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都是錢!大把的錢!
紡線織布對於鄉下的女人們來說那是必備技能。
不過就是棉線跟葛或麻的製作方法是略有差別的,但總還是一碼事,巧手的婦人隨便捯飭捯飭就會用了。
但自己家織的布跟外麵賣的還是有點差別的。
自己家織出來自己穿的布不講究那麽多的花色,尤其鄉下人,從頭到腳都一個顏色,要賣那就得好看了。
大邙朝如今布匹的染色基本都是兩種方法,一種是織布之前的線是漂染過的,通過不同的編織方法,織出不同花色的布料。
一般都是做床上用品的,用的線也都比較粗。
還有就是布匹織出來後由染坊裏漂染的,那花色就更多了,這種布通常是做衣服的。
巧手的婦人在繡上各色圖案就更漂亮了。
寧彎彎都沒多想就決定做後者,漂染的技術含量太高,她覺得自己做不來。
家裏今年的棉花種了不少,村裏也有很多人買了他們家的棉種,別人家的還會留著做棉衣棉被,寧彎彎家的就全都拿來織布了。
棉花曬幹全部送到作坊裏,入賬,按進價把錢給莊戶們結清,當然,自己家的也要算出來。
織布的女工這一回是全村的女人們競聘上崗,看誰手藝好,活幹的利索,就優先上崗。
寧彎彎把大槐媳婦從鋪子裏叫了回來,讓她管這一塊,這都是最先跟著她幹活的,用起來順手,也比別人放心。
寧彎彎慎重的交代她。
“質量一定要嚴格把關,織出來的布不合格一定要追責到人,一次兩次的錯誤可以有,畢竟大家都是人,沒有不犯錯的,但要老出問題你就盡管去跟春來說,讓他把人開了,要不然織出來的棉布賣不上價咱不是虧大了!”
這賣出去的錢回頭莊戶們可都是有分紅的。
“知道了姑娘,我一定都盯好!”
大槐媳婦原先在家裏過的苦,老挨男人打,如今能掙錢了地位也比原先高些了。
尤其後來作坊裏總是用人,大槐想來找個工做,寧彎彎一見他就說愛打媳婦的人骨子裏有暴力基因,容易惹事,這樣的人不能用。
眼瞅著別人家有的兩口子都在作坊裏做事,每月有月錢拿,年終還有分紅,日子過的比他們好他自己漸漸就改了。
他娘在竄輟他打媳婦的時候他也能自己思考一下值不值了。
也不光是他,有了他的例子莊戶裏頭愛打媳婦的情況普遍都少了,生怕因為這點破事傳到主家耳朵裏在把自己從作坊裏給辭了。
這天是開工的第一天,作坊裏還擠了很多人看稀罕。
都想看看這棉布跟平常穿的葛布麻布有什麽區別。
“我聽俺家當家的說過,他在縣城裏頭見過,說是這棉布可軟和了,都不磨身子,也可貴了,好幾十兩銀子一匹,有錢人家都不一定穿的起呢!”
“一匹要好幾十兩銀子?瞎說的吧?摻了金線了還是咋滴,能這麽貴!誰這麽傻會去買!有那錢買綢緞穿不好嗎?又貴氣又好看!”
“嘿,你還不信了,俺當家的隔三差五往縣城送貨,上回俺說讓他擱縣城裏扯兩塊鮮亮的料子給俺娃做衣裳,他上那布莊一瞧一眼就相中那棉布的了,可軟和,正合適給奶娃子做衣裳穿,結果一問一匹要四十多兩,就是奶娃子做衣裳那一小塊也得幾兩銀子,到底是沒舍得,到現在都念叨呢!”
寧彎彎聽了心道四十多兩還是便宜了,她上回問的還要五十兩呢!
估摸著是因為棉花的產季到了,朝廷一直在北邊推廣,估摸著再過一兩年就能推廣到他們這邊了。
產量大了價格自然就會越來越低。
這漂染的事,寧彎彎就準備織出來幾匹布後送到縣城裏讓馬大叔找間染坊合作。
嘰嘰喳喳的討論中一會就開始有驚歎聲發出。
“呦呦,你瞧,真紡出線來了嘿!”
“你瞧你那大驚小怪的樣,那棉花都是一根一根的絲,紡出線來不是正常!”
這年頭生產工藝落後,棉花紡成線本身就不容易。
棉花從地裏摘回來後先要曬幹,在去籽,把棉花彈出來,在把彈出來的棉花用一根筆筷子稍微長一點的鐵棍一點一點的卷起來,每次還不能卷太多。
在把卷好棉花的鐵棍固定住,撚出細細的線頭纏繞在紡線機上,紡線機長的類似於圓形的水車,有個把手,一搖就會帶著纏著棉花的鐵棍開始轉,一圈一圈的棉線就出來了。
這過程中特別的麻煩,棉線隨時會斷,要不停的整理。
這也考驗婦人的手藝,越是做的熟棉線就斷的次數越少,仿出來的線就越完整,織布的時候就越省力。
仿出來的線還得在纏到一根棒子上,織布其實就是把這些棉線並排交叉在一起。
“這線也不知道結實不結實!”
有圍觀的人問。
“這要是結實的話是不是比咱以往用的麻線好使?”
過程實在是繁瑣,一上午所有的人都在紡線,足足仿出來幾籮筐的棉線,下午才開始織布。
寧彎彎看不了那過於細致的活,瞧著就光想抓狂,總有一種想要毀滅世界的衝動。
她突然就覺得五十兩一匹布不貴了。
織布就更是麻煩,哐哐當當的整個作坊裏都是婦人擺弄織布機的聲音。
足足用了三天的時間,第一匹布才出來了。
那時候看熱鬧的人都沒有了,沒辦法,激情總有耗盡的時候,又不是都沒事做,起初的好奇後就沒有人在來了。
“姑娘,你瞧,這布好軟的。”
大槐媳婦把作坊裏粗來的第一匹布抱到家裏給寧彎彎看。
寧彎彎一瞧,頓時鬱悶不已,這白布還不是純白的,花了吧唧顯得髒兮兮的,這是因為棉花本身顏色是有一定差別的,品質也不全部一樣。
而且這過程漫長又繁瑣,又沒有漂洗過,難免染上髒汙。
好在一摸手感還不錯。
寧彎彎也懶得洗,他們村裏吃水都不大方便,別說這麽大量的用水了,反正染坊裏就是幹這活的,當即就讓人裝車把布都送到縣城去了。
紡線織布對於鄉下的女人們來說那是必備技能。
不過就是棉線跟葛或麻的製作方法是略有差別的,但總還是一碼事,巧手的婦人隨便捯飭捯飭就會用了。
但自己家織的布跟外麵賣的還是有點差別的。
自己家織出來自己穿的布不講究那麽多的花色,尤其鄉下人,從頭到腳都一個顏色,要賣那就得好看了。
大邙朝如今布匹的染色基本都是兩種方法,一種是織布之前的線是漂染過的,通過不同的編織方法,織出不同花色的布料。
一般都是做床上用品的,用的線也都比較粗。
還有就是布匹織出來後由染坊裏漂染的,那花色就更多了,這種布通常是做衣服的。
巧手的婦人在繡上各色圖案就更漂亮了。
寧彎彎都沒多想就決定做後者,漂染的技術含量太高,她覺得自己做不來。
家裏今年的棉花種了不少,村裏也有很多人買了他們家的棉種,別人家的還會留著做棉衣棉被,寧彎彎家的就全都拿來織布了。
棉花曬幹全部送到作坊裏,入賬,按進價把錢給莊戶們結清,當然,自己家的也要算出來。
織布的女工這一回是全村的女人們競聘上崗,看誰手藝好,活幹的利索,就優先上崗。
寧彎彎把大槐媳婦從鋪子裏叫了回來,讓她管這一塊,這都是最先跟著她幹活的,用起來順手,也比別人放心。
寧彎彎慎重的交代她。
“質量一定要嚴格把關,織出來的布不合格一定要追責到人,一次兩次的錯誤可以有,畢竟大家都是人,沒有不犯錯的,但要老出問題你就盡管去跟春來說,讓他把人開了,要不然織出來的棉布賣不上價咱不是虧大了!”
這賣出去的錢回頭莊戶們可都是有分紅的。
“知道了姑娘,我一定都盯好!”
大槐媳婦原先在家裏過的苦,老挨男人打,如今能掙錢了地位也比原先高些了。
尤其後來作坊裏總是用人,大槐想來找個工做,寧彎彎一見他就說愛打媳婦的人骨子裏有暴力基因,容易惹事,這樣的人不能用。
眼瞅著別人家有的兩口子都在作坊裏做事,每月有月錢拿,年終還有分紅,日子過的比他們好他自己漸漸就改了。
他娘在竄輟他打媳婦的時候他也能自己思考一下值不值了。
也不光是他,有了他的例子莊戶裏頭愛打媳婦的情況普遍都少了,生怕因為這點破事傳到主家耳朵裏在把自己從作坊裏給辭了。
這天是開工的第一天,作坊裏還擠了很多人看稀罕。
都想看看這棉布跟平常穿的葛布麻布有什麽區別。
“我聽俺家當家的說過,他在縣城裏頭見過,說是這棉布可軟和了,都不磨身子,也可貴了,好幾十兩銀子一匹,有錢人家都不一定穿的起呢!”
“一匹要好幾十兩銀子?瞎說的吧?摻了金線了還是咋滴,能這麽貴!誰這麽傻會去買!有那錢買綢緞穿不好嗎?又貴氣又好看!”
“嘿,你還不信了,俺當家的隔三差五往縣城送貨,上回俺說讓他擱縣城裏扯兩塊鮮亮的料子給俺娃做衣裳,他上那布莊一瞧一眼就相中那棉布的了,可軟和,正合適給奶娃子做衣裳穿,結果一問一匹要四十多兩,就是奶娃子做衣裳那一小塊也得幾兩銀子,到底是沒舍得,到現在都念叨呢!”
寧彎彎聽了心道四十多兩還是便宜了,她上回問的還要五十兩呢!
估摸著是因為棉花的產季到了,朝廷一直在北邊推廣,估摸著再過一兩年就能推廣到他們這邊了。
產量大了價格自然就會越來越低。
這漂染的事,寧彎彎就準備織出來幾匹布後送到縣城裏讓馬大叔找間染坊合作。
嘰嘰喳喳的討論中一會就開始有驚歎聲發出。
“呦呦,你瞧,真紡出線來了嘿!”
“你瞧你那大驚小怪的樣,那棉花都是一根一根的絲,紡出線來不是正常!”
這年頭生產工藝落後,棉花紡成線本身就不容易。
棉花從地裏摘回來後先要曬幹,在去籽,把棉花彈出來,在把彈出來的棉花用一根筆筷子稍微長一點的鐵棍一點一點的卷起來,每次還不能卷太多。
在把卷好棉花的鐵棍固定住,撚出細細的線頭纏繞在紡線機上,紡線機長的類似於圓形的水車,有個把手,一搖就會帶著纏著棉花的鐵棍開始轉,一圈一圈的棉線就出來了。
這過程中特別的麻煩,棉線隨時會斷,要不停的整理。
這也考驗婦人的手藝,越是做的熟棉線就斷的次數越少,仿出來的線就越完整,織布的時候就越省力。
仿出來的線還得在纏到一根棒子上,織布其實就是把這些棉線並排交叉在一起。
“這線也不知道結實不結實!”
有圍觀的人問。
“這要是結實的話是不是比咱以往用的麻線好使?”
過程實在是繁瑣,一上午所有的人都在紡線,足足仿出來幾籮筐的棉線,下午才開始織布。
寧彎彎看不了那過於細致的活,瞧著就光想抓狂,總有一種想要毀滅世界的衝動。
她突然就覺得五十兩一匹布不貴了。
織布就更是麻煩,哐哐當當的整個作坊裏都是婦人擺弄織布機的聲音。
足足用了三天的時間,第一匹布才出來了。
那時候看熱鬧的人都沒有了,沒辦法,激情總有耗盡的時候,又不是都沒事做,起初的好奇後就沒有人在來了。
“姑娘,你瞧,這布好軟的。”
大槐媳婦把作坊裏粗來的第一匹布抱到家裏給寧彎彎看。
寧彎彎一瞧,頓時鬱悶不已,這白布還不是純白的,花了吧唧顯得髒兮兮的,這是因為棉花本身顏色是有一定差別的,品質也不全部一樣。
而且這過程漫長又繁瑣,又沒有漂洗過,難免染上髒汙。
好在一摸手感還不錯。
寧彎彎也懶得洗,他們村裏吃水都不大方便,別說這麽大量的用水了,反正染坊裏就是幹這活的,當即就讓人裝車把布都送到縣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