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袁紓從朦朧的睡意中逐漸醒來,當她發現已經聽不到風魂鼾聲的時候,心中一陣狐疑,直到餘光掃到的地方都毫無風魂存在的痕跡,她心中的狐疑變成了慌亂。
這石屋中密不透風,不辨晝夜,袁紓根本無法判斷自己究竟睡了多久。不過,石桌上的蠟燭顯然已經重新換上了一根,已從之前搖搖欲息的白色蠟燭,換成了一根略帶黃色的蠟燭,這根蠟燭的質地明顯要差出很多,燭光更暗更細小,最多也燃不過半個時辰。
來時收到牆壁中的石壁入口,已細密地封上了,這狹窄的石屋如今就好似一個密封的酒壇,連一隻蒼蠅也難以飛出。
袁紓一直渴望著行動能夠自由,可在如今的狀況下,她發現即便自己恢複了全身的控製,也根本沒辦法從這個密室中走出去。袁紓依稀地想起,風魂在自己睡眠之前曾經提起要將自己“送到一個好地方去”,但他為何已經不見了蹤影?他若走了,袁紓該如何自處?難道他看袁紓性格反叛,已打算將她棄之不顧?袁紓突然覺得很可笑,自己不久前還在打定主意不吃不喝來放棄生命,如今她卻已經隻能等死,那風魂在自己安睡期間做了什麽,這石屋中發生了什麽,她竟是一無所知。
難道這密封的石室,就要成為一代公主的陵墓?
世間之人,其實到最後都免不了要進入一個密閉的盒子中央,但袁紓卻要活生生地開始等死,這樣的遭遇,還不如幹脆一劍自殺來得爽快。
可袁紓卻連自殺都不能實現,甚至連動一動,整理一下自己最後的儀容都成為了袁紓奢侈的想象。
那根發黃的蠟燭,燭淚已堆積了大塊,很快便要流盡,袁紓的生命豈非正形如這根即將燃盡的蠟燭?袁紓想放聲痛哭,可她卻發現自己似乎已流幹了這幾日的眼淚,眼睛澀澀的,擠了擠隻覺得疼痛不已,她突然開始懊惱自己何時變成了這樣一個動不動就靠淚水來發泄情緒的愛哭鬼,她本來最看不起這樣的人。
當昏暗的燭光越發黯淡之時,袁紓才發現,原來自己從來都不是什麽萬人愛戴眾人敬仰的天佑公主,以前自己被親人捧在手心上疼愛護惜,被下人如對待天之驕子一般奉承巴結,被臣民放在九天之上仰望誇讚,不過都是全憑著那一個天佑公主的名號,這名號本和她的身體她的精神毫不相幹,當她失去這個所謂的公主名號,以平等的身份去麵對這世上千千萬萬的惡人與對手時,她能憑借的不過隻有自己的能力,那一切由公主身份而帶來的好運氣好待遇便會不複存在。
她懷中還藏著食色三僧中那長須僧人交給自己的令牌,這本是無比重要,希望袁紓能妥善保管的令牌,可如今卻隻能作為袁紓的陪葬。袁紓心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疑惑,這神女教的陰謀究竟是什麽?那扮作老婦人的神秘女子又究竟是不是神女教中的大姐?現在這些疑問都不可能再得到解答了,她隻能帶著這些問題去地府中等待答案。
地府?人死了真的會去地府嗎?公主是否可以不去地府而去天國,袁紓回憶著前半生所有的成長經曆,她自信自己符合進入天國的要求。
燭光越來越暗,終於徹底熄滅了。
燭光滅了,袁紓卻還活著,不僅活著,她的腦袋還前所未有地清醒著。
袁紓突然發現,比一動不動待在墳墓中等死更糟糕的事,就是一動不動待在黑暗中等死,她的感官幾乎全部失去的情況下,隻有精神還在支撐著她不斷地思考和回憶。她想起了很多人,母上、哥哥、清揚、如玉、清歡,她甚至想起了花舞在大堂中那段優雅而絕妙的舞蹈,還有遠在浮蓮的那個娃娃親——袁紳。袁紳是她隔了六代的遠方表親,也是母上心心念念著最欣賞的晚輩之一,欣賞到在袁紓十五歲時便替她定下了這門親事。可袁紓到現在也還沒見過這袁紳的模樣,恐怕再也沒機會見到他了。
石室中突然變得很悶很熱,袁紓臉上已經開始沁出了豆大的汗珠,那些汗珠撲簌簌的,像一隻小蟲子一般,從袁紓的臉頰上滑落,癢癢的,袁紓輕哼了一聲。
她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能夠發出聲音來了。
隻要我能說話,我就一定可以逃脫目前的困境,可以騙這些壞人作繭自縛,袁紓曾這樣想過,可到眼前自己真的能說話時,袁紓發現自己居然隻能苦澀地笑一笑,然後輕聲告訴自己:“什麽公主,什麽好功夫,什麽儲君之位,袁紓啊袁紓,你不過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如果此刻我還沒有睡醒該有多好!”
袁紓開始責怪自己為何如此早地睡醒,若是自己此時還身在夢鄉,一覺醒來之後便到了傳說中的天國,那豈不也算是一件美事。她閉上眼睛,開始迫使自己入眠,可不論如何努力,她還是睡不著。
與麵對黑暗的恐懼和身處密室的悶熱一同席卷而來的,還有無法忽視的幹渴,袁紓已整整一天滴水未進了,再加上蘭川遠比昌安城幹燥的氣候,她幹裂的嘴唇已經出血,舌頭一舔便嚐到絲絲的甜腥味。
這樣的難受到底捱到什麽時候才算個頭呢?大概一直要維持到袁紓真正死掉之後,可袁紓到底什麽時候才能死掉呢?
袁紓突然開始低低地唱起了歌謠,這是一首如玉教給她的古歌謠:“山又水,行盡昌都至安北,繡球燈前家萬裏,相看如夢寐。君似淇江水邊柳,我如蘭川城中桂,莫道咫尺近天涯,妾生已足慰。”
珍寶一般的童年時代,恍如隔世的王宮回憶,遙遠而未曾謀麵的未婚郎君,袁紓已開始想念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件事,就連那些苦練功夫苦學詩書而不能安寢的日子,也變得溫暖而甜蜜起來。原來人的生命,是這麽珍貴,為何袁紓一直等到這垂死之際才後悔警醒。
驀然之間,無邊黑暗的石室中發出了“咯噔噔——”一聲悶響,石室入口另一頭的石壁突然翻了起來,皎白的月光照入了石室之中,一個穿著紫衣的身影跳了進來,這人便是方才不見蹤跡的風魂。
在垂死之際突然獲救,這本該是讓人欣喜若狂的好事,可袁紓卻在短暫的喜悅之後立刻生出了警戒之心,她連忙緊閉嘴巴不再發出任何聲音。
誰知風魂警惕地看了一眼袁紓,“啪——”的一聲,一個耳光再次落到了袁紓的臉上,袁紓差點驚呼出聲,剛剛消腫的半邊臉,又緩緩地腫了起來。
風魂臉上又浮現出那種冷酷的微笑,道:“死丫頭,別怪我,我也隻是想看看你是否已解開了身上的毒氣,按照她所說,這貪夢香的效用雖然持久,卻也會慢慢失去衰竭身體行動的作用,你若是假裝癱瘓卻趁我不備給我一刀,我豈不是死得冤枉。”他一邊說著,一邊幫袁紓扯好了胸前的衣襟,動作並無不軌之處,隨後又將袁紓從腰間一把提起,還是像拎著一口破麻袋一般,向那新開的洞口走去。
這石屋中密不透風,不辨晝夜,袁紓根本無法判斷自己究竟睡了多久。不過,石桌上的蠟燭顯然已經重新換上了一根,已從之前搖搖欲息的白色蠟燭,換成了一根略帶黃色的蠟燭,這根蠟燭的質地明顯要差出很多,燭光更暗更細小,最多也燃不過半個時辰。
來時收到牆壁中的石壁入口,已細密地封上了,這狹窄的石屋如今就好似一個密封的酒壇,連一隻蒼蠅也難以飛出。
袁紓一直渴望著行動能夠自由,可在如今的狀況下,她發現即便自己恢複了全身的控製,也根本沒辦法從這個密室中走出去。袁紓依稀地想起,風魂在自己睡眠之前曾經提起要將自己“送到一個好地方去”,但他為何已經不見了蹤影?他若走了,袁紓該如何自處?難道他看袁紓性格反叛,已打算將她棄之不顧?袁紓突然覺得很可笑,自己不久前還在打定主意不吃不喝來放棄生命,如今她卻已經隻能等死,那風魂在自己安睡期間做了什麽,這石屋中發生了什麽,她竟是一無所知。
難道這密封的石室,就要成為一代公主的陵墓?
世間之人,其實到最後都免不了要進入一個密閉的盒子中央,但袁紓卻要活生生地開始等死,這樣的遭遇,還不如幹脆一劍自殺來得爽快。
可袁紓卻連自殺都不能實現,甚至連動一動,整理一下自己最後的儀容都成為了袁紓奢侈的想象。
那根發黃的蠟燭,燭淚已堆積了大塊,很快便要流盡,袁紓的生命豈非正形如這根即將燃盡的蠟燭?袁紓想放聲痛哭,可她卻發現自己似乎已流幹了這幾日的眼淚,眼睛澀澀的,擠了擠隻覺得疼痛不已,她突然開始懊惱自己何時變成了這樣一個動不動就靠淚水來發泄情緒的愛哭鬼,她本來最看不起這樣的人。
當昏暗的燭光越發黯淡之時,袁紓才發現,原來自己從來都不是什麽萬人愛戴眾人敬仰的天佑公主,以前自己被親人捧在手心上疼愛護惜,被下人如對待天之驕子一般奉承巴結,被臣民放在九天之上仰望誇讚,不過都是全憑著那一個天佑公主的名號,這名號本和她的身體她的精神毫不相幹,當她失去這個所謂的公主名號,以平等的身份去麵對這世上千千萬萬的惡人與對手時,她能憑借的不過隻有自己的能力,那一切由公主身份而帶來的好運氣好待遇便會不複存在。
她懷中還藏著食色三僧中那長須僧人交給自己的令牌,這本是無比重要,希望袁紓能妥善保管的令牌,可如今卻隻能作為袁紓的陪葬。袁紓心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疑惑,這神女教的陰謀究竟是什麽?那扮作老婦人的神秘女子又究竟是不是神女教中的大姐?現在這些疑問都不可能再得到解答了,她隻能帶著這些問題去地府中等待答案。
地府?人死了真的會去地府嗎?公主是否可以不去地府而去天國,袁紓回憶著前半生所有的成長經曆,她自信自己符合進入天國的要求。
燭光越來越暗,終於徹底熄滅了。
燭光滅了,袁紓卻還活著,不僅活著,她的腦袋還前所未有地清醒著。
袁紓突然發現,比一動不動待在墳墓中等死更糟糕的事,就是一動不動待在黑暗中等死,她的感官幾乎全部失去的情況下,隻有精神還在支撐著她不斷地思考和回憶。她想起了很多人,母上、哥哥、清揚、如玉、清歡,她甚至想起了花舞在大堂中那段優雅而絕妙的舞蹈,還有遠在浮蓮的那個娃娃親——袁紳。袁紳是她隔了六代的遠方表親,也是母上心心念念著最欣賞的晚輩之一,欣賞到在袁紓十五歲時便替她定下了這門親事。可袁紓到現在也還沒見過這袁紳的模樣,恐怕再也沒機會見到他了。
石室中突然變得很悶很熱,袁紓臉上已經開始沁出了豆大的汗珠,那些汗珠撲簌簌的,像一隻小蟲子一般,從袁紓的臉頰上滑落,癢癢的,袁紓輕哼了一聲。
她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能夠發出聲音來了。
隻要我能說話,我就一定可以逃脫目前的困境,可以騙這些壞人作繭自縛,袁紓曾這樣想過,可到眼前自己真的能說話時,袁紓發現自己居然隻能苦澀地笑一笑,然後輕聲告訴自己:“什麽公主,什麽好功夫,什麽儲君之位,袁紓啊袁紓,你不過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如果此刻我還沒有睡醒該有多好!”
袁紓開始責怪自己為何如此早地睡醒,若是自己此時還身在夢鄉,一覺醒來之後便到了傳說中的天國,那豈不也算是一件美事。她閉上眼睛,開始迫使自己入眠,可不論如何努力,她還是睡不著。
與麵對黑暗的恐懼和身處密室的悶熱一同席卷而來的,還有無法忽視的幹渴,袁紓已整整一天滴水未進了,再加上蘭川遠比昌安城幹燥的氣候,她幹裂的嘴唇已經出血,舌頭一舔便嚐到絲絲的甜腥味。
這樣的難受到底捱到什麽時候才算個頭呢?大概一直要維持到袁紓真正死掉之後,可袁紓到底什麽時候才能死掉呢?
袁紓突然開始低低地唱起了歌謠,這是一首如玉教給她的古歌謠:“山又水,行盡昌都至安北,繡球燈前家萬裏,相看如夢寐。君似淇江水邊柳,我如蘭川城中桂,莫道咫尺近天涯,妾生已足慰。”
珍寶一般的童年時代,恍如隔世的王宮回憶,遙遠而未曾謀麵的未婚郎君,袁紓已開始想念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件事,就連那些苦練功夫苦學詩書而不能安寢的日子,也變得溫暖而甜蜜起來。原來人的生命,是這麽珍貴,為何袁紓一直等到這垂死之際才後悔警醒。
驀然之間,無邊黑暗的石室中發出了“咯噔噔——”一聲悶響,石室入口另一頭的石壁突然翻了起來,皎白的月光照入了石室之中,一個穿著紫衣的身影跳了進來,這人便是方才不見蹤跡的風魂。
在垂死之際突然獲救,這本該是讓人欣喜若狂的好事,可袁紓卻在短暫的喜悅之後立刻生出了警戒之心,她連忙緊閉嘴巴不再發出任何聲音。
誰知風魂警惕地看了一眼袁紓,“啪——”的一聲,一個耳光再次落到了袁紓的臉上,袁紓差點驚呼出聲,剛剛消腫的半邊臉,又緩緩地腫了起來。
風魂臉上又浮現出那種冷酷的微笑,道:“死丫頭,別怪我,我也隻是想看看你是否已解開了身上的毒氣,按照她所說,這貪夢香的效用雖然持久,卻也會慢慢失去衰竭身體行動的作用,你若是假裝癱瘓卻趁我不備給我一刀,我豈不是死得冤枉。”他一邊說著,一邊幫袁紓扯好了胸前的衣襟,動作並無不軌之處,隨後又將袁紓從腰間一把提起,還是像拎著一口破麻袋一般,向那新開的洞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