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最近的一係列發展局勢,若是有人仔細研究的話,就能夠品出一些味道來。
那就是在萬曆駕崩之際,當宋軍北上進攻之時,努爾哈赤也在趁機南下占便宜。
這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其實在這些年裏就已經形成,那便是大明時刻處在其他兩方的覬覦之下。
而努爾哈赤對大明虎視眈眈的緣由,很大方麵就是王直這邊的縱容,無論是武器方麵,還是後勤物資,都是一律放行。
除此之外,王直這些年來對於努爾哈赤這邊也是非常的友好,即便是勢力版圖已經占據了整個建州,但依舊沒有往蒙古這邊侵占。
王直還在商貿方麵很大力度扶持蒙古的羊毛產業,使得這些年蒙古都在快速發展當中。
正是這麽多的優待,才會給努爾哈赤一個假象,那便是大宋對蒙古不感興趣,人家隻對生意和金錢感興趣而已。
不然的話,以大宋的實力,早就已經將蒙古給收拾了,根本不會弄這麽多的事情出來。
不僅僅是努爾哈赤有這種想法,外界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畢竟大宋的發展一直都不強勢,即便是侵占殖民地,那也是有根有據的,並不會強盜行為。
隻不過到了眼下的局麵,很多人都反應過來,王直這些年來的運作,竟然是為了能夠在占據大明之後,順便也將努爾哈赤給吞了。
如此宏大的布局,再次向所有人展現了王直的戰略眼光,這真的是令人細思極恐。
如今努爾哈赤也發覺了這一點,清楚這些年都被王直給耍了,而且還是心甘情願開開心心地被耍。
不過都到了的局麵,再怎麽憤怒都無濟於事,隻能是舉全國之力,應對此次宋軍的來犯了。
跟努爾哈赤的決心戰鬥不同,蒙古各族在得知宋軍來襲的消息時,一時間都慌了陣腳,想不到有一天竟是要跟宋軍對抗。
這些蒙古部族早就已經不是以前那馳騁草原目空一切的狀態了,這麽多年來,在習慣了大宋武器的他們,也清楚武器的威力。
再加上宋軍這些年四處征戰,並且皆是大獲全勝,這就足夠說明宋軍的實力。
本來這些蒙古部族還以為能夠偏居一隅,避免跟大宋對峙的,隻是這個想法如今直接破滅。
這些年隨著蒙古的發展,各族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這些部族的高層們亦是享受著土皇帝一般的資源待遇。
如今知道要跟宋軍對戰,蒙古各族自然知道難以匹敵,還沒有開戰,膽子就被嚇得縮了大半。
其實這些蒙古人的反應也很正常,常年居於北方的他們,早就已經形成了欺軟怕硬的性子。
在這種惡劣環境生存的人,為了生存往往什麽事情都幹的出來,因此隻要有一絲勝利的希望,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往往最為強悍,可以說是瘋狂也不為過。
但若是一點戰勝的希望都沒有,蒙古族也是服軟最快的一支,如此的作為,隻不過是為了生存罷了。
眼下在麵對宋軍方麵,這些蒙古族便是認為無法匹敵,哪怕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因此在努爾哈赤對各族士兵進行征調之際,卻發現全部傳令兵都沒了聲息,各族就好似潛水一般,一個泡沫都沒有冒出來。
看到這個結果,努爾哈赤那裏還不知道這些族長的態度,都是些老狐狸,眼見局勢不利,直接當縮頭烏龜了。
麵對著如此的局勢,努爾哈赤也隻能是無奈地接受事實,本來還想著舉全國之力,在邊境與宋軍一較高下的,如今隻能是憑借著自己的主力軍,收縮在帝都這邊,等到宋軍的攻擊了。
至於對各族的懲罰,努爾哈赤還不會傻到弄得眾叛親離的局麵,眼下各族隻不過是不配合而已,若是敢對其中一些部族動手,那其他部族估計會直接反叛。
因此,隻要能夠抵擋住宋軍的進攻,到時候努爾哈赤還是能夠統領整個蒙古族。
而且一旦將宋軍給逼退,那努爾哈赤的聲望便會進一步暴漲,而宋軍不可戰勝的形象也會直接崩塌,等到下一次麵對宋軍之際,這些蒙古族也都會進行響應。
努爾哈赤很明白這一點,接下來的戰鬥他也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隻要熬過此次,那他的大清也將會更加強盛,甚至以後還有機會主動南下跟宋軍較量。
就在努爾哈赤聚攏十來萬主力軍鎮守大清帝都之際,兩個方向的宋軍也在浩浩蕩蕩地朝著這邊駛進,一路上並沒有遇到一丁點的阻力。
蒙古的局勢很快便明朗,這是努爾哈赤跟王直之間的較量,至於蒙古這邊的部族,則是成為了牆邊草,最終哪一邊獲勝,他們便會投向這一邊。
其實沒有了這些蒙古部族的軍隊,反倒是讓努爾哈赤的軍隊更加凝聚一塊,並且也堅定了守住帝都的戰略。
而且努爾哈赤這邊的武器存量本就有限,一旦蒙古各族軍隊到來,到時候在分配方麵會更加分散,並不利於軍隊戰鬥力的凝聚。
因此,這一次蒙古各族不配合的事情,反倒是提高了努爾哈赤軍隊的質量,這倒是他沒有料到的。
經過將近半個月的駛進,兩個方向的宋軍終於在距離蒙古帝都幾百裏之外進行了匯合。
兩隻隊伍直接並到一處,全部由建州這邊的司令宋國強進行指揮。
宋國強是宋四郎的嫡子,在宋四郎歸西之後,便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建州和朝鮮一帶的總司令。
此次帶軍征戰,亦是宋國強第一次率領的大戰役,心中的興奮自然沒法用言語來表達,從他一路上馬不停蹄地趕來就能夠看得出。
當然,別看宋國強沒有進行過一次大戰役,不過這些年可是被外派,經曆過不少的戰鬥,並且還在軍事學院進修,接受過王直親自的考驗。
若是沒有王直的考驗,宋國強最終的命運也隻能是繼承宋四郎的財產,軍隊權力方麵,隻能是留給宋四郎其他有能力的兒子了。
那就是在萬曆駕崩之際,當宋軍北上進攻之時,努爾哈赤也在趁機南下占便宜。
這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其實在這些年裏就已經形成,那便是大明時刻處在其他兩方的覬覦之下。
而努爾哈赤對大明虎視眈眈的緣由,很大方麵就是王直這邊的縱容,無論是武器方麵,還是後勤物資,都是一律放行。
除此之外,王直這些年來對於努爾哈赤這邊也是非常的友好,即便是勢力版圖已經占據了整個建州,但依舊沒有往蒙古這邊侵占。
王直還在商貿方麵很大力度扶持蒙古的羊毛產業,使得這些年蒙古都在快速發展當中。
正是這麽多的優待,才會給努爾哈赤一個假象,那便是大宋對蒙古不感興趣,人家隻對生意和金錢感興趣而已。
不然的話,以大宋的實力,早就已經將蒙古給收拾了,根本不會弄這麽多的事情出來。
不僅僅是努爾哈赤有這種想法,外界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畢竟大宋的發展一直都不強勢,即便是侵占殖民地,那也是有根有據的,並不會強盜行為。
隻不過到了眼下的局麵,很多人都反應過來,王直這些年來的運作,竟然是為了能夠在占據大明之後,順便也將努爾哈赤給吞了。
如此宏大的布局,再次向所有人展現了王直的戰略眼光,這真的是令人細思極恐。
如今努爾哈赤也發覺了這一點,清楚這些年都被王直給耍了,而且還是心甘情願開開心心地被耍。
不過都到了的局麵,再怎麽憤怒都無濟於事,隻能是舉全國之力,應對此次宋軍的來犯了。
跟努爾哈赤的決心戰鬥不同,蒙古各族在得知宋軍來襲的消息時,一時間都慌了陣腳,想不到有一天竟是要跟宋軍對抗。
這些蒙古部族早就已經不是以前那馳騁草原目空一切的狀態了,這麽多年來,在習慣了大宋武器的他們,也清楚武器的威力。
再加上宋軍這些年四處征戰,並且皆是大獲全勝,這就足夠說明宋軍的實力。
本來這些蒙古部族還以為能夠偏居一隅,避免跟大宋對峙的,隻是這個想法如今直接破滅。
這些年隨著蒙古的發展,各族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這些部族的高層們亦是享受著土皇帝一般的資源待遇。
如今知道要跟宋軍對戰,蒙古各族自然知道難以匹敵,還沒有開戰,膽子就被嚇得縮了大半。
其實這些蒙古人的反應也很正常,常年居於北方的他們,早就已經形成了欺軟怕硬的性子。
在這種惡劣環境生存的人,為了生存往往什麽事情都幹的出來,因此隻要有一絲勝利的希望,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往往最為強悍,可以說是瘋狂也不為過。
但若是一點戰勝的希望都沒有,蒙古族也是服軟最快的一支,如此的作為,隻不過是為了生存罷了。
眼下在麵對宋軍方麵,這些蒙古族便是認為無法匹敵,哪怕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因此在努爾哈赤對各族士兵進行征調之際,卻發現全部傳令兵都沒了聲息,各族就好似潛水一般,一個泡沫都沒有冒出來。
看到這個結果,努爾哈赤那裏還不知道這些族長的態度,都是些老狐狸,眼見局勢不利,直接當縮頭烏龜了。
麵對著如此的局勢,努爾哈赤也隻能是無奈地接受事實,本來還想著舉全國之力,在邊境與宋軍一較高下的,如今隻能是憑借著自己的主力軍,收縮在帝都這邊,等到宋軍的攻擊了。
至於對各族的懲罰,努爾哈赤還不會傻到弄得眾叛親離的局麵,眼下各族隻不過是不配合而已,若是敢對其中一些部族動手,那其他部族估計會直接反叛。
因此,隻要能夠抵擋住宋軍的進攻,到時候努爾哈赤還是能夠統領整個蒙古族。
而且一旦將宋軍給逼退,那努爾哈赤的聲望便會進一步暴漲,而宋軍不可戰勝的形象也會直接崩塌,等到下一次麵對宋軍之際,這些蒙古族也都會進行響應。
努爾哈赤很明白這一點,接下來的戰鬥他也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隻要熬過此次,那他的大清也將會更加強盛,甚至以後還有機會主動南下跟宋軍較量。
就在努爾哈赤聚攏十來萬主力軍鎮守大清帝都之際,兩個方向的宋軍也在浩浩蕩蕩地朝著這邊駛進,一路上並沒有遇到一丁點的阻力。
蒙古的局勢很快便明朗,這是努爾哈赤跟王直之間的較量,至於蒙古這邊的部族,則是成為了牆邊草,最終哪一邊獲勝,他們便會投向這一邊。
其實沒有了這些蒙古部族的軍隊,反倒是讓努爾哈赤的軍隊更加凝聚一塊,並且也堅定了守住帝都的戰略。
而且努爾哈赤這邊的武器存量本就有限,一旦蒙古各族軍隊到來,到時候在分配方麵會更加分散,並不利於軍隊戰鬥力的凝聚。
因此,這一次蒙古各族不配合的事情,反倒是提高了努爾哈赤軍隊的質量,這倒是他沒有料到的。
經過將近半個月的駛進,兩個方向的宋軍終於在距離蒙古帝都幾百裏之外進行了匯合。
兩隻隊伍直接並到一處,全部由建州這邊的司令宋國強進行指揮。
宋國強是宋四郎的嫡子,在宋四郎歸西之後,便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建州和朝鮮一帶的總司令。
此次帶軍征戰,亦是宋國強第一次率領的大戰役,心中的興奮自然沒法用言語來表達,從他一路上馬不停蹄地趕來就能夠看得出。
當然,別看宋國強沒有進行過一次大戰役,不過這些年可是被外派,經曆過不少的戰鬥,並且還在軍事學院進修,接受過王直親自的考驗。
若是沒有王直的考驗,宋國強最終的命運也隻能是繼承宋四郎的財產,軍隊權力方麵,隻能是留給宋四郎其他有能力的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