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方氏嘮叨起自己的事來,傅清月聽著神遊天外,手裏的絡子起頭一個死結,編著編著動不了了,一低頭才發現,又拆了重頭來過。
“行了母親,那我的親事還早呢,眼下怎麽說也該把大姐姐的婚事先辦妥,二哥功業未成,親事緩議,三姐姐有三叔和三嫂操心,可四姐姐還在我前頭呢,長幼有序,怎麽說也該她先吧,這樣的話,就更不用急了。”
“四姑娘有楊姨娘和你父親操心,與我何幹?”方氏扯過女兒手中越弄攪的越亂的紅繩,自己來理。
“可您是嫡母,庶女的親事終究還是後宅的事,最後不還得您出麵。”
“出麵就出麵唄,老爺和楊姨娘看上哪一家我都無所謂,主要還是你···”
這架勢似乎又要絮叨起來,傅清月忙舉手製止,“打住,母親,咱們不是在談論大姐姐送禮賠罪這事嘛,怎麽扯偏到我這兒來了。”
“哦~”方氏這才反應過來,還有心想說上兩句,可見女兒一臉抗拒的樣子,以為她姑娘家談及此事不太好意思,也沒再多說,隻是將此事放在心底,日後再做打算。
“那月兒你是什麽意思?那三個錦匣你送還是不送?”
傅清月想了想,點了一下頭,可隨即又搖了搖頭,一時讓人分不清什麽意思。
“月兒~”
“我原本想著,將東西直接送到鎮遠將軍府去,這三樣東西老夫人和疏華都不會收,到時候再退回咱們府上,或者直接送到承恩侯府,此事也就罷了。”
“這個也可以呀。”方氏聽完說道。
誰知傅清月再次搖頭,“不行,這些東西一旦進了將軍府,無論退的什麽禮,可都說不清了,雖說是經我的手,但還是外禮,又如此貴重···”
“貴重有什麽不好?”
“羅大將軍一家鎮守西北邊陲這麽多年,勞苦功高,聖心在握,原本就是烈火烹油、花團錦簇,今春又是一場大勝仗,將南下搶掠的部落蠻族一舉擊潰,修築城牆,抵禦外敵無數,如此功績,足以名留史冊,可放眼京中的將軍府,大門緊閉,除了宮中傳召,羅老夫人這兩年可曾出席任何宴會席麵?除了親戚間一些走動,外禮一概不收,就是我與疏華如此交好,父親備好的禮物送上門去,都在門口就原封不動地退回來了,這般小心謹慎,估摸著就是不想給當今陛下留下一個‘結黨’的印象,這個時候,我要是橫插一腳送了貴重禮物進去,那還了得。”
出身禦史清流之家,方氏對‘結黨’之事或多或少也知道些,這才明白女兒為何如此顧忌錦匣貴重的事,“那,咱們提前給葉丫頭去一封信,讓她在門口就把三個錦匣子給拒了,這樣如何?”
“還是不行,隻要我把三個錦匣送出去,不管疏華收還是不收,我都在那泥潭子滾一身,白白給人搭橋了,此事最好不要沾手,這樣我與疏華都不為難,豈不更好。”
“如此確實更好,可你大姐姐賠罪一事怎麽辦?那可是承恩侯夫人親自備下的賠罪禮”方氏心裏還是記掛著這件事,倒不是有多為傅清璿著想,而是這件事已經求到女兒麵前了,若是不管不顧,落在那些不明就裏的外人眼裏,難免又得說女兒的不是,還會得罪承恩侯府。
傅清月將剛理好的那根紅繩拿在手中揉捏成團,又扯又拋的,說道:“我想過了,那三個錦匣子不送過去,放在那兒幾天,我另外備一份小禮物送給疏華,就當是我替大姐姐的賠禮,這樣,大姐姐和承恩侯夫人還能說什麽?”
“這樣也罷,那娘也把昨日收到的禮物擺在那兒,回頭一塊兒送回大姑娘那兒去。”
傅清月點點頭,當做同意。
此事說完,方氏拿起針線繼續繡花,傅清月沒了編絡子的耐心,偷懶坐在一旁喝起茶來,晃著腿樂得清閑。
腿沒晃幾下,就聽外麵沉香說話。
“三姑娘來啦。”
“大伯母和五妹妹在嗎?”
“在呢,屋子裏,三姑娘請進。”
說話間,從外麵進了一位姑娘。
明眸皓齒,容貌秀麗,一件粉色的對襟菊紋上裳,下半身是青綠的素裙,腳上一對淡青色繡花鞋,周身上下除了手腕上的鐲子和頭上一對珠花,再無其他裝飾,氣質溫和,笑起來一對梨渦更是動人。
來人便是傅家三房嫡女—傅明雪。
“三姐姐。”傅清月連忙打了招呼,走上前拉人過來坐下。
“大伯母,五妹妹。”
方氏對這個侄女也喜愛,懂事明理,落落大方,雖說容貌才華不拔尖,但這樣的姑娘才更得喜歡。
“三丫頭來的正好,這彩繩給你們姐妹倆,快教教你五妹妹怎麽打絡子,你看這兒絡子編的~”方氏說著指向傅清月剛丟在一旁的‘傑作’,說不出的嫌棄。
傅明雪順著看了一眼,隻是輕輕一笑,並不意外,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從小一塊長大,一起學的女工女紅,對於傅清月那差點把授藝嬤嬤氣昏過去的手藝和口才,自然是了然於胸的。
當場拿過一根紫繩,放在傅清月手裏,一個結一個結看著教著編。
有人耐心指導下,傅清月手指翻飛,總算編出一個像樣的絡子來,可把她高興壞了,舉著絡子到母親眼皮子底下晃個不停。
方氏低頭繡花,頭都不抬。
舉了一會兒見母親不搭理,傅清月隻好收回來,放在麵前的桌子上,拿起另一根繩子繼續請教去了。
就這樣連續編了五六根絡子,傅清月手乏了,這才停止,姐妹倆嘮嗑了好一會兒,直到傅明雪身邊的丫鬟找過來,說三夫人叫人回去用午飯。
“大伯母,五妹妹,那我就先告辭了。”
待傅明雪離開,方氏視線收回來,歎氣道:“估摸著,你三叔三嬸又吵起來了。”
“吵起來又不稀奇。”傅清月一邊將打好的絡子放在繡匣的一角擺好,一邊說道,“三叔到賬房支了五百兩銀子,躲了半個月,如今回家裏來,口袋怕是早已一幹二淨,這麽一筆銀子花個精光,三嬸不鬧起來才怪。”
“行了母親,那我的親事還早呢,眼下怎麽說也該把大姐姐的婚事先辦妥,二哥功業未成,親事緩議,三姐姐有三叔和三嫂操心,可四姐姐還在我前頭呢,長幼有序,怎麽說也該她先吧,這樣的話,就更不用急了。”
“四姑娘有楊姨娘和你父親操心,與我何幹?”方氏扯過女兒手中越弄攪的越亂的紅繩,自己來理。
“可您是嫡母,庶女的親事終究還是後宅的事,最後不還得您出麵。”
“出麵就出麵唄,老爺和楊姨娘看上哪一家我都無所謂,主要還是你···”
這架勢似乎又要絮叨起來,傅清月忙舉手製止,“打住,母親,咱們不是在談論大姐姐送禮賠罪這事嘛,怎麽扯偏到我這兒來了。”
“哦~”方氏這才反應過來,還有心想說上兩句,可見女兒一臉抗拒的樣子,以為她姑娘家談及此事不太好意思,也沒再多說,隻是將此事放在心底,日後再做打算。
“那月兒你是什麽意思?那三個錦匣你送還是不送?”
傅清月想了想,點了一下頭,可隨即又搖了搖頭,一時讓人分不清什麽意思。
“月兒~”
“我原本想著,將東西直接送到鎮遠將軍府去,這三樣東西老夫人和疏華都不會收,到時候再退回咱們府上,或者直接送到承恩侯府,此事也就罷了。”
“這個也可以呀。”方氏聽完說道。
誰知傅清月再次搖頭,“不行,這些東西一旦進了將軍府,無論退的什麽禮,可都說不清了,雖說是經我的手,但還是外禮,又如此貴重···”
“貴重有什麽不好?”
“羅大將軍一家鎮守西北邊陲這麽多年,勞苦功高,聖心在握,原本就是烈火烹油、花團錦簇,今春又是一場大勝仗,將南下搶掠的部落蠻族一舉擊潰,修築城牆,抵禦外敵無數,如此功績,足以名留史冊,可放眼京中的將軍府,大門緊閉,除了宮中傳召,羅老夫人這兩年可曾出席任何宴會席麵?除了親戚間一些走動,外禮一概不收,就是我與疏華如此交好,父親備好的禮物送上門去,都在門口就原封不動地退回來了,這般小心謹慎,估摸著就是不想給當今陛下留下一個‘結黨’的印象,這個時候,我要是橫插一腳送了貴重禮物進去,那還了得。”
出身禦史清流之家,方氏對‘結黨’之事或多或少也知道些,這才明白女兒為何如此顧忌錦匣貴重的事,“那,咱們提前給葉丫頭去一封信,讓她在門口就把三個錦匣子給拒了,這樣如何?”
“還是不行,隻要我把三個錦匣送出去,不管疏華收還是不收,我都在那泥潭子滾一身,白白給人搭橋了,此事最好不要沾手,這樣我與疏華都不為難,豈不更好。”
“如此確實更好,可你大姐姐賠罪一事怎麽辦?那可是承恩侯夫人親自備下的賠罪禮”方氏心裏還是記掛著這件事,倒不是有多為傅清璿著想,而是這件事已經求到女兒麵前了,若是不管不顧,落在那些不明就裏的外人眼裏,難免又得說女兒的不是,還會得罪承恩侯府。
傅清月將剛理好的那根紅繩拿在手中揉捏成團,又扯又拋的,說道:“我想過了,那三個錦匣子不送過去,放在那兒幾天,我另外備一份小禮物送給疏華,就當是我替大姐姐的賠禮,這樣,大姐姐和承恩侯夫人還能說什麽?”
“這樣也罷,那娘也把昨日收到的禮物擺在那兒,回頭一塊兒送回大姑娘那兒去。”
傅清月點點頭,當做同意。
此事說完,方氏拿起針線繼續繡花,傅清月沒了編絡子的耐心,偷懶坐在一旁喝起茶來,晃著腿樂得清閑。
腿沒晃幾下,就聽外麵沉香說話。
“三姑娘來啦。”
“大伯母和五妹妹在嗎?”
“在呢,屋子裏,三姑娘請進。”
說話間,從外麵進了一位姑娘。
明眸皓齒,容貌秀麗,一件粉色的對襟菊紋上裳,下半身是青綠的素裙,腳上一對淡青色繡花鞋,周身上下除了手腕上的鐲子和頭上一對珠花,再無其他裝飾,氣質溫和,笑起來一對梨渦更是動人。
來人便是傅家三房嫡女—傅明雪。
“三姐姐。”傅清月連忙打了招呼,走上前拉人過來坐下。
“大伯母,五妹妹。”
方氏對這個侄女也喜愛,懂事明理,落落大方,雖說容貌才華不拔尖,但這樣的姑娘才更得喜歡。
“三丫頭來的正好,這彩繩給你們姐妹倆,快教教你五妹妹怎麽打絡子,你看這兒絡子編的~”方氏說著指向傅清月剛丟在一旁的‘傑作’,說不出的嫌棄。
傅明雪順著看了一眼,隻是輕輕一笑,並不意外,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從小一塊長大,一起學的女工女紅,對於傅清月那差點把授藝嬤嬤氣昏過去的手藝和口才,自然是了然於胸的。
當場拿過一根紫繩,放在傅清月手裏,一個結一個結看著教著編。
有人耐心指導下,傅清月手指翻飛,總算編出一個像樣的絡子來,可把她高興壞了,舉著絡子到母親眼皮子底下晃個不停。
方氏低頭繡花,頭都不抬。
舉了一會兒見母親不搭理,傅清月隻好收回來,放在麵前的桌子上,拿起另一根繩子繼續請教去了。
就這樣連續編了五六根絡子,傅清月手乏了,這才停止,姐妹倆嘮嗑了好一會兒,直到傅明雪身邊的丫鬟找過來,說三夫人叫人回去用午飯。
“大伯母,五妹妹,那我就先告辭了。”
待傅明雪離開,方氏視線收回來,歎氣道:“估摸著,你三叔三嬸又吵起來了。”
“吵起來又不稀奇。”傅清月一邊將打好的絡子放在繡匣的一角擺好,一邊說道,“三叔到賬房支了五百兩銀子,躲了半個月,如今回家裏來,口袋怕是早已一幹二淨,這麽一筆銀子花個精光,三嬸不鬧起來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