,燈籠、對聯、剪紙、紅布、香桌遍地都是,一根根紅燭燃著,人群你來我往,說著吉祥話。
劉家幾個長輩大門口候著,見人來道聲謝,接過禮,身邊有管家模樣的記著,喜慶祥和的很。
劉老爺不到四十歲年紀,一身靛藍長衣,銀線繡的福字在陽光下更加晃眼,生就一副憨態,但眉眼有神,站在那裏,笑容可掬。
劉老爺對麵,站著一個富態的婦人,該是劉家的夫人,娘家縣裏馬家的小姐,也是穿金戴銀,一臉和藹的笑意,邊上一個丫頭一個婆子,穿的都極其體麵,候著女眷的到來。
嬸子和德正家大娘在前,到了門口,劉家的夫人就笑著迎了過來,“嫂子呀,你們可來了,左等右等盼了有些時辰,可是來了。”
劉家夫人說話好聽,言語帶笑,“快進來進來,”說著還親近的上手拉了拉人,“我這候著呢,走不開,讓杏枝,”說著,指了指身後的的一個小丫頭,“杏枝帶你們走走。”
劉夫人話還沒說完,就有懂事的兩個小丫頭笑著過來,一個接過嬸子她們手上的壽禮,一個前頭領路,進了院子。
嬸子她們還有些受寵若驚,應了劉夫人兩句話就跟著丫頭院子裏來,因為人多,門口嬸子她們剛進去,福福本在她們身後的,忽然就竄出幾個婆子,笑嘻嘻的過來和劉夫人打上招呼了。
擠開了他們姐弟三個。
福福胳膊挎著籃子,一手牽著苗苗一手拽著益哥,唯恐走散了,見嬸子她們已經進了院子,就有些著急,這進進出出的人,實在太多。
該是不容易,不容易瞧見大戶人家的當家主人和主母,這遇到話多的,能嘮的,比如福福前頭的這幾個,拉著劉家的夫人就說起來了。
家長裏短,祖宗十八輩的親戚裏顧,一個不落,套上近乎了。
福福也不好催,本想著錯過這幾人從背後過後,奈何也不好不大招呼,就隻能幹等著。
嬸子她們已經拐過彎,眼瞅著要瞧不見,福福著急的很,就見柔兒和水靈兩個著急麻慌的就又從院子裏跑出來,露了頭,正四下瞧,等看到福福他們還在門外,沒進去呢,才鬆口氣,從裏頭擺手。
嬸子一邊說著一邊看了眼窗台的幾個籃子,羨慕的不行,“我就是我們的手啊,巧的很,心思也通透,做出來的這壽桃,寓意極好又別致,保準啊,保準劉家老太太喜歡。”
嬸子這麽一說,可是給福福打氣了,還不算,嬸子繼續又說了起來,“你熬的豆沙餡子啊,沙甜沙甜的,也是好吃的不行。”
嬸子誇起她來,可是一點都不吝嗇。
“這個啊,要我說,”嬸子一本正經,說的格外認真,“可是門手藝,旁人就是花足了心思,也做不來你這樣。”
“不但好看,也好吃,”福福聽著嬸子繼續說,“若是有人做壽蒸上一鍋這壽桃,哎呀,可不得體麵的很呢。”
嬸子越說越高興,她連個插話的機會都沒有,邊上的苗苗安靜坐著,姐妹倆聽嬸子一通說。
“還真行,”嬸子高興的,“以後啊就這樣,等話傳開了,誰要是找你過去蒸壽桃,就收幾個銅錢,多少也是門生計。”
嬸子是真真的高興,也是實實在在的為她打算,等話說完,嬸子的興奮勁還沒過,激動的拉著她,“怎麽樣?嬸子盤算的怎麽樣?”
按說,福福也是這麽打算的,隻不過,想的更長遠。
“聽嬸子的,”福福點頭,“我也是想著,劉家大辦宴席,去的人多,正好,我多花些心思弄了這壽桃出來這,被人瞧見了,也算是打了名聲。”
一來二去,到底,會有找上門來的。
她最近著急的不行,眼瞅著天漸暖,家家戶戶春耕的家夥式都收拾出來了,而她呢,買地的銀子還沒影蹤,到底,要張羅了。
“正好正好,這個啊,正好,”嬸子高興,忽然停住話音,想了片刻,拍了拍大腿,“那到了日子,二十七,咱不能一早過去。”
“一早啊,人少,”嬸子笑,“中午中午,咱中午呢過去,中午人多,正好這壽桃啊,讓人都瞧瞧,消息也就傳出去了。”
早晚都不妨事,這點福福還是有自信的,但嬸子這麽說,她也就依著嬸子。
過壽送的禮,福福聽嬸子說起過,翻來覆去也就那幾樣東西,壽聯、壽屏、壽匾,也有送壽麵、壽酒、壽糕,菊花、鬆柏、萬年青之類的也有的送,圖的也都是喜慶吉利,至於福福花了心思做的壽桃,嬸子說,他們這山溝溝地,可是從沒見過的。
嬸子說她找上院老太太,繡了個鬆鶴長春的帕子,要給劉老太太祝壽,也是用了番心思。
嬸子家來說了好一會話,等日頭要下山了,人才急著家去,說好二十七臨到中午家裏出去,去南村老劉家。
福福就開始家裏忙起來了。
算算時候,要先發麵,麵發的差不多還要泡紅豆,準備豆沙的餡子,一兩天的工夫,忙的很。
這下,福福開始讓苗苗幫忙了。
苗苗邊上看著她,看著她從發麵開始,然後弄豆沙的餡子,緊接著,再家裏窗台拔一顆紅蘿卜,割幾頁菠菜,弄成紅綠兩小碗的之子,蘿卜纓子正好,給家裏雞和兔子分了吃。
等二十七一早,起的大早,東屋鍋裏苗苗張羅早飯,福福就裏外一通忙,等苗苗把飯菜做好,她也弄的差不多。
豆沙餡子弄好了,兩個汁子也搗成,就開始放桌吃飯,因為離南村有些距離,說是中午到,但家裏出發,要趕早的。
吃了飯福福就不管碗筷,苗苗三五下一通收拾,她洗了手,就開始專心揉麵,苗苗收拾完,也幫不上忙,就安安靜靜的邊上看著她,認真的很。
蒸壽桃的麵要講究,發麵揉麵都是細致活,麵要發的合適,也要揉的剛好,都是需要手感的。
蒸出來的壽桃要白嫩,不能發黃也不能裂開,講究的很。
等鍋裏添了水,放上蒸籠,灶裏小火慢慢燒著,福福也守著鍋台,開始專心包起壽桃來。
一團一捏,都花足了心思。
還要細致的撒上汁子,小心的繪製,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手藝,多了少了等上鍋一蒸就會失去靈氣,不好看。
福福心也緊張,唯恐出來的不成樣子。
苗苗幫不上忙,就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看,這會,也早就忘了嘀咕文章詩句,心思啊,全在福福手中的壽桃上。
一鍋,蒸了八個。
等壽桃下鍋,蓋上鍋蓋,邊沿遮上紗布,福福就坐在灶坑,開始燒火。
這火侯,也講究的很。
平日裏若是整個饅頭包子啥的,也就算了,若是蒸壽桃,可是丁點都馬虎不得,火要燒的勻,大火轉小火要根據蒸汽和味道判斷,還要算著時辰,丁點都不能馬虎。
苗苗守著她,家裏狗子也灶坑裏趴著,一邊烤火一邊嗅著鍋裏的香味,安安靜靜地,感受著日頭初升,陽光和煦。
鍋裏剛剛去了火,時候還沒到,就見秀梅嬸子領著柔兒水靈兩個上來。
日頭已經升起來了,村子裏三五成群的媳婦婆子、大人小孩,走路的、趕車的,說說笑笑,已經出發了。
出發去南村,去老劉家,吃席麵。
嬸子屋裏來,看鍋裏還冒著熱氣,聞了味道知道是在蒸壽桃,就把手中紅布包裹的壽禮遞給柔兒,讓她小心拿著,人就湊了過來。
“要蒸好了?”
福福搖頭,她還特意準備了個籃子,籃子裏鋪著紅紙,紅紙上放了盤子,等著壽桃一出鍋就放進去,再尋個蓋子蓋好,希望到了南村那邊,沒涼透,有些熱乎氣。
“嬸子瞧瞧,”見福福要掀鍋蓋了,一邊示意柔兒拿著壽禮遠走,一邊湊到鍋前,等著福福掀鍋蓋,要第一時間看清鍋裏的壽桃,“看看一出鍋是什麽樣子。”
福福把鍋掀開,散了鍋裏熱氣,一鍋八個壽桃,蒸的活靈活現,在熱氣中如在仙境。
嬸子連連感歎,驚呼不已。
福福上手把蒸籠提出來,放在鍋台上,這下,去了朦朧的霧氣,看的更真切了。
新出鍋的壽桃白嫩,帶著絲絲桃粉,底下的綠葉更是生動,襯的桃子猶如還在樹上,帶著絲絲蒸汽,朦朧霧裏的,更是生動。
這一鍋,福福帶笑,實在滿意。
苗苗也笑了,一直安安靜靜地苗苗,等壽桃一出鍋,看了之後咧嘴就笑,高興的不行。
等熱氣散的差不多,福福就小心的用筷子夾進籃中的盤子裏,一個挨著一個,擺成形,放好。
再蓋上小蓋簾,鋪上幾層布包住,壽禮就準備好了。
益哥也從東屋出來,看了一早上的書,這會也跟著出門,去南村老劉家吃席麵。
家裏狗子,福福好個想,牽著它去了上院,等叫上德正娘,狗子就讓益哥送到老太太跟前,讓老太太幫忙看著。
這才,出發了。
德正娘也是準備的帕子,繡的柏翠鬆青,也是紅紙包著,瞧著就喜慶的很。
眼瞅著到二月,天漸暖,風也清爽,日頭暖洋洋的曬著,一行人,出了村子,沿著山間小路,朝南走,跨過溝溝坎坎,要走到南村。
行走的人,也格外的多。
都是去南村的方向,手上提著、拿著禮物,說說笑笑的,高興的很。
走在山間林裏,穿過一片片耕地,跨過溝坎,走過林子溝渠,福福全看在眼裏,每一片地,整塊的、邊邊角角的,肥沃的、貧瘠的,她都四處留意。
嬸子她們知道多,一路遇到哪片地也說了不少。
哪戶勤快,土地侍弄的好;誰家懶散,這地啊,荒廢了多少年月;地多的連成片,地少的就邊邊角角,有一處是一處。
福福放眼望去,一處處,山間林裏耕地多,未經開墾的荒地也不少,光禿禿的,在山坡、在溝坎,實在是有許多。
南村,離著還挺遠。
等過了一戶戶人家,一個個小村子,熱鬧聲就大了起來。
偶爾還有炮仗聲,鼓吹聲也漸漸明朗,人聲、笑語,隨著越到村前,也越聽的真切。
南村,要比他們村子大上許多。
一近南村,地勢開闊,耕地也規整,山間地裏更是齊整,一塊塊,像是都有人在用心打理,和路上見的,差別很多。
“都是老劉家的,”嬸子瞧出她好奇,邊走邊說,“這一大片啊,山那頭還有,這遠遠近近好幾個村子,都有老劉家買下的地。”
“多的很,”嬸子說著,“那山啊,也是老劉家縣衙裏過了戶,買了來的。”
福福看過去,一片連著一片的山頭,嬸子比劃著,福福卻看都看不全,“都是老劉家的,前些年就買了,說是找先生說了,那片山啊,旺子孫,就都買了下來。”
“如今說是要賣幾片地,”嬸子一邊下著山坡一邊念叨著,等下了山坡再走過一段小路,爬過前麵的山頭,南村就到眼前了,“年前的時候傳過話出來,這會,也沒動靜了,不知道真假。”
這個,蘭兒曾經說過。
“這買地啊,不著急,”嬸子前頭走,“等化了凍再張羅,就來得及。”
福福後麵聽了點頭,嗯了聲,應了嬸子,幾句話過後,一行人,就爬到山頭,入眼,就是整個南山村了。
嬸子一指,山下的一處宅子,真真的氣派。
老劉家在村子東頭,山上這邊看,方方正正的一處院子,占地該有三五畝之大,院子層樓疊立,樹木之多望都望不過來。
這會,劉家裏外張燈結彩,掛滿燈籠,搭好的戲台山上也看的真切,院子裏人來人往,喜慶的很。
鼓吹聲更是真真切切的傳來,入在林子裏,一聲聲的回響來了又去,也是有趣的很。
偶爾一聲炮仗想起,山上聽的更真實,幾人山上站了好一會,伸手聽了動靜,幾個媳婦婆子在身後,說說笑笑的也這邊來,他們才往山下走。
福福還是頭一次,有些看花了眼。
好奇,四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壽’字,燈籠、對聯、剪紙、紅布、香桌遍地都是,一根根紅燭燃著,人群你來我往,說著吉祥話。
劉家幾個長輩大門口候著,見人來道聲謝,接過禮,身邊有管家模樣的記著,喜慶祥和的很。
劉老爺不到四十歲年紀,一身靛藍長衣,銀線繡的福字在陽光下更加晃眼,生就一副憨態,但眉眼有神,站在那裏,笑容可掬。
劉老爺對麵,站著一個富態的婦人,該是劉家的夫人,娘家縣裏馬家的小姐,也是穿金戴銀,一臉和藹的笑意,邊上一個丫頭一個婆子,穿的都極其體麵,候著女眷的到來。
嬸子和德正家大娘在前,到了門口,劉家的夫人就笑著迎了過來,“嫂子呀,你們可來了,左等右等盼了有些時辰,可是來了。”
劉家夫人說話好聽,言語帶笑,“快進來進來,”說著還親近的上手拉了拉人,“我這候著呢,走不開,讓杏枝,”說著,指了指身後的的一個小丫頭,“杏枝帶你們走走。”
劉夫人話還沒說完,就有懂事的兩個小丫頭笑著過來,一個接過嬸子她們手上的壽禮,一個前頭領路,進了院子。
嬸子她們還有些受寵若驚,應了劉夫人兩句話就跟著丫頭院子裏來,因為人多,門口嬸子她們剛進去,福福本在她們身後的,忽然就竄出幾個婆子,笑嘻嘻的過來和劉夫人打上招呼了。
擠開了他們姐弟三個。
福福胳膊挎著籃子,一手牽著苗苗一手拽著益哥,唯恐走散了,見嬸子她們已經進了院子,就有些著急,這進進出出的人,實在太多。
該是不容易,不容易瞧見大戶人家的當家主人和主母,這遇到話多的,能嘮的,比如福福前頭的這幾個,拉著劉家的夫人就說起來了。
家長裏短,祖宗十八輩的親戚裏顧,一個不落,套上近乎了。
福福也不好催,本想著錯過這幾人從背後過後,奈何也不好不大招呼,就隻能幹等著。
嬸子她們已經拐過彎,眼瞅著要瞧不見,福福著急的很,就見柔兒和水靈兩個著急麻慌的就又從院子裏跑出來,露了頭,正四下瞧,等看到福福他們還在門外,沒進去呢,才鬆口氣,從裏頭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