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被人稱為“中國屋遊戲”的玻璃球遊戲年會至今仍盡人皆知,經常被作為經典遊戲而加以引證。對於克乃西特和他的朋友德格拉裏烏斯而言,成功乃是他們辛勤工作的果實,對於卡斯塔裏和最高教育當局而言,成功乃是一種證明,證實他們任命克乃西特為最高長官是正確之舉。整個華爾采爾地區、遊戲學園以及全體精英分子總算又經曆了一次又輝煌又愉快的慶典佳節。是的,多少年來不曾有如此盛況了。這位卡斯塔裏有史以來最年輕、也最受爭議的遊戲大師第一次公開亮相便大獲成功,尤其是衛護了華爾采爾的聲譽,洗刷了上一年的失敗和恥辱。今年沒有人重病不起,也沒有心驚膽戰的代理人。那個代理人在滿懷敵意的精英分子們的冷酷包圍中,在緊張萬分的辦事人員,盡管忠實卻毫無力量的支撐下,滿懷恐懼地支持著那場巨大慶典。而今天是一位穿金裹銀的領袖站在象征性的莊嚴棋盤之上,以靜默而不可侵犯的祭司長姿態,向公眾發布著他和他的朋友合作的成果。他渾身散射出平靜、力量和尊嚴的光芒,那是任何世俗集會都不可能企及的境界,他在許多助手簇擁下步入典禮大廳,按照儀式規定一場場指揮著整場遊戲的表演,他拿起一支發光的金筆在身前的小板上寫下一個又一個優美的字跡,這些字跡隨即便被放大成一百倍大的玻璃球遊戲密碼字體,投射到大廳後壁的一塊巨大的看板上,被成千上萬個人悄悄拚讀著,也被發言人大聲朗讀著播放到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當第一場結束之際,他把本場內容概括寫在小板上,然後就以優雅感人的姿勢請大家作靜修準備;他本人則擱下金筆,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擺出靜修入定的示範姿態,這時候,不僅在大廳裏、遊戲學園裏,在卡斯塔裏地區裏裏外外,而且在外麵許多地方、許多國家的玻璃球遊戲信徒,也全都虔誠地坐下來進行同樣的沉思,直到在大廳正中打坐的玻璃球遊戲大師再度站起身子。儀式過程一如既往,然而一切仍讓人感覺新穎動人。這個遊戲世界既抽象又無時間性,卻富於彈性,能夠從上百個細微差別上區別出每一個個人的精神、音調、氣質和字跡,這回的主持者個性偉大,他的文化修養也足以使他把自己的靈感式聯想納入不可破壞的遊戲本身法規之內,而不是淩駕其上。而在場的所有助手、參與者和精英選手也莫不像訓練有素的軍人般服從指揮,與此同時,與會的每一個人,即或隻是協助大師執禮或者隻是拉幕的人,也都在按照每個人自己的感受生氣勃勃地參與著演出。至於廣大群眾,擠滿了大廳和整個華爾采爾地區的廣大信徒,成千上萬的靈魂,全都追隨著大師的足跡,穿越過玻璃球遊戲無窮無盡多元意象空間,踏上了那條夢幻般的神聖道路,而那專為儀式敲響的深沉洪亮的鍾聲則是慶典的根本和音,鍾聲對於人群中較為純樸幼稚的人而言,可說是他們從慶典中獲得的最美妙,也幾乎是唯一的切身感受,而對於技巧嫻熟的遊戲專家和批評家們,對於大師的助手和官員們,乃至大師本人來說,鍾聲也會在他們身上喚起一種肅然起敬之情。
這是一屆高水平的大會,連來自外麵世界的使節們也覺察到了,也表示了興趣。
短短幾天中為玻璃球遊戲贏得了許多永遠皈依的新信徒。但是,在十天慶典結束之後,克乃西特卻在總結經驗時向自己的朋友德格拉裏烏斯說了一番頗為奇特的話:“我們也許可以滿足了,”他說。“是的,卡斯塔裏和玻璃球遊戲都很奇妙,兩者都已幾乎達到了完美的境地。不過它們也許過分完美、過分美好了。它們實在太美,令人幾乎不得不為它們擔憂。我們不樂意設想它們也會有朝一日終成遺跡。然而我們不得不想到這個問題。”
這番流傳至今的言論,使寫作本傳的作者覺得很有必要深人探討自己任務中最棘手也最具神秘意義的部分了,其實作者原本想把這項任務稍稍往後放一放,而首先趁此平靜時刻,清晰明了地把握克乃西特的狀況,以便繼續描述他的種種成就,他的領導有方以及他的光輝人生頂峰。但是,倘若我們不把這位可敬遊戲大師生活本質中這種雙元性或者兩極性事先在此處進行若幹闡釋的話,那麽我們似乎有些失誤,而且也似乎離開了主題,盡管克乃西特這一本質特征,當時除了德格拉裏烏斯之外,並無他人知曉。事實上,我們今後的工作主要將會是:把克乃西特心靈中這種分裂性或者毋寧說是一種不間斷交替的兩極性,作為這位可敬人物本質中的根本特性加以研究並加以證實。老實說吧,一個傳記作家僅僅從聖徒生平言行角度來寫一個卡斯塔裏大師的傳記(為了更好地發揚卡斯塔裏的榮譽),完全不是什麽難事。
他可以很容易地寫下克乃西特那幾年遊戲大師生涯——除了他生命最後時刻的光景——,可以完整地報道他的一係列光輝燦爛的業績,他所完成的任務,他所取得的成就。凡是僅僅依據文獻資料的曆史學家看來,克乃西特大師任職期間的作為不但無可指責,而且值得讚譽,他可以和曆史上任何一位廣受愛戴的遊戲大師相媲美,就是與那位在華爾采爾引起遊戲熱潮的玻璃球遊戲大師路德維希·華塞馬勒相比較,也毫不遜色。然而,這位大師卻有一個絕非尋常的、令人激動的結局,——在某些批判者眼中,這還是一種荒唐的可恥結局,但是這種結局並非偶然或者屬於不幸事故,卻事出有因並且完全合乎邏輯。
我們今後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是要指出:這一結局和我們可敬大師的光輝業績和成就不存在絲毫矛盾抵觸。克乃西特是一位優秀的模範行政官員,是他那高級官員層裏的光榮代表,一位無瑕可擊的玻璃球遊戲大師。然而他看出了,也感到了——即或在他還處於任職期間就己感到卡斯塔裏的顯赫光輝不過是一種受到威脅的、正在消失的偉大。他生活於其中,卻並非毫無懷疑毫無揣測——就像大多數與他同時代的卡斯塔裏人那樣——,而他是知道它的起源和發展曆史的,他認識其曆史本質,感受到它如何屈從於時代,如何受到冷酷無情巨大暴力的衝擊和震撼。克乃西特對這一曆史進程從認識到產生切身感觸,以及他聯係自己本人和自己工作所產生的感觸,使他就像一個在成長發展和自我變化的血流之中運轉的細胞,在運轉過程中逐漸成熟了,其實早在他跟隨偉大的約可布斯神父從事曆史研究時就已經成熟。他雖受到這位本篤會神父的影響,而我們倘若追溯這種意識的根源和萌芽狀態,就會發現很久以前已存在於他內心之中了。誰若真正有意探究克乃西特活生生的個性品格,追蹤分析他一生的特點和意義,那麽就不難發現這些根苗和萌芽了。
這個男子在他生平最輝煌的日子裏,在他第一次主持慶典大會後,在他得以不同凡響地光大卡斯塔裏精神之後,競說出這麽一番話來:“我們不樂意設想它們也會有朝一日終成遺跡——然而我們不得不想到這個問題”,這個男子對一切存在之物的短暫無常,對一切人類精神創造成果之可疑性質,遠在他研究並洞悉人類曆史之前,便早早有了宇宙意識。讓我們回溯一下克乃西特童稚和學生年代的往事,我們立即就會想起,他每一回聽說某個同學因為令老師失望,已從精英學校轉送普通學校,將從艾希霍茲消逝不見時,他就深感不安,惶惑不已。我們知道,在這些被驅逐的學生中,並無一人曾經是少年克乃西特私人的好友。讓他受到刺激和痛苦的不是什麽個人損失,不是某些人離開了,消失了。確切地說,我們應該把他的痛苦形容為他對卡斯塔裏的永恒性與完美性所抱持的童稚氣的信仰因此而受到了輕度的震撼。由於克乃西特視自己受感召進入精英學校為神聖使命,而有那麽一些男孩和少年卻不知珍惜這一幸福和恩典,輕率地丟失了它,這事實不僅令他震驚,同時也讓他看見了幾俗世界的力量。此外,也許還應當——雖然我們無法證實——提一下,這類事實導致他第一次產生了對自己一貫絕對信任的教育當局的懷疑,為什麽一次又一次把學生挑選進來,過些日子又驅逐出去呢。
這些批評當局具有權威的最早期的感情衝動是否影響到了他的思想,我們無法判斷。不管怎麽說,在孩提時代的克乃西特眼中,開除一個精英學生不僅是不幸的,而且還是不應當的,是一種醜陋的汙點,人人視而不見,聽任其長期存在,乃是整個卡斯塔裏的罪咎。我們認為,這便是學生克乃西特所以在此類情況中感覺困擾和驚恐的原因。他知道,在卡斯塔裏疆界之外還有另一種世界和另一種生活,這種生活與卡斯塔裏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它既不會溶入卡斯塔裏的秩序,也不會受到卡斯塔裏的控製而得到精神升華。當然,克乃西特知道這種世界也存在於自己內心深處。他也有著違背自己原則的種種衝動、幻想和欲望,必須付出艱苦代價才能逐漸加以製服。
於是克乃西特知道,在某些學生身上,這種衝動力十分強大,以致突破了一切警告和懲罰的界限,令這些軟弱的學生背離卡斯塔裏的精英世界而回返那個隻受本能支配而無精神教養的世界。對於努力發揚卡斯塔裏美德的人們而言,那個世俗世界時而像一種邪惡的地獄,時而又像一種誘惑人的遊樂場和競技場。許多世代以來,無數有良知的青年都曾接受和體驗過這種卡斯塔裏式的罪惡觀念。事隔多年之後,克乃西特作為成熟的曆史學家則必然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倘若沒有這種自私和本能的罪惡世界提供素材與活力也就不可能有什麽曆史,而諸如宗教團體這類崇高的組織也正是這種濁流的產物,它生於此,也會有朝一日淹沒於此。這個問題成了貫穿克乃西特一生努力奮進的動力基礎,他覺得這決不是什麽單純的思想性問題,因為它比任何其他問題更為深入自己的內心深處,並且意識到自己對這個問題也負有責任。克乃西特屬於具有這類天性的人:凡是目睹自己信仰愛戴的理想,自己深愛敬重的國家和團體有了弊端和災難,他就會生病,憔悴,甚至死亡。
我們順著這一思路繼續回溯,我們就發現了克乃西特在華爾采爾留下的蛛絲馬跡,他初到華爾采爾的光景,他的最後幾年學童生涯,還有他和旁聽生特西格諾利具有重要意義的交往,——對於這位旁聽生的情況,我們也已在適當的地方作過詳盡介紹了。卡斯塔裏理想的熱情追隨者克乃西特與世俗之子普林尼奧的遭逢,不僅對卡斯塔裏具有強烈而持久的影響,對於青年學生克乃西特本人更具有一種重要而深刻的象征意義。因為當時強迫他扮演如此艱難重大的角色,表麵上似乎純粹出於偶然,事實上卻十分符合他的總體天性,以致我們不禁要說:他後來半輩子的生活似乎隻是一再重演這個角色,而且使這個角色越來越完美深刻。毫無疑問,他扮演的是卡斯塔裏的保衛者和代理人,就如同他約摸十年後向約可布斯神父再次演出了這個角色,而後便以玻璃球大師身份把這個角色演到終結,然而他雖是教會組織的保衛者和代理人,卻始終熱衷於向敵人學習,努力不讓卡斯塔裏與世隔絕而處於停滯孤立,並且促使它與外麵的世界積極合作,展開活潑的討論。克乃西特與特西格諾利進行的演講比賽式的交往多少還帶有玩耍性質,到了後來,他和舉足輕重的人物,又是敵人又是朋友的約可布斯神父打交道時,就完全是嚴肅認真的大事了。克乃西特在與兩位敵人交手過程中考驗了自己,使自己日益成熟,也從他們那兒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他通過鬥爭和交流也給了對方許多東西。他在這兩場鬥爭中確實沒有擊敗對手,是的,從一開頭起,他就未曾有過這個目標。但他成功地贏得了他們的敬重,也迫使他們承認了他所代表的原則與理想。即或他和那位學識淵博的本篤會神父的辯論並未直接導致實際成果,但卡斯塔裏不久在羅馬教廷設立的半官方的代表機構——這是一個頗有價值的貢獻,比起大多數卡斯塔裏人所能想象的價值要高得多。
克乃西特原本對卡斯塔裏之外的世界基本上一無所知,通過與世俗同學普林尼奧·特西格諾利以及同智慧的老神父舌戰而結下的友誼,使他對那個外麵的世界有了認識,或者應當說有了相當想象力,這卻是極少數卡斯塔裏人才擁有的認識。克乃西特過了幼年以後就不曾見識和體驗過外界生活——除了逗留瑪麗亞費爾的那段時期,然而那裏也並不能讓他認識真正的世俗生活。不過克乃西特通過特西格諾利,通過約可布斯神父,也通過自己的曆史研究,對這個世俗世界的真實情況獲得了一種十分清醒的大致了解,當然大都是直覺認識,很少直接的體驗,這卻也足夠使他比大多數卡斯塔裏人——包括最高行政當局人士在內,更為懂得和更為接受那個外麵的世界。他始終是忠貞不渝的卡斯塔裏人,然而他從未忘記,卡斯塔裏是世界的一個部分,隻是世界的一個極小部分,盡管那是他最珍惜最心愛的部分。
克乃西特與弗裏茲·德格拉裏烏斯的友誼又是什麽性質的呢?德格拉裏烏斯是個難相處的問題人物,一個技藝精湛的玻璃球遊戲能手,一個嬌生慣養、敏感、道地的卡斯塔裏人,一個才到瑪麗亞費爾幾天就受不了本篤會修士的粗俗氣息、聲稱絕不能住過一星期以上、因而對自己順順當當毫無懼色呆了兩年的朋友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物。關於他們之間的友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不得不排除其中的若幹看法,另一部分也尚待進一步探討。而所有的看法都建立於同一問題上:這一持續多年的友誼究竟有什麽樣的基礎和意義。我們首先不能忘記下列事實:除了克乃西特與約可布斯神父之間的關係,他和任何朋友交往都不是有所尋找、追求,甚至有求於人。克乃西特引人注目,受人仰慕妒忌,甚至受到愛戴,純粹是因為他那高貴的品質,他本人自某一“覺醒”階段以來,也早已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天賦。他也知道德格拉裏烏斯早自大學生涯初期便己對他五體投地,可他仍始終對朋友保持一段距離。
然而,種種跡象顯示克乃西特也確實很喜歡這位朋友,我們認為,克乃西特對他產生興趣,並不僅僅由於他出眾的才能和他擅長解決玻璃球遊戲問題的卓越稟賦。
讓克乃西特產生強烈和持久興趣的不僅是朋友的才能,而且還有他的種種缺點,包括他的體弱多病,正是這些欠缺讓別的華爾采爾人厭煩德格拉裏烏斯,以致常常受不了他。這個怪人是個道地的卡斯塔裏人,他的整個生存方式也許外人難以想象,卻與卡斯塔裏的文化氣氛和修養水平相一致,若不是他的難以相處和古怪脾氣,把他形容為“十足的卡斯塔裏人”,這倒是貼切的雅號。然則這位十足的卡斯塔裏人與同伴們的關係卻十分糟糕,他在同伴麵前與他在領導麵前一樣不受歡迎,他經常打擾別人,一再引起他人激怒,倘若沒有他這位又勇敢又聰明的朋友給予保護和引導,也許早就毀滅了。其實人們所指責的毛病,歸根結蒂隻是一種環習慣,一種執拗脾氣,一種性格上的弱點而已,也就是說,他的思想和行為純屬個人性格問題,與宗教團體的製度體係全無幹係。他的行為恰恰隻是為了適應現存的秩序,因為這是對他能否生存於團體中的起碼要求。
他算得上一個稱職的卡斯塔裏人,是的,甚至是一個閃閃發光的卡斯塔裏人,因為他不僅多才多藝,無論在學問上,還是在玻璃球遊戲技藝上都精益求精,從不故步自封。可惜他在對待教會和團體的現行秩序上,顯得十分無能,甚至可說十分糟糕。他的最大毛病是長久以來始終忽視靜修課程,其實打坐的意義恰恰在於能夠讓個人納入團體的秩序之中,更何況還具有治療作用,他若能運用得當,也許早就治好了自己的神經衰弱症。因而,每當他有一陣子表現不佳、過分激動或者情緒抑鬱之後,他的上級們都要懲罰似地讓他在嚴格監督之下進行靜坐訓練,哪怕隻是一小會兒,就連一貫待他溫厚寬容的克乃西特也常常不得不強迫他靜坐以培植自持能力。
遺憾的是,德格拉裏烏斯為人任性,脾氣執拗,不合群,他好炫耀知識,常常說得連自己也著了迷,往往妙語如珠,靈思泉湧,說到得意忘形時,誰也止不住他。
總之,他是不可救藥的,因為他根本不肯接受矯正。他從來不顧什麽團結和合群,他隻要自己的自由,他寧肯永遠處於學生狀態。他願意一輩子做個受苦受難、前途渺茫卻死不回頭的獨行者,做一個才能出眾的愚人,做一個虛無主義者,也不肯走順從教會秩序而達到平靜境界的道路。他不在乎平靜安定,他不敬重教會秩序,他對種種指責與孤立一概滿不在乎。毫無疑問,他在這個以和諧與秩序為理想的團體裏,是一個令人不快而且難以消化吸收的分子。然而,恰恰是這種難以相處、難以同化使他成了這個如此秩序井然小世界裏一股生氣勃勃的不安定力量,成了一種責備、警告和提醒,成了一個激發新穎、勇敢、衝破禁忌等無畏思想的發動者,他是羊群中一頭執拗不聽話的山羊。而這一切,我們認為,正是他所具有的這一些品性才贏得了克乃西特友情。
當然,克乃西特在對待德格拉裏烏斯的友誼中多少含有一點兒憐憫的成份,他常常為這位處於危難和不快活狀況中的朋友付出一種騎士式的友情。但是,光靠憐憫是遠遠不足以維持友誼的,一旦克乃西特重任在身,整日為工作、職責和義務之類疲於奔命,這種友誼也會不複存在。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德格拉裏烏斯對於克乃西特的重要性和必須性,事實上並不亞於特西格諾利和約可布斯神父,他實際上與另外兩位一樣,乃是克乃西特生活中一種刺激性的因素,一扇望向新境界的小小窗戶。我們相信,克乃西特在自己這位奇怪朋友身上覺察到他是某種典型思想的代表人物,隨著時間的消逝,他也逐漸認識到,除了眼前這位獨一無二的先驅者,卡斯塔裏尚未出現過這一類型的人物,對於卡斯塔裏而言,唯有通過新際遇,注入新血液才能夠使卡斯塔裏的生活獲得更新,變得興旺。德格拉裏烏斯和絕大多數孤獨的天才一樣,是一個孤獨的先驅者。他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目前尚不存在而將來可能出現的卡斯塔裏王國內,他又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雖然仍遠離世俗世界,而內部已因老化、因終日靜坐而德行退化的宗教團體之中,在這個卡斯塔裏世界裏,仍然能夠高度發揮智慧,能夠深入潛心於重要精神思想,但是這些高度發展和自由發揮的精神活動已喪失了目標,隻知一味欣賞自己精雕細琢的技藝能力。克乃西特看出德格拉裏烏斯一身兼容了兩個特點:既是卡斯塔裏精湛技藝的化身,又是這類才能之墮落性和道德敗壞性的一個警告信號。這個德格拉裏烏斯確實又奇怪又可愛,但是決不能讓卡斯塔裏淪為滿布德格拉裏烏斯式怪人的夢幻王國。
這一危險固然遠未降臨,卻已顯露端倪。克乃西特懂得,隻消把卡斯塔裏貴族氣的孤立圍牆繼續稍稍高築一點兒,團體的紀律再衰敗一點兒,宗教道德再淪落一點兒,那麽德格拉裏烏斯就不再是孤零零的怪人了,而成了日益墮落的卡斯塔裏一個蛻化變質代表人物。倘若這個未來型的卡斯塔裏人沒有生活在克乃西特身邊,克乃西特對他也沒有精確的認識,這位遊戲大師也許要遲些時候才會看清,甚至永遠也不會發現此類衰落可能性的,如今克乃西特已洞察了真相,頹勢業已開始,敗落跡象業已存在。目光敏銳的克乃西特本能地覺察到這是一種征候,一個危險的信號,情況就像一個聰明的醫生首次發現某個患者得了一種不為人知的新奇病症一般。而德格拉裏烏斯不是等閑之輩,他是一個貴族,一個出類拔革的才子。若先讓德格拉裏烏斯尚不為人知的預兆性病態傳播開來,就可能改變卡斯塔裏人的形象,也許整個學園和團體也會終於接受這種病態蛻化形象,然而未來的卡斯塔裏人也許不可能都是真正德格拉裏烏斯的人物,歸根結蒂,不會人人都具有他那種罕見的才能,那種憂傷的性情,那種閃躍跳動的藝術家熱情,相反,大多數人也許將會僅僅具有他的消極因素:他的不可信賴性,他的浪費才華的嗜好,他的缺乏紀律和團結的意識。
克乃西特在心情不安的時候,腦海裏常會浮現諸如此類陰暗想象和預感,唯有通過靜坐沉思,或者通過加強工作量才能予以驅除,這一定耗費了克乃西特許多精力。
恰恰是德格拉裏烏斯事件向我們提供了克乃西特如何進行教育的卓越範例,顯示他麵臨問題、疑難和病態時從不逃避,而是努力加以戰勝。如果沒有克乃西特小心謹慎的照顧和引導,這位危險的朋友大概早就徹底完蛋了。此外,他無疑也會給整個遊戲學園帶來沒有止境的麻煩,自從弗裏茲成為精英分子之後,已經引起了不少麻煩。遊戲大師克乃西特巧施手段,不僅讓自己的朋友納入正常軌道,而且讓其在玻璃球遊戲中充分發揮他的高超才能。克乃西特不知疲倦地耐心誘導朋友以有價值的工作克服性格上的弱點,我們不得不驚歎德格拉裏烏斯事件實為處理人際問題的傑作。附帶提一下,倘若有人把克乃西特任職期間所主持各屆玻璃球遊戲年會的風格特征進行精確分析研究,恐怕會是一項很美妙的計劃,大概會獲得意料不到的發現——我們很樂意向任何一位玻璃球遊戲曆史學家鄭重推薦這項任務。每一屆遊戲無不又莊嚴又可愛地散放出奇思異想的光彩,韻律節奏又如此富於創意,絕非任何自我陶醉的技巧所可比擬的,每一場遊戲的基本概念和結構,那一係列引導與會者靜修的設想,全都是克乃西特運思後的產物,而一切技術上的精雕細鏤和大部分細節處理則是合作夥伴德格拉裏烏斯的工作。歲月流逝,這些遊戲年會將被人遺忘,然而克乃西特的生活和工作仍會對後人產生吸引力和楷模的影響力。我們很幸運,他的生平和業績已和所有公開慶典活動一樣被記錄和保存下來,而且。不僅埋藏在檔案館裏,而且代代流傳、生氣勃勃地活到了今天,被無數青年學生研究學習,在許多玻璃球遊戲課程和研討會上成為廣受喜愛的範例。連那位合作者的名字也跟著流傳了下來,否則早就被人忘得一幹二淨,或者至多隻是許多往日傳聞軼事中一個影子式人物罷了。
克乃西特就這樣替自己難合群的朋友弗裏茲安排了一個位置,讓他充分發揮作用,結果不但多少充實了華爾采爾的文化和曆史,同時也讓這位朋友的形象在後代的紀念中獲得一定程度的不朽性。我們在這裏順便說一下,這位偉大的教育者完全清楚自己對這個朋友產生教育影響的最重要實質性基礎。基礎便是朋友對他的愛戴和欽敬。眾所周知,克乃西特與生俱來的和諧品性,他的領袖氣質,向始至終不止吸引著弗裏茲,也受著無數同輩人和學生的愛戴和欽敬,克乃西特運用權威力量時,倚持此一特點遠勝於情持自己的職位,盡管他本性溫和寬厚,卻也屢試不爽。克乃西特能夠非常精確地感覺到每一句善意讚同的話,或者每一句冷淡輕視的話所產生的影響。許多年之後,一位十分崇拜他的學生向人敘述道:克乃西特曾經~星期之久不和他說話,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研討會上,都不和他說話,好像根本沒有看見他,把他當成了空氣——在他上學幾年所受的處罰中以這一次最厲害,不過收效也最大。
我們認為引證和回溯上述情況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以便讓我們的讀者從這些段落中體會到克乃西特品性中兩種相反極點的傾向,我們的讀者既已追隨我們的描敘經曆了克乃西特的頂峰時期,現在就得準備曆經他豐富一生的最後階段了。他生命曆程中顯示了兩種相反相成或者兩個極點的傾向——也即是他的陰和陽——,一種傾向是毫無保留地忠於並且衛護自己的宗教團體,另一種傾向則是“覺醒”,想要突破、理解和掌握現實生活。約瑟夫·克乃西特作為信徒和獻身者,宗教團體、卡斯塔裏、玻璃球遊戲在他眼中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在覺醒的、敏銳的、開拓性的克乃西特眼中,一切奮鬥而得的價值均屬過去,它們的生存形式麵臨變化,此外還存在著老化、缺乏創造性和衰落的危險。雖然教會的理想在克乃西特心中始終神聖不可侵犯,然而他也已認識到各個具體部門都麵臨著無常多變,都是可以批評的。
克乃西特對自己所獻身的這個精神團體,對它的力量和思想都是驚歎的,然而認為有一種傾向很危險,也即把自身存在視作唯一純粹目標,完全忽視它應該對整個國家和全世界承擔的責任和工作,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日益越來越貧瘠歉收,逐漸與整體人類生命脫離關係而日趨衰亡。他早在少年時代便已對這種危機有了預感,這也正是他始終猶豫不定、遲遲難以下定決必獻身玻璃球遊戲的原因。尤其在他和修道院的修士們,特別是與約可布斯神父展開討論,勇敢地為卡斯塔裏辯護的時候,這種意識常常更加強烈地襲向他的心頭。自從他回轉華爾采爾,後來又擔任大師職務之後,他頻繁地察覺到這一危險的明顯征兆,既出現在那些老老實實照章辦事的各部門官員和自己下屬中,也出現在那些才華橫溢卻盛氣淩人的華爾采爾精英分子中,特別是在自己朋友德格拉裏烏斯非常感人又十分可怕的性格中。
克乃西特度過了就任大師職務的艱辛的第一年,如今總算有點空餘時間從事耽擱了一年的曆史研究。他生平第一回真正睜開眼睛來認識卡斯塔裏的曆史,很快便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情況並非像玻璃球遊戲學園裏的人們自我感覺的那麽良好,卡斯塔裏和外麵世界的關係,它與外界在生活、政治、教育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幾十年來一直處於不斷的衰退狀態中。盡管在教育和文化事務方麵,聯邦議會確實仍一如既往地向最高教育當局谘詢,華爾采爾學園也依舊向全國各地供應優秀教師,在一切學術問題上也始終擁有權威地位,然而所有的事情全都是例行公事,帶有機械主義的味道。如今出身自卡斯塔裏各類專科的精英青年已很少有人對校外工作感興趣,更沒有什麽人自願報名去外麵擔任教師了,與之同時,外界的朝野人士也難得來卡斯塔裏叩門求教,而往昔年代,卡斯塔裏的聲音何等重要,例如重大法律事項,社會各界都樂意援引和聽取卡斯塔裏的聲音。人們如果比較一下卡斯塔裏和全國各地的文化水平,馬上就會發現,兩者非但沒有互相接近,反而以令人難堪的方式背道而馳了。卡斯塔裏的文化越是受到過度精細培植,世俗世界對這種文化就越是聽之任之,越來越不把它視為一種必須,一種每天必吃的麵包,而看成是一種外星來的物體,又像是一種值得向人炫耀的珍貴古董;當然這種古董暫時不舍得丟棄,卻因為缺乏實用價值而寧肯束之高閣。大多數人都不了解內情,依然信任卡斯塔裏的道德和精神氣氛,但事實上,這一切早已失卻生命力,對實際生活毫無作用了。
全國人民對卡斯塔裏學園的興趣,對各種教育設施,包括對玻璃球遊戲的關心,也如同卡斯塔裏人對全國人民的生活與命運的關心一般,全都在不斷往下低落。錯誤當然咎在雙方,他心裏早就清楚,但是他如今身為玻璃球遊戲大師,卻盡與卡斯塔裏人和玻璃球遊戲專家們打交道,這一事實讓他內心優傷。因而他才日益更加致力於初級遊戲課程,更加願意教授幼小的學生——是啊,學生的年齡越小,他們與整個外界生活的聯係也會越多,他們訓練調教的局限性也就越少。他常常察覺自己狂熱地渴望那個世俗世界、普通人以及純樸自然的生活——盡管那個存在於外邊的世界他全然陌生無知。當然,我們大多數人也有過大致類似的渴望,向往某種虛空的東西,向往一種更為清淡的空氣,就連最高教育當局也熟悉這一難題,也曾不斷想方設法尋求解決這一難題的途徑,例如加強體操訓練和體育遊戲,試驗推行各種手藝勞作和園藝勞動等等。倘若我們的觀察正確,我們敢說宗教團體當局最近一段時期出現了新傾向,撤消了某些過度培養的專門科目,以利於強化靜坐訓練,那麽不是懷疑分子和抹黑者,不是叛離團體的人,也會承認克乃西特的看法是正確的,因為他早於我們很久之前便已清楚看出:我們這架既複雜又敏感的共和國機器,業已老邁不堪,不少器官均急需更新了。
剛才已經提到,克乃西特就任大師職務第二年便又恢複了曆史研究工作。除了研究卡斯塔裏曆史外,主要是研讀約可布斯神父論述本篤會教派的各種大大小小的著作。此外,他還常尋找機會與杜波依斯先生和一位來自科普海姆的語言學家(常以秘書身份參加教育當局的會議)交流對曆史問題的看法,從而引發他們對曆史的新的興趣。對克乃西特來說,這種交談不僅愉快,而且是令人振奮的休閑。他在日常工作中非常缺乏這類交談機會,老實說,他日常接觸的人當中,最厭惡曆史的人就是他的朋友弗裏茲。我們在一堆材料裏發現一份記錄某次談話的筆記,德格拉裏烏斯發表了激烈的言論,認為曆史絕不是卡斯塔裏人值得研究的題目。
“人們當然可以用機智的、消遣的,必要時也可以用慷慨激昂的語氣闡釋曆史,談論曆史哲學,議論曆史如同議論其他哲學一樣,自有許多樂趣,因此,如果有人願意以此自娛,發言者絲毫也不反對。但是這~事物本身,人們娛樂的對象-一也就是所謂曆史,卻是又醜惡又可怖,同時也是無聊乏味的東西。發言者無法理解,居然有人樂意從事這方麵的工作。曆史的唯一內容便是人類的自私自利和無限的權力鬥爭,他們總是過高地評價這類鬥爭,把它們吹得天花亂墜,實際上追求的隻是殘酷的、獸性的物質權力——這並不是卡斯塔裏人理想世界裏的東西,或者應該說是卡斯塔裏人所渺視的東西。世俗世界的曆史不過是無窮無盡一長串無聊乏味的弱肉強食的記錄而已。如果把人類真正的曆史,也即把沒有時間性的精神曆史,與老朽愚蠢的權力鬥爭以及明目張膽地往上爬等相提並論或者試圖進行由此及彼的闡釋,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對精神思想的反叛。這使我聯想到十九世紀或者二十世紀一個散布很廣的宗教派別,凡是其中虔誠的信徒都相信:古時候人們供奉神抵敬獻祭品,建造神殿,傳播神話,以及從事其他各種各樣的美妙活動,全都是食物或工作不足或過多的結果,是工資和麵包價格失衡的結果。換句話說,一切藝術和宗教不過是些門麵裝飾,所謂超越人類之上的思想意識歸根結蒂完全取決於饑餓和食物。”
克乃西特聽完這番議論,逗樂似地問道:“難道人類的思想史、文化史、藝術史不算曆史麽?它們和其他曆史之間不存在絲毫關係麽?”
“不存在任何關係的,”他的朋友激烈地叫嚷道,“這正是我要否定的。世界史隻是一部賽跑史,為求利,為抓權,為奪寶而進行的賽跑,凡是好運當頭,又可當權又可得利的人,都不會錯過自己的機會。而一切思想、文化和藝術的行為則恰恰與之相反,總是努力掙脫時代的奴役,盡力從人類懶惰和本能的糞坑中掙脫出來,抵達一個純然不同的層次,進入一個無時間性的、永恒的神性境界,這些活動絕對而完全地反曆史,是非曆史的。”
克乃西特聽任德格拉裏烏斯講夠後,對這通宣泄之同一笑而已,隨即便平靜地為他們的對話作了一個結淪:“你愛好精神和文化產品,這值得欽佩!但是,精神文化的創造工作並非如某些人認為的那樣,是人人都能夠參與的工作。柏拉圖的對話錄或者伊薩克的合唱曲——一切被我們稱為精神產品或者藝術著作或者任何具體化了的思想,都是創作者追求淨化和自由而鬥爭的最後結果。正如你方才所說,都是無時間性,掙脫了時代奴役,進入了永恒自在境界的東西,一般說來,凡是其中最完美無瑕的作品,都似經過大浪淘沙般,洗盡了人間紛爭痕跡的。我們能夠擁有這些作品是我們的巨大幸福,是的,我們卡斯塔裏人幾乎純因它們而活著,我們要做的唯一創造性工作就是再現它們,我們要持久地活在那種超越時空和紛爭的境界裏,這一切正是作品得以誕生的基礎,而沒有這些作品,我們大概就一無所知。我們還努力超凡脫俗,或者也可以用你喜歡的說法:不斷地深入抽象概括。我們在自己的玻璃球遊戲裏,把那些聖哲和藝術家的作品分解為一個個原始組成部分,抽象出它們的風格、模式及其升華了的意義,隨後予以解剖分析,就像這些組成部分都是積木一般。當然,一切都是美好的工作,沒有人為此發生爭執。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夠一輩子隻是呼吸、吃喝在抽象之中。在值得華爾采爾的教師們產生興趣的工作中,曆史研究應該處於優先地位:因為它可以和現實生活打交道。抽象化確乎很吸引人,但是我認為,生而為人也必須呼吸空氣,也必須吃飯才對。”
克乃西特經常抽空去短暫看望老音樂大師。這位可敬的老人已明顯地衰老,很久以來便完全喪失了說話習慣,但是那種清明愉悅的平靜狀態卻一直保持到最後時刻。他沒有病倒,他的逝世也決非尋常的死亡,而是一種漸進的精神化——肉體的物質存在與功能的日益消失,與此同時,他的生命力最終越來越集中於雙眼的目光,還有那消瘦枯萎臉上淡淡的光輝裏。這已是蒙特坡大多數居民十分熟悉而且敬重的景象,卻隻有少數人,如克乃西特、費羅蒙梯和年輕的彼特洛斯能夠有幸沐浴在一個無私的純淨生命之落日餘輝和慈光中。這少數幾個人每回總是先作好準備,集中精神,隨後再進入老大師坐在躺椅上的小屋內,這才得以踏進這種超塵脫俗的慈祥光圈中,與無言的老人共同感受和諧完美的境界。他們逗留在這個水晶般透明清澈的靈魂的氣氛裏,好似置身於受到無形慈光普照的王國裏,他們在這一極樂的時刻與老人共同諦聽著非塵世的神秘音樂,而後帶著清純的心情和充沛精力回轉自己的日常生活,好似從一座高山的巔頂下到人間一般。
有一天,克乃西特收到了訃告。他匆匆趕到蒙特坡,看到老人安祥地躺在靈床上,瘦削的臉容凝縮為一幅靜謐的古日耳曼或者古阿拉伯的文字圖案,雖然無法辨認,卻仍然向人們散放著微笑和極樂的幸福。克乃西特繼音樂大師和費羅蒙梯之後在葬禮上致悼詞,他沒有講述這位光輝音樂聖哲的成就,沒有提他為人師表的偉大,更沒有說到他作為最高教育當局元老的仁愛智慧,而隻是講述他垂暮和臨終前的慈悲景象,談論他精神上的不朽之美,凡是曾與他共度最後時光的人都享受過他的恩典。
我們從許多材料中了解到克乃西特極想替老音樂大師寫傳,卻因公務繁重,無暇抽身。他早已習慣於克製自己的私人願望了。克乃西特有一次曾對一位教師說:“很可惜,學生們不能夠完全明白自己目前的生活多麽豐富和快樂。我做學生的時候也和他們一樣。我們忙著研究,忙著工作。我們不浪費時間,自以為稱得上勤奮好學,——但是我們幾乎不清楚自己做這一切究竟為了什麽,也不知道我們利用這種自由能夠做些什麽。隨後,突然接到了宗教當局的召喚,派給了我們任務,一個教職、一個使命、一個官位,從此升到了更高的地位,不料就此陷入了公務和責任的羅網,人們越是想掙脫,卻被圍困得越緊,其實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又必須按時完成它們,而且每日的公務都遠遠多於辦公的時間。事實如此,我們則能忍受而已。但是每當我們在大禮堂、檔案館、秘書處、接待室以及小型會議和公務旅途中忙得不亦樂乎之際,偶爾想到了我們曾經擁有又已失卻的自由,想到了我們自由選擇工作的自由,不受限製地廣泛研究的自由,我們就會在這一瞬間非常渴望那些日子,而且會設想自己若能再度擁有這份自由,定要徹底享受和充分利用它的潛能。”
克乃西特在發揚自己屬下官員和學生各不相同的為宗教團體服務的秉賦上,有著過人的精細分辨能力。他小心慎重地替每一項任務、每一個職位挑選合適的人才,根據各種記錄文字來看,證明他對各種問題,尤其是不同性格的判斷極其確切。同事們都很樂意向他討教處理各種疑難性格的難題。譬如已故音樂大師那位最後的得意門生彼特洛斯的問題。這位青年屬於那種靜靜的狂熱分子,在服侍可敬的大師期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獨特的伴侶、護士和信徒角色,直至大師逝世。但是當這項任務自然終止之後,他卻當即陷入了抑鬱悲傷狀態,當然,大家諒解他,也就容忍了他一段時間,然而,症狀隨日俱增,使現任音樂大師羅德維希不得不予以認真關注。因為這個彼特洛斯硬要留在老音樂大師逝世的小園亭裏,他住在那裏,守護著這間小屋,謹慎地把屋內的陳設和家具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甚至把已故者的居室當作聖殿,老人的躺椅、床榻以及那把古琴都成了不可接觸的聖物,他除了悉心照看這些遺物外,唯一的其他活動就是守護和照料自己敬愛的先師的墳墓。在他眼裏,終身崇拜死者應是他的天職,他要永遠看守這一紀念聖地,好似他是一個廟宇的奴仆,他也許想讓這地方成為人們朝聖的聖地吧。老大師下葬後的頭幾天,他拒絕進食,後來仿效老大師臨終前進食的量度,每天僅吃一點點東西,人們覺得他大有步先師的後塵,隨同敬愛者同赴黃泉的意向。但是他難以長久堅持這一作法,不久便改變主意,想做一個園亭和墓園的永久看守人,把這個地方變成永恒的紀念場所。
這個年輕人的行為清楚地顯示了他性格執拗,在經曆過一段令他留戀的特殊生活後,不願再回返普通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顯然他暗暗感覺自己已不能勝任往昔的工作了。
“附帶告訴你,那個曾奉派陪伴已故音樂大師的彼特洛斯肯定是瘋狂了。”這是費羅蒙梯在一封致克乃西特的短簡裏的尖刻報道。
蒙特坡這位音樂學生的問題自然不需華爾采爾的大師親自操心,更不必插手蒙特坡的公務而加重工作負擔。但是彼特洛斯的情況越來越糟,他被強行趕出了園亭,然而他的悲傷並未隨著時日而消退,甚至到了孤立自己、避不見人的地步,以致一般的犯規處罰對他全無用處,他的上司們知道克乃西特對他頗有好感,於是現任音樂大師辦公室的官員便向克乃西特征詢意見和幫助,與之同時,他們把這個不聽話的學生送進了醫院的隔離室進行觀察。
克乃西特原本不樂意介入這樁麻煩事件,後來想起這個青年也曾一度有助於自己的思索,最終決定也試著加以援手,便把事情接了下來。他先建議將被特洛斯置於他的嗬護之下,請人們視彼特洛斯為健康常人,允許他單獨出門旅行。克乃西特在公函裏附了一份簡短、語氣親切的邀請信,請彼特洛斯到華爾采爾略事逗留,他很希望知道老音樂大師臨終前幾天的情形。
蒙特坡醫院的醫生勉強地同意了這個辦法。人們把克乃西特的邀請轉交給青年學生,情況正如克乃西特所預料,處於糟糕被囚狀況中的彼特洛斯,眼下最受歡迎,最求之不得的事情,莫過於快快逃出這一災難場所。彼特洛斯立即同意旅行,毫不反抗地接受了正規飲食,一拿到旅行證件就徒步出發了。他平平安安地抵達了華爾采爾,由於克乃西特吩咐在先,大家對他種種漫不經心的舉止隻當視而不見。彼特洛斯被安排在來檔案館工作的客人們之中,這讓他感到自己沒有被視為犯過錯的人、病人,或者任何脫出常規的人物,事實上,他也沒有病到不知道重視這種舒適氣氛的程度,因此也就順順當當踏上了這條為他鋪平的重返人生之路。彼特洛斯初到的幾星期裏,確乎給遊戲大師添了不少麻煩,克乃西特先安排他一項工作,要他把已故音樂大師最後的音樂演奏和音樂研究在嚴格監督下作出詳盡記錄,又讓他在檔案室裏做一些小小的日常工作,借口說眼下檔案室缺人手,工作忙不過來,希望他能抽空去助一臂之力。
總而言之,大家相幫這位誤入歧途的學生重又踏上了正路。直到他完全平靜下來,顯然已可納入正常軌道之時,克乃西特開始以簡短的交談對他施加直接的教育影響,逐漸消解這位青年的妄想;把已故大師當作偶像進行崇拜,這種行為在卡斯塔裏既不受尊重,也不會獲得許可。但是彼特洛斯表麵看來似乎已經痊愈,但實際上始終未能克服重返蒙特坡的畏懼心理,於是他隻得到華爾采爾一所精英學校去擔任低年級的音樂教師,從此他就一直頗為受人尊敬。
關於克乃西特在治療和陶冶精神和心靈方麵所做的工作,實例頗多,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那種溫和品性的巨大感化力量,許多青年學生就像當年克乃西特受老音樂大師教化一樣,因克乃西特而體驗了真正的卡斯塔裏精神。所有這些感化人的例子都表明克乃西特在性格上毫無毛病,是一個十分健康和平衡的人。然而他竭力關心幫助那類具有危險性格又思想不穩定的人物,如:彼特洛斯或者德格拉裏烏斯;他似乎又在暗示自己對卡斯塔裏人的此類病症或者對病症缺乏抵抗力有著特殊警惕性和高度敏感性,也暗示他自第一次覺醒之後便對卡斯塔裏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危險始終高度關注,從未懈怠放鬆。與此同時,我們的多數同事卻大都輕率地不願正視這種危險,和他的清醒勇敢相差甚遠。我們揣測,在當時的當權者中,大部分人也已看出這類危險,卻基本上置之度外,克乃西特的策略可稱是不同凡響。他看清了這些問題,或者應當說他因為熟悉卡斯塔裏的早期曆史而把在危險中生活視作必然的奮鬥。克乃西特因而肯定並且樂意麵對這些危險,而他同時代的多數卡斯塔裏人卻寧肯隻把自己的團體和團體內的生活視作一種恬靜的田園生活。此外,克乃西特還在約可布斯神父論述本篤會教派的著作中汲取了若幹觀念,如把教會視為一種戰鬥的社團,把虔誠視為鬥爭的主場。這位老人有一次說道:“不認識惡魔與鬼怪,不與它們進行持久的鬥爭,便不存在什麽高尚和可敬的生活。”
在卡斯塔裏高層人士之間很少有親密的友誼關係,因而我們發現克乃西特任職最初幾年裏未與任何同事建立私人友誼時,絲毫也不覺奇怪。克乃西特極喜歡科普海姆的那位古代語言學家,對團體當局的領導成員們也深懷敬意,但在領導層的工作氛圍裏,幾乎排斥了一切個人的以及私人的感情,一切務求不偏不袒,客觀求實,以致幾乎不可能產生任何超越公務關係之上的親密關係。然而對克乃西特而言,仍有一種友誼還實實在在地存在著。
涉及最高教育當局的檔案都是不供借閱的秘密檔案,因而我們僅能通過他偶爾與朋友們談及這方麵的內容的交談中去進行推斷。克乃西特擔任大師初期,出席高層會議時似乎總持緘默態度,除非必須由他本人提出倡議之類時才開口說話。我們聽說他很快就學會了高層領導的傳統的交往語凋,掌握了那種優雅、機智和愉悅的態度,並熟練地運用於實際之中。眾所周知,我們教會組織的頭頭們,各學科的大帥們,還有團體當局各部門的領導人相互來往時,無不小心翼翼地保持著一種正規場合的禮儀姿態。我們說不清這種情況始於何時,然而確已成了他們的習慣,尤其當他們彼此間爭議越多或者涉及了重大問題,他們的禮數也越發嚴格越發周到,好像這是什麽必得遵守的神秘遊戲規則。我們揣測這種禮儀可能是與卡斯塔裏其他傳統功能一起傳下來的重要功能,首先是它的安全閥作用:人們在討論問題時運用超乎尋常的禮貌語氣,不僅可使辯論人避免情緒衝動,有助十令人保持完美的態度,更可借以保護宗教團體和最高教育當局本身的尊嚴。用慶典的禮服,用神聖的麵紗把他們遮掩起來的理由大概也就在此,盡管這種微妙的恭維藝術經常受到學生們的嘲笑。在克乃西特時代之前,他的前任托馬斯·封·德·特拉維就是一位精通此道的大師。不過,就這一藝術而言,克乃西特不能算是他的後繼者,更不是他的仿效者,而是一個古老的中國的信徒,他的禮數較少譏諷,更多的則是詼諧。但是,他也在自己的同事們之間被奉為精於禮數的大師。
這是一屆高水平的大會,連來自外麵世界的使節們也覺察到了,也表示了興趣。
短短幾天中為玻璃球遊戲贏得了許多永遠皈依的新信徒。但是,在十天慶典結束之後,克乃西特卻在總結經驗時向自己的朋友德格拉裏烏斯說了一番頗為奇特的話:“我們也許可以滿足了,”他說。“是的,卡斯塔裏和玻璃球遊戲都很奇妙,兩者都已幾乎達到了完美的境地。不過它們也許過分完美、過分美好了。它們實在太美,令人幾乎不得不為它們擔憂。我們不樂意設想它們也會有朝一日終成遺跡。然而我們不得不想到這個問題。”
這番流傳至今的言論,使寫作本傳的作者覺得很有必要深人探討自己任務中最棘手也最具神秘意義的部分了,其實作者原本想把這項任務稍稍往後放一放,而首先趁此平靜時刻,清晰明了地把握克乃西特的狀況,以便繼續描述他的種種成就,他的領導有方以及他的光輝人生頂峰。但是,倘若我們不把這位可敬遊戲大師生活本質中這種雙元性或者兩極性事先在此處進行若幹闡釋的話,那麽我們似乎有些失誤,而且也似乎離開了主題,盡管克乃西特這一本質特征,當時除了德格拉裏烏斯之外,並無他人知曉。事實上,我們今後的工作主要將會是:把克乃西特心靈中這種分裂性或者毋寧說是一種不間斷交替的兩極性,作為這位可敬人物本質中的根本特性加以研究並加以證實。老實說吧,一個傳記作家僅僅從聖徒生平言行角度來寫一個卡斯塔裏大師的傳記(為了更好地發揚卡斯塔裏的榮譽),完全不是什麽難事。
他可以很容易地寫下克乃西特那幾年遊戲大師生涯——除了他生命最後時刻的光景——,可以完整地報道他的一係列光輝燦爛的業績,他所完成的任務,他所取得的成就。凡是僅僅依據文獻資料的曆史學家看來,克乃西特大師任職期間的作為不但無可指責,而且值得讚譽,他可以和曆史上任何一位廣受愛戴的遊戲大師相媲美,就是與那位在華爾采爾引起遊戲熱潮的玻璃球遊戲大師路德維希·華塞馬勒相比較,也毫不遜色。然而,這位大師卻有一個絕非尋常的、令人激動的結局,——在某些批判者眼中,這還是一種荒唐的可恥結局,但是這種結局並非偶然或者屬於不幸事故,卻事出有因並且完全合乎邏輯。
我們今後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是要指出:這一結局和我們可敬大師的光輝業績和成就不存在絲毫矛盾抵觸。克乃西特是一位優秀的模範行政官員,是他那高級官員層裏的光榮代表,一位無瑕可擊的玻璃球遊戲大師。然而他看出了,也感到了——即或在他還處於任職期間就己感到卡斯塔裏的顯赫光輝不過是一種受到威脅的、正在消失的偉大。他生活於其中,卻並非毫無懷疑毫無揣測——就像大多數與他同時代的卡斯塔裏人那樣——,而他是知道它的起源和發展曆史的,他認識其曆史本質,感受到它如何屈從於時代,如何受到冷酷無情巨大暴力的衝擊和震撼。克乃西特對這一曆史進程從認識到產生切身感觸,以及他聯係自己本人和自己工作所產生的感觸,使他就像一個在成長發展和自我變化的血流之中運轉的細胞,在運轉過程中逐漸成熟了,其實早在他跟隨偉大的約可布斯神父從事曆史研究時就已經成熟。他雖受到這位本篤會神父的影響,而我們倘若追溯這種意識的根源和萌芽狀態,就會發現很久以前已存在於他內心之中了。誰若真正有意探究克乃西特活生生的個性品格,追蹤分析他一生的特點和意義,那麽就不難發現這些根苗和萌芽了。
這個男子在他生平最輝煌的日子裏,在他第一次主持慶典大會後,在他得以不同凡響地光大卡斯塔裏精神之後,競說出這麽一番話來:“我們不樂意設想它們也會有朝一日終成遺跡——然而我們不得不想到這個問題”,這個男子對一切存在之物的短暫無常,對一切人類精神創造成果之可疑性質,遠在他研究並洞悉人類曆史之前,便早早有了宇宙意識。讓我們回溯一下克乃西特童稚和學生年代的往事,我們立即就會想起,他每一回聽說某個同學因為令老師失望,已從精英學校轉送普通學校,將從艾希霍茲消逝不見時,他就深感不安,惶惑不已。我們知道,在這些被驅逐的學生中,並無一人曾經是少年克乃西特私人的好友。讓他受到刺激和痛苦的不是什麽個人損失,不是某些人離開了,消失了。確切地說,我們應該把他的痛苦形容為他對卡斯塔裏的永恒性與完美性所抱持的童稚氣的信仰因此而受到了輕度的震撼。由於克乃西特視自己受感召進入精英學校為神聖使命,而有那麽一些男孩和少年卻不知珍惜這一幸福和恩典,輕率地丟失了它,這事實不僅令他震驚,同時也讓他看見了幾俗世界的力量。此外,也許還應當——雖然我們無法證實——提一下,這類事實導致他第一次產生了對自己一貫絕對信任的教育當局的懷疑,為什麽一次又一次把學生挑選進來,過些日子又驅逐出去呢。
這些批評當局具有權威的最早期的感情衝動是否影響到了他的思想,我們無法判斷。不管怎麽說,在孩提時代的克乃西特眼中,開除一個精英學生不僅是不幸的,而且還是不應當的,是一種醜陋的汙點,人人視而不見,聽任其長期存在,乃是整個卡斯塔裏的罪咎。我們認為,這便是學生克乃西特所以在此類情況中感覺困擾和驚恐的原因。他知道,在卡斯塔裏疆界之外還有另一種世界和另一種生活,這種生活與卡斯塔裏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它既不會溶入卡斯塔裏的秩序,也不會受到卡斯塔裏的控製而得到精神升華。當然,克乃西特知道這種世界也存在於自己內心深處。他也有著違背自己原則的種種衝動、幻想和欲望,必須付出艱苦代價才能逐漸加以製服。
於是克乃西特知道,在某些學生身上,這種衝動力十分強大,以致突破了一切警告和懲罰的界限,令這些軟弱的學生背離卡斯塔裏的精英世界而回返那個隻受本能支配而無精神教養的世界。對於努力發揚卡斯塔裏美德的人們而言,那個世俗世界時而像一種邪惡的地獄,時而又像一種誘惑人的遊樂場和競技場。許多世代以來,無數有良知的青年都曾接受和體驗過這種卡斯塔裏式的罪惡觀念。事隔多年之後,克乃西特作為成熟的曆史學家則必然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倘若沒有這種自私和本能的罪惡世界提供素材與活力也就不可能有什麽曆史,而諸如宗教團體這類崇高的組織也正是這種濁流的產物,它生於此,也會有朝一日淹沒於此。這個問題成了貫穿克乃西特一生努力奮進的動力基礎,他覺得這決不是什麽單純的思想性問題,因為它比任何其他問題更為深入自己的內心深處,並且意識到自己對這個問題也負有責任。克乃西特屬於具有這類天性的人:凡是目睹自己信仰愛戴的理想,自己深愛敬重的國家和團體有了弊端和災難,他就會生病,憔悴,甚至死亡。
我們順著這一思路繼續回溯,我們就發現了克乃西特在華爾采爾留下的蛛絲馬跡,他初到華爾采爾的光景,他的最後幾年學童生涯,還有他和旁聽生特西格諾利具有重要意義的交往,——對於這位旁聽生的情況,我們也已在適當的地方作過詳盡介紹了。卡斯塔裏理想的熱情追隨者克乃西特與世俗之子普林尼奧的遭逢,不僅對卡斯塔裏具有強烈而持久的影響,對於青年學生克乃西特本人更具有一種重要而深刻的象征意義。因為當時強迫他扮演如此艱難重大的角色,表麵上似乎純粹出於偶然,事實上卻十分符合他的總體天性,以致我們不禁要說:他後來半輩子的生活似乎隻是一再重演這個角色,而且使這個角色越來越完美深刻。毫無疑問,他扮演的是卡斯塔裏的保衛者和代理人,就如同他約摸十年後向約可布斯神父再次演出了這個角色,而後便以玻璃球大師身份把這個角色演到終結,然而他雖是教會組織的保衛者和代理人,卻始終熱衷於向敵人學習,努力不讓卡斯塔裏與世隔絕而處於停滯孤立,並且促使它與外麵的世界積極合作,展開活潑的討論。克乃西特與特西格諾利進行的演講比賽式的交往多少還帶有玩耍性質,到了後來,他和舉足輕重的人物,又是敵人又是朋友的約可布斯神父打交道時,就完全是嚴肅認真的大事了。克乃西特在與兩位敵人交手過程中考驗了自己,使自己日益成熟,也從他們那兒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他通過鬥爭和交流也給了對方許多東西。他在這兩場鬥爭中確實沒有擊敗對手,是的,從一開頭起,他就未曾有過這個目標。但他成功地贏得了他們的敬重,也迫使他們承認了他所代表的原則與理想。即或他和那位學識淵博的本篤會神父的辯論並未直接導致實際成果,但卡斯塔裏不久在羅馬教廷設立的半官方的代表機構——這是一個頗有價值的貢獻,比起大多數卡斯塔裏人所能想象的價值要高得多。
克乃西特原本對卡斯塔裏之外的世界基本上一無所知,通過與世俗同學普林尼奧·特西格諾利以及同智慧的老神父舌戰而結下的友誼,使他對那個外麵的世界有了認識,或者應當說有了相當想象力,這卻是極少數卡斯塔裏人才擁有的認識。克乃西特過了幼年以後就不曾見識和體驗過外界生活——除了逗留瑪麗亞費爾的那段時期,然而那裏也並不能讓他認識真正的世俗生活。不過克乃西特通過特西格諾利,通過約可布斯神父,也通過自己的曆史研究,對這個世俗世界的真實情況獲得了一種十分清醒的大致了解,當然大都是直覺認識,很少直接的體驗,這卻也足夠使他比大多數卡斯塔裏人——包括最高行政當局人士在內,更為懂得和更為接受那個外麵的世界。他始終是忠貞不渝的卡斯塔裏人,然而他從未忘記,卡斯塔裏是世界的一個部分,隻是世界的一個極小部分,盡管那是他最珍惜最心愛的部分。
克乃西特與弗裏茲·德格拉裏烏斯的友誼又是什麽性質的呢?德格拉裏烏斯是個難相處的問題人物,一個技藝精湛的玻璃球遊戲能手,一個嬌生慣養、敏感、道地的卡斯塔裏人,一個才到瑪麗亞費爾幾天就受不了本篤會修士的粗俗氣息、聲稱絕不能住過一星期以上、因而對自己順順當當毫無懼色呆了兩年的朋友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物。關於他們之間的友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不得不排除其中的若幹看法,另一部分也尚待進一步探討。而所有的看法都建立於同一問題上:這一持續多年的友誼究竟有什麽樣的基礎和意義。我們首先不能忘記下列事實:除了克乃西特與約可布斯神父之間的關係,他和任何朋友交往都不是有所尋找、追求,甚至有求於人。克乃西特引人注目,受人仰慕妒忌,甚至受到愛戴,純粹是因為他那高貴的品質,他本人自某一“覺醒”階段以來,也早已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天賦。他也知道德格拉裏烏斯早自大學生涯初期便己對他五體投地,可他仍始終對朋友保持一段距離。
然而,種種跡象顯示克乃西特也確實很喜歡這位朋友,我們認為,克乃西特對他產生興趣,並不僅僅由於他出眾的才能和他擅長解決玻璃球遊戲問題的卓越稟賦。
讓克乃西特產生強烈和持久興趣的不僅是朋友的才能,而且還有他的種種缺點,包括他的體弱多病,正是這些欠缺讓別的華爾采爾人厭煩德格拉裏烏斯,以致常常受不了他。這個怪人是個道地的卡斯塔裏人,他的整個生存方式也許外人難以想象,卻與卡斯塔裏的文化氣氛和修養水平相一致,若不是他的難以相處和古怪脾氣,把他形容為“十足的卡斯塔裏人”,這倒是貼切的雅號。然則這位十足的卡斯塔裏人與同伴們的關係卻十分糟糕,他在同伴麵前與他在領導麵前一樣不受歡迎,他經常打擾別人,一再引起他人激怒,倘若沒有他這位又勇敢又聰明的朋友給予保護和引導,也許早就毀滅了。其實人們所指責的毛病,歸根結蒂隻是一種環習慣,一種執拗脾氣,一種性格上的弱點而已,也就是說,他的思想和行為純屬個人性格問題,與宗教團體的製度體係全無幹係。他的行為恰恰隻是為了適應現存的秩序,因為這是對他能否生存於團體中的起碼要求。
他算得上一個稱職的卡斯塔裏人,是的,甚至是一個閃閃發光的卡斯塔裏人,因為他不僅多才多藝,無論在學問上,還是在玻璃球遊戲技藝上都精益求精,從不故步自封。可惜他在對待教會和團體的現行秩序上,顯得十分無能,甚至可說十分糟糕。他的最大毛病是長久以來始終忽視靜修課程,其實打坐的意義恰恰在於能夠讓個人納入團體的秩序之中,更何況還具有治療作用,他若能運用得當,也許早就治好了自己的神經衰弱症。因而,每當他有一陣子表現不佳、過分激動或者情緒抑鬱之後,他的上級們都要懲罰似地讓他在嚴格監督之下進行靜坐訓練,哪怕隻是一小會兒,就連一貫待他溫厚寬容的克乃西特也常常不得不強迫他靜坐以培植自持能力。
遺憾的是,德格拉裏烏斯為人任性,脾氣執拗,不合群,他好炫耀知識,常常說得連自己也著了迷,往往妙語如珠,靈思泉湧,說到得意忘形時,誰也止不住他。
總之,他是不可救藥的,因為他根本不肯接受矯正。他從來不顧什麽團結和合群,他隻要自己的自由,他寧肯永遠處於學生狀態。他願意一輩子做個受苦受難、前途渺茫卻死不回頭的獨行者,做一個才能出眾的愚人,做一個虛無主義者,也不肯走順從教會秩序而達到平靜境界的道路。他不在乎平靜安定,他不敬重教會秩序,他對種種指責與孤立一概滿不在乎。毫無疑問,他在這個以和諧與秩序為理想的團體裏,是一個令人不快而且難以消化吸收的分子。然而,恰恰是這種難以相處、難以同化使他成了這個如此秩序井然小世界裏一股生氣勃勃的不安定力量,成了一種責備、警告和提醒,成了一個激發新穎、勇敢、衝破禁忌等無畏思想的發動者,他是羊群中一頭執拗不聽話的山羊。而這一切,我們認為,正是他所具有的這一些品性才贏得了克乃西特友情。
當然,克乃西特在對待德格拉裏烏斯的友誼中多少含有一點兒憐憫的成份,他常常為這位處於危難和不快活狀況中的朋友付出一種騎士式的友情。但是,光靠憐憫是遠遠不足以維持友誼的,一旦克乃西特重任在身,整日為工作、職責和義務之類疲於奔命,這種友誼也會不複存在。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德格拉裏烏斯對於克乃西特的重要性和必須性,事實上並不亞於特西格諾利和約可布斯神父,他實際上與另外兩位一樣,乃是克乃西特生活中一種刺激性的因素,一扇望向新境界的小小窗戶。我們相信,克乃西特在自己這位奇怪朋友身上覺察到他是某種典型思想的代表人物,隨著時間的消逝,他也逐漸認識到,除了眼前這位獨一無二的先驅者,卡斯塔裏尚未出現過這一類型的人物,對於卡斯塔裏而言,唯有通過新際遇,注入新血液才能夠使卡斯塔裏的生活獲得更新,變得興旺。德格拉裏烏斯和絕大多數孤獨的天才一樣,是一個孤獨的先驅者。他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目前尚不存在而將來可能出現的卡斯塔裏王國內,他又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雖然仍遠離世俗世界,而內部已因老化、因終日靜坐而德行退化的宗教團體之中,在這個卡斯塔裏世界裏,仍然能夠高度發揮智慧,能夠深入潛心於重要精神思想,但是這些高度發展和自由發揮的精神活動已喪失了目標,隻知一味欣賞自己精雕細琢的技藝能力。克乃西特看出德格拉裏烏斯一身兼容了兩個特點:既是卡斯塔裏精湛技藝的化身,又是這類才能之墮落性和道德敗壞性的一個警告信號。這個德格拉裏烏斯確實又奇怪又可愛,但是決不能讓卡斯塔裏淪為滿布德格拉裏烏斯式怪人的夢幻王國。
這一危險固然遠未降臨,卻已顯露端倪。克乃西特懂得,隻消把卡斯塔裏貴族氣的孤立圍牆繼續稍稍高築一點兒,團體的紀律再衰敗一點兒,宗教道德再淪落一點兒,那麽德格拉裏烏斯就不再是孤零零的怪人了,而成了日益墮落的卡斯塔裏一個蛻化變質代表人物。倘若這個未來型的卡斯塔裏人沒有生活在克乃西特身邊,克乃西特對他也沒有精確的認識,這位遊戲大師也許要遲些時候才會看清,甚至永遠也不會發現此類衰落可能性的,如今克乃西特已洞察了真相,頹勢業已開始,敗落跡象業已存在。目光敏銳的克乃西特本能地覺察到這是一種征候,一個危險的信號,情況就像一個聰明的醫生首次發現某個患者得了一種不為人知的新奇病症一般。而德格拉裏烏斯不是等閑之輩,他是一個貴族,一個出類拔革的才子。若先讓德格拉裏烏斯尚不為人知的預兆性病態傳播開來,就可能改變卡斯塔裏人的形象,也許整個學園和團體也會終於接受這種病態蛻化形象,然而未來的卡斯塔裏人也許不可能都是真正德格拉裏烏斯的人物,歸根結蒂,不會人人都具有他那種罕見的才能,那種憂傷的性情,那種閃躍跳動的藝術家熱情,相反,大多數人也許將會僅僅具有他的消極因素:他的不可信賴性,他的浪費才華的嗜好,他的缺乏紀律和團結的意識。
克乃西特在心情不安的時候,腦海裏常會浮現諸如此類陰暗想象和預感,唯有通過靜坐沉思,或者通過加強工作量才能予以驅除,這一定耗費了克乃西特許多精力。
恰恰是德格拉裏烏斯事件向我們提供了克乃西特如何進行教育的卓越範例,顯示他麵臨問題、疑難和病態時從不逃避,而是努力加以戰勝。如果沒有克乃西特小心謹慎的照顧和引導,這位危險的朋友大概早就徹底完蛋了。此外,他無疑也會給整個遊戲學園帶來沒有止境的麻煩,自從弗裏茲成為精英分子之後,已經引起了不少麻煩。遊戲大師克乃西特巧施手段,不僅讓自己的朋友納入正常軌道,而且讓其在玻璃球遊戲中充分發揮他的高超才能。克乃西特不知疲倦地耐心誘導朋友以有價值的工作克服性格上的弱點,我們不得不驚歎德格拉裏烏斯事件實為處理人際問題的傑作。附帶提一下,倘若有人把克乃西特任職期間所主持各屆玻璃球遊戲年會的風格特征進行精確分析研究,恐怕會是一項很美妙的計劃,大概會獲得意料不到的發現——我們很樂意向任何一位玻璃球遊戲曆史學家鄭重推薦這項任務。每一屆遊戲無不又莊嚴又可愛地散放出奇思異想的光彩,韻律節奏又如此富於創意,絕非任何自我陶醉的技巧所可比擬的,每一場遊戲的基本概念和結構,那一係列引導與會者靜修的設想,全都是克乃西特運思後的產物,而一切技術上的精雕細鏤和大部分細節處理則是合作夥伴德格拉裏烏斯的工作。歲月流逝,這些遊戲年會將被人遺忘,然而克乃西特的生活和工作仍會對後人產生吸引力和楷模的影響力。我們很幸運,他的生平和業績已和所有公開慶典活動一樣被記錄和保存下來,而且。不僅埋藏在檔案館裏,而且代代流傳、生氣勃勃地活到了今天,被無數青年學生研究學習,在許多玻璃球遊戲課程和研討會上成為廣受喜愛的範例。連那位合作者的名字也跟著流傳了下來,否則早就被人忘得一幹二淨,或者至多隻是許多往日傳聞軼事中一個影子式人物罷了。
克乃西特就這樣替自己難合群的朋友弗裏茲安排了一個位置,讓他充分發揮作用,結果不但多少充實了華爾采爾的文化和曆史,同時也讓這位朋友的形象在後代的紀念中獲得一定程度的不朽性。我們在這裏順便說一下,這位偉大的教育者完全清楚自己對這個朋友產生教育影響的最重要實質性基礎。基礎便是朋友對他的愛戴和欽敬。眾所周知,克乃西特與生俱來的和諧品性,他的領袖氣質,向始至終不止吸引著弗裏茲,也受著無數同輩人和學生的愛戴和欽敬,克乃西特運用權威力量時,倚持此一特點遠勝於情持自己的職位,盡管他本性溫和寬厚,卻也屢試不爽。克乃西特能夠非常精確地感覺到每一句善意讚同的話,或者每一句冷淡輕視的話所產生的影響。許多年之後,一位十分崇拜他的學生向人敘述道:克乃西特曾經~星期之久不和他說話,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研討會上,都不和他說話,好像根本沒有看見他,把他當成了空氣——在他上學幾年所受的處罰中以這一次最厲害,不過收效也最大。
我們認為引證和回溯上述情況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以便讓我們的讀者從這些段落中體會到克乃西特品性中兩種相反極點的傾向,我們的讀者既已追隨我們的描敘經曆了克乃西特的頂峰時期,現在就得準備曆經他豐富一生的最後階段了。他生命曆程中顯示了兩種相反相成或者兩個極點的傾向——也即是他的陰和陽——,一種傾向是毫無保留地忠於並且衛護自己的宗教團體,另一種傾向則是“覺醒”,想要突破、理解和掌握現實生活。約瑟夫·克乃西特作為信徒和獻身者,宗教團體、卡斯塔裏、玻璃球遊戲在他眼中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在覺醒的、敏銳的、開拓性的克乃西特眼中,一切奮鬥而得的價值均屬過去,它們的生存形式麵臨變化,此外還存在著老化、缺乏創造性和衰落的危險。雖然教會的理想在克乃西特心中始終神聖不可侵犯,然而他也已認識到各個具體部門都麵臨著無常多變,都是可以批評的。
克乃西特對自己所獻身的這個精神團體,對它的力量和思想都是驚歎的,然而認為有一種傾向很危險,也即把自身存在視作唯一純粹目標,完全忽視它應該對整個國家和全世界承擔的責任和工作,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日益越來越貧瘠歉收,逐漸與整體人類生命脫離關係而日趨衰亡。他早在少年時代便已對這種危機有了預感,這也正是他始終猶豫不定、遲遲難以下定決必獻身玻璃球遊戲的原因。尤其在他和修道院的修士們,特別是與約可布斯神父展開討論,勇敢地為卡斯塔裏辯護的時候,這種意識常常更加強烈地襲向他的心頭。自從他回轉華爾采爾,後來又擔任大師職務之後,他頻繁地察覺到這一危險的明顯征兆,既出現在那些老老實實照章辦事的各部門官員和自己下屬中,也出現在那些才華橫溢卻盛氣淩人的華爾采爾精英分子中,特別是在自己朋友德格拉裏烏斯非常感人又十分可怕的性格中。
克乃西特度過了就任大師職務的艱辛的第一年,如今總算有點空餘時間從事耽擱了一年的曆史研究。他生平第一回真正睜開眼睛來認識卡斯塔裏的曆史,很快便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情況並非像玻璃球遊戲學園裏的人們自我感覺的那麽良好,卡斯塔裏和外麵世界的關係,它與外界在生活、政治、教育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幾十年來一直處於不斷的衰退狀態中。盡管在教育和文化事務方麵,聯邦議會確實仍一如既往地向最高教育當局谘詢,華爾采爾學園也依舊向全國各地供應優秀教師,在一切學術問題上也始終擁有權威地位,然而所有的事情全都是例行公事,帶有機械主義的味道。如今出身自卡斯塔裏各類專科的精英青年已很少有人對校外工作感興趣,更沒有什麽人自願報名去外麵擔任教師了,與之同時,外界的朝野人士也難得來卡斯塔裏叩門求教,而往昔年代,卡斯塔裏的聲音何等重要,例如重大法律事項,社會各界都樂意援引和聽取卡斯塔裏的聲音。人們如果比較一下卡斯塔裏和全國各地的文化水平,馬上就會發現,兩者非但沒有互相接近,反而以令人難堪的方式背道而馳了。卡斯塔裏的文化越是受到過度精細培植,世俗世界對這種文化就越是聽之任之,越來越不把它視為一種必須,一種每天必吃的麵包,而看成是一種外星來的物體,又像是一種值得向人炫耀的珍貴古董;當然這種古董暫時不舍得丟棄,卻因為缺乏實用價值而寧肯束之高閣。大多數人都不了解內情,依然信任卡斯塔裏的道德和精神氣氛,但事實上,這一切早已失卻生命力,對實際生活毫無作用了。
全國人民對卡斯塔裏學園的興趣,對各種教育設施,包括對玻璃球遊戲的關心,也如同卡斯塔裏人對全國人民的生活與命運的關心一般,全都在不斷往下低落。錯誤當然咎在雙方,他心裏早就清楚,但是他如今身為玻璃球遊戲大師,卻盡與卡斯塔裏人和玻璃球遊戲專家們打交道,這一事實讓他內心優傷。因而他才日益更加致力於初級遊戲課程,更加願意教授幼小的學生——是啊,學生的年齡越小,他們與整個外界生活的聯係也會越多,他們訓練調教的局限性也就越少。他常常察覺自己狂熱地渴望那個世俗世界、普通人以及純樸自然的生活——盡管那個存在於外邊的世界他全然陌生無知。當然,我們大多數人也有過大致類似的渴望,向往某種虛空的東西,向往一種更為清淡的空氣,就連最高教育當局也熟悉這一難題,也曾不斷想方設法尋求解決這一難題的途徑,例如加強體操訓練和體育遊戲,試驗推行各種手藝勞作和園藝勞動等等。倘若我們的觀察正確,我們敢說宗教團體當局最近一段時期出現了新傾向,撤消了某些過度培養的專門科目,以利於強化靜坐訓練,那麽不是懷疑分子和抹黑者,不是叛離團體的人,也會承認克乃西特的看法是正確的,因為他早於我們很久之前便已清楚看出:我們這架既複雜又敏感的共和國機器,業已老邁不堪,不少器官均急需更新了。
剛才已經提到,克乃西特就任大師職務第二年便又恢複了曆史研究工作。除了研究卡斯塔裏曆史外,主要是研讀約可布斯神父論述本篤會教派的各種大大小小的著作。此外,他還常尋找機會與杜波依斯先生和一位來自科普海姆的語言學家(常以秘書身份參加教育當局的會議)交流對曆史問題的看法,從而引發他們對曆史的新的興趣。對克乃西特來說,這種交談不僅愉快,而且是令人振奮的休閑。他在日常工作中非常缺乏這類交談機會,老實說,他日常接觸的人當中,最厭惡曆史的人就是他的朋友弗裏茲。我們在一堆材料裏發現一份記錄某次談話的筆記,德格拉裏烏斯發表了激烈的言論,認為曆史絕不是卡斯塔裏人值得研究的題目。
“人們當然可以用機智的、消遣的,必要時也可以用慷慨激昂的語氣闡釋曆史,談論曆史哲學,議論曆史如同議論其他哲學一樣,自有許多樂趣,因此,如果有人願意以此自娛,發言者絲毫也不反對。但是這~事物本身,人們娛樂的對象-一也就是所謂曆史,卻是又醜惡又可怖,同時也是無聊乏味的東西。發言者無法理解,居然有人樂意從事這方麵的工作。曆史的唯一內容便是人類的自私自利和無限的權力鬥爭,他們總是過高地評價這類鬥爭,把它們吹得天花亂墜,實際上追求的隻是殘酷的、獸性的物質權力——這並不是卡斯塔裏人理想世界裏的東西,或者應該說是卡斯塔裏人所渺視的東西。世俗世界的曆史不過是無窮無盡一長串無聊乏味的弱肉強食的記錄而已。如果把人類真正的曆史,也即把沒有時間性的精神曆史,與老朽愚蠢的權力鬥爭以及明目張膽地往上爬等相提並論或者試圖進行由此及彼的闡釋,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對精神思想的反叛。這使我聯想到十九世紀或者二十世紀一個散布很廣的宗教派別,凡是其中虔誠的信徒都相信:古時候人們供奉神抵敬獻祭品,建造神殿,傳播神話,以及從事其他各種各樣的美妙活動,全都是食物或工作不足或過多的結果,是工資和麵包價格失衡的結果。換句話說,一切藝術和宗教不過是些門麵裝飾,所謂超越人類之上的思想意識歸根結蒂完全取決於饑餓和食物。”
克乃西特聽完這番議論,逗樂似地問道:“難道人類的思想史、文化史、藝術史不算曆史麽?它們和其他曆史之間不存在絲毫關係麽?”
“不存在任何關係的,”他的朋友激烈地叫嚷道,“這正是我要否定的。世界史隻是一部賽跑史,為求利,為抓權,為奪寶而進行的賽跑,凡是好運當頭,又可當權又可得利的人,都不會錯過自己的機會。而一切思想、文化和藝術的行為則恰恰與之相反,總是努力掙脫時代的奴役,盡力從人類懶惰和本能的糞坑中掙脫出來,抵達一個純然不同的層次,進入一個無時間性的、永恒的神性境界,這些活動絕對而完全地反曆史,是非曆史的。”
克乃西特聽任德格拉裏烏斯講夠後,對這通宣泄之同一笑而已,隨即便平靜地為他們的對話作了一個結淪:“你愛好精神和文化產品,這值得欽佩!但是,精神文化的創造工作並非如某些人認為的那樣,是人人都能夠參與的工作。柏拉圖的對話錄或者伊薩克的合唱曲——一切被我們稱為精神產品或者藝術著作或者任何具體化了的思想,都是創作者追求淨化和自由而鬥爭的最後結果。正如你方才所說,都是無時間性,掙脫了時代奴役,進入了永恒自在境界的東西,一般說來,凡是其中最完美無瑕的作品,都似經過大浪淘沙般,洗盡了人間紛爭痕跡的。我們能夠擁有這些作品是我們的巨大幸福,是的,我們卡斯塔裏人幾乎純因它們而活著,我們要做的唯一創造性工作就是再現它們,我們要持久地活在那種超越時空和紛爭的境界裏,這一切正是作品得以誕生的基礎,而沒有這些作品,我們大概就一無所知。我們還努力超凡脫俗,或者也可以用你喜歡的說法:不斷地深入抽象概括。我們在自己的玻璃球遊戲裏,把那些聖哲和藝術家的作品分解為一個個原始組成部分,抽象出它們的風格、模式及其升華了的意義,隨後予以解剖分析,就像這些組成部分都是積木一般。當然,一切都是美好的工作,沒有人為此發生爭執。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夠一輩子隻是呼吸、吃喝在抽象之中。在值得華爾采爾的教師們產生興趣的工作中,曆史研究應該處於優先地位:因為它可以和現實生活打交道。抽象化確乎很吸引人,但是我認為,生而為人也必須呼吸空氣,也必須吃飯才對。”
克乃西特經常抽空去短暫看望老音樂大師。這位可敬的老人已明顯地衰老,很久以來便完全喪失了說話習慣,但是那種清明愉悅的平靜狀態卻一直保持到最後時刻。他沒有病倒,他的逝世也決非尋常的死亡,而是一種漸進的精神化——肉體的物質存在與功能的日益消失,與此同時,他的生命力最終越來越集中於雙眼的目光,還有那消瘦枯萎臉上淡淡的光輝裏。這已是蒙特坡大多數居民十分熟悉而且敬重的景象,卻隻有少數人,如克乃西特、費羅蒙梯和年輕的彼特洛斯能夠有幸沐浴在一個無私的純淨生命之落日餘輝和慈光中。這少數幾個人每回總是先作好準備,集中精神,隨後再進入老大師坐在躺椅上的小屋內,這才得以踏進這種超塵脫俗的慈祥光圈中,與無言的老人共同感受和諧完美的境界。他們逗留在這個水晶般透明清澈的靈魂的氣氛裏,好似置身於受到無形慈光普照的王國裏,他們在這一極樂的時刻與老人共同諦聽著非塵世的神秘音樂,而後帶著清純的心情和充沛精力回轉自己的日常生活,好似從一座高山的巔頂下到人間一般。
有一天,克乃西特收到了訃告。他匆匆趕到蒙特坡,看到老人安祥地躺在靈床上,瘦削的臉容凝縮為一幅靜謐的古日耳曼或者古阿拉伯的文字圖案,雖然無法辨認,卻仍然向人們散放著微笑和極樂的幸福。克乃西特繼音樂大師和費羅蒙梯之後在葬禮上致悼詞,他沒有講述這位光輝音樂聖哲的成就,沒有提他為人師表的偉大,更沒有說到他作為最高教育當局元老的仁愛智慧,而隻是講述他垂暮和臨終前的慈悲景象,談論他精神上的不朽之美,凡是曾與他共度最後時光的人都享受過他的恩典。
我們從許多材料中了解到克乃西特極想替老音樂大師寫傳,卻因公務繁重,無暇抽身。他早已習慣於克製自己的私人願望了。克乃西特有一次曾對一位教師說:“很可惜,學生們不能夠完全明白自己目前的生活多麽豐富和快樂。我做學生的時候也和他們一樣。我們忙著研究,忙著工作。我們不浪費時間,自以為稱得上勤奮好學,——但是我們幾乎不清楚自己做這一切究竟為了什麽,也不知道我們利用這種自由能夠做些什麽。隨後,突然接到了宗教當局的召喚,派給了我們任務,一個教職、一個使命、一個官位,從此升到了更高的地位,不料就此陷入了公務和責任的羅網,人們越是想掙脫,卻被圍困得越緊,其實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又必須按時完成它們,而且每日的公務都遠遠多於辦公的時間。事實如此,我們則能忍受而已。但是每當我們在大禮堂、檔案館、秘書處、接待室以及小型會議和公務旅途中忙得不亦樂乎之際,偶爾想到了我們曾經擁有又已失卻的自由,想到了我們自由選擇工作的自由,不受限製地廣泛研究的自由,我們就會在這一瞬間非常渴望那些日子,而且會設想自己若能再度擁有這份自由,定要徹底享受和充分利用它的潛能。”
克乃西特在發揚自己屬下官員和學生各不相同的為宗教團體服務的秉賦上,有著過人的精細分辨能力。他小心慎重地替每一項任務、每一個職位挑選合適的人才,根據各種記錄文字來看,證明他對各種問題,尤其是不同性格的判斷極其確切。同事們都很樂意向他討教處理各種疑難性格的難題。譬如已故音樂大師那位最後的得意門生彼特洛斯的問題。這位青年屬於那種靜靜的狂熱分子,在服侍可敬的大師期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獨特的伴侶、護士和信徒角色,直至大師逝世。但是當這項任務自然終止之後,他卻當即陷入了抑鬱悲傷狀態,當然,大家諒解他,也就容忍了他一段時間,然而,症狀隨日俱增,使現任音樂大師羅德維希不得不予以認真關注。因為這個彼特洛斯硬要留在老音樂大師逝世的小園亭裏,他住在那裏,守護著這間小屋,謹慎地把屋內的陳設和家具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甚至把已故者的居室當作聖殿,老人的躺椅、床榻以及那把古琴都成了不可接觸的聖物,他除了悉心照看這些遺物外,唯一的其他活動就是守護和照料自己敬愛的先師的墳墓。在他眼裏,終身崇拜死者應是他的天職,他要永遠看守這一紀念聖地,好似他是一個廟宇的奴仆,他也許想讓這地方成為人們朝聖的聖地吧。老大師下葬後的頭幾天,他拒絕進食,後來仿效老大師臨終前進食的量度,每天僅吃一點點東西,人們覺得他大有步先師的後塵,隨同敬愛者同赴黃泉的意向。但是他難以長久堅持這一作法,不久便改變主意,想做一個園亭和墓園的永久看守人,把這個地方變成永恒的紀念場所。
這個年輕人的行為清楚地顯示了他性格執拗,在經曆過一段令他留戀的特殊生活後,不願再回返普通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顯然他暗暗感覺自己已不能勝任往昔的工作了。
“附帶告訴你,那個曾奉派陪伴已故音樂大師的彼特洛斯肯定是瘋狂了。”這是費羅蒙梯在一封致克乃西特的短簡裏的尖刻報道。
蒙特坡這位音樂學生的問題自然不需華爾采爾的大師親自操心,更不必插手蒙特坡的公務而加重工作負擔。但是彼特洛斯的情況越來越糟,他被強行趕出了園亭,然而他的悲傷並未隨著時日而消退,甚至到了孤立自己、避不見人的地步,以致一般的犯規處罰對他全無用處,他的上司們知道克乃西特對他頗有好感,於是現任音樂大師辦公室的官員便向克乃西特征詢意見和幫助,與之同時,他們把這個不聽話的學生送進了醫院的隔離室進行觀察。
克乃西特原本不樂意介入這樁麻煩事件,後來想起這個青年也曾一度有助於自己的思索,最終決定也試著加以援手,便把事情接了下來。他先建議將被特洛斯置於他的嗬護之下,請人們視彼特洛斯為健康常人,允許他單獨出門旅行。克乃西特在公函裏附了一份簡短、語氣親切的邀請信,請彼特洛斯到華爾采爾略事逗留,他很希望知道老音樂大師臨終前幾天的情形。
蒙特坡醫院的醫生勉強地同意了這個辦法。人們把克乃西特的邀請轉交給青年學生,情況正如克乃西特所預料,處於糟糕被囚狀況中的彼特洛斯,眼下最受歡迎,最求之不得的事情,莫過於快快逃出這一災難場所。彼特洛斯立即同意旅行,毫不反抗地接受了正規飲食,一拿到旅行證件就徒步出發了。他平平安安地抵達了華爾采爾,由於克乃西特吩咐在先,大家對他種種漫不經心的舉止隻當視而不見。彼特洛斯被安排在來檔案館工作的客人們之中,這讓他感到自己沒有被視為犯過錯的人、病人,或者任何脫出常規的人物,事實上,他也沒有病到不知道重視這種舒適氣氛的程度,因此也就順順當當踏上了這條為他鋪平的重返人生之路。彼特洛斯初到的幾星期裏,確乎給遊戲大師添了不少麻煩,克乃西特先安排他一項工作,要他把已故音樂大師最後的音樂演奏和音樂研究在嚴格監督下作出詳盡記錄,又讓他在檔案室裏做一些小小的日常工作,借口說眼下檔案室缺人手,工作忙不過來,希望他能抽空去助一臂之力。
總而言之,大家相幫這位誤入歧途的學生重又踏上了正路。直到他完全平靜下來,顯然已可納入正常軌道之時,克乃西特開始以簡短的交談對他施加直接的教育影響,逐漸消解這位青年的妄想;把已故大師當作偶像進行崇拜,這種行為在卡斯塔裏既不受尊重,也不會獲得許可。但是彼特洛斯表麵看來似乎已經痊愈,但實際上始終未能克服重返蒙特坡的畏懼心理,於是他隻得到華爾采爾一所精英學校去擔任低年級的音樂教師,從此他就一直頗為受人尊敬。
關於克乃西特在治療和陶冶精神和心靈方麵所做的工作,實例頗多,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那種溫和品性的巨大感化力量,許多青年學生就像當年克乃西特受老音樂大師教化一樣,因克乃西特而體驗了真正的卡斯塔裏精神。所有這些感化人的例子都表明克乃西特在性格上毫無毛病,是一個十分健康和平衡的人。然而他竭力關心幫助那類具有危險性格又思想不穩定的人物,如:彼特洛斯或者德格拉裏烏斯;他似乎又在暗示自己對卡斯塔裏人的此類病症或者對病症缺乏抵抗力有著特殊警惕性和高度敏感性,也暗示他自第一次覺醒之後便對卡斯塔裏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危險始終高度關注,從未懈怠放鬆。與此同時,我們的多數同事卻大都輕率地不願正視這種危險,和他的清醒勇敢相差甚遠。我們揣測,在當時的當權者中,大部分人也已看出這類危險,卻基本上置之度外,克乃西特的策略可稱是不同凡響。他看清了這些問題,或者應當說他因為熟悉卡斯塔裏的早期曆史而把在危險中生活視作必然的奮鬥。克乃西特因而肯定並且樂意麵對這些危險,而他同時代的多數卡斯塔裏人卻寧肯隻把自己的團體和團體內的生活視作一種恬靜的田園生活。此外,克乃西特還在約可布斯神父論述本篤會教派的著作中汲取了若幹觀念,如把教會視為一種戰鬥的社團,把虔誠視為鬥爭的主場。這位老人有一次說道:“不認識惡魔與鬼怪,不與它們進行持久的鬥爭,便不存在什麽高尚和可敬的生活。”
在卡斯塔裏高層人士之間很少有親密的友誼關係,因而我們發現克乃西特任職最初幾年裏未與任何同事建立私人友誼時,絲毫也不覺奇怪。克乃西特極喜歡科普海姆的那位古代語言學家,對團體當局的領導成員們也深懷敬意,但在領導層的工作氛圍裏,幾乎排斥了一切個人的以及私人的感情,一切務求不偏不袒,客觀求實,以致幾乎不可能產生任何超越公務關係之上的親密關係。然而對克乃西特而言,仍有一種友誼還實實在在地存在著。
涉及最高教育當局的檔案都是不供借閱的秘密檔案,因而我們僅能通過他偶爾與朋友們談及這方麵的內容的交談中去進行推斷。克乃西特擔任大師初期,出席高層會議時似乎總持緘默態度,除非必須由他本人提出倡議之類時才開口說話。我們聽說他很快就學會了高層領導的傳統的交往語凋,掌握了那種優雅、機智和愉悅的態度,並熟練地運用於實際之中。眾所周知,我們教會組織的頭頭們,各學科的大帥們,還有團體當局各部門的領導人相互來往時,無不小心翼翼地保持著一種正規場合的禮儀姿態。我們說不清這種情況始於何時,然而確已成了他們的習慣,尤其當他們彼此間爭議越多或者涉及了重大問題,他們的禮數也越發嚴格越發周到,好像這是什麽必得遵守的神秘遊戲規則。我們揣測這種禮儀可能是與卡斯塔裏其他傳統功能一起傳下來的重要功能,首先是它的安全閥作用:人們在討論問題時運用超乎尋常的禮貌語氣,不僅可使辯論人避免情緒衝動,有助十令人保持完美的態度,更可借以保護宗教團體和最高教育當局本身的尊嚴。用慶典的禮服,用神聖的麵紗把他們遮掩起來的理由大概也就在此,盡管這種微妙的恭維藝術經常受到學生們的嘲笑。在克乃西特時代之前,他的前任托馬斯·封·德·特拉維就是一位精通此道的大師。不過,就這一藝術而言,克乃西特不能算是他的後繼者,更不是他的仿效者,而是一個古老的中國的信徒,他的禮數較少譏諷,更多的則是詼諧。但是,他也在自己的同事們之間被奉為精於禮數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