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文章計:如何寫出好文章


    楊副秘書長前腳離開陽城,馮開嶺和黃一平馬上就著手研究文章方麵的事情。


    大凡懂些寫作之道的人都清楚,文章之首要,在於主題與立意。


    “這篇文章不同於以往的那些東西。發表出來是一回事,主要是要有影響,收到奇效,而其中最關鍵之處是要引起省委龔書記的注意。這種注意,又不是一般的注意,而必須是高度關注。”馮開嶺進一步為文章的立意奠定基調。


    按照馮市長的這個基調,黃一平已經做了些前期準備工作。他先是從網上下載了一大堆相關信息,又到圖書館找了許多參考資料,多是各種各樣的論文,有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有報紙理論版的,也有專門的論文集。而後,根據楊副秘書長餐桌上的點撥,擬定了幾個題目,比如:新農村建設方麵,陽城市的農村居民集中居住、勞動力轉移與培訓、農業規模化經營等,都走在全省前列,其中有的在大型會議上作過典型介紹,有的則是省裏在陽城開過現場會。現代製造業、新興服務業、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方麵,陽城雖然在麵上未必有很大優勢,但在某些點上卻也相當突出——陽北縣以船舶為主體的現代製造業,占到全省的將近四分之一;陽東區的紡織企業升級,已經走到全國同行業的前列。此外,文化建設、環境保護、城市化進程等方麵,也都能找出很多亮點出來。


    馮開嶺雖說是由文章步入政壇,在官員裏麵也確是寫作高手,可寫文章也與唱歌、打拳一般,講究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常練常熟。自從當上常務副市長之後,客觀上事情多了,工作繁忙了,主觀上也因為有了黃一平這個滿意的“替身”,很多文稿就不再親自動手了。因此,按照平常寫作講話、材料的套路,一般是由黃一平提出幾個題目和大體思路,交由馮開嶺斟酌確定下來,就算萬事大吉了。可對於這篇文章的選題,馮開嶺卻是慎之又慎,不肯輕易認可。


    “你說的那幾個題目好是好,但是,有一樣你可能沒有考慮到,而且是犯了大忌。”馮市長連連搖頭,卻又賣了個關子。


    黃一平眼睛瞪得大大的,目光裏流露出一絲驚恐之色,等待市長下言。


    “這篇文章取得龔書記注意、重視當然非常重要,可也不能因此而得罪了另外一些人,產生太大的副作用。”馮開嶺說。


    “副作用?你是說別人會忌妒?”黃一平不解。


    “同僚之間眼紅忌妒那隻是小事,若是被人家抓住明顯破綻當成攻擊的武器,那就可能得不償失了。”馮市長的關子還沒賣完。


    “哦?”黃一平更加迷惑。


    “你想過沒有,就我現在的身份而言,雖說有市委常委和常務兩個擋箭牌,可說到底還隻是一個副市長,上邊有洪書記、丁市長,市委那邊有副書記張大龍也排在我前邊,周圍還有若幹常委與副市長。按照市委、市府分工,新農村建設是市委洪書記的政績工程,工業經濟由丁市長主抓,現代服務業在張大龍手裏,農業一塊又歸秦眾。如果照你說的這幾個題目做下來,他們會怎麽想?實際效果或後果又會如何?”馮開嶺終於點到問題的要害。


    原來如此!


    “嗬嗬,我還真沒想到這些。畢竟您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否則我就會好心辦壞事、幫了您倒忙了。”黃一平說的是心裏話。


    “那麽到底該從哪裏切入,才能既避開矛盾又收到奇效呢?”馮開嶺這一發問,說明心裏有底了。


    黃一平非常熟悉馮市長的這種思維方式,在不斷的設問、否定中,思路越來越清楚,離最終需要的那個結論或答案也越來越近。


    果然,馮開嶺提出,不要觸碰那些事關全局性的選題,以免讓洪書記、丁市長們感覺你有越位、擅權之嫌,也避免其他同僚、競爭對手覺得你是提前篡權、迫不及待了。更不要涉及別的常委、副市長分管的範圍,包括自己過去分管過的農業口,否則人家會說你手伸得太長,有貪天功為己有的意思,或者說現在分管農業口的秦眾副市長不如你馮開嶺當年管得好,雲雲。總之,陽城官場與中國所有官場一樣,顯也好、潛也罷,規矩很大水很深,千萬不要觸碰了不該觸碰的雷區,不要趟那些不該亂趟的渾水與深潭,否則,到斷氣了你都還不明白自己為何而死。


    聽著馮市長一番分析,黃一平立馬感覺根根毫毛直立,腋下冷汗如流。


    馮開嶺順著剛才的思路進一步往下分析,這下情況就簡單多了,最終確定就在目前自己分管的範圍內篩選題目。


    作為常務副市長,除了協助市長丁鬆處理一些日常性事務,馮開嶺的具體分管範圍主要包括交通、城建、國土、規劃、房管等。總體上講,他管的都是很有實權的一些建設部門,所做工作與業績大都立竿見影看得見摸得著,從中選擇幾個亮點應該不難。但是,凡事都有兩麵性也都是雙刃劍,畢竟文章是為競爭市長而做,又要取得省委主要領導的充分首肯,這就要保證既有足夠的力度,又不能讓另一麵的刃口傷著自身。譬如交通這一塊,這幾年,高速路、沿江路、國道、省道紛紛建成,城鄉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工程也是全省領先,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可是每一個重大工程建設時,又總會有那麽一兩個人栽進去,內部有人戲說交通局在監獄裏麵的人都快組成一個加強班了。誰能保證萬一文章出來,不會有人拿這個問題大做文章,或者還有更大的問題被捅破呢?城建、房管這兩塊,也都存在著同樣的隱患。而且,市政建設投入量大,資金缺口也大,做了很多好事實事,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少,還是盡量避開為好。至於國土部門,人事財務及主要業務已經劃歸條上管理,市裏隻是業務協管加黨務管理,寫成文章不太好放開講。說來說去,好象也就剩下規劃了。


    “對,就寫規劃!”馮開嶺思路打通,一錘定音。


    “陽城市區護城河沿岸規劃得到省裏充分肯定,中央來的領導也專門表揚過,全國政協副主席還專門寫過詩呢。”黃一平也興奮起來。


    “哈哈!對了,終於說到正題啦!”馮開嶺很得意自己的這種誘“敵”深入式思維。


    “可是,護城河沿岸規劃,又不能光寫規劃。如果實打實地就規劃寫規劃,洪書記、丁市長的理念之爭怎麽處理?”馮市長提醒道。


    “是啊,就是。”黃一平其實已經想到一個好的角度,但他不能馬上道破。做秘書多年,他早已掌握一個訣竅:在和領導討論問題時,越是接近真理越不能輕易多嘴快舌,最後的正確結論永遠要讓領導做,標準答案永遠要由領導口裏出,你的任務就是提出一個又一個接近真理的謬誤,引導對方慢慢道出真諦。當然嘍,這種戲法又要玩得恰如其分,否則,玩過頭了,就難免露出蠢相,或讓領導感覺受到愚弄。因此,黃一平就一再提醒自己,縱使眼下是在幫馮市長出謀劃策,也還是要悠著點兒,讓領導最終點題,絕不可圖一時高興喧賓奪主。


    “想想看,楊副秘書長報的那些選題,還有什麽沒有考慮進來?”馮市長明知故問。


    “他好象提到,龔書記對文化大省建設很感興趣。”黃一平假裝努力回憶,還是隻在鼓邊輕輕用勁。


    “你終於把我的想法吃透了!對,就在規劃和文化的結合上做這篇文章。還記得天津那個著名的馮作家嗎?前年他來陽城時和我有過一番長談,其中就說到城市建設中的文化記憶問題。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入手,把觸及很多具體矛盾的護城河規劃來個避實就虛,同時又通過文化這個載體使之得以體現與提升。”馮開嶺說到興奮處,竟然手舞足蹈起來。


    黃一平馬上乘勢在電腦上敲打出一行字:城市建設中的文化記憶——兼談城市規劃在建設文化大省中的功能與作用。


    馮市長看了很滿意,說:“好,就是它!”


    12.兩個一把手:不怕辦錯事,就怕站錯隊


    陽城市區的護城河改造工程,確是馮開嶺在常務副市長任上的一個傑作。這個工程的成功,不僅激活了陽城這座千年古城,而且巧妙避開了市委、市府兩個一把手之間的矛盾。


    陽城是一座濱江小城,初建於宋代,成型於明朝,清代則達到鼎盛的程度。因為瀕臨長江的緣故,借助於周圍四通八達的水運,陽城的轉口貿易曆來相當發達,常年流轉著大江南北的棉花、糧食、油料、家禽等等,同時也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駐足定居,隨之帶來了各地豐富的民俗與文化。加之,陽城當地人世代重視教育,曆史上進士舉人輩出,狀元也有好幾位,更是形成了非同一般的文化積澱。幾千年綿延下來,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輝映,最直觀的結果,便體現在城市建築上,一條條從石板到青磚鋪成的古街,一座座印記著城市年輪的建築,無論是外觀、線條、色彩還是內部架構,無不構成了陽城鮮明的城市個性,以及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選擇馮開嶺主持這樣一座城市的規劃建設,還是比較合適的。在馮開嶺之前,洪書記和丁市長都曾經做過主管城市建設的副市長,後來又都做了市長,兩人對城市建設的理念、風格卻有著很大差異。洪書記主持政府工作時,正值全國性的舊城改造風潮,一時大拆大建風起雲湧,按照他的設想,陽城麵貌要想天翻地覆,必須實施“城市更新”,設法把城市從破爛中解放出來。而解放的唯一途徑,便是大麵積拆舊建新。丁鬆市長則強調“大城市”的概念,認為現代城市樓房唯高,馬路唯寬,一切都應當講究大氣派大手筆,甚至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口號。好在陽城委、府兩邊的矛盾是個老問題,政府主官的想法一般很難兌現,因此,洪書記、丁市長的城建理念都未能順利施行,否則,若是真的遵照執行起來,陽城早就不知變成什麽樣子了。


    馮開嶺擔任分管城建的常務副市長以後,一方麵需要設法解決城市規劃無序、建設思路混亂的問題,一方麵又要在洪、丁之間的矛盾夾縫中求得平衡與生存空間,委實吃了些苦頭。


    雖說沒有專門接受過城市規劃、建設方麵的專業培訓,過去在省市機關工作也從未涉足過城建領域,可馮開嶺畢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善於吸收新知識的新生代,早在擔任分管農業的副市長期間,他就發現陽城城建的混亂,完全是因為黨政主官各自為政、相互拆台造成。在馮開嶺看來,陽城的城市建設既不在一味求新,也不在片麵求大,而是應當考慮城市的曆史與現狀,著眼於未來發展,充分體現城市的特色與個性。陽城是江城、水城,也是一座有著豐厚曆史的文化之城,如何把這兩方麵的特點既充分突顯出來、又有機融為一體,應該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根本點。於是,走馬上任之初,他悄悄出去走了一遭,考察城市保護、開發的樣板,問計國內知名專家,最終決定圍繞眼前這條縱貫陽城市中心的十裏護城河做文章。具體說來,就是以這條城市內河為主線和媒介,把整座城市裏星羅棋布且又相當分散的寺院、廟宇、塔樓、名人故居等等古建築串接起來。如此,原本鬆散的城市布局馬上就緊湊了,貌似死寂的建築物讓流動的水給帶活了,斷隔的城市發展脈絡也一下變得清楚而連貫,即使是那些在過去拆建中遭到破壞的東西,慢慢也可以得到恰當的修複。馮開嶺的這個城建理念,雖然得到上海同濟、北京清華等著名高校幾個建築學泰鬥的一致好評,在陽城卻不敢冒昧端出。


    此前相當長一個時期,陽城的實際情況是,凡是有關城市建設方麵的議案,大到拆除一片建築、新建一條馬路,小至搭一座橋、造一塊綠地,丁市長說東,洪書記偏說西,政府這邊定下一橫,市委那邊非得改成一豎,因此,要想真正做成一件事非常難。


    在夾縫中磨礪了一段時間,馮開嶺慢慢也悟出了竅門。護城河改造方案形成之後,他即以增強城市規劃、建設的科學性為名,提出建立一個城市建設智囊團,借助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計單位的知名專家,廣泛為陽城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出謀劃策,甚至充當幕後決策都的角色。為了平衡委、府兩邊的心態,在組建這個智囊團的時候,馮開嶺把開列專家名單的權力基本上一分為二,主要交給洪書記和丁市長定奪。這樣,他的城建理念既可以得到智囊團的檢驗、論證與完善,又可以借助智囊團的名義來順利推行,巧妙避開了委、府兩邊根深蒂固的矛盾。事實證明,這是個非常充滿智慧的決定。護城河改造方案一經提出,就得到智囊團的首肯,洪書記、丁市長自然也非常滿意。事實上,關於這條護城河的改造,早在馮開嶺當年離開陽城到省裏工作時就已列入規劃,可直到他回來當了常務副市長還沒見動靜,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洪書記主張沿河兩岸搞高檔商鋪,建設十裏商業步行街,而丁市長則主張建造超寬馬路,形成新的城市中軸線。現在建成的這種沿河景觀帶,兩邊以綠化帶、水上觀光走廊為主體,嚴格控製岸上建築的密度、樣式、用途、層次,水麵則修建或重建了一些不同朝代、不同風格的橋、亭、榭,一座城市因之而神韻漾動,流光溢彩。


    如今的護城河,一改過去汙物漂浮,臭氣逼人的景況,碧波蕩漾,垂柳依依,彎彎曲曲環護著大半片陽城市區,一頭連著大運河,一頭連著長江。河的兩岸,用花崗岩做了斜斜的護坡,兩邊是寬寬的花圃,臨水搭了一條木質廊橋。一年四季,河麵上都有水鳥蜂蝶嬉戲,花圃裏有市民晨練夜舞,廊橋上依偎、流連著年輕的情侶。即使是晚上十一二點了,也還仍然可以見到三三兩兩遊哉悠哉的市民在徜徉。


    說實話,即使拋開秘書的身份,僅僅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看,馮開嶺的能力、水平、才幹,特別是近年在城市建設方麵所做的努力與貢獻,那也是大家公認並有目共睹的。這幾年,黃一平近乎零距離地感受到了馮市長為此所做的一切。


    “如果您一旦到了市長這個位置,就能夠更加放開手腳,大展鴻圖,那也真正是陽城人民最大的福音哩。”黃一平很真誠地對馮開嶺說。


    馮開嶺感歎道:“是啊,人在不同的位置,所表現出的智慧、能量、水平是完全不一樣的,未來之前途更加具有天壤之別。”


    13.一步到位:領導高升,秘書如何安排?


    文章的主題確定下來,主要內容、結構也有了基本框架,底下就需要考慮求助方教授的事了。


    “你和那個方教授,關係到底如何?”馮市長問。


    “畢業之後一直沒怎麽見麵,前些年逢年過節還寄張賀卡或打個電話,這幾年工作忙漸漸斷了聯係。”這下,黃一平就不得不說實話了。


    “這篇文章找到他,把握多大?如果求上門去,他會鼎力相助?”馮市長問。


    “我想會的,畢竟當年關係不一般。”黃一平說。


    “那好,這件事就全權交給你辦。最近,我也從側麵打聽了,那個方教授在省委龔書記麵前果然說得上話,而且分量還相當重。既然龔書記相信他,那我們就在他身上下足功夫,請他幫助把文章打磨結實,實現效果最大化!他是你棋友、老師、忘年交不假,可這麽大的事情找他,絕不是一般性敘敘舊就能解決問題,而且我估計如今這個方教授,已然不是你當年認識的那個方老師了。不論怎樣,都要設法拿下他,可以不惜代價。有關事項,你直接找鄺明達商辦,不必向我匯報。還有楊秘書長家裏,也要專門跑一下,文章的版麵安排要確保。”多謀善慮的馮開嶺,總是喜歡把事情往深一層處想,而且細節考慮得非常周密。為官多年,他始終崇尚一句格言:細節決定成敗。


    “好的,我一定設法請出方老師!”黃一平雖然陡感肩頭擔子沉重,卻也信心頗足,滿口應承。


    “這次換屆成功了,你的問題也該解決啦!”馮開嶺忽然說。


    黃一平聽了,一驚。


    “爭取一步到位!”馮市長語氣相當堅定。


    黃一平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類似的話,馮市長雖然過去也說過,但那都是閑談時隨意提到,不僅語氣偏軟,而且大多是假設、祈使句式。這次的表態,沒有什麽拖泥帶水,語境相當獨立,語氣也足夠硬朗,更多了已然決然的意味。


    聽到馮市長這句話,黃一平激動、興奮之餘,差點就脫口而出:“要不,我還是跟在您後邊再鍛煉幾年吧。”當然,這次他終於忍住沒說,而且事後也一直慶幸沒說,他不想再次因為自己的出言不慎而弄假成真、弄巧成拙。


    對於黃一平這種鞍前馬後跟定一個領導四五年的秘書來說,忽然聽到領導的這種親口許諾,心裏陡然就產生了那種虎欲入林、馬要還山、鳥將出籠的感覺。個中滋味,頗似過去大戶人家養在外邊的一個外室,或者時下那些半隻腳跨入豪門的女人,身體也奉獻了,青春也耽擱了,甚至一男半女也生下來了,盼星星盼月亮般苦撐苦熬多年,終於等來一句登堂入室的承諾,那該是怎樣的欣喜若狂,又怎樣的百感交集。


    今年四十歲的黃一平,在政府辦也算是個老資格了。十年前,剛由陽城五中借調到教育局那會兒,他的要求並不高,隻希望先在教研室幫助編編教材,一邊照顧家庭把女兒撫養大,一邊在機關積下點人脈,將來能留在局裏做個公務員更好,即使還回到原來的學校,至少也可以混個教學組長之類的職務,好歹課少上點補貼多拿點。沒料到,一年後市府來教育局挑秘書,采取筆、麵試結合的辦法,全局那麽多人恰恰選中了他,令他對自己的未來期望又上了一個台階。等到了政府辦,先在信息科做些摘抄傳遞之類的零碎活計,本來還要再打一段時間雜,這時恰好北京某部下來一位掛職的魏副市長。當今官場,不論多大的機關,但凡秘書跟領導都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便是你跟了誰就算是誰的人了,將來基本上是要與領導榮辱與共、進退同步的。按照這樣的邏輯,不同的秘書便有了不同的命運,關鍵是看各人自己的造化了。在秘書群裏,對於掛職副市長這種過渡性的領導,好多人都不願跟,秘書長就派了新人黃一平,而且這一跟就是四年整。四年裏,周圍好多秘書大都升了兩個台階,隻有黃一平才混到副主任科員。魏副市長掛職四年期滿回京後,黃一平卻意外地被馮開嶺挑中。說意外,是因為秘書出身的馮開嶺,從省委研究室下來擔任副市長,對秘書要求很高,先後試用過好幾位都不滿意,弄得秘書長很為難,一幫秘書也人人心裏發毛。沒想到,人家馮市長早就瞄上了黃一平,親自點名非他不要,倒讓整個市府機關吃驚不小。黃一平擇高枝而棲五年來,馮開嶺由叨陪末座的副市長,一躍而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一平好不容易解決了主任科員,按說也應該解決副處了。


    市府辦秘書解決職級問題,表麵上看可外放也可內任,可實職也可虛級,方式與途徑多種多樣。而且,在一般人眼裏,隻要是個市府秘書,不論跟了怎樣的市長,則人人皆可平步青雲,個個都能馬到成功。其實卻不盡然。什麽人什麽時候升,升到一個什麽級別,是安排實際職務還是給個相當於的級別,當中有很多鮮為外人知的潛規則,有些規矩甚至嚴格得與國家法律相仿佛。同在市府辦公室裏進出的秘書,如果撇開年齡、資曆這些硬性的東西不談,僅僅從舉止、神態、派頭上是很難看得出職級區別的。而事實上,就拿陽城市府這一層麵來說,職務高的秘書可以是正處,低的才是辦事員,上下相差即使不足十萬、也遠遠超過八千裏。有些秘書在機關混了幾十年,直到腰彎背屈頭發白了,說不定依然落在剛進來三五年的毛頭小夥子後邊。再具體到各個不同類別的秘書身上,也是區別很大。一般副市長的秘書,有科員有副科,最多隻能配到個正科,再要提拔,就隻能離開原崗位了。常務副市長的秘書,通常情況是正科到頂,雖說特殊對象也可以配備到副處,卻也隻能是一個副處級調研員之類的虛職。正市長的秘書則不然,級別則一般都是副處或正處,大多安排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甚至直達副秘書長。而且,隻要跟了一把手,提拔重用的概率、頻率就會大大高於其他領導秘書,常常可以優先占得些非常搶眼的位置。像市長丁鬆的秘書小吉,與黃一平同一年進的市府,工齡、年齡都還小兩年,現在卻已經是副處級助調了。小吉前邊兩任市長秘書,現在一位是市外經局長,一位是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因此,對黃一平來說,馮開嶺副市長前邊的那個副字去與不去,對他的前途命運是有天壤之別的。


    其實兩年前黃一平有個機會解決副處。當時討論到市府裏一批秘書的職級安排,根據市府辦與組織部協商的一個方案,黃一平剛好進入可以解決副處的範圍,於是就準備安排到馮開嶺分管的城建局當政治部主任。後來,馮開嶺個別征求黃一平意見,說:“政治部主任作為部門負責人,雖然進了黨組,卻不能算是正兒八經的局領導。不知你是什麽意見?”黃一平自然聽出了馮市長的話音,幾乎想都沒想,張口就說了一句客氣話:“那就不著急,我還是再跟在馮市長後邊鍛煉一段時間吧。”馮市長二話沒說,當即表示同意,說:“那就再跟我後邊辛苦幾年吧,也許將來會有更好的機會。”後來,那個位置讓政府辦信息科的王科長撿了個大便宜。那小子在建設局政治部主任位置上屁股沒坐熱,很快就下到陽北縣擔任組織部長,現在據說已經納入縣委副書記的考察範圍,說不定三兩年後就是縣長、書記了。


    現在回想起這件事來,黃一平仍然心痛難耐,腸子都快悔青了。


    馮市長剛剛說的“該解決”和“一步到位”,應該也是針對兩年前那次放棄。


    14.一步到位:秘書,仕途上的跳板


    “擺個什麽位置呢?是留在政府辦,還是國土、城建、交通或其它哪個局?要不就下到縣、區?”馮市長既似征求意見,又像自言自語。


    表麵看來,馮市長的思路還在那個關於黃一平提拔的問題上。事實上,剛才秘書黃一平的微妙心態,已經通過其表情、神態全都泄露無疑。在這方麵,黃一平顯然還不是很老練。


    “一切請馮市長作主,我聽您的安排。我想,不管安排個什麽崗位,都隻能給您增光,不能給您丟臉,對得起在您身邊這幾年。”黃一平的回答,看似謙虛,卻也暗藏幾分狡猾。黃一平知道,這個請市長作主,聽上去恭敬,其實是把球踢給了對方。增光、丟臉之類,則又暗含激將之意,言外之意一旦安排不到位,我黃一平吃虧倒黴,你馮市長臉上也同樣無光。


    “唔,那倒也是。我馮開嶺的秘書走出去,不管是落實單位還是安排職務,都不能掉了我的架子。”馮開嶺果然順著黃一平的意思,一語點破。


    “如果可能,我想直接下到縣裏或區裏,在基層黨委、政府班子裏能夠得到更多一些鍛煉。”黃一平想了又想,希望表達得清晰而準確,同時又顯得低調、誠懇。


    “哦?機關部門沒考慮?比如我現在分管的幾個部門,好多人爭得打破頭哩。”馮開嶺有些不解。


    “我想還是先在下邊幹幾年,吃點苦鍛煉鍛煉,也積累些實際工作經驗,到時候再考慮上來不遲。”黃一平回答得盡可能簡單,他怕說多了會出錯。其實,他內心裏一直有個小九九——他現在離開市府,一般隻能安排副處職。馮市長分管的機關部門裏,像規劃局這樣的單位專業性很強,知識分子與專家軋了堆,一旦有了什麽矛盾,於他這個外行的副職肯定不利;國土之類的省管部門,人事、財務等權限全在省廳,市裏管不到也就不會多管,到那裏很難再出得來,等於是變相養老;至於城建、交通這類大局,雖說都是權力很大的部門,可現在去了終究隻是個副局長,權力集中在局長手裏,有權等同於無權,不如暫時不去。如果現在主動要求到縣、區做個常委或政府副職,在領導麵前顯得有上進心,在機關同事麵前也不是多麽顯山露水,等三兩年一過,如果幹上黨政主官的希望不大,再回到機關說不定就能謀個正職的位置。何況,縣、區畢竟相對獨立,比起機關委局來自由度更高,權力運作的空間也更大。


    “也好。那就這樣定了吧。”馮開嶺點點頭,算是讚許。


    “最後如何定,我還是聽從馮市長您的安排。”黃一平繞了一個大圈子,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了,最終又賣了一回乖。


    事實上,對於自己的這個未來去向,黃一平曾經有過很多規劃。隻是,處在他這樣的地位,人微言輕身不由己,本人的定位再準確、願望再迫切都隻能是一句空話。隻有心甘情願把自己交給領導,由馮市長親自拍板定奪了,一切才可能最終實現。


    聯想到不久之後,自己將脫離做了十年的秘書崗位,進入到某個期待中的權力核心,也像身邊的馮市長這樣權柄在手、指點江山,那該是何等的豪邁與痛快!因此,黃一平心想,當初多虧選擇了秘書這職業,這才會有如此錦繡、光明的前程。


    秘書這個行當,看上去風光無限,其實隻有身在其中並曆盡甘苦者,才能品其精髓、得其三昧。黃一平回想起當年在大學,讀過的曆史書籍中,多有對古代師爺、幕僚的專門描述。那些師爺、幕僚,大抵類同於如今的秘書。在古代,一般官府的師爺、幕僚,通常是在當地頗有文名的落第秀才中挑選,若是官居一二品的尚書、總督一類大員,其幕府則可能就是更具具才華的舉人、進士。而且,那些幕僚、師爺在官府的地位都很高,吃飯、看戲、接客常常與主人平地平坐,禮遇幾可等同於家人。因此,江浙一帶文風旺盛之地如浙江紹興、江蘇虞山一些地方,素以狀元輩出聞名天下,同時也以盛產師爺而舉國皆知。清朝一代,紹興師爺甚至在京城形成了一個勢力不小的族群,黨羽遍布各個官府衙門的掌門人物之側,惹得慈禧太後老佛爺都深感恐慌,最後不得不借助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狠狠整了紹興師爺黨一個屁滾尿流。那時的師爺,多以此為終身職業,若是有幸伴得李鴻文、左宗棠、曾國藩之類的名臣,同樣可以隨之名揚天下,享得人間富足安逸之極樂。


    等到進入現代,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秘書隊伍迅速膨脹乃至蔚為大觀,同時又不免有些魚龍混雜。就說眼下,且不論那些為民主事、請命的黨政機關,但凡是稱得上一級組織、團體者,甚至哪怕隻是三兩個人的皮包公司,那些長字號、總字號首腦人物後邊,必有拎皮包、端水杯的秘書隨侍。尤其那些男性官員或老總,如其秘書前邊再加個女字,那就又多了一層曖昧甚至情色的味道。於其中多數人而言,秘書不過暖身之衣、飽腹飯碗而已。當然啦,堂堂政府機關秘書如黃一平輩,情況又有不同,人家所在機關、服務對象並非一般,自身能力、水平、檔次在那裏擺著,自然不是社會上一般的雜色水貨所能同日而語。不過,話又說了回來,不管檔次有多了不起,服務的機關多大、領導級別多高,秘書也還隻是個秘書,這個職業終究隻宜過渡,做得再出色也隻能作為通向仕途的一塊跳板。平常閑聊的時候,馮開嶺就經常告訴黃一平,北京某某、省裏某某,別看如今都是身份顯赫的要員,出則前呼後擁,行則車隊如龍,當年隻是某某領導人身邊的普通秘書。每逢此時,黃一平就會在心裏說:“馮市長您不也是。”


    也有少數行中人,將秘書做成了終身職業。這些人無非兩種,一種是在領導身邊呆慣了,不太願意離開;還有一種是除了秘書,其餘職業做不來。前者,一般是那種性情溫和且有些惰性,沒有太大的人生抱負,安於在熟悉的環境裏蝸牛般廝守。這類秘書,感覺跟隨領導身邊,畢竟大樹底下陰涼大,辦個私事、開個後門很方便,或者也習慣了那種隨侍領導周圍被人前呼後擁的感覺。不過,在陽城政府辦這樣的機關,做個終身秘書既要有點忍功,又要耐得住寂寞,在你上頭,可能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副秘書長一大堆,你資曆再老,能力再強,一輩子就隻能老死在秘書崗位上,永遠做些拎包端茶杯熬夜爬格子的勾當,終歸是聽人使喚的角色。放眼那些離開了市府辦的秘書,年紀輕輕下去擔任一個局、委、辦的負責人,或者是縣、市、區的黨政班子成員,總要主管一個方麵,手中有不小的簽字、決策、人事等等諸多方麵的實權。現在的社會,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有職就有權,有權就有實惠,就會蔓延滋生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脈資源,就會有好多可供自己和家人、包括親戚朋友利用的機會。如果像黃一平這樣,有馮市長這棵大樹罩著,主政一方並不是什麽難事,而一旦做了某個單位的黨政一把手,那天地就更加廣闊無邊了。


    黃一平原來跟的那個魏副市長,在國家某部工作大半輩子,做副司長也有十幾年了。按規定,副地、廳、司級的幹部,是沒有資格配備專車、秘書之類的,名義上擠進了高級幹部行列,實際上卻與普通幹部無大區別。可是,中國官場的最大特色便是不管規矩定得多細多嚴,卻僅僅限於寫在紙上貼在牆上,或者隻是對普通百姓才起作用,又或者是在聲討某個已經落網的貪官汙吏時作為附加過錯一筆帶過,很少有當真落實的時候。那個魏副司長在北京時,住中套公寓,騎自行車上下班,在食堂吃飯和普通職工一樣排隊,甚至連辦公室也是兩人一間,說到底隻是一個職務高些的辦事員,其工作和生活環境甚至都不及發達地區一個普通鄉鎮的工作人員。可是,副司長下派陽城成了副市長後,情況立即改觀:市裏為他配備了奧迪專車,專職秘書,換了新款手機,住宿在陽城賓館,辦公室不僅比部長的還要寬大,而且超豪華配置,於是當即驚詫莫名感慨萬端。及至工作了一段時間,更發現此副市長與彼副司長的實際權力又豈止形同天壤——走到哪都有官員熱情迎送,坐到哪都有熱茶送到手上,言必重要指示,座必主席主位,至於請客送禮、歌舞娛樂等等一應消費不僅全額公費報銷,且有專人負責辦理。至於平常下去視察或逢年過節,車子後備箱裏從來都是滿載,那些專程送上門來的還不包括在內。本來,此公任期隻有二年,可是二年轉眼即到,魏副市長竟然有些樂不思蜀,正好部裏其他官員也都不願離開京城,他就主動提出申請,又在陽城多呆了一任。後來,黃一平每次到京,總要抽空看望老領導,那魏副司長也不見外,說起在京城每每騎著自行車混雜於茫茫人流,或擠公交、地鐵一類上下班,還老大不適應,難免想起在陽城呼風喚雨種種。緣於此,黃一平也深有感觸,知道同是一個職級的官員,在此是君,於彼為臣,甲處是鳳凰,乙處就隻能是隻雞了。也因此,他從內心裏不僅希望早些離開秘書崗位,而且更希望選好一個落腳點,最好能借助馮市長的上升期,自己也隨之飛黃騰達、不斷上升。


    “眼下的頭等大事與當務之急,是搞定方教授,處理好馮市長的文章。否則,一切免談。”黃一平反複提醒、告誡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式秘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邦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邦文並收藏中國式秘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