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福姐,”看著人走遠,水靈拉著她衣袖,有些不情願,“一會飯熟了真給送嗎?”
送,答應了肯定得送,這是脫不開的。
“總比人都來家裏吃飯好吧,”福福笑,拉著人屋裏來,“家裏地方小,人再一多,忙裏忙外的還得伺候著,估計連個落腳的地方都騰不出來。”
水靈也跟著笑,“福福姐說的是,那咱就給送一點。”
說完,和苗苗倆就外屋守著灶繼續燒起了火,柔兒跟過去守著她們,蘭兒在福福身邊,不好意思,“福福姐,我,我家裏。”
福福牽著蘭兒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些亂七八糟的你莫操心,眼瞅著好日子就來了,這呀,用不了多久。”
是呀,春天要來了,好日子也不遠了。
還是自己人跟前,最自在,屋裏老太太她們包餃子,外屋大鍋一個燒水一個燉肉,苗苗和水靈兩個燒火,益哥和保成上下院子、房前屋後的來回跑,跟著不消停的還有家裏狗子,忙的很。
柔兒洗菜摘菜,蘭兒守著菜板切了好幾盤子,福福這邊沏了茶水,備了茶點果子,碗筷啥的剛一準備齊整,德正就進門來了。
“要開飯了嗎?”屋子熱氣彌漫,瞧不真切,“弄的差不多,看了風水,也劃了地基,再等等就都忙完,可以了。”
“這樣這樣,”秀梅嬸子端著滿蓋簾的餃子,從屋裏出來,“成了成了,餃子包完了,煮餃子的水也早開了,還有那肉,聞著味也差不多了。”
嬸子念叨著,“下酒菜也備下了幾個,一會再炒幾個,端上桌就能入座了。”
德正一聽,心裏就有了數,點點頭,往外走,福福趕忙,把手上的果盤遞了過去,“你正好上來,就端下去吧。”
果盤裏福福放了些瓜子、家裏曬的果幹,滿滿一大盤,正好端下去就就嘴。
“益哥剛端下去的那盤,還有的剩,”德正看了看果盤,沒接,“馬上要吃飯,不用了吧?”
福福把果盤遞了遞,“端下去吧,飯前還能就就嘴。”
這算是福福第一次招待人,唯恐哪裏不周,加上又是蘭兒未來婆家親戚,寧願禮數過了,也不能缺了少了。
德正隻得接過,兩手端著,又衝福福點點頭,這才端著果盤下去。
鍋裏熬的豬頭肉,也出了鍋,香氣四溢,湯底乳白,豬頭肉也滑嫩爽口,福福把燉的頭和骨頭撈出來,熬成的肉湯也分了兩個盆子放好,空出來的鍋正好,秀梅嬸子開始炒起了菜。
家裏狗子倒是乖,肉一出鍋,雖然饞的口水直流,但也一直乖乖趴在不遠處,不上前。
新出鍋的大骨頭,冒著熱氣,香氣撲鼻,更是叫人好個饞。
益哥和保成也屋裏出來,抿著嘴,咽著口水,瞧著肉幹搓手,饞的不行。
福福也顧不上熱,拿著菜刀,又叫苗苗端來盤子,守著裝肉的盆,開始片肉。又叫水靈拿鹽巴,益哥燒一下辣椒,等肉片了半盤,盤子邊上撒上鹽,燒糊的辣椒,一拌,就遞給他們,蘸著肉吃。
看著幾個小的等是等不及了,柔兒就放下手上的活,過去幫忙端著盤子,一片片的蘸了鹽和辣椒,熱乎乎的肉片放進嘴裏,滋啦啦的吃的上癮。
小的也都懂事,吃了兩片,解解饞,小半盤的肉還剩了些,就都陸續不吃了,舔著手上的油星,抿著手上的一小肉塊,不舍得吃。
“吃吧吃吧,”福福就笑,“今兒的肉啊,管夠,”說完,手上又片好的一盤肉蘭兒就端進屋裏,學著剛剛福福的樣,撒上鹽巴和辣椒,大人們也吃上一吃。
“別說福福,”秀梅嬸子咂摸著嘴裏的豬頭肉,“豬頭上的肉這麽一吃,還真是有滋味。”
“比過了油啊,還好吃,”嬸子念叨著,“這肉便宜,以往啊,我們也買過,但就是做不好,也是就飯吃,過點油,再鹹一點,全當下飯了。”
“你這麽一弄,”嬸子一塊下肚,又伸手拿了一片,蘸了蘸辣椒和鹽巴,吃了口,“別說,吃著夠滋味,還不油膩,這辣呀,哎呦,吃了心頭暖乎乎的,讓人越吃越想吃,吃了這片想下片。”
上院大娘也跟著點頭,“可是沒想到,我瞧著也不難做,咋地出來滋味就變了。”
“可不是,”秀梅嬸子念叨,看了眼老太太,笑著接著說,“大嬸你說是不是,我看福福收拾完,就鍋裏放水煮,撒了點香料啥的,也沒見放別的。”
“然後出鍋撈出來,盤子裏一切,再撒點鹽,燒點辣椒,哎呦,這味道就上了天。”
老太太嘴裏也吃著,抿了好幾嘴,“別說,味道是和咱做的不一樣,尋常東西,倒是吃不出尋常味。”
聽嬸子她們這麽說,福福心裏高興的。
這做法,看著雖尋常,但到底有要心細的地方,福福也沒算白話工夫。
豬頭肉一出鍋,大家嚐了味道說好,福福就開始大張旗鼓的張羅菜了。一個涼拌豬耳朵,再一個椒鹽蘸豬頭肉,福福還打算切出一盤,過過油,炒上一炒。
燉的肉裏麵還有大骨頭,福福也都撈了出來,因為骨頭上肉不多,也上不了桌,幹脆,福福就剔掉肉,骨頭扔給狗子叫它去啃,剔出來的肉,澆上蒜泥,也出來一盤拆肉,好吃的。
秀梅嬸子家老叔提著壇酒,上來了,叫嬸子這邊燙好,說是下院忙活差不多,日頭也西下,該收拾吃飯了。
一說完,裏裏外外就開始張羅吃飯。
下院嬸子家,還有上院的,飯桌、鍋碗瓢盆都拿了下來,大人孩子的人也不少,左看右看人也不少,她家東西兩個小屋卻是坐不下,商量了商量,幹脆下院嬸子家也坐席麵,老姚家來的那些男人們,就下院嬸子家坐席。
飯菜啥的,端下去。
倒也省事不少,她家屋子家裏這些,等招呼完,放了飯桌,也不用顧著,直接開飯。
下酒的菜,燙熱的酒,一道道讓幾個孩子來回端了下去,下院也坐了席,男人們正吃了酒,益哥和保成兩個跑上來說,說是這一盤盤菜,都說好吃。
福福這心,也就放下了,總算沒白忙。
吃了一會酒,嬸子瞧著時候差不多,就開始下鍋煮餃子。
家裏餃子包的多,雖然鍋大,但還是得一鍋鍋煮開,盛出來,端下去,吃空的盤子再一收,洗了再裝餃子,也是來來回回跑了好幾遭。
“還好包的多,”上院大娘一邊煮著餃子一邊念叨,“知道男人們幹活累,吃的多,哎呦,這還真是的,吃不少。”
包的那許多餃子,老太太幾個忙活大半天,全顧著餃子了,眼瞅著一蓋簾一蓋簾煮下鍋,苗苗和水靈倆一回回端著空碗上來,嬸子就有些擔心,“可別不夠啊?”
“男人們吃夠是夠的,”上院大娘念叨,看了眼還剩的一大蓋簾,“估摸著咱幾個,得再做點飯。”
隨後念叨著,“餃子可是細盤算著,多活了許多麵,緊趕著寬裕包的呢。”
“可不是,”嬸子也納悶,“可別是這餃子好吃,一個個都貪了嘴,多吃了許多。”
要不說呢,還真是,等下院吃完飯,老叔趕著上來,嘿嘿笑,念叨起來,“餃子好吃,說是比家家過年吃的還好呢,都沒少吃。”
“這就是了,”嬸子接過話,“好吃就行,我這剛還說,生怕不夠呢。夠就好,夠就好。”
下院男人們吃完飯,收拾完飯桌章,嬸子和大娘又茶水沏上,果盤也端了過去,老叔和德正陪著嘮嗑,家裏忙了一整天的他們,也該吃飯了。
答應了菊香他們,要給蘭兒後娘送些過去,思來想去,還是拿了盆子過來,撿著飯桌剩下的菜,挑了幾筷子,剩的餃子也和到一個大碗,蘭兒領著苗苗和水靈兩個,回了趟家。
“咋送那麽兩大盤子,也忒多了,意思意思得了。”
“餃子沒幾個,”家裏餃子還怕不夠吃,福福沒放多少,也是下院剩的些,有些涼了,就全給對到一塊,碗裏裝了,“隻多夾了幾口菜,我尋思著圖個樂嗬,少些折騰蘭兒也高興。”
嬸子點頭,“理是這個理,我就怕啊,這有了頭一遭,以後的日子不好說。”
“蘭兒這是還沒成親,”福福就笑,“我多擔待點,等以後,蘭兒成了親,怕是想折騰也折騰不到我這裏。”
“再說,我瞧著,日後怕是也折騰不起來,”這個,福福多少心裏有點數,“眼下大家樂嗬著,蘭兒也不為難。”
“你呀,可是想得開,也舍得,”家裏剩的餃子,嬸子一邊鍋裏煮著,一邊繼續念叨,“你送的那肉也好幾塊,我瞧著都心疼,若是旁的也就算了,給孩子也罷了,想起是水靈她後大娘,就舍不得。”
“啥好東西給她啊,就純是喂了白眼狼。”
嬸子平日裏心寬,聽了嬸子這幾句不平,就忍不住想笑,“嬸子你寬寬心,估摸著也就這頓,日後怕是遇不到了,我手藝這麽好,也都嚐嚐,也好饞饞她們,順便也氣了她們。”
嬸子就笑,“你呀你,”順出手點點她額頭,緊接著又忙活鍋裏餃子,“蘭兒她們也該家來了,餃子鍋裏煮著,飯菜端上去咱也好吃飯。”
狗子搜羅著,該是吃了不老少,這會小肚子鼓鼓的,顛顛的走路都有些咋呼,毛發烏黑鋥亮,大眼睛水汪汪的,正窩在灶坑,守著柴灶,一聽吃飯,頓時小耳朵立起來,腦袋瓜更是左右轉悠,順勢爬起來,晃悠著就要屋裏去,去尋它自己的飯盆。
福福見了就想笑,吃的肚子都鼓起來了,一聽吃飯,哎呦,還是顛顛的去找碗。
是條饞狗不假了。
福福把狗子抱起來,輕輕敲了敲它腦袋瓜,摸著它大肚子,“肚子吃的飽飽的,可是不中吃,再吃撐壞了可不行。”
福福把狗子灶坑放下,拍了拍它腦袋瓜,“外屋睡吧,順便看家。”
拿不了狗盆,狗子嗚嗚兩聲,倒是也乖,就用爪子灶坑扒拉幾下,然後直直躺好,幹脆眯起了眼,睡起了大覺。
一氣嗬成,乖覺的很。
越發聽的懂人話,惹人愛。
“這還真隨了主人,”秀梅嬸子瞥了眼狗,然後就忍不住的笑,“這狗啊,進了你家門,也是有福氣,看看,把著狗子教的多好,通人性。”
家裏狗子招人喜歡,仿佛它自己也聽得懂一樣,剛剛還眯起了眼要睡覺,這會卻機靈了,從灶坑裏起來,搖晃著尾巴,在她們跟前來來回回的繞圈子,撒嬌。
大家瞧了,就又是一陣笑。
忙了這一整天,終於,得空能吃上飯,歇歇腳了。
等飯桌擺滿了飯菜,一盤盤熱乎乎的餃子也桌上放著,老太太坐在熱炕頭,身前還倒了一盅熱酒,說是要喝口暖暖身子。
該是高興的。
柔兒和蘭兒幫著收拾,水靈和苗苗倆顛顛跟著跑來跑去,兩個燒了一天的火,也是終於得空打鬧上一陣。
益哥和保成倆看完了書,也等著上桌吃飯。
每每這會,對福福來說,才是最心喜的時候。屋裏是滿桌好飯好菜,大人孩子灶前灶後張羅準備、嬉笑玩鬧,菜香滿屋,離坐在桌前越近,那忙碌了一整天的疲憊、焦灼,也越發的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滿心喜悅也洋溢周身。
這感覺,真真的寬慰人心。
房前屋後打點妥當,下院客人有老叔和德正陪著,終於,可以上桌吃飯了。
益哥和保成坐炕梢,福福挨著上院大娘,秀梅嬸子陪著老太太也倒了盅熱酒,動了筷。
幾個小的雖說一整天零嘴沒少吃,但到了飯桌,一個個卻也都顧不上了,大口大口的餃子,一筷筷得肉,吃的著實好食欲。
“別說,這肉餡放了點白菜,吃著咋比純肉的還香呢,”秀梅嬸子剛咬了口餃子,接著蘸了蘸辣椒,再吃了口,雖有些辣,但還是忍不住的接著說,“福福你弄的這辣,還真是,哎呦,吃著真是有滋味。”
送,答應了肯定得送,這是脫不開的。
“總比人都來家裏吃飯好吧,”福福笑,拉著人屋裏來,“家裏地方小,人再一多,忙裏忙外的還得伺候著,估計連個落腳的地方都騰不出來。”
水靈也跟著笑,“福福姐說的是,那咱就給送一點。”
說完,和苗苗倆就外屋守著灶繼續燒起了火,柔兒跟過去守著她們,蘭兒在福福身邊,不好意思,“福福姐,我,我家裏。”
福福牽著蘭兒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些亂七八糟的你莫操心,眼瞅著好日子就來了,這呀,用不了多久。”
是呀,春天要來了,好日子也不遠了。
還是自己人跟前,最自在,屋裏老太太她們包餃子,外屋大鍋一個燒水一個燉肉,苗苗和水靈兩個燒火,益哥和保成上下院子、房前屋後的來回跑,跟著不消停的還有家裏狗子,忙的很。
柔兒洗菜摘菜,蘭兒守著菜板切了好幾盤子,福福這邊沏了茶水,備了茶點果子,碗筷啥的剛一準備齊整,德正就進門來了。
“要開飯了嗎?”屋子熱氣彌漫,瞧不真切,“弄的差不多,看了風水,也劃了地基,再等等就都忙完,可以了。”
“這樣這樣,”秀梅嬸子端著滿蓋簾的餃子,從屋裏出來,“成了成了,餃子包完了,煮餃子的水也早開了,還有那肉,聞著味也差不多了。”
嬸子念叨著,“下酒菜也備下了幾個,一會再炒幾個,端上桌就能入座了。”
德正一聽,心裏就有了數,點點頭,往外走,福福趕忙,把手上的果盤遞了過去,“你正好上來,就端下去吧。”
果盤裏福福放了些瓜子、家裏曬的果幹,滿滿一大盤,正好端下去就就嘴。
“益哥剛端下去的那盤,還有的剩,”德正看了看果盤,沒接,“馬上要吃飯,不用了吧?”
福福把果盤遞了遞,“端下去吧,飯前還能就就嘴。”
這算是福福第一次招待人,唯恐哪裏不周,加上又是蘭兒未來婆家親戚,寧願禮數過了,也不能缺了少了。
德正隻得接過,兩手端著,又衝福福點點頭,這才端著果盤下去。
鍋裏熬的豬頭肉,也出了鍋,香氣四溢,湯底乳白,豬頭肉也滑嫩爽口,福福把燉的頭和骨頭撈出來,熬成的肉湯也分了兩個盆子放好,空出來的鍋正好,秀梅嬸子開始炒起了菜。
家裏狗子倒是乖,肉一出鍋,雖然饞的口水直流,但也一直乖乖趴在不遠處,不上前。
新出鍋的大骨頭,冒著熱氣,香氣撲鼻,更是叫人好個饞。
益哥和保成也屋裏出來,抿著嘴,咽著口水,瞧著肉幹搓手,饞的不行。
福福也顧不上熱,拿著菜刀,又叫苗苗端來盤子,守著裝肉的盆,開始片肉。又叫水靈拿鹽巴,益哥燒一下辣椒,等肉片了半盤,盤子邊上撒上鹽,燒糊的辣椒,一拌,就遞給他們,蘸著肉吃。
看著幾個小的等是等不及了,柔兒就放下手上的活,過去幫忙端著盤子,一片片的蘸了鹽和辣椒,熱乎乎的肉片放進嘴裏,滋啦啦的吃的上癮。
小的也都懂事,吃了兩片,解解饞,小半盤的肉還剩了些,就都陸續不吃了,舔著手上的油星,抿著手上的一小肉塊,不舍得吃。
“吃吧吃吧,”福福就笑,“今兒的肉啊,管夠,”說完,手上又片好的一盤肉蘭兒就端進屋裏,學著剛剛福福的樣,撒上鹽巴和辣椒,大人們也吃上一吃。
“別說福福,”秀梅嬸子咂摸著嘴裏的豬頭肉,“豬頭上的肉這麽一吃,還真是有滋味。”
“比過了油啊,還好吃,”嬸子念叨著,“這肉便宜,以往啊,我們也買過,但就是做不好,也是就飯吃,過點油,再鹹一點,全當下飯了。”
“你這麽一弄,”嬸子一塊下肚,又伸手拿了一片,蘸了蘸辣椒和鹽巴,吃了口,“別說,吃著夠滋味,還不油膩,這辣呀,哎呦,吃了心頭暖乎乎的,讓人越吃越想吃,吃了這片想下片。”
上院大娘也跟著點頭,“可是沒想到,我瞧著也不難做,咋地出來滋味就變了。”
“可不是,”秀梅嬸子念叨,看了眼老太太,笑著接著說,“大嬸你說是不是,我看福福收拾完,就鍋裏放水煮,撒了點香料啥的,也沒見放別的。”
“然後出鍋撈出來,盤子裏一切,再撒點鹽,燒點辣椒,哎呦,這味道就上了天。”
老太太嘴裏也吃著,抿了好幾嘴,“別說,味道是和咱做的不一樣,尋常東西,倒是吃不出尋常味。”
聽嬸子她們這麽說,福福心裏高興的。
這做法,看著雖尋常,但到底有要心細的地方,福福也沒算白話工夫。
豬頭肉一出鍋,大家嚐了味道說好,福福就開始大張旗鼓的張羅菜了。一個涼拌豬耳朵,再一個椒鹽蘸豬頭肉,福福還打算切出一盤,過過油,炒上一炒。
燉的肉裏麵還有大骨頭,福福也都撈了出來,因為骨頭上肉不多,也上不了桌,幹脆,福福就剔掉肉,骨頭扔給狗子叫它去啃,剔出來的肉,澆上蒜泥,也出來一盤拆肉,好吃的。
秀梅嬸子家老叔提著壇酒,上來了,叫嬸子這邊燙好,說是下院忙活差不多,日頭也西下,該收拾吃飯了。
一說完,裏裏外外就開始張羅吃飯。
下院嬸子家,還有上院的,飯桌、鍋碗瓢盆都拿了下來,大人孩子的人也不少,左看右看人也不少,她家東西兩個小屋卻是坐不下,商量了商量,幹脆下院嬸子家也坐席麵,老姚家來的那些男人們,就下院嬸子家坐席。
飯菜啥的,端下去。
倒也省事不少,她家屋子家裏這些,等招呼完,放了飯桌,也不用顧著,直接開飯。
下酒的菜,燙熱的酒,一道道讓幾個孩子來回端了下去,下院也坐了席,男人們正吃了酒,益哥和保成兩個跑上來說,說是這一盤盤菜,都說好吃。
福福這心,也就放下了,總算沒白忙。
吃了一會酒,嬸子瞧著時候差不多,就開始下鍋煮餃子。
家裏餃子包的多,雖然鍋大,但還是得一鍋鍋煮開,盛出來,端下去,吃空的盤子再一收,洗了再裝餃子,也是來來回回跑了好幾遭。
“還好包的多,”上院大娘一邊煮著餃子一邊念叨,“知道男人們幹活累,吃的多,哎呦,這還真是的,吃不少。”
包的那許多餃子,老太太幾個忙活大半天,全顧著餃子了,眼瞅著一蓋簾一蓋簾煮下鍋,苗苗和水靈倆一回回端著空碗上來,嬸子就有些擔心,“可別不夠啊?”
“男人們吃夠是夠的,”上院大娘念叨,看了眼還剩的一大蓋簾,“估摸著咱幾個,得再做點飯。”
隨後念叨著,“餃子可是細盤算著,多活了許多麵,緊趕著寬裕包的呢。”
“可不是,”嬸子也納悶,“可別是這餃子好吃,一個個都貪了嘴,多吃了許多。”
要不說呢,還真是,等下院吃完飯,老叔趕著上來,嘿嘿笑,念叨起來,“餃子好吃,說是比家家過年吃的還好呢,都沒少吃。”
“這就是了,”嬸子接過話,“好吃就行,我這剛還說,生怕不夠呢。夠就好,夠就好。”
下院男人們吃完飯,收拾完飯桌章,嬸子和大娘又茶水沏上,果盤也端了過去,老叔和德正陪著嘮嗑,家裏忙了一整天的他們,也該吃飯了。
答應了菊香他們,要給蘭兒後娘送些過去,思來想去,還是拿了盆子過來,撿著飯桌剩下的菜,挑了幾筷子,剩的餃子也和到一個大碗,蘭兒領著苗苗和水靈兩個,回了趟家。
“咋送那麽兩大盤子,也忒多了,意思意思得了。”
“餃子沒幾個,”家裏餃子還怕不夠吃,福福沒放多少,也是下院剩的些,有些涼了,就全給對到一塊,碗裏裝了,“隻多夾了幾口菜,我尋思著圖個樂嗬,少些折騰蘭兒也高興。”
嬸子點頭,“理是這個理,我就怕啊,這有了頭一遭,以後的日子不好說。”
“蘭兒這是還沒成親,”福福就笑,“我多擔待點,等以後,蘭兒成了親,怕是想折騰也折騰不到我這裏。”
“再說,我瞧著,日後怕是也折騰不起來,”這個,福福多少心裏有點數,“眼下大家樂嗬著,蘭兒也不為難。”
“你呀,可是想得開,也舍得,”家裏剩的餃子,嬸子一邊鍋裏煮著,一邊繼續念叨,“你送的那肉也好幾塊,我瞧著都心疼,若是旁的也就算了,給孩子也罷了,想起是水靈她後大娘,就舍不得。”
“啥好東西給她啊,就純是喂了白眼狼。”
嬸子平日裏心寬,聽了嬸子這幾句不平,就忍不住想笑,“嬸子你寬寬心,估摸著也就這頓,日後怕是遇不到了,我手藝這麽好,也都嚐嚐,也好饞饞她們,順便也氣了她們。”
嬸子就笑,“你呀你,”順出手點點她額頭,緊接著又忙活鍋裏餃子,“蘭兒她們也該家來了,餃子鍋裏煮著,飯菜端上去咱也好吃飯。”
狗子搜羅著,該是吃了不老少,這會小肚子鼓鼓的,顛顛的走路都有些咋呼,毛發烏黑鋥亮,大眼睛水汪汪的,正窩在灶坑,守著柴灶,一聽吃飯,頓時小耳朵立起來,腦袋瓜更是左右轉悠,順勢爬起來,晃悠著就要屋裏去,去尋它自己的飯盆。
福福見了就想笑,吃的肚子都鼓起來了,一聽吃飯,哎呦,還是顛顛的去找碗。
是條饞狗不假了。
福福把狗子抱起來,輕輕敲了敲它腦袋瓜,摸著它大肚子,“肚子吃的飽飽的,可是不中吃,再吃撐壞了可不行。”
福福把狗子灶坑放下,拍了拍它腦袋瓜,“外屋睡吧,順便看家。”
拿不了狗盆,狗子嗚嗚兩聲,倒是也乖,就用爪子灶坑扒拉幾下,然後直直躺好,幹脆眯起了眼,睡起了大覺。
一氣嗬成,乖覺的很。
越發聽的懂人話,惹人愛。
“這還真隨了主人,”秀梅嬸子瞥了眼狗,然後就忍不住的笑,“這狗啊,進了你家門,也是有福氣,看看,把著狗子教的多好,通人性。”
家裏狗子招人喜歡,仿佛它自己也聽得懂一樣,剛剛還眯起了眼要睡覺,這會卻機靈了,從灶坑裏起來,搖晃著尾巴,在她們跟前來來回回的繞圈子,撒嬌。
大家瞧了,就又是一陣笑。
忙了這一整天,終於,得空能吃上飯,歇歇腳了。
等飯桌擺滿了飯菜,一盤盤熱乎乎的餃子也桌上放著,老太太坐在熱炕頭,身前還倒了一盅熱酒,說是要喝口暖暖身子。
該是高興的。
柔兒和蘭兒幫著收拾,水靈和苗苗倆顛顛跟著跑來跑去,兩個燒了一天的火,也是終於得空打鬧上一陣。
益哥和保成倆看完了書,也等著上桌吃飯。
每每這會,對福福來說,才是最心喜的時候。屋裏是滿桌好飯好菜,大人孩子灶前灶後張羅準備、嬉笑玩鬧,菜香滿屋,離坐在桌前越近,那忙碌了一整天的疲憊、焦灼,也越發的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滿心喜悅也洋溢周身。
這感覺,真真的寬慰人心。
房前屋後打點妥當,下院客人有老叔和德正陪著,終於,可以上桌吃飯了。
益哥和保成坐炕梢,福福挨著上院大娘,秀梅嬸子陪著老太太也倒了盅熱酒,動了筷。
幾個小的雖說一整天零嘴沒少吃,但到了飯桌,一個個卻也都顧不上了,大口大口的餃子,一筷筷得肉,吃的著實好食欲。
“別說,這肉餡放了點白菜,吃著咋比純肉的還香呢,”秀梅嬸子剛咬了口餃子,接著蘸了蘸辣椒,再吃了口,雖有些辣,但還是忍不住的接著說,“福福你弄的這辣,還真是,哎呦,吃著真是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