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四郎準備再次進行轟炸之際,阿台這邊也是緊急地商討著對策。
麵對即將到來的猛烈轟炸,阿台手下的一個將軍提出建議,能夠讓軍隊免於受轟炸的計策。
雖說此舉並不怎麽被看好,但也是此時唯一能夠應對的策略,阿台沒有猶豫,直接便進行下令。
時間緊迫,宋軍的轟炸已經逐漸頻繁,過不了多久便會是猛烈的轟炸,阿台的指令很快便傳達前線。
當收到這個指令之時,前線的海西軍隊指揮員皆是震驚不已,自己一方都處於如此的弱勢,竟然還要主動出擊?
阿台的指令很明確,就是要在宋軍轟炸開啟之前,便主動進行攻擊,如此一來便能夠避開被轟炸。
這也是為何阿台在聽到建議之時,會有些無語但還得進行的緣故,比起被轟炸而白白損失海西部軍隊,還不如主動出擊,在騎兵的配合之下,還有機會拚一把。
因此,在給海西部下指令的同時,側翼的騎兵們也接到了準備進攻的命令,隻要旗兵擺出信號,那便是進攻之時。
沒過多久,海西部的兵將便一窩蜂地衝了出來,一波波地朝著宋軍這邊衝擊,與此同時,側翼的騎兵也快速響應。
幾萬的軍隊密密麻麻地衝在戰場之上,眼前的場麵極其壯觀,宋四郎這邊倒是摸了摸下巴的小胡子,微微點頭。
宋四郎想不到阿台竟然會如此果斷出擊,若是再晚一分鍾,等到大宋的炮擊開始進入狀態之後,眼前這一條陣線的幾萬海西軍也會走上建州兵的老路。
隻有出擊,才能夠免於被轟炸,在對方衝擊出來之時,宋四郎就看出了對方的意圖。
幾萬軍隊衝擊過來,若是換做一般的軍隊,麵對幾倍於己的的規模,估計士氣會被嚇退不少。
不過宋軍這邊的武士兵團可都是久經戰場的老兵,無論是起初在印度省的戰役,還是後來輪流到美洲的戰鬥,都有著武士兵團的身影。
眼前的這點場麵,還真不算什麽,還沒等宋四郎的最新指令到達,底下的軍隊就已經開始作出反應。
一排排的火槍兵開始出列,在指揮官的指令之下排好隊伍,等對手進入到射擊區域之時,便開始輪番射擊。
除了射擊之外,後方的炮兵也在快速調整炮口,一個個炮彈也開始落在對方衝擊的人群裏頭。
這一場戰爭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結果,麵對著武裝到牙齒的宋軍,阿台的軍隊根本就無法抵擋。
若是有著防禦陣做掩護的話,這一場防守還能打一打,隻不過宋軍的炮轟實在是太過恐怖,直接將阿台的軍隊給逼了出來。
弱勢的一方主動出擊,強勢的一方反倒是開啟了防守,這一場仗並沒有維持多久,在無數的槍彈麵前,海西軍損耗了幾千人之後,便已經出現潰逃的現象。
本來還嗷嗷叫著衝鋒的軍隊,在倒下幾千具屍體之後,恐懼感油然而生,在出現個別潰逃現象之後,就好似泄洪一般,潰敗之勢已然成型。
大量的海西兵將朝著兩側開始潰逃,本來還想著助推攻勢的騎兵,還未能衝擊到敵軍陣線,就已經被自己一方的潰兵給擠散了。
看到海西軍的潰逃,阿台這邊無奈地歎了口氣,直接坐倒在椅子上,滿臉的沒落。
宋軍這邊則是趁勝追擊,將大量的海西軍感到山林之中,期間也俘虜了上萬。
至於被衝散的騎兵,一部分被俘虜,一部分跟著跑到了山林之中,其餘的則是回到了阿台這邊。
對於潰逃回來的騎兵,阿台並沒有責罰,戰爭到了這個地步,再追究責罰已經沒了意義,眼下的情境,隻有考慮如何安然逃離。
兩個分部接連失敗,阿台已經沒有了抵抗的心思,他現在隻想著帶領親信們逃離出去,另外尋找棲身之地。
之前的抵抗,阿台隻不過想著能夠阻擋一下大宋的兵鋒,等到給對方造成一定的損傷之後,再進行和談。
隻不過這個計劃在宋軍強大的實力麵前,簡直就是個笑話,兩個主力一個照麵就被對方給打的沒影,剩下的野蠻部也隻是三隻隊伍之中最弱的,這場仗實在是沒法打。
在打敗海西軍之後,宋四郎這邊忙著收拾俘虜,自然沒有理會阿台那邊的動靜,在他看來,眼前的幾萬海西潰兵才是最為重要的,這可都是年輕力壯的勞動力。
等到一番收攏之後,除開幾千逃入深山的潰兵之外,其餘的海西兵亦是成為了宋軍的俘虜。
其實這些海西兵對宋軍還不夠了解,並不知道大宋對於俘虜的優待,隻要是有勞動力的,進入墾荒團之後的生活比他們現在要好得多。
若是知道這些的話,海西兵估計會跟建州兵一樣,主動向宋軍投降,也能讓宋四郎剩下一番精力。
忙完這些之後,一天的時間亦是來到了夜晚,依舊是重新整頓,等待著明日的戰鬥。
不過當第二天天色剛亮之際,還未等宋四郎下指令進攻,對麵的敵軍就開始亂了起來。
當野蠻軍的將領醒來,來到主營想要見阿台之時,卻發現這邊早已人去營空。
阿台趁著深夜之時,就已經帶著幾千親信逃離,將所有剩餘的馬匹也給帶走了,一起帶走的還有便於攜帶的財富。
看著眼前空蕩蕩的營帳,野蠻部將領也隻能是不斷罵娘了,接下來便是宋四郎看到的場景。
在被阿台拋棄之後,野蠻部上下都慌了,失去了主心骨的他們,在麵臨著強大的宋軍,所有兵將都亂了陣腳。
主帥都跑了,野蠻部自然也不會傻呆,很快也帶著隊伍,收拾好細軟,一哄而散。
本來已經做好戰鬥準備的宋軍,看到眼前的一幕,全都呆住了,這場景還真罕見。
雖說有些疑惑,不過看到如此良機,宋四郎很快便下達出擊指令,不能讓這些精壯勞力給跑了。
一場追逐戰很快便展開,本來已經布置好的防禦陣已經成為了擺設,兩軍一前一後,跑的不亦說乎。
麵對即將到來的猛烈轟炸,阿台手下的一個將軍提出建議,能夠讓軍隊免於受轟炸的計策。
雖說此舉並不怎麽被看好,但也是此時唯一能夠應對的策略,阿台沒有猶豫,直接便進行下令。
時間緊迫,宋軍的轟炸已經逐漸頻繁,過不了多久便會是猛烈的轟炸,阿台的指令很快便傳達前線。
當收到這個指令之時,前線的海西軍隊指揮員皆是震驚不已,自己一方都處於如此的弱勢,竟然還要主動出擊?
阿台的指令很明確,就是要在宋軍轟炸開啟之前,便主動進行攻擊,如此一來便能夠避開被轟炸。
這也是為何阿台在聽到建議之時,會有些無語但還得進行的緣故,比起被轟炸而白白損失海西部軍隊,還不如主動出擊,在騎兵的配合之下,還有機會拚一把。
因此,在給海西部下指令的同時,側翼的騎兵們也接到了準備進攻的命令,隻要旗兵擺出信號,那便是進攻之時。
沒過多久,海西部的兵將便一窩蜂地衝了出來,一波波地朝著宋軍這邊衝擊,與此同時,側翼的騎兵也快速響應。
幾萬的軍隊密密麻麻地衝在戰場之上,眼前的場麵極其壯觀,宋四郎這邊倒是摸了摸下巴的小胡子,微微點頭。
宋四郎想不到阿台竟然會如此果斷出擊,若是再晚一分鍾,等到大宋的炮擊開始進入狀態之後,眼前這一條陣線的幾萬海西軍也會走上建州兵的老路。
隻有出擊,才能夠免於被轟炸,在對方衝擊出來之時,宋四郎就看出了對方的意圖。
幾萬軍隊衝擊過來,若是換做一般的軍隊,麵對幾倍於己的的規模,估計士氣會被嚇退不少。
不過宋軍這邊的武士兵團可都是久經戰場的老兵,無論是起初在印度省的戰役,還是後來輪流到美洲的戰鬥,都有著武士兵團的身影。
眼前的這點場麵,還真不算什麽,還沒等宋四郎的最新指令到達,底下的軍隊就已經開始作出反應。
一排排的火槍兵開始出列,在指揮官的指令之下排好隊伍,等對手進入到射擊區域之時,便開始輪番射擊。
除了射擊之外,後方的炮兵也在快速調整炮口,一個個炮彈也開始落在對方衝擊的人群裏頭。
這一場戰爭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結果,麵對著武裝到牙齒的宋軍,阿台的軍隊根本就無法抵擋。
若是有著防禦陣做掩護的話,這一場防守還能打一打,隻不過宋軍的炮轟實在是太過恐怖,直接將阿台的軍隊給逼了出來。
弱勢的一方主動出擊,強勢的一方反倒是開啟了防守,這一場仗並沒有維持多久,在無數的槍彈麵前,海西軍損耗了幾千人之後,便已經出現潰逃的現象。
本來還嗷嗷叫著衝鋒的軍隊,在倒下幾千具屍體之後,恐懼感油然而生,在出現個別潰逃現象之後,就好似泄洪一般,潰敗之勢已然成型。
大量的海西兵將朝著兩側開始潰逃,本來還想著助推攻勢的騎兵,還未能衝擊到敵軍陣線,就已經被自己一方的潰兵給擠散了。
看到海西軍的潰逃,阿台這邊無奈地歎了口氣,直接坐倒在椅子上,滿臉的沒落。
宋軍這邊則是趁勝追擊,將大量的海西軍感到山林之中,期間也俘虜了上萬。
至於被衝散的騎兵,一部分被俘虜,一部分跟著跑到了山林之中,其餘的則是回到了阿台這邊。
對於潰逃回來的騎兵,阿台並沒有責罰,戰爭到了這個地步,再追究責罰已經沒了意義,眼下的情境,隻有考慮如何安然逃離。
兩個分部接連失敗,阿台已經沒有了抵抗的心思,他現在隻想著帶領親信們逃離出去,另外尋找棲身之地。
之前的抵抗,阿台隻不過想著能夠阻擋一下大宋的兵鋒,等到給對方造成一定的損傷之後,再進行和談。
隻不過這個計劃在宋軍強大的實力麵前,簡直就是個笑話,兩個主力一個照麵就被對方給打的沒影,剩下的野蠻部也隻是三隻隊伍之中最弱的,這場仗實在是沒法打。
在打敗海西軍之後,宋四郎這邊忙著收拾俘虜,自然沒有理會阿台那邊的動靜,在他看來,眼前的幾萬海西潰兵才是最為重要的,這可都是年輕力壯的勞動力。
等到一番收攏之後,除開幾千逃入深山的潰兵之外,其餘的海西兵亦是成為了宋軍的俘虜。
其實這些海西兵對宋軍還不夠了解,並不知道大宋對於俘虜的優待,隻要是有勞動力的,進入墾荒團之後的生活比他們現在要好得多。
若是知道這些的話,海西兵估計會跟建州兵一樣,主動向宋軍投降,也能讓宋四郎剩下一番精力。
忙完這些之後,一天的時間亦是來到了夜晚,依舊是重新整頓,等待著明日的戰鬥。
不過當第二天天色剛亮之際,還未等宋四郎下指令進攻,對麵的敵軍就開始亂了起來。
當野蠻軍的將領醒來,來到主營想要見阿台之時,卻發現這邊早已人去營空。
阿台趁著深夜之時,就已經帶著幾千親信逃離,將所有剩餘的馬匹也給帶走了,一起帶走的還有便於攜帶的財富。
看著眼前空蕩蕩的營帳,野蠻部將領也隻能是不斷罵娘了,接下來便是宋四郎看到的場景。
在被阿台拋棄之後,野蠻部上下都慌了,失去了主心骨的他們,在麵臨著強大的宋軍,所有兵將都亂了陣腳。
主帥都跑了,野蠻部自然也不會傻呆,很快也帶著隊伍,收拾好細軟,一哄而散。
本來已經做好戰鬥準備的宋軍,看到眼前的一幕,全都呆住了,這場景還真罕見。
雖說有些疑惑,不過看到如此良機,宋四郎很快便下達出擊指令,不能讓這些精壯勞力給跑了。
一場追逐戰很快便展開,本來已經布置好的防禦陣已經成為了擺設,兩軍一前一後,跑的不亦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