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子,收拾收拾俺們去長安”一個渾身衣衫破敗的關中漢子從開裂的牆邊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說道。
“為啥啊?”坐在門邊上的少年歪著頭望天。
“地都旱死了,不出糧食,還呆在村裏等餓死嗎!”
“可是前兩天村長不是說在家等著官府發糧食嗎?”
“整個村子除了俺們家都去長安逃難了,連村長都跑了,俺們還留在這個村子裏幹嘛?”
“知道了。”
說著走進屋子收拾了一個包袱,又從犄角旮旯裏翻出二十幾文錢揣在身上。收拾完,跟著老爹往村口走。
說起這個村子,地處涇陽縣,歸涇陽縣管轄,距離長安大約九十裏。從隋末戰亂開始有人搬遷到這裏,但總共也隻有一百二十多戶人家。遷居過來的人家中,有一位秀才,見村子依山而建,遂取名“傍山”。山不高,名為亂石山,無樹,多雜草。後隋末亂世一統,傍山村的名字便被官府登記在冊,從武德年間沿用到貞觀年間。
“頭還疼不疼?”
“這兩日好些了。”
這個關中漢子名叫李正直,人如其名,一米七八的大個,樣貌敦厚,濃眉大眼,乍一看還有些英武,隻是兩鬢有些斑白。
“唉,你娘死的早,走之前囑咐我要好好照顧你,可你這頭疼的毛病我請了縣裏的大夫也沒瞧出個原因。”
“爹,我頭疼的毛病不打緊,你別擔心了。倒是咱倆到了長安以後怎麽辦?”
“我以前在軍隊裏有認識的人,這回咱們就是去投奔他的”
“那麽久遠的事別人還能記得嗎?”
“娃子我跟你說,當年我跟他那是過命的交情,他肯定記得我。”
少年轉了轉眼珠,默不作聲。
走在官道上放眼望去:六月天,太陽高高的掛在頭上,三三兩兩的人背著包袱低著頭,樹葉蔫蔫的垂著,風吹到臉上感覺都帶著沙粒,本就酷熱的炎夏仿佛地獄一般。
少年名叫李安適,取自漢代五言詩《古詩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名字是母親取的,李安適出生第五年母親去世,把母親安葬後與父親相依為命。
少年十四,長的頗為俊俏,眼睛不大卻有神,身著一襲粗麻布,幸得前世也叫李安適,一場車禍,把文科生李安適送到武德九年,頭疼便是那時起才有的。前兩日頭疼一消,李安適便覺思維活泛,前世的記憶也一一湧現。
“母親是何出身?為何這般有學問?”
“我也不知道,隻知道她是大戶人家出身的姑娘,姓盧,但是世家的姑娘怎麽會看上咱?”父親李正直看著前方自嘲的笑著。
李安適想了想自己看過的《前唐史》,“五姓七望中,唯有範陽盧氏有可能。好像房玄齡的老婆也是範陽盧氏的,要不去找他問問?皇帝想和世家的人聯姻都不行,為什麽自己的母親會是世家的人?這次要去投奔的人會是誰?會是幾品官?人家會不會嫌棄我們父子啊?”時間便在李安適胡思亂想間流逝。
“前麵有人在施粥,快去啊!”
“真的嗎?”
“快去搶啊”
嘈雜的聲音打斷了李安適的瞎想,父親李正直拉著李安適小跑著向粥棚跑去。
到了一看,是官府在施粥,一人一碗。
排著長隊慢慢向前,輪到自己時,李安適抬頭一瞧,一個仿佛沒有進化完全還穿著盔甲的猿人手拿一碗稀粥遞給自己。
李安適下意識的接在手裏。碗很燙,仿佛在告訴李安適這不是夢。
“小娃子,你不嫌燙嗎?”那個猿人喊了一句。
李安適如夢初醒,“哦,沒事。”
“你從哪裏逃難來這的?跟誰一起來的?”
“小子跟父親從涇陽縣的傍山村來這長安投奔父親當年的故人。”
跟著父親出了粥棚,李安適便蹲在路邊慢慢的喝著稀粥。
沒想到那猿人跟著出來了,隻看了一眼李安適,便把目光放在了李正直身上。
“你是……你是正直!”
李正直抬頭一看,激動的說:“牛將軍!”
那猿人哈哈一笑:“李正直啊李正直,當年在知節手底下當校尉,本來衣食無憂的,現在怎麽會來這施粥棚喝粥了?”
“牛將軍,當時家裏老母病重,隻得辭官回家照顧母親。後來成了親,有了兒子,便有了牽掛,就沒有回軍隊。現在整個關中大旱,土地顆粒無收。這次來就是投奔將軍的,還望將軍收留。”
“好,跟我來後堂,我們好好聊聊!”
說罷那猿…牛將軍便拉著李正直進後堂,李安適在後邊跟著。
兩日後,牛將軍率部返回長安,邊上還跟著李安適。
李安適坐在拉糧食的馬車後邊和牛猛坐在一起侃大山。牛猛便是牛進達的親兵,跟著牛進達南征北戰。
李安適這兩天曾向牛猛問及老爹李正直的過往,牛猛回答說李正直曾經給右武衛大將軍程咬金擋過一箭,被封宣節校尉,正八品上。李安適沒想到他認為的莊稼漢老爹竟然有這樣的過往。
“你繼續說啊,那翼國公後來怎麽樣了啊?為什麽這個傳記故事的主角不是皇上而是翼國公啊?”
無須擔心,隻是我們的主角李安適閑著沒事和牛猛說了一段隋唐演義。
要恰飯的嘛,自己將來必定要跟著李二陛下混飯吃的。現在馬屁拍起來,將來要是犯了殺頭的大罪,看在馬屁的份上,也好有回轉的餘地。
“話說那程咬金拿著兩把宣花大斧,使出了一招鬼剔牙……”(電視劇)
這邊李安適在聲情並茂的描述著隋唐演義,另一邊我們的李正直老爹……
“現在隻能讓你當個陪戎校尉,有點委屈你了。等到了長安跟知節一說,再給你提上來!”
“不委屈,能有口飯吃就行”
牛進達怔怔的看著這個黝黑憨厚的關中漢子,心中微微一酸。他當年要是不辭官回家,現在怎麽也得是個五品官,忠孝難兩全啊!
牛進達連忙轉移話題“你那娃子我看著很機靈,讀書了嗎?”
“讀了一點。村裏當年來了一個秀才落戶,願意教村裏的娃子讀書。村裏都是莊稼漢,目不識丁,沒人願意交束脩。我帶著娃兒去交了束脩,秀才教了娃兒半年,考舉人去了。一直也沒回來,娃兒也沒識多少字。”
“可是我覺得他的隋唐演義說的挺好的。”
牛進達手裏拿著親兵剛剛抄寫下來的隋唐演義,邊說邊翻,一邊看一邊說:“就是偏離了事實。知節什麽時候不用馬槊改用宣花斧了?叔寶用的是槍也不是熟銅鐧啊!怎麽沒有我牛進達大顯神威的時候啊?”
“你這娃子改明跟我的娃子一起上學堂去吧,這麽機靈不讀書可惜了。”
“行,我也覺得他太瘦弱上不了戰場,那就隻能多讀書考取個功名在身了。”
正聊著,拉著李安適的馬突然發狂,馬車被掀翻,糧食撒了一地。李安適也在地上滾了幾圈,有些發懵的看著發狂的馬被幾個士兵製服。
那馬一直在嘶鳴,李安適感到有些奇怪。那馬也沒受傷怎麽會突然發狂呢?就看見馬蹄子一直在往外滲血。
牛猛跑過來一看,歎了口氣,心知這馬是廢了。拔出腰間佩刀對準馬脖子就要砍下去,李安適馬上阻攔道:“馬隻是蹄子裂了不用殺掉它吧。”
“留著也是無用,為何不殺了吃肉?”
“為什麽馬蹄子上都沒有馬蹄鐵?裝了馬蹄鐵馬蹄子不就不會再受傷了嗎?”
“何為馬蹄鐵?”
“就是…牛將軍?”
“為啥啊?”坐在門邊上的少年歪著頭望天。
“地都旱死了,不出糧食,還呆在村裏等餓死嗎!”
“可是前兩天村長不是說在家等著官府發糧食嗎?”
“整個村子除了俺們家都去長安逃難了,連村長都跑了,俺們還留在這個村子裏幹嘛?”
“知道了。”
說著走進屋子收拾了一個包袱,又從犄角旮旯裏翻出二十幾文錢揣在身上。收拾完,跟著老爹往村口走。
說起這個村子,地處涇陽縣,歸涇陽縣管轄,距離長安大約九十裏。從隋末戰亂開始有人搬遷到這裏,但總共也隻有一百二十多戶人家。遷居過來的人家中,有一位秀才,見村子依山而建,遂取名“傍山”。山不高,名為亂石山,無樹,多雜草。後隋末亂世一統,傍山村的名字便被官府登記在冊,從武德年間沿用到貞觀年間。
“頭還疼不疼?”
“這兩日好些了。”
這個關中漢子名叫李正直,人如其名,一米七八的大個,樣貌敦厚,濃眉大眼,乍一看還有些英武,隻是兩鬢有些斑白。
“唉,你娘死的早,走之前囑咐我要好好照顧你,可你這頭疼的毛病我請了縣裏的大夫也沒瞧出個原因。”
“爹,我頭疼的毛病不打緊,你別擔心了。倒是咱倆到了長安以後怎麽辦?”
“我以前在軍隊裏有認識的人,這回咱們就是去投奔他的”
“那麽久遠的事別人還能記得嗎?”
“娃子我跟你說,當年我跟他那是過命的交情,他肯定記得我。”
少年轉了轉眼珠,默不作聲。
走在官道上放眼望去:六月天,太陽高高的掛在頭上,三三兩兩的人背著包袱低著頭,樹葉蔫蔫的垂著,風吹到臉上感覺都帶著沙粒,本就酷熱的炎夏仿佛地獄一般。
少年名叫李安適,取自漢代五言詩《古詩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名字是母親取的,李安適出生第五年母親去世,把母親安葬後與父親相依為命。
少年十四,長的頗為俊俏,眼睛不大卻有神,身著一襲粗麻布,幸得前世也叫李安適,一場車禍,把文科生李安適送到武德九年,頭疼便是那時起才有的。前兩日頭疼一消,李安適便覺思維活泛,前世的記憶也一一湧現。
“母親是何出身?為何這般有學問?”
“我也不知道,隻知道她是大戶人家出身的姑娘,姓盧,但是世家的姑娘怎麽會看上咱?”父親李正直看著前方自嘲的笑著。
李安適想了想自己看過的《前唐史》,“五姓七望中,唯有範陽盧氏有可能。好像房玄齡的老婆也是範陽盧氏的,要不去找他問問?皇帝想和世家的人聯姻都不行,為什麽自己的母親會是世家的人?這次要去投奔的人會是誰?會是幾品官?人家會不會嫌棄我們父子啊?”時間便在李安適胡思亂想間流逝。
“前麵有人在施粥,快去啊!”
“真的嗎?”
“快去搶啊”
嘈雜的聲音打斷了李安適的瞎想,父親李正直拉著李安適小跑著向粥棚跑去。
到了一看,是官府在施粥,一人一碗。
排著長隊慢慢向前,輪到自己時,李安適抬頭一瞧,一個仿佛沒有進化完全還穿著盔甲的猿人手拿一碗稀粥遞給自己。
李安適下意識的接在手裏。碗很燙,仿佛在告訴李安適這不是夢。
“小娃子,你不嫌燙嗎?”那個猿人喊了一句。
李安適如夢初醒,“哦,沒事。”
“你從哪裏逃難來這的?跟誰一起來的?”
“小子跟父親從涇陽縣的傍山村來這長安投奔父親當年的故人。”
跟著父親出了粥棚,李安適便蹲在路邊慢慢的喝著稀粥。
沒想到那猿人跟著出來了,隻看了一眼李安適,便把目光放在了李正直身上。
“你是……你是正直!”
李正直抬頭一看,激動的說:“牛將軍!”
那猿人哈哈一笑:“李正直啊李正直,當年在知節手底下當校尉,本來衣食無憂的,現在怎麽會來這施粥棚喝粥了?”
“牛將軍,當時家裏老母病重,隻得辭官回家照顧母親。後來成了親,有了兒子,便有了牽掛,就沒有回軍隊。現在整個關中大旱,土地顆粒無收。這次來就是投奔將軍的,還望將軍收留。”
“好,跟我來後堂,我們好好聊聊!”
說罷那猿…牛將軍便拉著李正直進後堂,李安適在後邊跟著。
兩日後,牛將軍率部返回長安,邊上還跟著李安適。
李安適坐在拉糧食的馬車後邊和牛猛坐在一起侃大山。牛猛便是牛進達的親兵,跟著牛進達南征北戰。
李安適這兩天曾向牛猛問及老爹李正直的過往,牛猛回答說李正直曾經給右武衛大將軍程咬金擋過一箭,被封宣節校尉,正八品上。李安適沒想到他認為的莊稼漢老爹竟然有這樣的過往。
“你繼續說啊,那翼國公後來怎麽樣了啊?為什麽這個傳記故事的主角不是皇上而是翼國公啊?”
無須擔心,隻是我們的主角李安適閑著沒事和牛猛說了一段隋唐演義。
要恰飯的嘛,自己將來必定要跟著李二陛下混飯吃的。現在馬屁拍起來,將來要是犯了殺頭的大罪,看在馬屁的份上,也好有回轉的餘地。
“話說那程咬金拿著兩把宣花大斧,使出了一招鬼剔牙……”(電視劇)
這邊李安適在聲情並茂的描述著隋唐演義,另一邊我們的李正直老爹……
“現在隻能讓你當個陪戎校尉,有點委屈你了。等到了長安跟知節一說,再給你提上來!”
“不委屈,能有口飯吃就行”
牛進達怔怔的看著這個黝黑憨厚的關中漢子,心中微微一酸。他當年要是不辭官回家,現在怎麽也得是個五品官,忠孝難兩全啊!
牛進達連忙轉移話題“你那娃子我看著很機靈,讀書了嗎?”
“讀了一點。村裏當年來了一個秀才落戶,願意教村裏的娃子讀書。村裏都是莊稼漢,目不識丁,沒人願意交束脩。我帶著娃兒去交了束脩,秀才教了娃兒半年,考舉人去了。一直也沒回來,娃兒也沒識多少字。”
“可是我覺得他的隋唐演義說的挺好的。”
牛進達手裏拿著親兵剛剛抄寫下來的隋唐演義,邊說邊翻,一邊看一邊說:“就是偏離了事實。知節什麽時候不用馬槊改用宣花斧了?叔寶用的是槍也不是熟銅鐧啊!怎麽沒有我牛進達大顯神威的時候啊?”
“你這娃子改明跟我的娃子一起上學堂去吧,這麽機靈不讀書可惜了。”
“行,我也覺得他太瘦弱上不了戰場,那就隻能多讀書考取個功名在身了。”
正聊著,拉著李安適的馬突然發狂,馬車被掀翻,糧食撒了一地。李安適也在地上滾了幾圈,有些發懵的看著發狂的馬被幾個士兵製服。
那馬一直在嘶鳴,李安適感到有些奇怪。那馬也沒受傷怎麽會突然發狂呢?就看見馬蹄子一直在往外滲血。
牛猛跑過來一看,歎了口氣,心知這馬是廢了。拔出腰間佩刀對準馬脖子就要砍下去,李安適馬上阻攔道:“馬隻是蹄子裂了不用殺掉它吧。”
“留著也是無用,為何不殺了吃肉?”
“為什麽馬蹄子上都沒有馬蹄鐵?裝了馬蹄鐵馬蹄子不就不會再受傷了嗎?”
“何為馬蹄鐵?”
“就是…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