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的正門是天-安門和正統門,但這兩個門平日不輕易開。首先隻有新皇繼承大寶時,被文武百臣和萬民擁立著從此兩門進,入皇城正殿登基。其次是聖上出入宮祭祀天地和太廟。再就是迎娶皇後,大婚時從此門接入。其餘時間是嚴禁出入的。
因此文武百官上朝辦公,都是從東安門入皇城,或直入東華門,轉去太和門上朝,這叫禦門聽政;有大事時,相爺和閣老們直去乾清宮,在那裏召開禦前會議;其餘大部分官員不入東華門,隻是繞過紫禁城東南角,轉到午門左右兩邊的三省、五軍都督府等衙門裏,各自辦公。到了散班時間,再原路返回。
今天不是大朝日子,眾多官員們穿著束帶的團領衫,戴著烏紗帽,陸陸續續從東安門進入,先到東華門前向聖上行禮,算是點卯,再自去各自衙門辦公。他們有緋袍,還有青袍,隻有少數的綠袍。補子有孔雀、雲雁和老虎、豹子,也有錦雞和獅子等。互相打著招呼,一團和氣。
可大家的目光很快被站在東華門前兩個官員給吸引住了,一個穿著青袍,補子是鸂鵣,一個是綠袍,補子黃鸝,在袞袞諸公麵前,都是微末小官,可認識兩人的百官們卻不敢輕視。看到這兩位一身公服正裝,手裏各捏著一份奏章,一臉的凝重正色,有經驗的官員心裏在咚咚打鼓。怕是有大事要發生了!
果然,那穿綠袍的官員走到東華門左側,毫不猶豫地摘下鼓槌,揮手輪將起來,把那麵聞天鼓捶得天響。
守門的殿前司驍衛們有點麻爪了,他們可認識這兩位,且門前上百位文武百官都在看著,萬不敢動粗。隻好派人飛奔跑進去向殿前司和內侍省報信,先把鍋遞出去再說。
過了一會,提知上書房太監翁德海帶著兩位小黃門氣喘籲籲地跑了出來,客氣問道:“兩位大人,可是有事!”
“我等有奏折叩闕上奏聖上!”那兩位異口同聲道。
得,果真如此。
後麵圍觀的文武百官發出一陣低低的嗡嗡聲。叩闕上奏就是那些沒有資格直接把折子遞到皇上跟前的官員,通過擊響聞天鼓,在東華門前叩宮門的方式來把奏折遞進去。不過這種繞過三省和五軍都督府的做法是逾越之舉,再有禮,後麵都會受到懲戒,所以很少有官員會這麽做。
“遞上來吧。”翁德海不動聲色地說道。
兩位官員對著宮門跪了下來,朗聲道:“臣翰林院成均館都檢校文字劉玄!”“臣翰林院成均館正字郎潘籍!”“有本上奏天聽!”
“臣奏為請移太上皇皇太後居外禁以安內外折!”
聽到劉玄讀出第一句,不遠處圍觀傾聽的文武百官們都忍不住轟地一聲,就如同幽靜的密林裏鑽進一隻大貓,數百上千的鳥兒全嚇得飛了出去。
“肅靜!肅靜!”翁德海不滿地尖著嗓子大喊道,狀元郎上奏說了什麽他不管,可要是他聽錯了,回去複命說錯話了,那才是大事。
百官的雜聲被翁德海給壓下去了,劉玄繼續開始朗聲念道:“臣聞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大明宮,自太祖始初,乃宴群臣萬民,延藩國外附,示恩威於四海之庭,實為大秦北辰天樞之所。太上皇效堯舜之賢,禪位當今聖上。大典已行,天地太廟皆告祭,名分已定,四海萬民皆受命。”
翁德海越聽心裏越麻爪,這位狀元郎可真是敢說。他讀過書,自然聽得明白劉玄奏折裏的意思。無非就是太上皇已經禪位給當今聖上了,天地和太廟都告祭過,正式典儀也舉行了,名分已經定了,天下官民也都聽命了。那麽現在大秦天子就是當今聖上了,可太上皇你還占據著大明宮幹什麽?
大明宮可是當年太祖皇帝繼位,受嗣前周大寶的地方,後來又成了重要節日宴請文武百官、地方軍民和藩屬外國使節的場所,何等重要!可以說是禁內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卻被你太上皇和皇太後居住在裏麵,這叫什麽事?這叫天下和藩屬外國如此看待?
再說了,且普通百姓家還知道禮法,公公婆婆都知道跟兒子兒媳分開住以避嫌,你身為太上皇怎麽就不知道禮法,不知道避嫌了呢?這樣如何為天下表率?
不愧是狀元郎,文字裏是綿裏藏針,一個直白的字都沒提,但話裏話外的意思卻像鋼針一樣刺人。翁德海強壓著心裏的波瀾,繼續安靜地聽著。
“臣請太上皇皇太後移居外禁,北海湖內北苑,閣樓林立,有瓊華島、蕉園、萬善殿、德仁堂、水雲榭等處,鬆檜蒼然,日月滉漾,波瀾漣漪,景色宜人。太上皇皇太後安居此處,內可盡聖上孝心,外可安萬民思惑。”
翁德海一聽,得,人家狀元郎連太上皇、皇太後的養老住所都安排好了。不過還真安排的好,北內苑是皇城裏風景最美的住處,是專門給皇上皇後和嬪妃們避暑休閑用的。不在紫禁城內,卻就在邊上,果真是養老的好去處。
劉玄念完後,潘籍在一旁大聲道:“臣附議,也有奏章一封。”
翁德海靜待潘籍也把自己的奏章念完,接過兩人的折子,客氣道:“劉大人,潘大人,灑家就著把兩位的折子遞進去,兩位先候著吧。”
說完,他捧著這兩份奏折,帶著兩個小黃門,施施然地進了東華門,回去複命去了。
四周圍觀的文武百官的議論聲卻是越來越大,就跟一群黃昏時分在湖邊聚集的鳥兒,嘰嘰喳喳地交流著。他們對著已經直身站立起來的劉玄和潘籍兩人指指點點著,臉上的藏匿不住的神情各色各樣。
過了一會,兩位穿著緋袍的老大人聯決走了過來,一位補子上紋著錦雞,一位補子上紋著獅子,都有五十多歲。一位正是保和殿大學士、尚書仆射、入值政事堂參知政事的魏良弼魏老大人,一位卻是武顯閣大學士、中軍大都督、定國節度使、入值軍機班護理軍務的薑本慶薑老將軍。
他們往那裏一站,一個板著臉嗬斥道:“還在這裏做甚?不用坐班辦事了嗎?朝廷白給你們俸祿了!”
另一個則怒罵道,“你們這些兔崽子,有熱鬧就圍了過來,平日裏辦差也沒見你們這麽勤快,還不趕緊給老子各回各位,再慢些小心老子打折了你們的腿!”
文武百官轟地一聲,全都散開了。魏良弼和薑本慶看了一眼站在東華門前的劉玄和潘籍,也離去了。隻留下十幾個微官小吏躲在旁邊,探聽著消息。
因此文武百官上朝辦公,都是從東安門入皇城,或直入東華門,轉去太和門上朝,這叫禦門聽政;有大事時,相爺和閣老們直去乾清宮,在那裏召開禦前會議;其餘大部分官員不入東華門,隻是繞過紫禁城東南角,轉到午門左右兩邊的三省、五軍都督府等衙門裏,各自辦公。到了散班時間,再原路返回。
今天不是大朝日子,眾多官員們穿著束帶的團領衫,戴著烏紗帽,陸陸續續從東安門進入,先到東華門前向聖上行禮,算是點卯,再自去各自衙門辦公。他們有緋袍,還有青袍,隻有少數的綠袍。補子有孔雀、雲雁和老虎、豹子,也有錦雞和獅子等。互相打著招呼,一團和氣。
可大家的目光很快被站在東華門前兩個官員給吸引住了,一個穿著青袍,補子是鸂鵣,一個是綠袍,補子黃鸝,在袞袞諸公麵前,都是微末小官,可認識兩人的百官們卻不敢輕視。看到這兩位一身公服正裝,手裏各捏著一份奏章,一臉的凝重正色,有經驗的官員心裏在咚咚打鼓。怕是有大事要發生了!
果然,那穿綠袍的官員走到東華門左側,毫不猶豫地摘下鼓槌,揮手輪將起來,把那麵聞天鼓捶得天響。
守門的殿前司驍衛們有點麻爪了,他們可認識這兩位,且門前上百位文武百官都在看著,萬不敢動粗。隻好派人飛奔跑進去向殿前司和內侍省報信,先把鍋遞出去再說。
過了一會,提知上書房太監翁德海帶著兩位小黃門氣喘籲籲地跑了出來,客氣問道:“兩位大人,可是有事!”
“我等有奏折叩闕上奏聖上!”那兩位異口同聲道。
得,果真如此。
後麵圍觀的文武百官發出一陣低低的嗡嗡聲。叩闕上奏就是那些沒有資格直接把折子遞到皇上跟前的官員,通過擊響聞天鼓,在東華門前叩宮門的方式來把奏折遞進去。不過這種繞過三省和五軍都督府的做法是逾越之舉,再有禮,後麵都會受到懲戒,所以很少有官員會這麽做。
“遞上來吧。”翁德海不動聲色地說道。
兩位官員對著宮門跪了下來,朗聲道:“臣翰林院成均館都檢校文字劉玄!”“臣翰林院成均館正字郎潘籍!”“有本上奏天聽!”
“臣奏為請移太上皇皇太後居外禁以安內外折!”
聽到劉玄讀出第一句,不遠處圍觀傾聽的文武百官們都忍不住轟地一聲,就如同幽靜的密林裏鑽進一隻大貓,數百上千的鳥兒全嚇得飛了出去。
“肅靜!肅靜!”翁德海不滿地尖著嗓子大喊道,狀元郎上奏說了什麽他不管,可要是他聽錯了,回去複命說錯話了,那才是大事。
百官的雜聲被翁德海給壓下去了,劉玄繼續開始朗聲念道:“臣聞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大明宮,自太祖始初,乃宴群臣萬民,延藩國外附,示恩威於四海之庭,實為大秦北辰天樞之所。太上皇效堯舜之賢,禪位當今聖上。大典已行,天地太廟皆告祭,名分已定,四海萬民皆受命。”
翁德海越聽心裏越麻爪,這位狀元郎可真是敢說。他讀過書,自然聽得明白劉玄奏折裏的意思。無非就是太上皇已經禪位給當今聖上了,天地和太廟都告祭過,正式典儀也舉行了,名分已經定了,天下官民也都聽命了。那麽現在大秦天子就是當今聖上了,可太上皇你還占據著大明宮幹什麽?
大明宮可是當年太祖皇帝繼位,受嗣前周大寶的地方,後來又成了重要節日宴請文武百官、地方軍民和藩屬外國使節的場所,何等重要!可以說是禁內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卻被你太上皇和皇太後居住在裏麵,這叫什麽事?這叫天下和藩屬外國如此看待?
再說了,且普通百姓家還知道禮法,公公婆婆都知道跟兒子兒媳分開住以避嫌,你身為太上皇怎麽就不知道禮法,不知道避嫌了呢?這樣如何為天下表率?
不愧是狀元郎,文字裏是綿裏藏針,一個直白的字都沒提,但話裏話外的意思卻像鋼針一樣刺人。翁德海強壓著心裏的波瀾,繼續安靜地聽著。
“臣請太上皇皇太後移居外禁,北海湖內北苑,閣樓林立,有瓊華島、蕉園、萬善殿、德仁堂、水雲榭等處,鬆檜蒼然,日月滉漾,波瀾漣漪,景色宜人。太上皇皇太後安居此處,內可盡聖上孝心,外可安萬民思惑。”
翁德海一聽,得,人家狀元郎連太上皇、皇太後的養老住所都安排好了。不過還真安排的好,北內苑是皇城裏風景最美的住處,是專門給皇上皇後和嬪妃們避暑休閑用的。不在紫禁城內,卻就在邊上,果真是養老的好去處。
劉玄念完後,潘籍在一旁大聲道:“臣附議,也有奏章一封。”
翁德海靜待潘籍也把自己的奏章念完,接過兩人的折子,客氣道:“劉大人,潘大人,灑家就著把兩位的折子遞進去,兩位先候著吧。”
說完,他捧著這兩份奏折,帶著兩個小黃門,施施然地進了東華門,回去複命去了。
四周圍觀的文武百官的議論聲卻是越來越大,就跟一群黃昏時分在湖邊聚集的鳥兒,嘰嘰喳喳地交流著。他們對著已經直身站立起來的劉玄和潘籍兩人指指點點著,臉上的藏匿不住的神情各色各樣。
過了一會,兩位穿著緋袍的老大人聯決走了過來,一位補子上紋著錦雞,一位補子上紋著獅子,都有五十多歲。一位正是保和殿大學士、尚書仆射、入值政事堂參知政事的魏良弼魏老大人,一位卻是武顯閣大學士、中軍大都督、定國節度使、入值軍機班護理軍務的薑本慶薑老將軍。
他們往那裏一站,一個板著臉嗬斥道:“還在這裏做甚?不用坐班辦事了嗎?朝廷白給你們俸祿了!”
另一個則怒罵道,“你們這些兔崽子,有熱鬧就圍了過來,平日裏辦差也沒見你們這麽勤快,還不趕緊給老子各回各位,再慢些小心老子打折了你們的腿!”
文武百官轟地一聲,全都散開了。魏良弼和薑本慶看了一眼站在東華門前的劉玄和潘籍,也離去了。隻留下十幾個微官小吏躲在旁邊,探聽著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