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堂的三位宰輔,盧文韜、魏良弼、韓東國圍坐在一起,傳看了兩浙捷報後,叫進了舍人,吩咐立即送到宮裏去。
屋裏又陷入安靜中,坐在正中間的盧文韜撫著胡須,頓了一會開口道:“浙西的亂事總算是平定下來了,接下來是封賞,兩位,你們有個什麽章程?”
“按理說,這份軍功擢升三階也不為過,還要封爵。隻是劉持明才二十歲出頭,已經從六階,要是擢升三階,恐有揠苗助長之害啊。”魏良弼接言道。
“嗯,劉持明少年英才,聖上是無比器重的。他呢,也不負聖恩,櫛風沐雨立下這番軍功。我們身為前輩,更應好生愛護,不要適得其反。”
“盧相說的是老成持重之言。”魏良弼點著頭附和道,隨即轉過頭來說道,“韓相,你也說說。”
“封爵是免不了,五軍府那邊肯定會單獨上書的。”
盧文韜不動聲色道:“他們有他們的說法,我們有我們的章法。”頓了一下,又說道,“這幾日,彈劾劉持明的奏章又多了不少,內閣有些壓不住了啊。”
魏良弼笑著說道:“劉持明少年得意,年輕氣盛再所難免,所以做事有些魯莽欠妥當是有的,又不是什麽大事。那用得著這麽彈劾?那些人,就是吃飽了撐的,我看啊,多半是嫉妒。”
韓東國微微笑了笑,沒有做聲。
盧文韜瞟了魏良弼一眼,低著頭思量了一會,又開口道:“劉持明現在得勝全功,是大功臣,不幾日還要回京獻俘。有些事做做就好了,不用太過。劉持明也是有脾氣的人,在聖上那裏也掛了號,鬧將起來,不好看。”
魏良弼低著頭,好一會都沒有開口。
韓東國突然開口道:“前些日子,太上皇偶感風寒有恙,太醫院請了脈開了藥,吃了這幾日,有些好轉,可身子還不是很利索。聖上也甚是焦慮,去請了四回安了。我們這邊,也不能幹坐著,要不要行文各行省,傳召些地方名醫上來,大家合診一二?”
“地方的名醫?”盧文韜沉吟道,“怕是有些不妥當。這些名醫,可能畏懼天威,不敢輕易用藥;又可能不熟悉太上龍體病曆,用藥沒得輕重。還是太醫院的禦醫們穩妥些,給太上診治用藥數十年了,知根知底。這當口,還是穩當些好。”
魏良弼也終於開口了,“盧相說得是,還是穩當些好。我聽聞太醫院致仕的張太醫,他此前一直給太上看診開藥。現在他就在京城裏,做了忠順王、北靖王幾家王府的供奉,可以傳他來,給太上請脈,再跟幾位太醫合計下。”
“嗯,魏相此言有理。”盧文韜和韓東國紛紛點頭道。
在屋裏一團和氣中,韓東國突然冒了一句道,“你們覺得胡伯恩接任兩浙布政使合適嗎?”
魏良弼沒有做聲,盧文韜卻點頭了:“老胡做刑部侍郎有些時日了,功績斐然,要不是丁憂早該進一步了。上次補授兩浙按察使,確實有些委屈了。再說了,他在兩浙有段時間,又親曆過剿賊事宜,上起手來應該很快。”
魏良弼終於開口了,“老胡是個埋頭做事的人,現在的兩浙,確實需要這麽個人。那誰接任兩浙按察使?”
“刑部郎中魯學良如何?”韓東國問道。
“他?去年才右遷郎中,又遷一階,怕不合適吧。”魏良弼微皺著眉頭道。
“按察使需要精通刑律的,劉四郎可是在兩浙刷出了劉青天的名聲,要是派了一個糊塗蛋去,會被罵死的。”盧文韜話一開口,魏、韓兩人都笑了。
“那就先不升官階,守職一兩年再說。”韓東國開口道。魏良弼默然了一會,終於點點頭。
“聖上的意思是想讓兩浙市舶使謝誌清轉遷兩浙左參議兼領轉運使,大家的意思怎麽樣?”
“兩浙剛遇亂事,正是修生養息的時候,謝誌清在兩浙任職兩年多了,又一直管得市舶賦稅的事,錢糧上的事他正好,合適,合適。”韓東國和魏良弼相繼點頭附和道。
“那右參議呢?”
“丁瑋在西安知府上任職好幾年了,也該挪挪了。西安府為前朝承天府,到了本朝,雖然不被重視,但好歹也是太祖指定的五大行京陪都之一,怎麽得也不能比其它要州差吧。”
“理是這麽個理。隻是老丁的二公子在婺州殉職身故,再把老丁派到那裏去,睹物思人,是不是殘忍了些?”
“韓相說得極有理。”盧文韜點頭道,“兩浙學政賈政這些日子裏,做得有聲有色,尤其是這賊亂事急時期,還這般勇於任事,實在難得,要不讓他兼署吧。兩浙善後,需要對地方多加德化。”
“沒錯,盧相說得極是。”
“嗯,盧相說得極是,這個時候,一動不如一靜。”
過了一刻鍾後,盧文韜總結道:“那就這麽著了,兩浙的人事就先這麽擬了?”
“定了吧。斟酌了這麽久,吏部和內閣草擬了這麽些人選,已經一兩月了,早該擬定下來了。”韓東國點頭道,“現在浙西亂事都平息,這事也該定下來了。”
魏良弼最後點點頭道:“那就這麽定了吧,請呈給聖上定奪吧。”
隆慶帝接到浙西捷報後,也是非常高興,當即傳下旨意來,著京城明晚起解宵禁三夜,放民歡縱,再著京兆府燃放三夜煙花,以示慶祝。
到了下午,又接到內閣關於擬定兩浙布政使以下諸多官員的名單,隆慶帝看一遍,裏麵有他心儀的人選,也有他不喜歡的人選。不過總體而言,三分之二是按照他的意圖來定的。
“這些家夥!”隆慶帝暗暗說了一句,臉色不悲不喜,隨即把名錄放到了一邊,然後又拿起一份文卷,看了一遍後,喃喃地說道:“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劉四郎,你卻叫我如何安置呢?著實惱人啊。”
過了幾日,內閣又接到一份來自兩浙的奏章,看到題目,楊慎一一時愣住了,“奏為請罪嚴處,以昭特恩明賞罰事。”
在奏折裏,劉玄自述自己年輕氣盛,驟負聖恩,便得意自滿,行事不端,“酣嬉聲色,狎猥佻佞,忘臣職責,虧汙邦典。”尤其在兩浙剿賊事急之時,犯下這等錯誤,實在是有負皇恩,罪當嚴懲。
所以劉玄在奏折裏說“得三軍用命,得克全功,僥幸不辱使命。然諸多頑劣之跡,不敢不據實陳明,伏乞皇上聖鑒訓示,加以嚴懲。謹奏。”
看完之後,楊慎一心裏暗歎道,要是當年自己有劉玄這份聰明勁,何至於被貶到遼陽去。
周天霞和杜雲霖看完後,都意味深長地看了看楊慎一,卻沒有做聲。
請罪折子遞到西堂,三位宰輔看完後,一片寂靜,最後盧文韜長歎了一口氣道:“呈上去吧,請聖上乾坤獨斷吧。”
屋裏又陷入安靜中,坐在正中間的盧文韜撫著胡須,頓了一會開口道:“浙西的亂事總算是平定下來了,接下來是封賞,兩位,你們有個什麽章程?”
“按理說,這份軍功擢升三階也不為過,還要封爵。隻是劉持明才二十歲出頭,已經從六階,要是擢升三階,恐有揠苗助長之害啊。”魏良弼接言道。
“嗯,劉持明少年英才,聖上是無比器重的。他呢,也不負聖恩,櫛風沐雨立下這番軍功。我們身為前輩,更應好生愛護,不要適得其反。”
“盧相說的是老成持重之言。”魏良弼點著頭附和道,隨即轉過頭來說道,“韓相,你也說說。”
“封爵是免不了,五軍府那邊肯定會單獨上書的。”
盧文韜不動聲色道:“他們有他們的說法,我們有我們的章法。”頓了一下,又說道,“這幾日,彈劾劉持明的奏章又多了不少,內閣有些壓不住了啊。”
魏良弼笑著說道:“劉持明少年得意,年輕氣盛再所難免,所以做事有些魯莽欠妥當是有的,又不是什麽大事。那用得著這麽彈劾?那些人,就是吃飽了撐的,我看啊,多半是嫉妒。”
韓東國微微笑了笑,沒有做聲。
盧文韜瞟了魏良弼一眼,低著頭思量了一會,又開口道:“劉持明現在得勝全功,是大功臣,不幾日還要回京獻俘。有些事做做就好了,不用太過。劉持明也是有脾氣的人,在聖上那裏也掛了號,鬧將起來,不好看。”
魏良弼低著頭,好一會都沒有開口。
韓東國突然開口道:“前些日子,太上皇偶感風寒有恙,太醫院請了脈開了藥,吃了這幾日,有些好轉,可身子還不是很利索。聖上也甚是焦慮,去請了四回安了。我們這邊,也不能幹坐著,要不要行文各行省,傳召些地方名醫上來,大家合診一二?”
“地方的名醫?”盧文韜沉吟道,“怕是有些不妥當。這些名醫,可能畏懼天威,不敢輕易用藥;又可能不熟悉太上龍體病曆,用藥沒得輕重。還是太醫院的禦醫們穩妥些,給太上診治用藥數十年了,知根知底。這當口,還是穩當些好。”
魏良弼也終於開口了,“盧相說得是,還是穩當些好。我聽聞太醫院致仕的張太醫,他此前一直給太上看診開藥。現在他就在京城裏,做了忠順王、北靖王幾家王府的供奉,可以傳他來,給太上請脈,再跟幾位太醫合計下。”
“嗯,魏相此言有理。”盧文韜和韓東國紛紛點頭道。
在屋裏一團和氣中,韓東國突然冒了一句道,“你們覺得胡伯恩接任兩浙布政使合適嗎?”
魏良弼沒有做聲,盧文韜卻點頭了:“老胡做刑部侍郎有些時日了,功績斐然,要不是丁憂早該進一步了。上次補授兩浙按察使,確實有些委屈了。再說了,他在兩浙有段時間,又親曆過剿賊事宜,上起手來應該很快。”
魏良弼終於開口了,“老胡是個埋頭做事的人,現在的兩浙,確實需要這麽個人。那誰接任兩浙按察使?”
“刑部郎中魯學良如何?”韓東國問道。
“他?去年才右遷郎中,又遷一階,怕不合適吧。”魏良弼微皺著眉頭道。
“按察使需要精通刑律的,劉四郎可是在兩浙刷出了劉青天的名聲,要是派了一個糊塗蛋去,會被罵死的。”盧文韜話一開口,魏、韓兩人都笑了。
“那就先不升官階,守職一兩年再說。”韓東國開口道。魏良弼默然了一會,終於點點頭。
“聖上的意思是想讓兩浙市舶使謝誌清轉遷兩浙左參議兼領轉運使,大家的意思怎麽樣?”
“兩浙剛遇亂事,正是修生養息的時候,謝誌清在兩浙任職兩年多了,又一直管得市舶賦稅的事,錢糧上的事他正好,合適,合適。”韓東國和魏良弼相繼點頭附和道。
“那右參議呢?”
“丁瑋在西安知府上任職好幾年了,也該挪挪了。西安府為前朝承天府,到了本朝,雖然不被重視,但好歹也是太祖指定的五大行京陪都之一,怎麽得也不能比其它要州差吧。”
“理是這麽個理。隻是老丁的二公子在婺州殉職身故,再把老丁派到那裏去,睹物思人,是不是殘忍了些?”
“韓相說得極有理。”盧文韜點頭道,“兩浙學政賈政這些日子裏,做得有聲有色,尤其是這賊亂事急時期,還這般勇於任事,實在難得,要不讓他兼署吧。兩浙善後,需要對地方多加德化。”
“沒錯,盧相說得極是。”
“嗯,盧相說得極是,這個時候,一動不如一靜。”
過了一刻鍾後,盧文韜總結道:“那就這麽著了,兩浙的人事就先這麽擬了?”
“定了吧。斟酌了這麽久,吏部和內閣草擬了這麽些人選,已經一兩月了,早該擬定下來了。”韓東國點頭道,“現在浙西亂事都平息,這事也該定下來了。”
魏良弼最後點點頭道:“那就這麽定了吧,請呈給聖上定奪吧。”
隆慶帝接到浙西捷報後,也是非常高興,當即傳下旨意來,著京城明晚起解宵禁三夜,放民歡縱,再著京兆府燃放三夜煙花,以示慶祝。
到了下午,又接到內閣關於擬定兩浙布政使以下諸多官員的名單,隆慶帝看一遍,裏麵有他心儀的人選,也有他不喜歡的人選。不過總體而言,三分之二是按照他的意圖來定的。
“這些家夥!”隆慶帝暗暗說了一句,臉色不悲不喜,隨即把名錄放到了一邊,然後又拿起一份文卷,看了一遍後,喃喃地說道:“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劉四郎,你卻叫我如何安置呢?著實惱人啊。”
過了幾日,內閣又接到一份來自兩浙的奏章,看到題目,楊慎一一時愣住了,“奏為請罪嚴處,以昭特恩明賞罰事。”
在奏折裏,劉玄自述自己年輕氣盛,驟負聖恩,便得意自滿,行事不端,“酣嬉聲色,狎猥佻佞,忘臣職責,虧汙邦典。”尤其在兩浙剿賊事急之時,犯下這等錯誤,實在是有負皇恩,罪當嚴懲。
所以劉玄在奏折裏說“得三軍用命,得克全功,僥幸不辱使命。然諸多頑劣之跡,不敢不據實陳明,伏乞皇上聖鑒訓示,加以嚴懲。謹奏。”
看完之後,楊慎一心裏暗歎道,要是當年自己有劉玄這份聰明勁,何至於被貶到遼陽去。
周天霞和杜雲霖看完後,都意味深長地看了看楊慎一,卻沒有做聲。
請罪折子遞到西堂,三位宰輔看完後,一片寂靜,最後盧文韜長歎了一口氣道:“呈上去吧,請聖上乾坤獨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