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之後也沒人敢對寧彎彎動什麽手腳了。
飯菜也按時供應了,也沒人找她麻煩了。
寧彎彎也不是沒事找事的人,自然也就安靜了。
冬至這天侯夫人果然送來了衣裳,果然都是天青色的棉裙,寧彎彎的顏色淺一些,寧子嫣的顏色深一些。
不是很厚,不然顯得臃腫不美觀,但是外麵都罩了裘皮的披風,到也不覺得冷。
寧彎彎跟寧淳風同乘一輛馬車,寧子嫣跟寧淳颺一輛馬車,侯夫人自己一輛。
寧鈺書和寧匪月騎馬。
侯府裏隻有寧淳風、寧鈺書跟寧淳颺是嫡出的,其他的都是庶出,吳氏根本就不會帶他們。
這一點其實挺有意思,寧淳風和寧鈺書都是老二,也就是說侯爺的長子長女都是庶出。
大邙朝不光是女子重名聲,男子一樣。
貴族男子在娶妻之前是不會納妾的,這是很令人不齒的事情。
這屬於行為不端,甚至會影響仕途。
最多就是有個通房,但是也不能生育子嗣。
其實就是婚前解決生理需求的一種變通手段,這些通房運氣好的在男主人婚後可以被抬為姨娘。
吳氏生育了三個孩子,生育能力是沒問題的,卻讓小妾占去了長子長女,想來那時候侯府裏也是蠻精彩的。
寧彎彎打起窗簾看外麵,今天太陽高高的掛在天上,但溫度很低,仍舊是特別冷。
老話說冬至不冷過年冷,想來今年春節的時候天氣就該暖和些了。
路上行人還挺多的。
寧淳風笑著跟她解釋:“今日聖上由長安街出城祭拜天地,這些人都是趕著去一睹龍顏的!”
當然,皇帝坐著禦攆其實也看不著。
這就跟追星一樣,哪怕能看見禦攆,能看見車隊就覺得挺高興的了。
但通常老早就會有京城守備軍戒嚴,不讓靠近。
因為知道這事,為了避免堵車,所以寧彎彎一行是特地繞的路。
到了王府遠遠的就有丫鬟在路口等著,每來一輛車都有丫鬟跟上,專人專車服務十分到位。
“姑娘們這邊走,門口人多不便通行,偏門離的宴席地點又近,也省了姑娘們的腳程。”
一般請人做客自然不會走偏門,那都是下人采買才走的地方。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王府門口今天施粥,來的時候就看到很多百姓在往王府門口趕,這個時候八成已經圍滿了百姓,自然也不會介意。
車隊早就排起了長龍,有序的在朝前走著,寧彎彎挑起車簾就聞著一股羊肉蘿卜湯的香味,不由就吸了吸鼻子。
一旁跟著車走的丫鬟就笑眯眯的解釋道:“王府門口的大鍋裏熬著羊肉湯,香味隨風飄過來了,姑娘若是聞不了我這裏有香囊,姑娘拿著。”
說著就從腰帶裏掏出一個小巧的香囊遞給寧彎彎。
這準備的是真周到啊。
寧彎彎沒有接,說道:“不用,不用,我可愛喝羊肉湯了,尤其冬日裏,喝一碗羊肉湯全身都暖和了。”
說完就又疑惑的問道:“不是說施粥嗎?怎麽改成羊肉湯了?”
小丫鬟依然保持著微笑,一邊跟著車走一邊道:“這不是咱北方人冬至都有吃羊肉驅寒的習俗嘛,王妃說這天下太平沒災沒難的誰會冒著嚴寒就為了一口粥那麽大老遠的跑來喝呀,在說,要讓那些周邊國家的使臣瞧見了,還以為咱大邙朝哪裏鬧了災呢,就吩咐人采買了一百多頭羊在門口架起大鍋熬了羊湯給老人孩子喝,還有餅子呢,奴聽前頭幫忙的小廝說了,那羊肉湯泡了麥餅可香了!饞的奴都快流口水了!”
這真是好大的手筆。
常有富貴人家家裏辦喜事的時候會施舍東西,也不過是包子饅頭粥之類的,普通人家多吃一口撐不死,少吃一口也餓不死。
畢竟這不是災年,一碗粥都能救命。
這王府居然能買來上百頭的羊施舍,就不說花費,就光殺羊熬湯都是好大的工程。
更不要說同時今天王妃還邀請了京城裏的貴婦們辦了一場全羊宴。
真是充分彰顯了王府的實力。
一會就到了王府的側門,等女眷們下車,有小廝安排著馬車有序的停放,安排車夫和一些不能到宴會上去的下人到指定的地方喝羊肉湯去。
小丫鬟則引領著各自照顧的馬車裏的主子們往裏頭走。
“姑娘們小心腳滑,這邊走。”
這個側門確實是離全羊宴舉辦的地方比較近。
那是一大片的梅花林裏的一大片空地,地上的野草已經幹枯了,為了防止火災早有人將幹草鏟掉,露出下麵的泥土來。
一旁搭起了一排棚子,棚子邊上都鋪了地毯,防止客人的鞋子會沾上泥土。
棚子裏有矮桌和蒲團,矮桌上的瓷瓶裏還插著折來的臘梅,十分的雅致。
火盆裏也是填滿了木炭,燒的正旺。
棚子有大有小,最小的可以坐下兩個人,大的能坐下十幾個人。
周圍用布圍了起來,為的是擋住寒風。
遠處能看見山峰,近處梅花開的正豔。
中間有剝好了皮的全羊在架子上烤,也不是一隻羊,一共有三隻,廚子在下麵架了木材,一會就把火引起來了,烤的四周都是熱烘烘的。
旁邊居然還放著燒烤的鐵架子,今天不止是烤全羊,還能吃上燒烤了呢!
男客跟女客的中間放置了屏風,屏風是絹紗的,繪著雅致的圖案,擱這屏風能看到影影綽綽的人影。
當然這也擋不住有心人。
這種宴會正是適婚的男女尋摸另一半的好時候。
這場宴會邀請的人不少,不過卻沒有特別富貴的人家。
所以王妃也沒有到門口迎接,不過還是在場地外迎接了一眾的女眷。
“王妃安。”來人皆是先向王妃行禮。
“劉夫人,上次崇慶寺一別好久不見,我可一直想著咱們姐妹能什麽時候在聚上一聚呢。”
“鎮遠侯夫人,哎呦,老姐姐,身子可好些了?我備了一些人參,都是北邊進貢來的,等你走的時候帶上,好好補補。”
“趙夫人,快裏邊請,令郎都這麽大了?真是一表人才,一看就前途無量!”
飯菜也按時供應了,也沒人找她麻煩了。
寧彎彎也不是沒事找事的人,自然也就安靜了。
冬至這天侯夫人果然送來了衣裳,果然都是天青色的棉裙,寧彎彎的顏色淺一些,寧子嫣的顏色深一些。
不是很厚,不然顯得臃腫不美觀,但是外麵都罩了裘皮的披風,到也不覺得冷。
寧彎彎跟寧淳風同乘一輛馬車,寧子嫣跟寧淳颺一輛馬車,侯夫人自己一輛。
寧鈺書和寧匪月騎馬。
侯府裏隻有寧淳風、寧鈺書跟寧淳颺是嫡出的,其他的都是庶出,吳氏根本就不會帶他們。
這一點其實挺有意思,寧淳風和寧鈺書都是老二,也就是說侯爺的長子長女都是庶出。
大邙朝不光是女子重名聲,男子一樣。
貴族男子在娶妻之前是不會納妾的,這是很令人不齒的事情。
這屬於行為不端,甚至會影響仕途。
最多就是有個通房,但是也不能生育子嗣。
其實就是婚前解決生理需求的一種變通手段,這些通房運氣好的在男主人婚後可以被抬為姨娘。
吳氏生育了三個孩子,生育能力是沒問題的,卻讓小妾占去了長子長女,想來那時候侯府裏也是蠻精彩的。
寧彎彎打起窗簾看外麵,今天太陽高高的掛在天上,但溫度很低,仍舊是特別冷。
老話說冬至不冷過年冷,想來今年春節的時候天氣就該暖和些了。
路上行人還挺多的。
寧淳風笑著跟她解釋:“今日聖上由長安街出城祭拜天地,這些人都是趕著去一睹龍顏的!”
當然,皇帝坐著禦攆其實也看不著。
這就跟追星一樣,哪怕能看見禦攆,能看見車隊就覺得挺高興的了。
但通常老早就會有京城守備軍戒嚴,不讓靠近。
因為知道這事,為了避免堵車,所以寧彎彎一行是特地繞的路。
到了王府遠遠的就有丫鬟在路口等著,每來一輛車都有丫鬟跟上,專人專車服務十分到位。
“姑娘們這邊走,門口人多不便通行,偏門離的宴席地點又近,也省了姑娘們的腳程。”
一般請人做客自然不會走偏門,那都是下人采買才走的地方。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王府門口今天施粥,來的時候就看到很多百姓在往王府門口趕,這個時候八成已經圍滿了百姓,自然也不會介意。
車隊早就排起了長龍,有序的在朝前走著,寧彎彎挑起車簾就聞著一股羊肉蘿卜湯的香味,不由就吸了吸鼻子。
一旁跟著車走的丫鬟就笑眯眯的解釋道:“王府門口的大鍋裏熬著羊肉湯,香味隨風飄過來了,姑娘若是聞不了我這裏有香囊,姑娘拿著。”
說著就從腰帶裏掏出一個小巧的香囊遞給寧彎彎。
這準備的是真周到啊。
寧彎彎沒有接,說道:“不用,不用,我可愛喝羊肉湯了,尤其冬日裏,喝一碗羊肉湯全身都暖和了。”
說完就又疑惑的問道:“不是說施粥嗎?怎麽改成羊肉湯了?”
小丫鬟依然保持著微笑,一邊跟著車走一邊道:“這不是咱北方人冬至都有吃羊肉驅寒的習俗嘛,王妃說這天下太平沒災沒難的誰會冒著嚴寒就為了一口粥那麽大老遠的跑來喝呀,在說,要讓那些周邊國家的使臣瞧見了,還以為咱大邙朝哪裏鬧了災呢,就吩咐人采買了一百多頭羊在門口架起大鍋熬了羊湯給老人孩子喝,還有餅子呢,奴聽前頭幫忙的小廝說了,那羊肉湯泡了麥餅可香了!饞的奴都快流口水了!”
這真是好大的手筆。
常有富貴人家家裏辦喜事的時候會施舍東西,也不過是包子饅頭粥之類的,普通人家多吃一口撐不死,少吃一口也餓不死。
畢竟這不是災年,一碗粥都能救命。
這王府居然能買來上百頭的羊施舍,就不說花費,就光殺羊熬湯都是好大的工程。
更不要說同時今天王妃還邀請了京城裏的貴婦們辦了一場全羊宴。
真是充分彰顯了王府的實力。
一會就到了王府的側門,等女眷們下車,有小廝安排著馬車有序的停放,安排車夫和一些不能到宴會上去的下人到指定的地方喝羊肉湯去。
小丫鬟則引領著各自照顧的馬車裏的主子們往裏頭走。
“姑娘們小心腳滑,這邊走。”
這個側門確實是離全羊宴舉辦的地方比較近。
那是一大片的梅花林裏的一大片空地,地上的野草已經幹枯了,為了防止火災早有人將幹草鏟掉,露出下麵的泥土來。
一旁搭起了一排棚子,棚子邊上都鋪了地毯,防止客人的鞋子會沾上泥土。
棚子裏有矮桌和蒲團,矮桌上的瓷瓶裏還插著折來的臘梅,十分的雅致。
火盆裏也是填滿了木炭,燒的正旺。
棚子有大有小,最小的可以坐下兩個人,大的能坐下十幾個人。
周圍用布圍了起來,為的是擋住寒風。
遠處能看見山峰,近處梅花開的正豔。
中間有剝好了皮的全羊在架子上烤,也不是一隻羊,一共有三隻,廚子在下麵架了木材,一會就把火引起來了,烤的四周都是熱烘烘的。
旁邊居然還放著燒烤的鐵架子,今天不止是烤全羊,還能吃上燒烤了呢!
男客跟女客的中間放置了屏風,屏風是絹紗的,繪著雅致的圖案,擱這屏風能看到影影綽綽的人影。
當然這也擋不住有心人。
這種宴會正是適婚的男女尋摸另一半的好時候。
這場宴會邀請的人不少,不過卻沒有特別富貴的人家。
所以王妃也沒有到門口迎接,不過還是在場地外迎接了一眾的女眷。
“王妃安。”來人皆是先向王妃行禮。
“劉夫人,上次崇慶寺一別好久不見,我可一直想著咱們姐妹能什麽時候在聚上一聚呢。”
“鎮遠侯夫人,哎呦,老姐姐,身子可好些了?我備了一些人參,都是北邊進貢來的,等你走的時候帶上,好好補補。”
“趙夫人,快裏邊請,令郎都這麽大了?真是一表人才,一看就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