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最終還是沒有得出一個結果。
下朝,夏侯玄直接拂袖離場。
楊瀟一眾人歎息一聲,轉身離了朝堂。
“楊兄稍等。”
就在這時,後邊與他一道保持中立的幾個年輕朝臣走了過來。
“幾位有何事找楊瀟?”楊瀟頓住,轉身。
“嗯。”幾人相視一眼,“不如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說?”
“也好。”楊瀟此時沒太大的精神,隻覺得朝堂這般,他心中無奈。
一行人來到六月茶樓,尋了個包間坐下。
“楊大人近日心情好似不太好。”
茶水點心上來後,其中一人開口。
“有如此明顯嗎?”
楊瀟端著茶水的手一頓,笑的無奈。
對方頷首,“楊大人,是否知曉一些其他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楊瀟一直以來是個什麽樣的人他們也是清楚的,他們這些新上任的小官得多小心翼翼,無法隨意戰隊,隻能強迫自己站中立,而楊瀟今日,可當真是直接的站到了陛下的對立麵啊!
若非是知道些什麽,說不過來。
“我記得,你與瀛王妃曾經接觸過。”
說的是之前的那次,他人不知道,但他們幾個是知道的。
如此一想,就更覺得是如此了。
聽到他們這麽說,楊瀟猶豫了一下,頷首。
“不錯,我是那時候聽王妃說到了君家之事,而且你們可能不知道,王妃與我,有救命之恩,而這個,是我今日才知曉的。”
“或許不該說王妃吧,那時候,王妃的名字,叫君離。”
話音落,幾人心下一震。
“這是什麽時候之事?”那個君離,畢竟也沒怎麽出現在上京才對,雖然她以瀛王妃的身份回來過幾次。
“是我剛剛進京趕考那時,那個時候,算算日子,應當便是她去西北從軍的時候。”
“這還當真算是緣分了。”邊上一人笑了一下。
“所以,你是因為救命之恩,所以站到了他們那邊嗎?”
“當然不是。”楊瀟搖頭,“你們應當知曉我並非這般隨意之人,我隻是純粹的想為君家鳴不平罷了,君家是否會造反,你們當真察覺不出麽,百姓的聲音,還有我們在那麽多大人們口中聽到的零零散散的消息,都在告訴我們,君家這些年所遭受的冤屈。”
“陛下如此做法,著實讓人……心寒。”忠信之人被冤至此,死後甚至隻能屈就在那亂葬崗之內,他隻覺得心口之處寒顫。
這樣的陛下,如此帝王,當真值得他們全心輔佐麽?
這個問題,楊瀟無數次的問自己,最終卻得不出任何結果。
一行人沉默了。
是啊,若這一切全都是真的,那他們未來是否也會同樣是如此結局。
也怪不得君小姐最終會選擇脫離西北君,她這是在害怕啊,她怕自己最終依舊還是君家那般的結局,所以選擇先一步離開。
畢竟如今玄騎的在所有軍營當中的地位幾乎快不亞於曾經的君家了啊。
而如今,能夠帶給她真正安全,護住她的,隻有瀛王。
猶記得三年前,西北君大敗,若非君淑嫻趕到,帶著她手底下的那群還隻是新兵的玄騎突入敵營,拿下敵軍將領,那西北邊境怕早就不在了,也就沒有現在南蠻與西晉之間的和平相處了。
這幾年,玄騎之功,無人可比,玄騎在軍中的威信,更無人可逆。
或許如今,也是他們該站隊的時候了。
所有人心中都開始有屬於自己的想法。
沒過多久,他們便直接先離開了,隻留下了楊瀟一人。
就在這時,外麵進來一個少年,若君淑嫻在的話,便能喊出他的名字。
少年約莫十六七,名君語,這是他自己給自己起的名字。
他,也是君淑嫻從黑市帶回來的少年之一,負責上京的的六月茶樓。
不過這茶樓對外的掌櫃並非是他,他在這裏,他人瞧著也就是一個跑腿的小二。
“楊大人。”
“哦,是君語啊。”楊瀟看到他,笑了笑,“坐下聊吧。”
“多些大人。”君語坐下,便聽楊瀟無奈的聲音繼續響起。
“都說別叫我大人,我隻比你大上幾歲,你喊我一聲楊兄或者楊大哥都成啊,叫大人,太生疏了。”
“楊大哥。”
“哎,這才對嘛。”
楊瀟其實挺喜歡這少年的,年紀小小,卻成熟穩重,不愧是君家人。
當然,他也聽他說過,他不是真的君家人,隻是君淑嫻救回來的其中一個少年。
楊瀟其實真的很佩服君淑嫻,遇到那樣的事情,心中卻依舊不失善意。
若是他,他也不知道,自己會是何種模樣。
或許會崩潰,也或許會黑化,然後複仇。
最讓他覺得佩服的一點,其實是君淑嫻嫁入王府後依舊選擇逼著當今陛下親手給君家人洗刷冤屈,而非直接殺人泄憤。
他當然知道,她擁有這樣的能力。
而如今,距離成功,隻差最後一步了。
“君語,是不是王妃還有什麽事需要我去做?”
實際上,楊瀟早就已經站隊了,不過他站的是君淑嫻,而非夏侯瀛。
但實際上,區別也不大。
君語搖頭,“我隻是瞧見你帶了人過來,所以便來瞧瞧。”
他看了眼桌上僅有的瓜子,而且還幾乎沒動,又吩咐人端幾樣點心上來。
“你們剛剛討論的有些許激烈。”
“還好吧。”楊瀟抓過一把瓜子嗑了起來,“我就是用事實的真相來告訴他們,讓他們做出自己想選擇罷了。”
“原來如此。”對方輕扯了下弧度,“是啊,時間也不早了,有些人,是該做出選擇了。”
他們姐姐的家仇,也是時候改報一報了。
君語笑的發冷,楊瀟覺得這樣的笑容好像在哪裏見到過。
回想,好像是在君淑嫻的身上,在她提到君家過往之時,這樣的笑容,讓人見了心口發寒。
楊瀟被君語留下吃了午飯才放人離開的,吃完飯,他便又跑田裏與百姓們混跡到一起去了。
楊瀟一直覺得,留在這樣的地方,比在朝堂之上讓人舒心太多。
突然覺得,以前那種想要報效國家的雄心壯誌,淡了許多。
許是,他看開了些吧。
下朝,夏侯玄直接拂袖離場。
楊瀟一眾人歎息一聲,轉身離了朝堂。
“楊兄稍等。”
就在這時,後邊與他一道保持中立的幾個年輕朝臣走了過來。
“幾位有何事找楊瀟?”楊瀟頓住,轉身。
“嗯。”幾人相視一眼,“不如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說?”
“也好。”楊瀟此時沒太大的精神,隻覺得朝堂這般,他心中無奈。
一行人來到六月茶樓,尋了個包間坐下。
“楊大人近日心情好似不太好。”
茶水點心上來後,其中一人開口。
“有如此明顯嗎?”
楊瀟端著茶水的手一頓,笑的無奈。
對方頷首,“楊大人,是否知曉一些其他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楊瀟一直以來是個什麽樣的人他們也是清楚的,他們這些新上任的小官得多小心翼翼,無法隨意戰隊,隻能強迫自己站中立,而楊瀟今日,可當真是直接的站到了陛下的對立麵啊!
若非是知道些什麽,說不過來。
“我記得,你與瀛王妃曾經接觸過。”
說的是之前的那次,他人不知道,但他們幾個是知道的。
如此一想,就更覺得是如此了。
聽到他們這麽說,楊瀟猶豫了一下,頷首。
“不錯,我是那時候聽王妃說到了君家之事,而且你們可能不知道,王妃與我,有救命之恩,而這個,是我今日才知曉的。”
“或許不該說王妃吧,那時候,王妃的名字,叫君離。”
話音落,幾人心下一震。
“這是什麽時候之事?”那個君離,畢竟也沒怎麽出現在上京才對,雖然她以瀛王妃的身份回來過幾次。
“是我剛剛進京趕考那時,那個時候,算算日子,應當便是她去西北從軍的時候。”
“這還當真算是緣分了。”邊上一人笑了一下。
“所以,你是因為救命之恩,所以站到了他們那邊嗎?”
“當然不是。”楊瀟搖頭,“你們應當知曉我並非這般隨意之人,我隻是純粹的想為君家鳴不平罷了,君家是否會造反,你們當真察覺不出麽,百姓的聲音,還有我們在那麽多大人們口中聽到的零零散散的消息,都在告訴我們,君家這些年所遭受的冤屈。”
“陛下如此做法,著實讓人……心寒。”忠信之人被冤至此,死後甚至隻能屈就在那亂葬崗之內,他隻覺得心口之處寒顫。
這樣的陛下,如此帝王,當真值得他們全心輔佐麽?
這個問題,楊瀟無數次的問自己,最終卻得不出任何結果。
一行人沉默了。
是啊,若這一切全都是真的,那他們未來是否也會同樣是如此結局。
也怪不得君小姐最終會選擇脫離西北君,她這是在害怕啊,她怕自己最終依舊還是君家那般的結局,所以選擇先一步離開。
畢竟如今玄騎的在所有軍營當中的地位幾乎快不亞於曾經的君家了啊。
而如今,能夠帶給她真正安全,護住她的,隻有瀛王。
猶記得三年前,西北君大敗,若非君淑嫻趕到,帶著她手底下的那群還隻是新兵的玄騎突入敵營,拿下敵軍將領,那西北邊境怕早就不在了,也就沒有現在南蠻與西晉之間的和平相處了。
這幾年,玄騎之功,無人可比,玄騎在軍中的威信,更無人可逆。
或許如今,也是他們該站隊的時候了。
所有人心中都開始有屬於自己的想法。
沒過多久,他們便直接先離開了,隻留下了楊瀟一人。
就在這時,外麵進來一個少年,若君淑嫻在的話,便能喊出他的名字。
少年約莫十六七,名君語,這是他自己給自己起的名字。
他,也是君淑嫻從黑市帶回來的少年之一,負責上京的的六月茶樓。
不過這茶樓對外的掌櫃並非是他,他在這裏,他人瞧著也就是一個跑腿的小二。
“楊大人。”
“哦,是君語啊。”楊瀟看到他,笑了笑,“坐下聊吧。”
“多些大人。”君語坐下,便聽楊瀟無奈的聲音繼續響起。
“都說別叫我大人,我隻比你大上幾歲,你喊我一聲楊兄或者楊大哥都成啊,叫大人,太生疏了。”
“楊大哥。”
“哎,這才對嘛。”
楊瀟其實挺喜歡這少年的,年紀小小,卻成熟穩重,不愧是君家人。
當然,他也聽他說過,他不是真的君家人,隻是君淑嫻救回來的其中一個少年。
楊瀟其實真的很佩服君淑嫻,遇到那樣的事情,心中卻依舊不失善意。
若是他,他也不知道,自己會是何種模樣。
或許會崩潰,也或許會黑化,然後複仇。
最讓他覺得佩服的一點,其實是君淑嫻嫁入王府後依舊選擇逼著當今陛下親手給君家人洗刷冤屈,而非直接殺人泄憤。
他當然知道,她擁有這樣的能力。
而如今,距離成功,隻差最後一步了。
“君語,是不是王妃還有什麽事需要我去做?”
實際上,楊瀟早就已經站隊了,不過他站的是君淑嫻,而非夏侯瀛。
但實際上,區別也不大。
君語搖頭,“我隻是瞧見你帶了人過來,所以便來瞧瞧。”
他看了眼桌上僅有的瓜子,而且還幾乎沒動,又吩咐人端幾樣點心上來。
“你們剛剛討論的有些許激烈。”
“還好吧。”楊瀟抓過一把瓜子嗑了起來,“我就是用事實的真相來告訴他們,讓他們做出自己想選擇罷了。”
“原來如此。”對方輕扯了下弧度,“是啊,時間也不早了,有些人,是該做出選擇了。”
他們姐姐的家仇,也是時候改報一報了。
君語笑的發冷,楊瀟覺得這樣的笑容好像在哪裏見到過。
回想,好像是在君淑嫻的身上,在她提到君家過往之時,這樣的笑容,讓人見了心口發寒。
楊瀟被君語留下吃了午飯才放人離開的,吃完飯,他便又跑田裏與百姓們混跡到一起去了。
楊瀟一直覺得,留在這樣的地方,比在朝堂之上讓人舒心太多。
突然覺得,以前那種想要報效國家的雄心壯誌,淡了許多。
許是,他看開了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