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子生了兩個姑娘,雖然嘴上說著不計較,也把柔兒和水靈教養的很好,但到底,心裏還是介懷的。
這份介懷,是骨子裏的。
不過嬸子心慈,人還大度,心也寬厚,這份骨子裏的介懷,帶給嬸子的,就多了一份對女孩子家家發自心底的疼惜。
疼惜她們對境遇,體貼她們的不容易,同時也寬慰她們的人生。
這裏,就包括福福和苗苗,還有蘭兒。
嬸子待她們,就如柔兒和水靈一樣,疼惜、體貼、處處寬慰。
在這個過程中,嬸子一直扮演著母親的角色,而福福她們,也都是,沒了母親陪伴的女孩子。
這點,嬸子的操心,真真的,是為人母,為了子女的掛念。
福福每每想到這,心裏就一暖,也多少給她,在這世道,留存了許多念想,多了一份期盼和希翼。
所有需要努力的,多了嬸子在身邊,也讓福福寬了不少心。
這份寬心,一點點,也叫福福多了一份寄托。
心裏的寄托,好像種子,種下一粒,發芽長葉,慢慢的,就長成一片,然後無所畏懼。
福福就是這樣。
但更好的寄托,還是自己。
福福知道,一早,穿過來,就知道。
這裏,是一個陌生的世界,要走出去,闖出去,還是靠自己。
福福有些分神,等回過神,嬸子看著窗外夜色深沉如水,時候不早,就把手上的瓜子都嗑了,然後拍拍手,再炕上的巾子拿過來,把手擦幹淨,“明個管飯的事,就這麽先說了,一大早呀,我就領著柔兒她們過來,先過來忙活忙活。”
蘭兒也直點頭,“福福姐,我一早也過來。”
說著話,人就穿鞋下了地,炕上嗑了一炕的瓜子皮,蘭兒還想留下來幫忙收拾,手上拿著抹布,就想上炕幫忙打掃。
“不早了,你趕忙家去,可別回去晚了叫你後娘念叨,”福福攔著,然後推著她出門,嬸子前腳走,蘭兒身後跟著,“明個過來,咱有的忙。”
蘭兒笑著說是,路過外屋輕手輕腳的看了眼東屋,油燈透過門簾照了進來,恍恍惚惚的,也看不真切。
“還看書呢?”
雖沒東屋去看,但福福知道,益哥和苗苗倆,這會啊,定是在乖乖看書。
“真好,”蘭兒出了門,感慨,“用不了多久,我也會認字了。”
說完,人就又歡快起來。
月光輕柔,星光閃爍,腳下的道路也越來越真切,家裏狗子跟著出了門,雞窩的雞聽了動靜,窩裏咕咕叫了幾聲,就又沉寂下去。
嬸子一路送蘭兒家去,福福大門外看著,等來人看不清了,就回頭關了大門,摸了摸狗子,苗苗和謙益也屋裏出來,正院子裏伸懶腰。
讀書該是累倦了。
“餓不餓?”
福福笑,不知為啥,每每,到了半夜,福福這肚子啊,就餓的咕咕叫。就是晚上吃的再多,除了已經睡下,忍住了,大多數時候,福福嘴饞,多少都要墊一口。
今兒,也不例外。
地瓜,上院送的地瓜,還剩幾個,家裏的高粱米飯,是丁點沒剩,不過幾個地瓜,他們姐弟妹三個,也夠吃。
福福剛問出口,苗苗就笑著點頭,隨後就扭身去開櫥櫃,益哥也是,剛餓不餓問出口,益哥人已經東牆根抱柴火,要生火熱飯了。
苗苗端了地瓜,正好,還剩三小根。
福福摸著肚子,又是一聲咕咕叫,一人一根,該是不夠吃。
“咱鍋底熬點小米粥,”福福說著,然後拿了米盆,就東屋抓了把小米,不多,真真就一把,熬粥,清湯清水的,也夠了,“地瓜一熱,還有剩的豆腐,一會端桌上去。”
“那點燒鴨肉,”福福一邊淘米,一邊念叨,“一會蒸氣熱一熱,咱晚上都打發了,別留到明個了。”
“明個,你蘭兒姐婆家來人幫工,”福福說起來,益哥在點火,苗苗收拾完西屋,這會放了飯桌,端了碗筷,正把涼拌的豆腐端上去,聽福福念起蘭兒,就停住腳,等著聽下話,“就咱下院那片地,過來量地基,劃院子,說是還要拉石頭木材過來。”
“你蘭兒姐過來,是想讓咱們幫忙做頓飯,我和嬸子答應了,”福福把小米淘好,鍋裏的水也正好燒了歡開,就小米下鍋,勺子舀了舀,然後蓋上鍋,叫益哥小火燒著,接著說起來,“明個包餃子。”
“幹活的人多,又是力氣活,明個估計要一早就開始忙,準備餡子、包餃子,再張羅兩個下酒菜,也好叫幫工的好好吃一頓。”
苗苗聽了高興,“姐,那我能包餃子,”說完,把剩下的涼拌豆腐端了上去,急著就又回了外屋,接著說,“我還能幫姐姐燒火,姐,那明天蘭兒姐,是不是也過來?”
福福點頭,“明個一早,嬸子和你蘭兒姐,都過來。”
苗苗高興的,直拍手,益哥手上拿著柴,往灶裏一根根的添著,該是小腦袋瓜在不停的轉,等苗苗高興完,益哥的疑惑就來了,“那姐,我能幫著做點啥呢?”
“你一早東屋看書,”福福早就想過了,“等要到中午,就出來幫著燒個火打打支應啥的,估計端茶送水也要個人,到時候你呀,就跑幾趟。”
益哥點頭說是,笑著記下了。
鍋裏的粥歡開,福福掀鍋舀了舀,然後熱上地瓜,粥再慢慢熬一會,灶裏叫益哥收好火,姐弟妹三個,就一人一個小板凳,坐在外屋灶坑,守著灶裏的火光,說起了話。
鍋裏粥香溢了出來,還有灶裏的柴火氣,在這如水的夜色,一家人聚在一起,這點點光亮,足以照亮每個人的身心。
“姐,那我是不是可以看到蘭兒姐夫了?”
苗苗還沒有,見過蘭兒說的男人,隻聽他們念起過,一直都好奇的很。
這下,好不容易得了機會,苗苗滿眼的笑,要看個究竟。
“可以了,可以了,”福福就笑,“明個呀,保準能瞧見了。”
“還有保成,”福福又看向益哥,“到時候估計也能過來,你倆玩一遭,一處耍耍。”
村子裏能和益哥說上話,年紀又相當的,就隻保成一個。保成估計也是,保成見了旁人,都是膽怯的不敢上前,隻在益哥麵前,能玩到一塊去。
但平時,保成出不來屋,益哥也見不到,算下來,玩的時間並不多。
苗苗現在跟著她,人越來越活潑,朋友也多。和柔兒水靈處成了姐妹,與蘭兒也一直相處的很親近,就連上院老太太,苗苗走動的也比福福勤,得空就跑上去,陪老人家說活話,老太太見了苗苗,也歡喜。
他們姐弟妹三個,日子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過了起來。
這一過,也有些日月了。
所謂日子不禁熬,想見是的。
年前後的幾個月,整個冬天,就這樣,一路過來了。此刻屋門半開,陣陣夜晚的涼風吹來,小米粥在鍋裏滋啦啦的響,香氣也揉進涼風裏,在屋內蔓延。
灶裏的柴火燃燒殆盡,星星餘燼正若隱若現,他們坐在那裏,苗苗的手上拿著枝子,正摸黑在地上比比畫畫。
粥好了。
福福起身,掀開鍋,鍋裏的熱氣嗖的一下撲了滿麵,福福趕忙,手拿鍋蓋就躲了開。苗苗也湊到跟前,墊著抹布,然後鍋裏端起熱乎的地瓜,等蒸氣散盡,福福就拿起水瓢,摸黑在鍋裏把粥盛了出來。
一小把的米,熬成粥,就有大半盆。
大半夜的吃起了飯,福福炕上坐著,嘴裏喝著熱乎乎的小米粥,吃著醃漬入味的涼拌豆腐,一口口,越吃越有滋味。
益哥和苗苗兩,也是多餓的。
益哥節製,比福福要節製的多,雖然餓,也嘴饞,但碗裏隻舀了半碗粥,小口抿著,並不多吃。
苗苗比較像她,喝了一大碗,這會,又盛了滿滿一碗稀粥,正喝多滋滋有味。
剩的幾口鴨肉,這頓飯也都打發了,還有豆腐,也清光了盤。
粥和地瓜,也全叫她和苗苗吃了,益哥早早就撂了筷,福福讓他回東屋看書,西屋她和苗苗倆,吃完飯,也不急著收拾,就炕上一坐,說起了話。
“過幾日,咱去趟縣裏,嬸子也跟著去,”福福說起來,“是劉夫人娘家舅母過壽,杏枝姐過來,說的就是這事。”
“想吃咱做的壽桃,”福福見苗苗瞪大了眼睛等著聽下音,就笑著接著說,“姐姐叫你跟著,是想讓你出門多跟著見見,也能幫姐姐燒個火,還能打個支應。”
“杏枝姐說到時候有馬車過來接,咱家裏等著就好,”福福念叨,“你得提醒姐姐,到時候家裏載的蘿卜和菠菜,我得提前備好,要不另尋個籃子,栽著帶過去,圖個新鮮。”
“還有銀錢,你也記得提醒姐姐,咱出門,兜裏得帶點。”
“衣裳,”說著,福福就想起嬸子念叨的,要穿的衣服,也得選一選,不過她們姐妹倆衣服不多,倒是也不用太挑,“咱提前洗幹淨,收拾出來,再帶一身備用,出門也方便些。”
福福念叨著,把眼下能想到的都說給苗苗聽,一來想讓她參與進來,二來苗苗機靈,多一份用心,福福也放心不少。
絮絮叨叨說了有一會,等該說的都說的差不多,苗苗圓鼓鼓的大眼睛就機靈的轉了兩下,嘻嘻直笑,“姐,我都記著呢。”
然後小手掰著指頭,一樣樣的開始數,什麽蘿卜、菠菜,衣服啥的,卻是樣樣不落。
說完了話,也該動了。
起身把飯桌收拾好,東屋看了益哥,人正桌前讀書,炕裏鋪好了被褥,家裏狗子窩在上麵,正呼呼睡的正香。
囑咐他早些睡,福福就關了門,院子裏剛站住,涼風還沒吹幾下,剛剛東屋睡下的狗子,這會,顛顛拱開門,顛顛跑到她們跟前。
睡眼惺忪的,還打了個哈欠,尾巴卻是搖個不停,守在她們身邊。
手牽著苗苗,狗子又在身邊,她們院子裏轉了兩圈,就關了門,屋裏來了。
也不急著睡,福福捧著書卷湊近油燈看書,苗苗也乖乖跟著,捧了本淺顯的,一字一字看的認真。
看不懂的,苗苗就心裏記著,然後等福福有空,再捧了書卷問,三五次,一本薄薄的小書苗苗就記的差不多,認識的字,也慢慢多了起來。
捧著書卷入睡,對於福福來說,是越來越尋常。
特別是自打有了苗苗,福福睡的極快,心安的很。有時候看著看著,閉目養神思考書裏的學問,然後人就入了夢鄉。
回回都是,等她一早醒來,定是乖乖的躺在被窩,油燈吹了,書卷也收好,家裏公雞在打鳴,身邊苗苗的被褥疊好,外屋傳來苗苗忙碌的小動靜。
很多時候,苗苗起的比家裏公雞還早。
福福起床,多是家裏公雞吵醒的,有時人醒了,懶得起,還會被窩裏磨蹭一會,眯眼再睡一會。
苗苗和益哥,都是起的早。
謙益起來多是先房前屋後轉悠一圈,然後掃院子,等苗苗生起了火,做起了飯,她就開始喂雞喂兔子,有時候也會搭把手,幫著燒個火。
一開始,福福自己個睡懶覺還有些不好意思,等一來二去,自己睡的又沉,苗苗早上動靜也小,壓根就醒不來,也就作罷,由著家裏公雞打鳴把她叫醒,不糾結了。
等一形成習慣,到點了,福福也就醒了。
有時候家裏公雞剛扯開了嗓子開喊,有時候還沒動靜,不過片刻,就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家裏狗子,隻要有點動靜,定是跟著起來的,然後看家護院,房前屋後的占地盤。
今兒,因為提前讓苗苗早起叫她,等她一睜眼,就見苗苗整個大臉盤子在不遠處,手輕輕在推她肩膀,嘴裏小聲喊著姐,“起來了,姐,起來了。”
福福迷迷糊糊的,等揉開了眼睛,腦子清醒了些,就想起今兒家裏有事,要忙的,就一個激靈,趕忙坐了起來。
“姐,你慢點慢點,”起的有點猛,這會,腦子又漿糊上了,“現在還早,不著急。”
這份介懷,是骨子裏的。
不過嬸子心慈,人還大度,心也寬厚,這份骨子裏的介懷,帶給嬸子的,就多了一份對女孩子家家發自心底的疼惜。
疼惜她們對境遇,體貼她們的不容易,同時也寬慰她們的人生。
這裏,就包括福福和苗苗,還有蘭兒。
嬸子待她們,就如柔兒和水靈一樣,疼惜、體貼、處處寬慰。
在這個過程中,嬸子一直扮演著母親的角色,而福福她們,也都是,沒了母親陪伴的女孩子。
這點,嬸子的操心,真真的,是為人母,為了子女的掛念。
福福每每想到這,心裏就一暖,也多少給她,在這世道,留存了許多念想,多了一份期盼和希翼。
所有需要努力的,多了嬸子在身邊,也讓福福寬了不少心。
這份寬心,一點點,也叫福福多了一份寄托。
心裏的寄托,好像種子,種下一粒,發芽長葉,慢慢的,就長成一片,然後無所畏懼。
福福就是這樣。
但更好的寄托,還是自己。
福福知道,一早,穿過來,就知道。
這裏,是一個陌生的世界,要走出去,闖出去,還是靠自己。
福福有些分神,等回過神,嬸子看著窗外夜色深沉如水,時候不早,就把手上的瓜子都嗑了,然後拍拍手,再炕上的巾子拿過來,把手擦幹淨,“明個管飯的事,就這麽先說了,一大早呀,我就領著柔兒她們過來,先過來忙活忙活。”
蘭兒也直點頭,“福福姐,我一早也過來。”
說著話,人就穿鞋下了地,炕上嗑了一炕的瓜子皮,蘭兒還想留下來幫忙收拾,手上拿著抹布,就想上炕幫忙打掃。
“不早了,你趕忙家去,可別回去晚了叫你後娘念叨,”福福攔著,然後推著她出門,嬸子前腳走,蘭兒身後跟著,“明個過來,咱有的忙。”
蘭兒笑著說是,路過外屋輕手輕腳的看了眼東屋,油燈透過門簾照了進來,恍恍惚惚的,也看不真切。
“還看書呢?”
雖沒東屋去看,但福福知道,益哥和苗苗倆,這會啊,定是在乖乖看書。
“真好,”蘭兒出了門,感慨,“用不了多久,我也會認字了。”
說完,人就又歡快起來。
月光輕柔,星光閃爍,腳下的道路也越來越真切,家裏狗子跟著出了門,雞窩的雞聽了動靜,窩裏咕咕叫了幾聲,就又沉寂下去。
嬸子一路送蘭兒家去,福福大門外看著,等來人看不清了,就回頭關了大門,摸了摸狗子,苗苗和謙益也屋裏出來,正院子裏伸懶腰。
讀書該是累倦了。
“餓不餓?”
福福笑,不知為啥,每每,到了半夜,福福這肚子啊,就餓的咕咕叫。就是晚上吃的再多,除了已經睡下,忍住了,大多數時候,福福嘴饞,多少都要墊一口。
今兒,也不例外。
地瓜,上院送的地瓜,還剩幾個,家裏的高粱米飯,是丁點沒剩,不過幾個地瓜,他們姐弟妹三個,也夠吃。
福福剛問出口,苗苗就笑著點頭,隨後就扭身去開櫥櫃,益哥也是,剛餓不餓問出口,益哥人已經東牆根抱柴火,要生火熱飯了。
苗苗端了地瓜,正好,還剩三小根。
福福摸著肚子,又是一聲咕咕叫,一人一根,該是不夠吃。
“咱鍋底熬點小米粥,”福福說著,然後拿了米盆,就東屋抓了把小米,不多,真真就一把,熬粥,清湯清水的,也夠了,“地瓜一熱,還有剩的豆腐,一會端桌上去。”
“那點燒鴨肉,”福福一邊淘米,一邊念叨,“一會蒸氣熱一熱,咱晚上都打發了,別留到明個了。”
“明個,你蘭兒姐婆家來人幫工,”福福說起來,益哥在點火,苗苗收拾完西屋,這會放了飯桌,端了碗筷,正把涼拌的豆腐端上去,聽福福念起蘭兒,就停住腳,等著聽下話,“就咱下院那片地,過來量地基,劃院子,說是還要拉石頭木材過來。”
“你蘭兒姐過來,是想讓咱們幫忙做頓飯,我和嬸子答應了,”福福把小米淘好,鍋裏的水也正好燒了歡開,就小米下鍋,勺子舀了舀,然後蓋上鍋,叫益哥小火燒著,接著說起來,“明個包餃子。”
“幹活的人多,又是力氣活,明個估計要一早就開始忙,準備餡子、包餃子,再張羅兩個下酒菜,也好叫幫工的好好吃一頓。”
苗苗聽了高興,“姐,那我能包餃子,”說完,把剩下的涼拌豆腐端了上去,急著就又回了外屋,接著說,“我還能幫姐姐燒火,姐,那明天蘭兒姐,是不是也過來?”
福福點頭,“明個一早,嬸子和你蘭兒姐,都過來。”
苗苗高興的,直拍手,益哥手上拿著柴,往灶裏一根根的添著,該是小腦袋瓜在不停的轉,等苗苗高興完,益哥的疑惑就來了,“那姐,我能幫著做點啥呢?”
“你一早東屋看書,”福福早就想過了,“等要到中午,就出來幫著燒個火打打支應啥的,估計端茶送水也要個人,到時候你呀,就跑幾趟。”
益哥點頭說是,笑著記下了。
鍋裏的粥歡開,福福掀鍋舀了舀,然後熱上地瓜,粥再慢慢熬一會,灶裏叫益哥收好火,姐弟妹三個,就一人一個小板凳,坐在外屋灶坑,守著灶裏的火光,說起了話。
鍋裏粥香溢了出來,還有灶裏的柴火氣,在這如水的夜色,一家人聚在一起,這點點光亮,足以照亮每個人的身心。
“姐,那我是不是可以看到蘭兒姐夫了?”
苗苗還沒有,見過蘭兒說的男人,隻聽他們念起過,一直都好奇的很。
這下,好不容易得了機會,苗苗滿眼的笑,要看個究竟。
“可以了,可以了,”福福就笑,“明個呀,保準能瞧見了。”
“還有保成,”福福又看向益哥,“到時候估計也能過來,你倆玩一遭,一處耍耍。”
村子裏能和益哥說上話,年紀又相當的,就隻保成一個。保成估計也是,保成見了旁人,都是膽怯的不敢上前,隻在益哥麵前,能玩到一塊去。
但平時,保成出不來屋,益哥也見不到,算下來,玩的時間並不多。
苗苗現在跟著她,人越來越活潑,朋友也多。和柔兒水靈處成了姐妹,與蘭兒也一直相處的很親近,就連上院老太太,苗苗走動的也比福福勤,得空就跑上去,陪老人家說活話,老太太見了苗苗,也歡喜。
他們姐弟妹三個,日子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過了起來。
這一過,也有些日月了。
所謂日子不禁熬,想見是的。
年前後的幾個月,整個冬天,就這樣,一路過來了。此刻屋門半開,陣陣夜晚的涼風吹來,小米粥在鍋裏滋啦啦的響,香氣也揉進涼風裏,在屋內蔓延。
灶裏的柴火燃燒殆盡,星星餘燼正若隱若現,他們坐在那裏,苗苗的手上拿著枝子,正摸黑在地上比比畫畫。
粥好了。
福福起身,掀開鍋,鍋裏的熱氣嗖的一下撲了滿麵,福福趕忙,手拿鍋蓋就躲了開。苗苗也湊到跟前,墊著抹布,然後鍋裏端起熱乎的地瓜,等蒸氣散盡,福福就拿起水瓢,摸黑在鍋裏把粥盛了出來。
一小把的米,熬成粥,就有大半盆。
大半夜的吃起了飯,福福炕上坐著,嘴裏喝著熱乎乎的小米粥,吃著醃漬入味的涼拌豆腐,一口口,越吃越有滋味。
益哥和苗苗兩,也是多餓的。
益哥節製,比福福要節製的多,雖然餓,也嘴饞,但碗裏隻舀了半碗粥,小口抿著,並不多吃。
苗苗比較像她,喝了一大碗,這會,又盛了滿滿一碗稀粥,正喝多滋滋有味。
剩的幾口鴨肉,這頓飯也都打發了,還有豆腐,也清光了盤。
粥和地瓜,也全叫她和苗苗吃了,益哥早早就撂了筷,福福讓他回東屋看書,西屋她和苗苗倆,吃完飯,也不急著收拾,就炕上一坐,說起了話。
“過幾日,咱去趟縣裏,嬸子也跟著去,”福福說起來,“是劉夫人娘家舅母過壽,杏枝姐過來,說的就是這事。”
“想吃咱做的壽桃,”福福見苗苗瞪大了眼睛等著聽下音,就笑著接著說,“姐姐叫你跟著,是想讓你出門多跟著見見,也能幫姐姐燒個火,還能打個支應。”
“杏枝姐說到時候有馬車過來接,咱家裏等著就好,”福福念叨,“你得提醒姐姐,到時候家裏載的蘿卜和菠菜,我得提前備好,要不另尋個籃子,栽著帶過去,圖個新鮮。”
“還有銀錢,你也記得提醒姐姐,咱出門,兜裏得帶點。”
“衣裳,”說著,福福就想起嬸子念叨的,要穿的衣服,也得選一選,不過她們姐妹倆衣服不多,倒是也不用太挑,“咱提前洗幹淨,收拾出來,再帶一身備用,出門也方便些。”
福福念叨著,把眼下能想到的都說給苗苗聽,一來想讓她參與進來,二來苗苗機靈,多一份用心,福福也放心不少。
絮絮叨叨說了有一會,等該說的都說的差不多,苗苗圓鼓鼓的大眼睛就機靈的轉了兩下,嘻嘻直笑,“姐,我都記著呢。”
然後小手掰著指頭,一樣樣的開始數,什麽蘿卜、菠菜,衣服啥的,卻是樣樣不落。
說完了話,也該動了。
起身把飯桌收拾好,東屋看了益哥,人正桌前讀書,炕裏鋪好了被褥,家裏狗子窩在上麵,正呼呼睡的正香。
囑咐他早些睡,福福就關了門,院子裏剛站住,涼風還沒吹幾下,剛剛東屋睡下的狗子,這會,顛顛拱開門,顛顛跑到她們跟前。
睡眼惺忪的,還打了個哈欠,尾巴卻是搖個不停,守在她們身邊。
手牽著苗苗,狗子又在身邊,她們院子裏轉了兩圈,就關了門,屋裏來了。
也不急著睡,福福捧著書卷湊近油燈看書,苗苗也乖乖跟著,捧了本淺顯的,一字一字看的認真。
看不懂的,苗苗就心裏記著,然後等福福有空,再捧了書卷問,三五次,一本薄薄的小書苗苗就記的差不多,認識的字,也慢慢多了起來。
捧著書卷入睡,對於福福來說,是越來越尋常。
特別是自打有了苗苗,福福睡的極快,心安的很。有時候看著看著,閉目養神思考書裏的學問,然後人就入了夢鄉。
回回都是,等她一早醒來,定是乖乖的躺在被窩,油燈吹了,書卷也收好,家裏公雞在打鳴,身邊苗苗的被褥疊好,外屋傳來苗苗忙碌的小動靜。
很多時候,苗苗起的比家裏公雞還早。
福福起床,多是家裏公雞吵醒的,有時人醒了,懶得起,還會被窩裏磨蹭一會,眯眼再睡一會。
苗苗和益哥,都是起的早。
謙益起來多是先房前屋後轉悠一圈,然後掃院子,等苗苗生起了火,做起了飯,她就開始喂雞喂兔子,有時候也會搭把手,幫著燒個火。
一開始,福福自己個睡懶覺還有些不好意思,等一來二去,自己睡的又沉,苗苗早上動靜也小,壓根就醒不來,也就作罷,由著家裏公雞打鳴把她叫醒,不糾結了。
等一形成習慣,到點了,福福也就醒了。
有時候家裏公雞剛扯開了嗓子開喊,有時候還沒動靜,不過片刻,就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家裏狗子,隻要有點動靜,定是跟著起來的,然後看家護院,房前屋後的占地盤。
今兒,因為提前讓苗苗早起叫她,等她一睜眼,就見苗苗整個大臉盤子在不遠處,手輕輕在推她肩膀,嘴裏小聲喊著姐,“起來了,姐,起來了。”
福福迷迷糊糊的,等揉開了眼睛,腦子清醒了些,就想起今兒家裏有事,要忙的,就一個激靈,趕忙坐了起來。
“姐,你慢點慢點,”起的有點猛,這會,腦子又漿糊上了,“現在還早,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