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湍流在翹崖上方奔騰,它們響應“水神”的號召而來,鑄就了禁咒級別的破壞性法術。哪怕放在神話時代末期,或者說眾塔之國和世界之環的戰場上,這個級別的禁咒也足以決定一些區域戰場的勝負走向。
放眼整個奎爾大地的曆史,至少在這一紀元,隻有禁咒能對抗禁咒。
可現在,有凡人以手中長劍和血肉之軀擊潰了成型的禁咒,史無前例。當然認真追究起來,戰場上有龍化的蓋烏斯這種高端可利用物品,也有思路非常清奇的高階大法師出謀劃策,更有古老的誓言和庇護在冥冥中發揮作用。但人類這個種族向來擅長借力打力,無可厚非。
真正重要的是,近至翹崖和瑩湖營地,遠至冒險者小鎮和西南山林中的移民,眾多的人所見證的,無畏的騎士們和他們的君主逆風而上的身姿。
正如後世吟遊詩人們所傳唱的歌謠:
“龍眷的皇帝執劍在前,
榮耀的騎士聚集在他身邊,
劍與鎧甲燃起不熄的火焰,
閃耀澤尼爾的山巔。”
歌謠中“龍眷的皇帝”是圖流傳在後世的稱號中,比較為一般民眾喜歡的一個,比起正統的諡號“高皇帝”,這個稱號顯然更酷一些。隻不過,民間認為這個稱號是“第一次神聖戰役”中出現的“邪龍”被圖“擊敗”,故得名。
與事實可以說壓根就是反著的。
但圖現在可沒空關心幾十上百年後的人們怎麽想,他正站在翹崖南端的高台上,平時用於傳布政令的地方。這裏是整個翹崖最顯眼的位置,俯瞰整個阿什蘭曠野,如果使用法術,在冒險者小鎮中也能看到他。
因此,他用絕大的意誌力逼迫自己筆直地站在那裏。經過連番的衝鋒、墜落和被元素流炸飛,現在他感覺渾身的骨骼肌肉都碎成了一寸一寸的小塊,別說站穩,他都感覺不到自己的腿在哪裏。所幸他還有把巨劍,插在地上劍柄都和胸口一邊高,把大半的體重壓上去的話,圖還不至於軟倒在地。
而他的騎士們,也紛紛掙紮著試圖爬起來——他們有坐騎可以扶,這讓圖很羨慕。
至於他的烈焰馬,陪著他承受了最猛烈的幾次雷霆,現在正口吐白沫地暈在旁邊。從它還在起伏的胸腔來看,一時半會死不了,生命力強得很。
圖掃視了一圈已經無力排成陣型的騎士團,以及正從四麵八方聚集過來的族人。是時候為今天的戰鬥下結論了:
“我們,勝利了。”
他很想用超凡力量把自己的聲音遠遠地送出去,很想讓自己句尾的語氣高揚起來。但身體已經千瘡百孔,最後說出來的話,隻是平淡而低沉。
我們勝利了。
戰勝了天災,活了下來。
從雲峰匯聚,到撥雲見日,前前後後不過數十分鍾。如同一個短暫的幻夢,惡意倏忽而來,又飛馳而去,卻留下了無比真實的記憶。
騎士們無力地倚靠在各自的坐騎或武器上,相互笑笑,而後又因扯動了傷口咧了咧嘴,或因想起犧牲的同伴而閉上了眼睛。
有雜亂的議論聲在人群中蔓延,從小到大,從少到多,人們相互確認著事情的原委,試圖抓住飄渺的真實感。
忽然從某處爆發出一陣哭聲,短暫地讓人群寂靜下來。
又有不知何人呢喃著心中的問題:
“結束了?”
“我活下來了?”
終於,有人歡呼起來。
“我們活下來了!”
“我們……活下來了!”
後世的吟遊詩人窮盡了最華麗的辭藻最動人的韻律,試圖描摹那驚天一戰,試圖勾勒龍眷皇帝的形象、騎士們的勇武和當年人民的高尚。
可事實是,何須勇武高尚?何須辭藻華麗?
隻有一句最簡單的話,能直抵人靈魂的深處:
我們活下來了。
這是最值得歡呼的事情。
這一天,澤尼爾人在他們皇帝的帶領下驅散了頭頂數百年來的詛咒陰霾,飛禽走獸,山川湖泊,以及天空中久久不散的元素洪流共同見證。
這一刻的歡呼衝破了雲霄,甚至驚醒了在世界某些地方沉湎的眾神,讓他們把驚疑不定的目光投向此處。仿佛看見一捧火焰從大地上升起,燒盡了他們貫穿四十九個紀元的無奈和絕望。
古老的荒野上,開滿寓意著希望的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子民,自然擁有相同的特質。
*******
雲層之上的宮殿中,宏偉的長桌旁,耶撒默默地注視著空無一物的桌麵。
當然那裏並不是空無一物,隻不過作為“神”,他並不需要借助有形之物來實現“觀察”。這座宮殿所在之處正是火元素位麵,是他開辟出來作為四元素之神交流聚會的空間。這個空間在每一個元素位麵都有一處,或者說它們其實是同一處,有四元素位麵彼此交疊而成。
四元素位麵的交疊,其實形成的就是這個世界本身。但目前被稱為奎爾大地的這個世界隻是眾多維度之中的一個,是三維層麵的表現形式。從神明的角度,他對世界的理解更加立體。
通俗點來說,就是他存在於所有維度中,根據意願,他可以既存在於任何地方,又不存在於任何地方。
同樣是四元素的交疊,這座宮殿其實和奎爾大地是同一個東西,不過維度可高太多了。
從這裏,他能毫無障礙地“俯瞰一切”。
現在,他看到禁咒消散,人類聚集歡呼,王者拄劍而立。
漫長的生命中,他其實看過不計其數的類似景象,非要說的話,這一次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凡人的文明曾無數次地抵抗住了滅絕般的大災難,那時的他們和現在相差不大,都相信某種意義上的永恒。
隻是今天,他的“情緒”有了些波動。
或許是參與進最後“送葬”蕾雅的行動中讓他的精神海出現了波瀾,也或許是他仍然相信凡人能夠走通黎明之路。
總而言之,他決定降下一個善意。
凱尼亞地區上空仍然彌漫著濃鬱的元素,真正的蕾雅曾在死前詛咒了凱爾頓整個種族,作為一位神明隕落前的遺誌,可以視為有四分之一個世界都投入進了這個禁咒中。不過眾神當然不會坐視這種毀滅世界的行為,經過數千年的安撫、封印,這個禁咒已經被削弱成了普通種族詛咒的程度。澤尼爾人是眾塔之國失落的後裔,他們成為了這個詛咒的載體。
今天,“蕾雅”激發了剩餘所有詛咒的力量,試圖將澤尼爾人滅族。
她失敗了,海量的無主元素在阿什蘭曠野上空奔流,就像是……燃料。
而澤尼爾人今日被災難席卷,死傷過半,他們需要一個指引。
一把火炬,或者一座燈塔。
耶撒抬抬手,一縷火焰從他指尖降下,穿過無數維度,也或許沒有穿過任何東西。那是創世之前就從虛無之中燃起的火焰,是混沌中的第一縷光,最純粹的火。如果是以這種形態的話,它甚至無法在奎爾大地這個主位麵存在,除非耶撒“來到”地上,讓這火焰以他身體的組成部分的形式存在。
不過,作為火種,倒是很合適。
耶撒將它投入那片無主元素中。
光與熱從中迸發。
仿佛一座光之塔連接天空大地,讓四野皆能看到。
*******
“智慧的後裔不會走入絕境,因為高塔上的光芒將指引他們的方向。”
這是從古老的年代流傳下來的話語,凱爾頓人認為自己走入了眾神設置的絕境,決定留下一份希望,然後放手一搏。不論他們當初做的決定正確與否,不論他們留下的計劃發揮了什麽樣的作用,至少這些隻言片語是順利傳承到今天了。
悠娜和漢斯目瞪口呆地看著那充斥了天地地光芒巨塔,感覺自己可能經曆了史詩。
雖然是個旁觀席,但大概也夠被人刻成雕像或者掛到牆上了。
他們也不會知道當年凱爾頓人留下這句宣言,想說的壓根不是這個意思……
後來,這成了從神話時代到現代的一個巨大曆史笑話,為無數曆史學家和吟遊詩人津津樂道。
有膽子比較大的移民湊過來,結結巴巴地問道:
“騎士大、大人……那道光是……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嗎?”
不等漢斯回答,人群後麵突然傳出一個老太太中氣十足的聲音:
“那是先祖的啟示!是預言裏說的聖賢的道標!”
這位老人仿佛重返青春一般,一邊高喊一邊在人群裏上躥下跳,一點也看不出需要輪椅的樣子。
放眼整個奎爾大地的曆史,至少在這一紀元,隻有禁咒能對抗禁咒。
可現在,有凡人以手中長劍和血肉之軀擊潰了成型的禁咒,史無前例。當然認真追究起來,戰場上有龍化的蓋烏斯這種高端可利用物品,也有思路非常清奇的高階大法師出謀劃策,更有古老的誓言和庇護在冥冥中發揮作用。但人類這個種族向來擅長借力打力,無可厚非。
真正重要的是,近至翹崖和瑩湖營地,遠至冒險者小鎮和西南山林中的移民,眾多的人所見證的,無畏的騎士們和他們的君主逆風而上的身姿。
正如後世吟遊詩人們所傳唱的歌謠:
“龍眷的皇帝執劍在前,
榮耀的騎士聚集在他身邊,
劍與鎧甲燃起不熄的火焰,
閃耀澤尼爾的山巔。”
歌謠中“龍眷的皇帝”是圖流傳在後世的稱號中,比較為一般民眾喜歡的一個,比起正統的諡號“高皇帝”,這個稱號顯然更酷一些。隻不過,民間認為這個稱號是“第一次神聖戰役”中出現的“邪龍”被圖“擊敗”,故得名。
與事實可以說壓根就是反著的。
但圖現在可沒空關心幾十上百年後的人們怎麽想,他正站在翹崖南端的高台上,平時用於傳布政令的地方。這裏是整個翹崖最顯眼的位置,俯瞰整個阿什蘭曠野,如果使用法術,在冒險者小鎮中也能看到他。
因此,他用絕大的意誌力逼迫自己筆直地站在那裏。經過連番的衝鋒、墜落和被元素流炸飛,現在他感覺渾身的骨骼肌肉都碎成了一寸一寸的小塊,別說站穩,他都感覺不到自己的腿在哪裏。所幸他還有把巨劍,插在地上劍柄都和胸口一邊高,把大半的體重壓上去的話,圖還不至於軟倒在地。
而他的騎士們,也紛紛掙紮著試圖爬起來——他們有坐騎可以扶,這讓圖很羨慕。
至於他的烈焰馬,陪著他承受了最猛烈的幾次雷霆,現在正口吐白沫地暈在旁邊。從它還在起伏的胸腔來看,一時半會死不了,生命力強得很。
圖掃視了一圈已經無力排成陣型的騎士團,以及正從四麵八方聚集過來的族人。是時候為今天的戰鬥下結論了:
“我們,勝利了。”
他很想用超凡力量把自己的聲音遠遠地送出去,很想讓自己句尾的語氣高揚起來。但身體已經千瘡百孔,最後說出來的話,隻是平淡而低沉。
我們勝利了。
戰勝了天災,活了下來。
從雲峰匯聚,到撥雲見日,前前後後不過數十分鍾。如同一個短暫的幻夢,惡意倏忽而來,又飛馳而去,卻留下了無比真實的記憶。
騎士們無力地倚靠在各自的坐騎或武器上,相互笑笑,而後又因扯動了傷口咧了咧嘴,或因想起犧牲的同伴而閉上了眼睛。
有雜亂的議論聲在人群中蔓延,從小到大,從少到多,人們相互確認著事情的原委,試圖抓住飄渺的真實感。
忽然從某處爆發出一陣哭聲,短暫地讓人群寂靜下來。
又有不知何人呢喃著心中的問題:
“結束了?”
“我活下來了?”
終於,有人歡呼起來。
“我們活下來了!”
“我們……活下來了!”
後世的吟遊詩人窮盡了最華麗的辭藻最動人的韻律,試圖描摹那驚天一戰,試圖勾勒龍眷皇帝的形象、騎士們的勇武和當年人民的高尚。
可事實是,何須勇武高尚?何須辭藻華麗?
隻有一句最簡單的話,能直抵人靈魂的深處:
我們活下來了。
這是最值得歡呼的事情。
這一天,澤尼爾人在他們皇帝的帶領下驅散了頭頂數百年來的詛咒陰霾,飛禽走獸,山川湖泊,以及天空中久久不散的元素洪流共同見證。
這一刻的歡呼衝破了雲霄,甚至驚醒了在世界某些地方沉湎的眾神,讓他們把驚疑不定的目光投向此處。仿佛看見一捧火焰從大地上升起,燒盡了他們貫穿四十九個紀元的無奈和絕望。
古老的荒野上,開滿寓意著希望的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子民,自然擁有相同的特質。
*******
雲層之上的宮殿中,宏偉的長桌旁,耶撒默默地注視著空無一物的桌麵。
當然那裏並不是空無一物,隻不過作為“神”,他並不需要借助有形之物來實現“觀察”。這座宮殿所在之處正是火元素位麵,是他開辟出來作為四元素之神交流聚會的空間。這個空間在每一個元素位麵都有一處,或者說它們其實是同一處,有四元素位麵彼此交疊而成。
四元素位麵的交疊,其實形成的就是這個世界本身。但目前被稱為奎爾大地的這個世界隻是眾多維度之中的一個,是三維層麵的表現形式。從神明的角度,他對世界的理解更加立體。
通俗點來說,就是他存在於所有維度中,根據意願,他可以既存在於任何地方,又不存在於任何地方。
同樣是四元素的交疊,這座宮殿其實和奎爾大地是同一個東西,不過維度可高太多了。
從這裏,他能毫無障礙地“俯瞰一切”。
現在,他看到禁咒消散,人類聚集歡呼,王者拄劍而立。
漫長的生命中,他其實看過不計其數的類似景象,非要說的話,這一次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凡人的文明曾無數次地抵抗住了滅絕般的大災難,那時的他們和現在相差不大,都相信某種意義上的永恒。
隻是今天,他的“情緒”有了些波動。
或許是參與進最後“送葬”蕾雅的行動中讓他的精神海出現了波瀾,也或許是他仍然相信凡人能夠走通黎明之路。
總而言之,他決定降下一個善意。
凱尼亞地區上空仍然彌漫著濃鬱的元素,真正的蕾雅曾在死前詛咒了凱爾頓整個種族,作為一位神明隕落前的遺誌,可以視為有四分之一個世界都投入進了這個禁咒中。不過眾神當然不會坐視這種毀滅世界的行為,經過數千年的安撫、封印,這個禁咒已經被削弱成了普通種族詛咒的程度。澤尼爾人是眾塔之國失落的後裔,他們成為了這個詛咒的載體。
今天,“蕾雅”激發了剩餘所有詛咒的力量,試圖將澤尼爾人滅族。
她失敗了,海量的無主元素在阿什蘭曠野上空奔流,就像是……燃料。
而澤尼爾人今日被災難席卷,死傷過半,他們需要一個指引。
一把火炬,或者一座燈塔。
耶撒抬抬手,一縷火焰從他指尖降下,穿過無數維度,也或許沒有穿過任何東西。那是創世之前就從虛無之中燃起的火焰,是混沌中的第一縷光,最純粹的火。如果是以這種形態的話,它甚至無法在奎爾大地這個主位麵存在,除非耶撒“來到”地上,讓這火焰以他身體的組成部分的形式存在。
不過,作為火種,倒是很合適。
耶撒將它投入那片無主元素中。
光與熱從中迸發。
仿佛一座光之塔連接天空大地,讓四野皆能看到。
*******
“智慧的後裔不會走入絕境,因為高塔上的光芒將指引他們的方向。”
這是從古老的年代流傳下來的話語,凱爾頓人認為自己走入了眾神設置的絕境,決定留下一份希望,然後放手一搏。不論他們當初做的決定正確與否,不論他們留下的計劃發揮了什麽樣的作用,至少這些隻言片語是順利傳承到今天了。
悠娜和漢斯目瞪口呆地看著那充斥了天地地光芒巨塔,感覺自己可能經曆了史詩。
雖然是個旁觀席,但大概也夠被人刻成雕像或者掛到牆上了。
他們也不會知道當年凱爾頓人留下這句宣言,想說的壓根不是這個意思……
後來,這成了從神話時代到現代的一個巨大曆史笑話,為無數曆史學家和吟遊詩人津津樂道。
有膽子比較大的移民湊過來,結結巴巴地問道:
“騎士大、大人……那道光是……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嗎?”
不等漢斯回答,人群後麵突然傳出一個老太太中氣十足的聲音:
“那是先祖的啟示!是預言裏說的聖賢的道標!”
這位老人仿佛重返青春一般,一邊高喊一邊在人群裏上躥下跳,一點也看不出需要輪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