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廊裏岸邊,近處人影稀少,惟見湖光樹影,風語水聲。遠望過去,隻見水麵淼淼,煙波浩然,山形塔影,全映在這平靜水麵上。


    前唐詩豪劉夢得曾有一首《望洞庭》:“湖光秋日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說得應合這太液池的風景,隻不過當是暖春盛夏之時,而非如今這肅殺冬月之季。


    劉玄在小黃門的引領下,在瓊島北邊的樓閣庭院裏遊走觀賞。穿廊走園,看各處布局應有“風亭月榭,杏塢桃溪。雲樓上倚晴空,水閣下臨清泚。橫塘曲岸,露偃月虹橋;朱檻雕欄,疊生雲怪石。爛漫奇花豔蕊,深沉竹洞花房。飛異域佳禽,植上林珍果。”


    隻是可惜,這些景致現在都看不到,隻有敗荷兩三片,禿枝五六條,枯竹呆木,寒水冷山。


    在水邊園裏遊覽了一圈,看著這索落風景,劉玄長歎了一口氣。心裏想起了太上皇的話,回味著王文忠公未盡之事,還有自己打小立下的誌向,這些時日在浙東遇到的事,還有朝局中的湧動,林林種種,全在心裏攪和著,一時感受萬千,突然有一首詩湧上心頭,不寫都不行了。


    小黃門早就得過太上皇旨意,連忙將劉玄引到附近的映月閣裏,備上筆墨紙張,靜待狀元郎揮毫寫詩。


    正寫著,門外有人問話:“那神目禦史劉狀元郎在這裏麵?”


    守門的小黃門恭敬應答著,來人直說開門,他要進來一觀,小黃門攔阻不得,讓來人闖將進來。


    劉玄正好寫完詩,正淨手收拾,聞聲抬頭看去,隻見進來了六七個緋衣人,打頭的那人卻是別致。


    新月籠眉,春桃拂臉。意態幽花未豔,肌膚嫩玉生光。似向東君誇豔態,倚欄笑對牡丹叢。卻偏生戴著一頂折角璞頭帽,穿著一身暗金小團花緋袍,腰紮一條錯金鑲玉銀絲帶,配著一對玲瓏鳳鳴玉佩,兩隻銀魚袋,英氣颯爽,真個羞煞潘安、愧退宋玉。


    “原來是寶慶侯,想不到在這裏遇到尊下。”劉玄拱手笑道。來人正是上次上元節前極樂寺前遇到的那一位。


    其實劉玄早就清楚這一位的底細,她卻是今上的三公主,寶慶公主,吳國公的胞姐。自小偏愛男裝,閣室裏無女紅針線,卻多刀劍寶弓。還把身邊的近侍、宮女擇健壯者,編為兩隊,左隊著錦衣,號錦衣眾,右隊著緋衣,號赤衣眾。據說今上登基入宮那年,這位主不知從哪裏摸來一枝火銃,在宮裏放了兩槍,說是鳴示四方,卻是把殿前司、內侍省內外上下給嚇了個半死。


    卻偏偏頗得今上以及太上皇、皇太後的寵愛,橫行東西六宮,任誰難管得了她,被諸位內相們評為紫禁城頭號混世魔王。


    今日看這模樣,怕是這位寶慶侯率赤衣眾出行。


    “劉狀元原來真在這裏,我正有事尋你,來人,給本侯尋張凳子來,我要與狀元郎說話。”


    想必諸位近侍和小黃門早就習慣了這一位的舉動,聞言就搬來了一張凳子,放在劉玄對麵,然後四位上次上元節見過的近侍,排站在寶慶侯身後。


    “我聞得你給兩浙備倭平賊軍寫了四如真言,還有臨戰前列真言?”寶慶侯輕開櫻桃嘴,露出一排貝齒。


    “是的。”


    “風林火山,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寶慶侯悠然地說道,一臉的神往,“本侯聞軍中士氣為上,臨戰時當鼓舞軍心、振奮士氣。地方軍民皆信奉三清,得念此真言咒語,那些愚夫自當神威下降,戰無不勝了。”


    寶慶侯搖頭晃腦地說道,滿臉的興奮,仿佛她才是四千兩浙團練軍的指揮使一般,“早知道要與海賊捉對廝殺,本侯就跟父皇討一封押運糧草的旨意,去趟浙東,也好親眼見識下,對了,那倭兵真的如傳言中的那般如地獄之鬼?”


    還討道押運糧草的旨意?皇上再寵你,也隻是在宮裏和京師裏,再如何,也不會放你胡亂出京的。


    聽得寶慶公主問話,劉玄壓下心思,恭敬地答道,“回侯爺,那倭賊也不過一個腦袋,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一刀砍下去,腦袋也得掉,一槍紮過去,照樣一個透心涼。”


    “哈哈,本侯就喜歡聽狀元郎的這些話。”


    寶慶侯嘰嘰喳喳問了兩三刻鍾,從與海賊倭兵對戰到察訪那些奇案,劉玄都一一對答。


    這時那兩個小黃門卻是著急了,遲疑了一會,諾諾嚅嚅地說道:“殿下,太上皇等著劉大人的詩呢。”


    “啊,劉狀元寫了詩,快給我看看。”寶慶侯搶上前去,展在桌子上的文卷墨跡已經全幹了。


    “小小江山國,輕輕縞紵衣。波光清作麵,天勢碧成圍。龍鯉寒潭映,青鳥蓬山飛。此心兼此境,安得不忘機。”


    寶慶侯輕聲念了一遍,沉吟了一會開口道,“《戰國策》的《齊策四》有雲,‘後宮十妃,皆衣縞紵,食粱肉。’狀元郎,這是應景嗎?還有這青鳥蓬山,是用的李義山…”


    劉玄眼角跳了一下,連忙打斷道:“臣這首詩是應對太上皇而做的。”


    寶慶公主瞪了劉玄一眼,“裝神弄鬼!好吧,我去送給皇爺爺。”


    回到慶霄樓,今上已經請完安,說了一會子話自回紫禁城去了。寶慶公主興衝衝地走了進去,大聲道:“皇祖父,皇祖母,狀元郎的詩。”


    太上皇和皇太後正說著話,聽到寶慶公主的話,轉過頭來,滿臉笑容地說道:“我的雲蘿兒來了,快到祖父/祖母跟前來。”


    “這是劉四郎的詩,怎麽到你手裏?”回過神來的皇太後詫異地問道。


    “皇祖母,孫女今兒聽他講了兩件奇案,意猶未盡,便尋了他,找他問了半個時辰話。聽他講起鄞縣戰事的那些細節,果真有大將之風。”


    “我的雲蘿兒,你以後少跟那劉四郎糾纏,那就是個孟浪子,跟他老師楊老西一樣,道貌岸然,著實是個貪色的壞胚子!”


    “皇祖母,為何這般說?”


    太上皇咳嗽一聲,出聲打斷了兩人的話,“來看詩,看狀元的詩。”


    皇太後看完後,皺著眉頭遲疑道:“這詩看上去平平淡淡,卻能品出些許意味來,隻是一時琢磨不到,二郎,你今兒跟劉四郎說了什麽?”


    “我跟他說了說王文忠的事。”


    “哦,我記起來了,”皇太後默想了一會,突然說道,“王文忠公當年考中庶吉士,三年養望出京後首任便是知郴州事。”


    “梓童還記得王卿的履曆啊。‘授縞紵以托心,示茲誠之不謬。’今日沒有白講,劉四郎終究明白了朕的意思。”


    寶慶公主在旁邊聽著,太上皇那句話一說出來,她就知道出自前唐韓文公的《祭郴州李使君文》,隻是著實不知道什麽意思,閃動著眼睫毛,在那裏靜靜地聽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山海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鄫並收藏紅樓之山海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