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在東南亞的軍事行動,直接引起了所有人的矚目,特別是豪商們,都在準備著跟隨大宋步伐進行投資建設。
至於隔江相望的大明王朝,在收到最終消息之際,萬曆這邊卻是一點反應都沒有。
自從將努爾哈赤擊退之後,大明國庫的積蓄也花費了大半,如今又是失去了富饒的南部,萬曆的日子自然不好過。
如今萬曆正想著法子四處弄錢,自然沒精力去理會大宋的動靜,隻要對方不打過長江,那就沒什麽好關注的。
為了提高收入,萬曆愣是取消了禁海,在山東一帶開辟了新的港口,倒也促進了不少商貿。
而且在商貿一塊,萬曆亦是相應地提高了稅收,再很多方麵都學起了大宋,不過農業稅一塊自然是延續著之前的製度。
這麽一番操作下來,大明國庫也開始緩了過來,而以往都激烈反對的言官們,如今則是連個屁都不敢放。
大明局勢嚴峻,經過了之前的兩次大戰,國力被削弱了一番,如此局勢之下,萬曆也得以大刀闊斧地改製。
一開始倒也有個別的言官反對,不過都一律被萬曆打入天牢,以大宋間諜論罪,打上了叛國者的罪名,最終全部抄家滅族。
如此大的處罰力度,硬是將所有官員給嚇住了,自然也沒有人再敢阻攔。
其實這也是跟眼下的局勢有關,兩場戰役下來,萬曆早就憋著一口氣,這些冒頭的言官自然成了他爆發的發泄口。
氣頭之上的萬曆自然沒有人敢再招惹,並且萬曆所推行的新政策倒也沒有涉及到他們的利益,因此跟順利地推行開來。
其實開海的利益主要集中在東南區域,而這些地區早就被大宋占據,如今再提開海,自然沒有太多的阻力。
經過這些舉措,萬曆倒是將之前嚴峻的局勢緩和了一些,並且在見識到熱武器的威力之後,他亦是不惜重金從西歐購買了不少武器。
自從大宋開發出不少新型武器之後,西歐那邊也試著仿造了不少,諸如手榴彈等簡單的武器,都被這邊的軍火商仿製了出來。
因此,萬曆雖說沒法從大宋那邊購買武器,不過也跟西歐的軍火商買了不少,不過由於海運方麵受到大宋的抵製,價格方麵可就要翻幾番了。
王直對於一般的海貿並不限製,不過若是遇到走私軍火等情況的話,那都會是一律沒收,並且取消這些船隊的經營資格。
就是有著這樣嚴格的打擊,才使得東亞這一塊的武器生意,都被大宋給包攬,其他想要插手的,都隻能是暗地裏進行,根本就幹不過強大的大宋海軍。
雖說花費巨大,不過在受到兩場大戰役的打擊之後,萬曆在這方麵倒是很豪爽,畢竟實力弄不上去的話,大明王朝都保不了了,還談什麽錢財之類的東西。
萬曆這邊忙著提升實力,自然不會關注大宋東南亞的戰役,而且在他看來,大宋在其他地方越是折騰,反倒是有利於大明這邊的局勢。
畢竟大宋的軍力被其他方麵所牽製的話,萬曆的大明這邊壓力就要小得多,他也能夠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防備蒙古那邊。
因此,王直的征南軍一出發,隻有東南亞幾個小國進入慌亂的境地,其他的要不就是想要跟著分一杯羹,要不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雖說征南軍大多數都是土著兵,不過為了提高整個軍隊的戰鬥力,王直還是派遣了炮隊進行支援。
這些炮隊隻不過是臨時編入征南軍而已,隻要戰爭結束,炮隊還是要回歸原來的編製。
征南軍從始至終都隻不過是一個暫時編隊罷了,對此土著兵們倒是不怎麽介意,在他們眼裏,隻要有足夠的戰利品,這一趟就值得拚命了。
而且在土著兵征召之時,王直就已經發了足夠的安家費,從這一點,就足以讓土著兵們為他賣命了。
在東南亞的幾個小國裏,戰鬥力最強的還是暹羅國,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跟征南軍相比,這些小國的軍隊自然是不堪一擊。
若不是有著地利的因素,以征南軍的實力,估計也是一麵倒的推進,根本就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雖說一路上由於氣候等外界因素影響,使得征南軍的推進速度緩慢,不過有著炮隊的配合,以及充分的後勤保障,征南軍一路上倒是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阻。
這些地區很多部落都是一擊擊潰,往往一輪炮彈轟炸過去,剩下的就是抓俘虜的善後工作了。
有些小部落甚至還未等開戰,就已經主動投降,根本就不用征南軍動手。
隻有在攻占小國的國都之時,征南軍才總算遇到比較正式的軍隊,不過這些衣衫襤褸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充分武裝的征南軍。
整個東南亞戰役,也就隻是維持了半年的時間,便席卷了全部領域,最終捕獲大量的俘虜以及各國的皇室成員。
征南軍的這一番攻勢,倒也在大夥的意料之中,跟強大的宋軍相比,東南亞的幾個小國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即便征南軍都是土著兵,但在大宋的後勤保障之下,其戰鬥力也能發揮出最強狀態,跟這樣的軍隊相比,東南亞的幾小國隻有被占據的份。
如今成功貫通東西,接下來便是進一步的建設事宜了。
想要在這些區域建設起相應的電報網絡,那就離不開電廠的建設,而電廠的規模自然也要有當地的產業作為支撐。
因此,在占據了整個東南亞之後,王直的官員隊伍最先被派往當地,迅速進行建檔造冊,安撫當地的居民,同時也推行各種大宋政策。
與此同時,便是豪商們的行動了,原本在華夏南部的建設隊伍,一旦有部分完工的,立即調轉到東南亞地區。
由於之前俘虜了大量的人,這些勞力恰好也投入到東南亞地區的建設之中,為了便於管理,王直又是在這邊成立了新的墾荒團,用以支撐各項產業的發展。
至於隔江相望的大明王朝,在收到最終消息之際,萬曆這邊卻是一點反應都沒有。
自從將努爾哈赤擊退之後,大明國庫的積蓄也花費了大半,如今又是失去了富饒的南部,萬曆的日子自然不好過。
如今萬曆正想著法子四處弄錢,自然沒精力去理會大宋的動靜,隻要對方不打過長江,那就沒什麽好關注的。
為了提高收入,萬曆愣是取消了禁海,在山東一帶開辟了新的港口,倒也促進了不少商貿。
而且在商貿一塊,萬曆亦是相應地提高了稅收,再很多方麵都學起了大宋,不過農業稅一塊自然是延續著之前的製度。
這麽一番操作下來,大明國庫也開始緩了過來,而以往都激烈反對的言官們,如今則是連個屁都不敢放。
大明局勢嚴峻,經過了之前的兩次大戰,國力被削弱了一番,如此局勢之下,萬曆也得以大刀闊斧地改製。
一開始倒也有個別的言官反對,不過都一律被萬曆打入天牢,以大宋間諜論罪,打上了叛國者的罪名,最終全部抄家滅族。
如此大的處罰力度,硬是將所有官員給嚇住了,自然也沒有人再敢阻攔。
其實這也是跟眼下的局勢有關,兩場戰役下來,萬曆早就憋著一口氣,這些冒頭的言官自然成了他爆發的發泄口。
氣頭之上的萬曆自然沒有人敢再招惹,並且萬曆所推行的新政策倒也沒有涉及到他們的利益,因此跟順利地推行開來。
其實開海的利益主要集中在東南區域,而這些地區早就被大宋占據,如今再提開海,自然沒有太多的阻力。
經過這些舉措,萬曆倒是將之前嚴峻的局勢緩和了一些,並且在見識到熱武器的威力之後,他亦是不惜重金從西歐購買了不少武器。
自從大宋開發出不少新型武器之後,西歐那邊也試著仿造了不少,諸如手榴彈等簡單的武器,都被這邊的軍火商仿製了出來。
因此,萬曆雖說沒法從大宋那邊購買武器,不過也跟西歐的軍火商買了不少,不過由於海運方麵受到大宋的抵製,價格方麵可就要翻幾番了。
王直對於一般的海貿並不限製,不過若是遇到走私軍火等情況的話,那都會是一律沒收,並且取消這些船隊的經營資格。
就是有著這樣嚴格的打擊,才使得東亞這一塊的武器生意,都被大宋給包攬,其他想要插手的,都隻能是暗地裏進行,根本就幹不過強大的大宋海軍。
雖說花費巨大,不過在受到兩場大戰役的打擊之後,萬曆在這方麵倒是很豪爽,畢竟實力弄不上去的話,大明王朝都保不了了,還談什麽錢財之類的東西。
萬曆這邊忙著提升實力,自然不會關注大宋東南亞的戰役,而且在他看來,大宋在其他地方越是折騰,反倒是有利於大明這邊的局勢。
畢竟大宋的軍力被其他方麵所牽製的話,萬曆的大明這邊壓力就要小得多,他也能夠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防備蒙古那邊。
因此,王直的征南軍一出發,隻有東南亞幾個小國進入慌亂的境地,其他的要不就是想要跟著分一杯羹,要不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雖說征南軍大多數都是土著兵,不過為了提高整個軍隊的戰鬥力,王直還是派遣了炮隊進行支援。
這些炮隊隻不過是臨時編入征南軍而已,隻要戰爭結束,炮隊還是要回歸原來的編製。
征南軍從始至終都隻不過是一個暫時編隊罷了,對此土著兵們倒是不怎麽介意,在他們眼裏,隻要有足夠的戰利品,這一趟就值得拚命了。
而且在土著兵征召之時,王直就已經發了足夠的安家費,從這一點,就足以讓土著兵們為他賣命了。
在東南亞的幾個小國裏,戰鬥力最強的還是暹羅國,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跟征南軍相比,這些小國的軍隊自然是不堪一擊。
若不是有著地利的因素,以征南軍的實力,估計也是一麵倒的推進,根本就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雖說一路上由於氣候等外界因素影響,使得征南軍的推進速度緩慢,不過有著炮隊的配合,以及充分的後勤保障,征南軍一路上倒是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阻。
這些地區很多部落都是一擊擊潰,往往一輪炮彈轟炸過去,剩下的就是抓俘虜的善後工作了。
有些小部落甚至還未等開戰,就已經主動投降,根本就不用征南軍動手。
隻有在攻占小國的國都之時,征南軍才總算遇到比較正式的軍隊,不過這些衣衫襤褸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充分武裝的征南軍。
整個東南亞戰役,也就隻是維持了半年的時間,便席卷了全部領域,最終捕獲大量的俘虜以及各國的皇室成員。
征南軍的這一番攻勢,倒也在大夥的意料之中,跟強大的宋軍相比,東南亞的幾個小國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即便征南軍都是土著兵,但在大宋的後勤保障之下,其戰鬥力也能發揮出最強狀態,跟這樣的軍隊相比,東南亞的幾小國隻有被占據的份。
如今成功貫通東西,接下來便是進一步的建設事宜了。
想要在這些區域建設起相應的電報網絡,那就離不開電廠的建設,而電廠的規模自然也要有當地的產業作為支撐。
因此,在占據了整個東南亞之後,王直的官員隊伍最先被派往當地,迅速進行建檔造冊,安撫當地的居民,同時也推行各種大宋政策。
與此同時,便是豪商們的行動了,原本在華夏南部的建設隊伍,一旦有部分完工的,立即調轉到東南亞地區。
由於之前俘虜了大量的人,這些勞力恰好也投入到東南亞地區的建設之中,為了便於管理,王直又是在這邊成立了新的墾荒團,用以支撐各項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