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1:圓滿時(6)
“我這個人呢,以前在學校學數學的時候成績不太好,而且學來的那些東西現在早就還給估計已經進棺材的老師了。”麥克尼爾翻著手中的文件,頭也不抬地對著前方戰戰兢兢的印度人士兵說道,“但是我覺得你至少不應該侮辱我的常識,比如說父母去世這種理由理論上應該不會出現第三次才對——”
他把不同的兩頁文件從文件夾裏抽出,放在辦公桌上,讓那瑟瑟發抖的印度人士兵自己看。平時他不至於大動肝火或對著前來找他請假辦事的士兵陰陽怪氣地諷刺一番,不過他有理由認為非要趕在集訓或是和盟友進行演練之前抓緊時間逃跑的家夥一定有問題,“您看,我願意相信您的理由,但我想少校應該不會讚同您有兩個以上的親生父母的結論。”
放在多年以前,麥克尼爾會傾向於更多地相信他人,尤其是那些在第一印象中被自己判斷為可信的【好人】。在事實多次證明他的第一印象並不怎麽靈敏後,麥克尼爾的態度變得謹慎了許多,他寧可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印度人士兵跪倒在他麵前泣不成聲地陳述複雜的家庭背景包括印度人生父和德國人養父之間的糾葛,也不願意僅因對方的幾句話或是眼神就網開一麵。在穩定的秩序仍有存在意義的時候,他必須不遺餘力地維護它。
不過,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多少還是被說服了。畢竟,邁克爾·麥克尼爾是被從nod兄弟會的實驗室中把他救出的詹姆斯·所羅門撫養長大的,此事在gdi內部也不失為一段佳話。相同的處境幾乎讓他被說服了,但他還是耐心地聽完了對方的解釋並嚴肅地告誡那士兵下一次記得把理由寫得詳細一些、免得引起誤會。
“……你呀,先別急著走。”麥克尼爾在紙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又蓋上了印章,他的視線重新掃過了前兩份文件,“將來你是肯定要退役的,到時候記得一定在手續辦完之前確認你可以回德國……城市的衛生條件和治安都更好一些。住在大城市裏,你不會隨便死於霍亂或械鬥。我和你說幾條注意事項……”
這些純屬麥克尼爾的經驗之談。退役軍人和退伍老兵如果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軍隊的士氣也就蕩然無存了。他沒有能力讓新德裏的印度國會議員們按照他的想法來對待離開軍隊的士兵們,因而他也隻能把自己在其他戰友身上見過的一些反麵案例告訴對方。離開了軍隊的士兵必須要另找一份工作才能謀生,許多戰功赫赫的老兵正是因為在這一過渡階段沒能適應新環境而得到了悲慘的下半生。
“還有一件事。新聞廣播還有電視裏的消息,隨便聽聽就行,別全當真。”他最後鄭重地告誡二十歲出頭的印度人士兵一定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別人身上,“別指望著它能幫你,就這些。”
“謝謝……”跪在地上的印度人士兵仍沒有站起來的意思,“長官,我也不知該怎麽辦了。不瞞你說我在農村還有些親戚,可他們——”
“埃裏希,17師的人已經出發了,咱們該——”約阿希姆·汗少校推門而入,一眼看到有一名穿著作訓服的士兵跪在地上,不由得心生疑惑,“又怎麽了?”
麥克尼爾揮了揮手,示意那士兵盡快離開此地。“最近湧入西孟加拉的難民帶來的治安壓力也影響到了我們的士兵們,長官。”他輕描淡寫地把這些缺席理由總結為巴基斯坦人的失職,這個結論能同時討好第9空降師的所有人,“這些問題恐怕在巴基斯坦的全部孟加拉人都轉移到印度之前是不可能消失的,而且在那之後也不會消失。好了,我們也該走了,希望咱們的盟友這一次有能夠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
約阿希姆·汗所說的第17師當然是印軍部隊而不是德軍部隊,它和其他兩個師一同構成了印軍在西孟加拉地區東部的防線,另一側便是由巴基斯坦控製的東孟加拉。由於德軍第9空降師也駐紮在西孟加拉,周圍的印軍部隊時常會在上級指揮機關的要求下和盟友進行一些友好交流的切磋,而結果幾乎沒有什麽懸念。
印度人終究還是沒能戰勝把自由帶給他們的恩人。
第17師之前也和第9空降師共同參加過許多演練,唯獨這一次的聯合軍演充滿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按照印軍和德軍指揮機關編寫的劇本,第17師將從西孟加拉東部地區向第9空降師防守的據點前進,並和德軍爭奪幾處地勢相當險要的位置。第9空降師指揮部的大部分人員在看到計劃書後都猜出了上級的用意,然而包括老邁的師長馮·巴赫中將在內的許多指揮官私下討論時堅持認為兩支部隊的位置被安排反了:應該是第9空降師從東側前進,而第17師在西部的陣地上防禦。
“唉,這些人蠢得讓我不知該說什麽。”在走廊裏聽麥克尼爾講述了詳情的約阿希姆的心情變得驟然沉重起來,“拚著命把自己的兒女變成德國人,而自己像畜生一樣地死在田間地頭——不,我是說……唉。”他苦笑了兩聲,“……我很幸運,我生來就是德國人了。對了,你怎麽看這回的安排?大家都說我們的位置被弄反了。”
“其實這個安排沒有問題。”麥克尼爾和約阿希姆·汗走出大門,他替長官攜帶著所有必要文件,以便長官能在趕往軍演地點的途中正常辦公,“我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長官。上級要看的也許並不是一場防禦戰。”
“我們不是要應對巴基斯坦人可能從東西兩個部分發起的進攻嗎?”約阿希姆跳進吉普車,麥克尼爾方才的說法引起了他的興趣,“可笑的是我們……我們的盟友前幾天還摔了一架直升機,這下巴基斯坦人有很多笑話可以講了。即便不談這個,邊境目前非常不穩定,任何意外都有可能發生。”
浩浩蕩蕩的隊伍從軍營出發,向遠方前進。參加軍演的德軍士兵(盡管大多是印度人)希望能在聖誕節之前結束任務,他們私下裏把這次軍演稱為【聖誕節行動】,並為防禦戰可能一連持續多日而感到苦惱。
1983年12月19日晚上,參加軍演的德軍第9空降師部分部隊趕到了需要他們防禦的指定地點。這是一片一馬平川的平原,除了能遮蔽視線的樹林以外堪稱無險可守,稍微飛得高一些的直升機足以將附近地貌一覽無餘。挑三揀四後仍然有些不滿的馮·巴赫中將索性把指揮部放在密林裏,這樣一來印軍發現他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根據初步偵察結果,印軍第17師將第48旅、第63旅集中在東南方向,以便在戰鬥正式打響後迅速地突破德軍的封鎖。儼然把這場軍演當做了應對可能爆發的戰爭的預演的德軍指揮官們從一開始就對采取具體策略的總體思路產生了不同意見,其中一派傾向於就事論事,另一派則希望盡可能地獲得接近真實戰爭的結果,而且是能夠讓大部分人滿意的結果。
經過一番商討,馮·巴赫中將采用了比較傳統的對策。他把第26旅、第27旅集中在東南方向,同時調動第28旅以摧毀第17師航空隊基地為目標發起行動。每一個時代的戰場上都有屬於它自己的不可阻擋的潮流,這股潮流在幾十年之前是由成千上萬的在地麵上飛馳的鋼鐵巨獸組成的,而今日則屬於廣袤的天空上翱翔著的造物。若是讓敵人得以暢通無阻地繞過防線攻擊後方乃至直接向腹地投送兵力,那時再想辦法就晚了。
半夜一點左右,剛開完會的參謀長洛赫中校來到約阿希姆·汗的帳篷,和自己的得力助手討論起了這場無疑會觸動巴基斯坦人神經的軍演。
“如果這些頻繁的軍演能阻止戰爭爆發,那就是最好的。”洛赫中校比約阿希姆·汗大幾歲,中等身材,牙齒長得有些參差不齊,“得讓巴基斯坦人相信,他們的任何輕舉妄動都會換來非常慘痛的結果。”
“所以指揮部這一次的策略是什麽?像上次那樣用絕對實力把對手的主力部隊各個擊破?還是先誘使敵人進攻再切斷其補給線而後圍殲?”約阿希姆·汗多少也算是半個參謀,他正是要專門為參謀部服務的,“印軍這幾年的動作很大啊,第17師上半年說要轉型,將來他們要調往東北地區的山區去駐防。”
麥克尼爾明智地保持了沉默,他接過約阿希姆從洛赫中校手中接過的文件,好奇地看了幾眼。他的職責是和約阿希姆·汗少校一同確保參謀部的正常運轉,不然那些揮斥方遒的指揮官們是無法正常工作或下達命令的。盡管如此,給參謀部的工作提出些意見當然也算是保障參謀部正常工作的必要行為。
“他們啊,想法多得很,可是能不能做到卻又是另一回事了。”洛赫中校從口袋中掏出一包香煙,用手指拎出來兩根,將其中一根遞給了約阿希姆,“最近他們又說要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艦,我看就是在吹牛。想要航空母艦,找我們買就是了,何必非得自己造呢?造那東西需要技術,而且很消耗人力物力,把全印的船塢都用上也不一定能造成。”
“長官,物資情況統計完了,請過目。”一名士兵出現在帳篷外,把又一份文件遞給了約阿希姆·汗。
“好,回去告訴各單位隨時注意變化。”約阿希姆招呼麥克尼爾過來看報告,“埃裏希,把你手裏那份作戰計劃放下吧,那東西很複雜的。”
正在思考問題的麥克尼爾試圖從印軍上級指揮機關的要求和第9空降師的反應中看出些真相來。印度人的元首在巴基斯坦遇刺了,而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在東孟加拉地區對孟加拉人的長期不公正對待和鎮壓導致了大量孟加拉人難民出逃,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的結果是刺殺元首夫婦一事顯然不會是巴基斯坦人(至少不是軍方等公開亮相的勢力)願意在這時候做的。印度人的態度要複雜得多,所謂的報複計劃目前隻停留在紙麵上,此次軍演說不定就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威懾了。
“我喜歡這計劃,中校。”麥克尼爾畢恭畢敬地把作戰計劃還給了洛赫中校,“利用我們的優勢對付敵人的弱點,從戰鬥剛開始的瞬間就確保即便是最壞的結果也不會超出控製,這或許是我們被安排在這個位置的原因。要是我們和印度人的位置現在換過來,我想結果可能會有些難看。”
“那是自然,亞當姆斯上級軍士長。”洛赫中校滿意地笑了,他從屬下的吹捧中享受著滿足感,“除了俄軍還有美軍,這世上沒有什麽軍隊可以和我們較量。”
“也許還有更巧妙的結果,長官。”麥克尼爾意識到機會來了,“第17師應該還在路上,如果我們在他們有機會趕到指定位置動用航空隊之前更好地發揮我們的優勢——”
他指了指地圖上印軍航空隊基地所在位置,讓洛赫中校自行思考其中的關鍵。
經驗豐富的參謀長隻用了兩分鍾就猜測到了麥克尼爾的想法,但他既沒有明確表示讚同也沒有忙著拒絕,而是說了幾句模棱兩可的話,“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且我可以嚐試著說服長官聽從我的建議。但是,除了這些場內因素之外,有一個場外是我們必須考慮的,那就是此次軍演的行為模式其實已經被上級限製過了。”
“確實。”吐著煙圈的約阿希姆·汗插話道,“誰都看得出來他們想模擬一下防禦戰的最佳結果。現在不是自作聰明地采取更激進策略的時候,上麵想看的不是那個。”
“也許吧。”麥克尼爾對此不置可否,“我們已經爭取到了陽光下的土地和足夠的生存空間,所以有些概念對於我們來說有些陌生了。”他轉向約阿希姆·汗,重新和對方討論起物資問題來,“還有就是,提神劑最好省著用,不管是咖啡還是煙草。總不能讓士兵到戰場上注射興奮劑罷。”
消耗【軍用奢侈品】的主力當然是坐在多功能指揮車裏的德軍指揮官們了,普通士兵是無緣享受到那種待遇的。麥克尼爾倒沒有就此提出異議的念頭,他同意給承擔著繁重工作的指揮官們一些優待,因為有些精神高度緊張的指揮官經常連續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地工作,當年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員。他用了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和參謀部的人核對人員和物資狀態,以便確保第9空降師在和上級指揮機關溝通的過程中能傳遞最真實的消息。做完這些事後,麥克尼爾打算返回帳篷裏打盹,明天他就能找個頭等席位觀看德軍和印軍的較量了。
然而他這一覺睡到一半就被別人打斷了。同樣被莫名其妙地叫醒的約阿希姆·汗得知,他們要馬上轉移陣地前往新地點待命。
麥克尼爾想和約阿希姆問一問事情的緣由,不過對方顯然對此並不知情,而且他們很快就連刨根問底的心思也沒了。得到了新命令的第9空降師迅速行動起來,他們脫離了原來的防線,直接迎著從東北方向前來的第17師。
疲憊的印度人士兵們也不明白長官的心思,但他們仍然像自己所憧憬的真正的軍人那樣忠實地執行著命令。這些士兵們不必像他們的祖輩那樣隻憑腿腳趕路,也不必僅借助騾馬的力量,財大氣粗的德軍可以用更高效的現代方式讓士兵們趕到目的地,隻要路況還合適。
第9空降師兵分三路搶占要地,師指揮部跟隨第28空降旅一同行動,直搗第17師航空隊基地。20日上午11點,剛搶先進駐航空隊基地不久的第17師先頭部隊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這些比主力部隊快一步行動的印軍士兵以為自己搶占了先機,結果他們萬萬沒想到對手的速度比他們更快。
無奈之下,接管航空隊基地的印軍上校指揮手下做了一次徒勞的抵抗。守軍占據基地各處建築,並點燃燃油建立隔離帶以拖慢德軍的攻勢。同樣有著印度人麵孔的兩夥士兵在建築物內打得頭破血流,雙方爭執不下,一方聲稱對手敗局已定、該趁早投降,另一方則寧可負隅頑抗也要證明印軍在軍演裏不是隻能給德軍增添勝率的吉祥物。
“沒想到他們能抵抗這麽長時間。”躲在吉普車裏的麥克尼爾拿起望遠鏡觀察著遠方的基地,這時的火勢已經減弱了不少,“說起來,不知道印軍的行動在上級指揮機關看來算不算是胡亂操作。”
“我還想問你呢。”蹲在吉普車後麵的博尚無精打采地說著,“部隊一動,我就猜出是決策又變了。你給他們提了什麽意見?”
“什麽都沒說。”麥克尼爾矢口否認此事,他也確實認為自己的發言無足輕重,“無非就是說要善於利用優勢嘛。”
聚在他們身旁的士兵為不必直接參加戰鬥而暗自慶幸,他們還不想在一場軍演中先把自己練出什麽殘疾。然而,這些擔憂對於整齊劃一地從吉普車旁路過的另一隊裝甲獵兵來說是不必要的,那些家夥縱使在近距離遇到能把常人炸得血肉橫飛的爆炸也能保住一條性命甚至是隻受些輕傷。望著逐一鑽進直升機內的裝甲獵兵,麥克尼爾意識到師指揮部有些不耐煩了。
“所以你一直在檢修直升機?”
“有了印度人那例子,上麵的壓力也很大。”博尚注定要在未來的幾個月甚至幾年裏和機油為伴了,這和他的紳士形象固然不符,不過那也總比成為膘肥體壯的胖子更體麵一些,“他們一下命令,我就猜出計劃有變了。”
“你不用太擔心,結果沒什麽異議。裝甲獵兵再加上快速空降,應該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步兵戰術了。把重裝部隊和突襲結合在一起,常規部隊根本擋不住,尋常的堡壘和要塞也要土崩瓦解。”說到這裏,麥克尼爾想起了下落不明的米切爾,“……米切爾應該能找到發揮才能的機會,他比較擅長這些。可惜了,我到現在還不清楚他去了什麽地方。”
“比起這個,我有個疑問到現在都沒能得到解答。”迪迪埃·博尚從麥克尼爾身後探出頭,和麥克尼爾一起觀望著被雙方激烈爭奪的陸軍航空隊基地,“我指的是第一代裝甲獵兵,他們所使用的裝備其實並不適合東歐的巷戰。把步兵渾身上下安上裝甲以便在特殊地形環境作戰,這種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有不少人嚐試過了,其中就包括意大利人……效果都很不理想。麥克尼爾,現在的裝甲獵兵所裝備的是動力裝甲,但四十多年前的裝甲獵兵必須像當年的意大利人那樣用自己的身體承擔裝甲的重量和外部衝擊力。”
“我對這件事也很好奇,改天咱們可以想辦法搜集些舊裝備。”麥克尼爾點了點頭,他同意博尚的說法,並且憑著直覺認為和原子彈一樣被並列為德軍扭轉東歐戰局的關鍵的裝甲獵兵的背後另有隱情,不過時至今日估計沒人能說清前因後果了,“等軍演結束了,咱們可以找印度人聊聊,看看他們能否為我們提供些幫助。”
德軍出動師屬裝甲獵兵部隊攻擊基地的一瞬間,勝負已經再無懸念。盡管印軍士兵仗著自己在軍演過程中不可能被真的擊斃而拚命地進行抵抗、給德軍帶來了不小的【傷亡】,當第一個裝甲獵兵出現在印軍士兵視野中的瞬間,隻裝備了輕武器的印軍士兵們的抵抗意誌頓時消散了。在軍演中,麵對普通士兵而繼續抵抗,說不定不會有什麽嚴重後果;碰上裝甲獵兵之後還不投降,是真的有可能被撞出腦震蕩的。
更重要的是以常規武器攻擊裝甲獵兵毫無意義——指揮部不會判定被攻擊的裝甲獵兵被成功擊斃。沒有殺傷力更大的槍械和重武器,還是趁早投降更劃算一些。
麥克尼爾跟隨著指揮部大搖大擺地進駐了基地,還在約阿希姆的帶領下參觀了集體被俘的四百多名印軍官兵。這其中有三百多人被【擊斃】,他們盡職盡責地躺在地上充當傷員,希望能用這種辦法加大對手的壓力。
第9空降師的行動並未因攻占對手的航空隊基地而停止。第9裝甲獵兵營的士兵們隨即乘上了為【敵人】準備的飛機,即刻奔赴敵軍後方以擾亂其戰線。馮·巴赫中將在作戰會議中強調,要一直等到敵軍跨入戰場區域的瞬間,再對其實施致命打擊。
指揮官們忙碌著準備下一階段的行動時,前去收繳物資的麥克尼爾在詢問俘虜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令人十分驚訝的消息。這些印軍【俘虜】對他們的德國人盟友說,當他們抵達此處時,基地附近有幾個鬼鬼祟祟的孟加拉人難民徘徊著,於是他們自作主張地把這些不知究竟如何誤入軍演區的家夥給關了起來。麥克尼爾聽了對方的描述後,要求對方把關押孟加拉人的具體位置告訴他們,並馬上派人將事情告知了約阿希姆·汗。
把檢修飛機的工作丟給博尚去組織後,麥克尼爾來到了關押孟加拉人的房間內。這雜物間裏擠著6個孟加拉人,他們蓬頭垢麵,連屋子裏的氣味都因此而變得汙濁了許多。
“想刺探情報?你們找錯地方了。”麥克尼爾衝著他們笑了笑,“你們該感謝我們的印度人朋友沒有把你們當場擊斃,他們本來是可以這麽做的。即便如此,難民的身份不能成為你們的免罪符。”
“去找你的長官來,你們抓錯人了。”其中一名孟加拉人沒有被麥克尼爾的態度嚇倒,“我們是你們的盟友、是為了孟加拉人的自由而戰的。”
“好吧,這借口不錯,但願它是真的。”麥克尼爾答應了對方的要求,他並不擔心這些被五花大綁的家夥有什麽威脅,“為了保證我們雙方之間的互信關係,我建議各位保持冷靜。長官隨後就到。”
tbc
“我這個人呢,以前在學校學數學的時候成績不太好,而且學來的那些東西現在早就還給估計已經進棺材的老師了。”麥克尼爾翻著手中的文件,頭也不抬地對著前方戰戰兢兢的印度人士兵說道,“但是我覺得你至少不應該侮辱我的常識,比如說父母去世這種理由理論上應該不會出現第三次才對——”
他把不同的兩頁文件從文件夾裏抽出,放在辦公桌上,讓那瑟瑟發抖的印度人士兵自己看。平時他不至於大動肝火或對著前來找他請假辦事的士兵陰陽怪氣地諷刺一番,不過他有理由認為非要趕在集訓或是和盟友進行演練之前抓緊時間逃跑的家夥一定有問題,“您看,我願意相信您的理由,但我想少校應該不會讚同您有兩個以上的親生父母的結論。”
放在多年以前,麥克尼爾會傾向於更多地相信他人,尤其是那些在第一印象中被自己判斷為可信的【好人】。在事實多次證明他的第一印象並不怎麽靈敏後,麥克尼爾的態度變得謹慎了許多,他寧可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印度人士兵跪倒在他麵前泣不成聲地陳述複雜的家庭背景包括印度人生父和德國人養父之間的糾葛,也不願意僅因對方的幾句話或是眼神就網開一麵。在穩定的秩序仍有存在意義的時候,他必須不遺餘力地維護它。
不過,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多少還是被說服了。畢竟,邁克爾·麥克尼爾是被從nod兄弟會的實驗室中把他救出的詹姆斯·所羅門撫養長大的,此事在gdi內部也不失為一段佳話。相同的處境幾乎讓他被說服了,但他還是耐心地聽完了對方的解釋並嚴肅地告誡那士兵下一次記得把理由寫得詳細一些、免得引起誤會。
“……你呀,先別急著走。”麥克尼爾在紙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又蓋上了印章,他的視線重新掃過了前兩份文件,“將來你是肯定要退役的,到時候記得一定在手續辦完之前確認你可以回德國……城市的衛生條件和治安都更好一些。住在大城市裏,你不會隨便死於霍亂或械鬥。我和你說幾條注意事項……”
這些純屬麥克尼爾的經驗之談。退役軍人和退伍老兵如果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軍隊的士氣也就蕩然無存了。他沒有能力讓新德裏的印度國會議員們按照他的想法來對待離開軍隊的士兵們,因而他也隻能把自己在其他戰友身上見過的一些反麵案例告訴對方。離開了軍隊的士兵必須要另找一份工作才能謀生,許多戰功赫赫的老兵正是因為在這一過渡階段沒能適應新環境而得到了悲慘的下半生。
“還有一件事。新聞廣播還有電視裏的消息,隨便聽聽就行,別全當真。”他最後鄭重地告誡二十歲出頭的印度人士兵一定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別人身上,“別指望著它能幫你,就這些。”
“謝謝……”跪在地上的印度人士兵仍沒有站起來的意思,“長官,我也不知該怎麽辦了。不瞞你說我在農村還有些親戚,可他們——”
“埃裏希,17師的人已經出發了,咱們該——”約阿希姆·汗少校推門而入,一眼看到有一名穿著作訓服的士兵跪在地上,不由得心生疑惑,“又怎麽了?”
麥克尼爾揮了揮手,示意那士兵盡快離開此地。“最近湧入西孟加拉的難民帶來的治安壓力也影響到了我們的士兵們,長官。”他輕描淡寫地把這些缺席理由總結為巴基斯坦人的失職,這個結論能同時討好第9空降師的所有人,“這些問題恐怕在巴基斯坦的全部孟加拉人都轉移到印度之前是不可能消失的,而且在那之後也不會消失。好了,我們也該走了,希望咱們的盟友這一次有能夠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
約阿希姆·汗所說的第17師當然是印軍部隊而不是德軍部隊,它和其他兩個師一同構成了印軍在西孟加拉地區東部的防線,另一側便是由巴基斯坦控製的東孟加拉。由於德軍第9空降師也駐紮在西孟加拉,周圍的印軍部隊時常會在上級指揮機關的要求下和盟友進行一些友好交流的切磋,而結果幾乎沒有什麽懸念。
印度人終究還是沒能戰勝把自由帶給他們的恩人。
第17師之前也和第9空降師共同參加過許多演練,唯獨這一次的聯合軍演充滿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按照印軍和德軍指揮機關編寫的劇本,第17師將從西孟加拉東部地區向第9空降師防守的據點前進,並和德軍爭奪幾處地勢相當險要的位置。第9空降師指揮部的大部分人員在看到計劃書後都猜出了上級的用意,然而包括老邁的師長馮·巴赫中將在內的許多指揮官私下討論時堅持認為兩支部隊的位置被安排反了:應該是第9空降師從東側前進,而第17師在西部的陣地上防禦。
“唉,這些人蠢得讓我不知該說什麽。”在走廊裏聽麥克尼爾講述了詳情的約阿希姆的心情變得驟然沉重起來,“拚著命把自己的兒女變成德國人,而自己像畜生一樣地死在田間地頭——不,我是說……唉。”他苦笑了兩聲,“……我很幸運,我生來就是德國人了。對了,你怎麽看這回的安排?大家都說我們的位置被弄反了。”
“其實這個安排沒有問題。”麥克尼爾和約阿希姆·汗走出大門,他替長官攜帶著所有必要文件,以便長官能在趕往軍演地點的途中正常辦公,“我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長官。上級要看的也許並不是一場防禦戰。”
“我們不是要應對巴基斯坦人可能從東西兩個部分發起的進攻嗎?”約阿希姆跳進吉普車,麥克尼爾方才的說法引起了他的興趣,“可笑的是我們……我們的盟友前幾天還摔了一架直升機,這下巴基斯坦人有很多笑話可以講了。即便不談這個,邊境目前非常不穩定,任何意外都有可能發生。”
浩浩蕩蕩的隊伍從軍營出發,向遠方前進。參加軍演的德軍士兵(盡管大多是印度人)希望能在聖誕節之前結束任務,他們私下裏把這次軍演稱為【聖誕節行動】,並為防禦戰可能一連持續多日而感到苦惱。
1983年12月19日晚上,參加軍演的德軍第9空降師部分部隊趕到了需要他們防禦的指定地點。這是一片一馬平川的平原,除了能遮蔽視線的樹林以外堪稱無險可守,稍微飛得高一些的直升機足以將附近地貌一覽無餘。挑三揀四後仍然有些不滿的馮·巴赫中將索性把指揮部放在密林裏,這樣一來印軍發現他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根據初步偵察結果,印軍第17師將第48旅、第63旅集中在東南方向,以便在戰鬥正式打響後迅速地突破德軍的封鎖。儼然把這場軍演當做了應對可能爆發的戰爭的預演的德軍指揮官們從一開始就對采取具體策略的總體思路產生了不同意見,其中一派傾向於就事論事,另一派則希望盡可能地獲得接近真實戰爭的結果,而且是能夠讓大部分人滿意的結果。
經過一番商討,馮·巴赫中將采用了比較傳統的對策。他把第26旅、第27旅集中在東南方向,同時調動第28旅以摧毀第17師航空隊基地為目標發起行動。每一個時代的戰場上都有屬於它自己的不可阻擋的潮流,這股潮流在幾十年之前是由成千上萬的在地麵上飛馳的鋼鐵巨獸組成的,而今日則屬於廣袤的天空上翱翔著的造物。若是讓敵人得以暢通無阻地繞過防線攻擊後方乃至直接向腹地投送兵力,那時再想辦法就晚了。
半夜一點左右,剛開完會的參謀長洛赫中校來到約阿希姆·汗的帳篷,和自己的得力助手討論起了這場無疑會觸動巴基斯坦人神經的軍演。
“如果這些頻繁的軍演能阻止戰爭爆發,那就是最好的。”洛赫中校比約阿希姆·汗大幾歲,中等身材,牙齒長得有些參差不齊,“得讓巴基斯坦人相信,他們的任何輕舉妄動都會換來非常慘痛的結果。”
“所以指揮部這一次的策略是什麽?像上次那樣用絕對實力把對手的主力部隊各個擊破?還是先誘使敵人進攻再切斷其補給線而後圍殲?”約阿希姆·汗多少也算是半個參謀,他正是要專門為參謀部服務的,“印軍這幾年的動作很大啊,第17師上半年說要轉型,將來他們要調往東北地區的山區去駐防。”
麥克尼爾明智地保持了沉默,他接過約阿希姆從洛赫中校手中接過的文件,好奇地看了幾眼。他的職責是和約阿希姆·汗少校一同確保參謀部的正常運轉,不然那些揮斥方遒的指揮官們是無法正常工作或下達命令的。盡管如此,給參謀部的工作提出些意見當然也算是保障參謀部正常工作的必要行為。
“他們啊,想法多得很,可是能不能做到卻又是另一回事了。”洛赫中校從口袋中掏出一包香煙,用手指拎出來兩根,將其中一根遞給了約阿希姆,“最近他們又說要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艦,我看就是在吹牛。想要航空母艦,找我們買就是了,何必非得自己造呢?造那東西需要技術,而且很消耗人力物力,把全印的船塢都用上也不一定能造成。”
“長官,物資情況統計完了,請過目。”一名士兵出現在帳篷外,把又一份文件遞給了約阿希姆·汗。
“好,回去告訴各單位隨時注意變化。”約阿希姆招呼麥克尼爾過來看報告,“埃裏希,把你手裏那份作戰計劃放下吧,那東西很複雜的。”
正在思考問題的麥克尼爾試圖從印軍上級指揮機關的要求和第9空降師的反應中看出些真相來。印度人的元首在巴基斯坦遇刺了,而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在東孟加拉地區對孟加拉人的長期不公正對待和鎮壓導致了大量孟加拉人難民出逃,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的結果是刺殺元首夫婦一事顯然不會是巴基斯坦人(至少不是軍方等公開亮相的勢力)願意在這時候做的。印度人的態度要複雜得多,所謂的報複計劃目前隻停留在紙麵上,此次軍演說不定就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威懾了。
“我喜歡這計劃,中校。”麥克尼爾畢恭畢敬地把作戰計劃還給了洛赫中校,“利用我們的優勢對付敵人的弱點,從戰鬥剛開始的瞬間就確保即便是最壞的結果也不會超出控製,這或許是我們被安排在這個位置的原因。要是我們和印度人的位置現在換過來,我想結果可能會有些難看。”
“那是自然,亞當姆斯上級軍士長。”洛赫中校滿意地笑了,他從屬下的吹捧中享受著滿足感,“除了俄軍還有美軍,這世上沒有什麽軍隊可以和我們較量。”
“也許還有更巧妙的結果,長官。”麥克尼爾意識到機會來了,“第17師應該還在路上,如果我們在他們有機會趕到指定位置動用航空隊之前更好地發揮我們的優勢——”
他指了指地圖上印軍航空隊基地所在位置,讓洛赫中校自行思考其中的關鍵。
經驗豐富的參謀長隻用了兩分鍾就猜測到了麥克尼爾的想法,但他既沒有明確表示讚同也沒有忙著拒絕,而是說了幾句模棱兩可的話,“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且我可以嚐試著說服長官聽從我的建議。但是,除了這些場內因素之外,有一個場外是我們必須考慮的,那就是此次軍演的行為模式其實已經被上級限製過了。”
“確實。”吐著煙圈的約阿希姆·汗插話道,“誰都看得出來他們想模擬一下防禦戰的最佳結果。現在不是自作聰明地采取更激進策略的時候,上麵想看的不是那個。”
“也許吧。”麥克尼爾對此不置可否,“我們已經爭取到了陽光下的土地和足夠的生存空間,所以有些概念對於我們來說有些陌生了。”他轉向約阿希姆·汗,重新和對方討論起物資問題來,“還有就是,提神劑最好省著用,不管是咖啡還是煙草。總不能讓士兵到戰場上注射興奮劑罷。”
消耗【軍用奢侈品】的主力當然是坐在多功能指揮車裏的德軍指揮官們了,普通士兵是無緣享受到那種待遇的。麥克尼爾倒沒有就此提出異議的念頭,他同意給承擔著繁重工作的指揮官們一些優待,因為有些精神高度緊張的指揮官經常連續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地工作,當年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員。他用了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和參謀部的人核對人員和物資狀態,以便確保第9空降師在和上級指揮機關溝通的過程中能傳遞最真實的消息。做完這些事後,麥克尼爾打算返回帳篷裏打盹,明天他就能找個頭等席位觀看德軍和印軍的較量了。
然而他這一覺睡到一半就被別人打斷了。同樣被莫名其妙地叫醒的約阿希姆·汗得知,他們要馬上轉移陣地前往新地點待命。
麥克尼爾想和約阿希姆問一問事情的緣由,不過對方顯然對此並不知情,而且他們很快就連刨根問底的心思也沒了。得到了新命令的第9空降師迅速行動起來,他們脫離了原來的防線,直接迎著從東北方向前來的第17師。
疲憊的印度人士兵們也不明白長官的心思,但他們仍然像自己所憧憬的真正的軍人那樣忠實地執行著命令。這些士兵們不必像他們的祖輩那樣隻憑腿腳趕路,也不必僅借助騾馬的力量,財大氣粗的德軍可以用更高效的現代方式讓士兵們趕到目的地,隻要路況還合適。
第9空降師兵分三路搶占要地,師指揮部跟隨第28空降旅一同行動,直搗第17師航空隊基地。20日上午11點,剛搶先進駐航空隊基地不久的第17師先頭部隊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這些比主力部隊快一步行動的印軍士兵以為自己搶占了先機,結果他們萬萬沒想到對手的速度比他們更快。
無奈之下,接管航空隊基地的印軍上校指揮手下做了一次徒勞的抵抗。守軍占據基地各處建築,並點燃燃油建立隔離帶以拖慢德軍的攻勢。同樣有著印度人麵孔的兩夥士兵在建築物內打得頭破血流,雙方爭執不下,一方聲稱對手敗局已定、該趁早投降,另一方則寧可負隅頑抗也要證明印軍在軍演裏不是隻能給德軍增添勝率的吉祥物。
“沒想到他們能抵抗這麽長時間。”躲在吉普車裏的麥克尼爾拿起望遠鏡觀察著遠方的基地,這時的火勢已經減弱了不少,“說起來,不知道印軍的行動在上級指揮機關看來算不算是胡亂操作。”
“我還想問你呢。”蹲在吉普車後麵的博尚無精打采地說著,“部隊一動,我就猜出是決策又變了。你給他們提了什麽意見?”
“什麽都沒說。”麥克尼爾矢口否認此事,他也確實認為自己的發言無足輕重,“無非就是說要善於利用優勢嘛。”
聚在他們身旁的士兵為不必直接參加戰鬥而暗自慶幸,他們還不想在一場軍演中先把自己練出什麽殘疾。然而,這些擔憂對於整齊劃一地從吉普車旁路過的另一隊裝甲獵兵來說是不必要的,那些家夥縱使在近距離遇到能把常人炸得血肉橫飛的爆炸也能保住一條性命甚至是隻受些輕傷。望著逐一鑽進直升機內的裝甲獵兵,麥克尼爾意識到師指揮部有些不耐煩了。
“所以你一直在檢修直升機?”
“有了印度人那例子,上麵的壓力也很大。”博尚注定要在未來的幾個月甚至幾年裏和機油為伴了,這和他的紳士形象固然不符,不過那也總比成為膘肥體壯的胖子更體麵一些,“他們一下命令,我就猜出計劃有變了。”
“你不用太擔心,結果沒什麽異議。裝甲獵兵再加上快速空降,應該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步兵戰術了。把重裝部隊和突襲結合在一起,常規部隊根本擋不住,尋常的堡壘和要塞也要土崩瓦解。”說到這裏,麥克尼爾想起了下落不明的米切爾,“……米切爾應該能找到發揮才能的機會,他比較擅長這些。可惜了,我到現在還不清楚他去了什麽地方。”
“比起這個,我有個疑問到現在都沒能得到解答。”迪迪埃·博尚從麥克尼爾身後探出頭,和麥克尼爾一起觀望著被雙方激烈爭奪的陸軍航空隊基地,“我指的是第一代裝甲獵兵,他們所使用的裝備其實並不適合東歐的巷戰。把步兵渾身上下安上裝甲以便在特殊地形環境作戰,這種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有不少人嚐試過了,其中就包括意大利人……效果都很不理想。麥克尼爾,現在的裝甲獵兵所裝備的是動力裝甲,但四十多年前的裝甲獵兵必須像當年的意大利人那樣用自己的身體承擔裝甲的重量和外部衝擊力。”
“我對這件事也很好奇,改天咱們可以想辦法搜集些舊裝備。”麥克尼爾點了點頭,他同意博尚的說法,並且憑著直覺認為和原子彈一樣被並列為德軍扭轉東歐戰局的關鍵的裝甲獵兵的背後另有隱情,不過時至今日估計沒人能說清前因後果了,“等軍演結束了,咱們可以找印度人聊聊,看看他們能否為我們提供些幫助。”
德軍出動師屬裝甲獵兵部隊攻擊基地的一瞬間,勝負已經再無懸念。盡管印軍士兵仗著自己在軍演過程中不可能被真的擊斃而拚命地進行抵抗、給德軍帶來了不小的【傷亡】,當第一個裝甲獵兵出現在印軍士兵視野中的瞬間,隻裝備了輕武器的印軍士兵們的抵抗意誌頓時消散了。在軍演中,麵對普通士兵而繼續抵抗,說不定不會有什麽嚴重後果;碰上裝甲獵兵之後還不投降,是真的有可能被撞出腦震蕩的。
更重要的是以常規武器攻擊裝甲獵兵毫無意義——指揮部不會判定被攻擊的裝甲獵兵被成功擊斃。沒有殺傷力更大的槍械和重武器,還是趁早投降更劃算一些。
麥克尼爾跟隨著指揮部大搖大擺地進駐了基地,還在約阿希姆的帶領下參觀了集體被俘的四百多名印軍官兵。這其中有三百多人被【擊斃】,他們盡職盡責地躺在地上充當傷員,希望能用這種辦法加大對手的壓力。
第9空降師的行動並未因攻占對手的航空隊基地而停止。第9裝甲獵兵營的士兵們隨即乘上了為【敵人】準備的飛機,即刻奔赴敵軍後方以擾亂其戰線。馮·巴赫中將在作戰會議中強調,要一直等到敵軍跨入戰場區域的瞬間,再對其實施致命打擊。
指揮官們忙碌著準備下一階段的行動時,前去收繳物資的麥克尼爾在詢問俘虜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令人十分驚訝的消息。這些印軍【俘虜】對他們的德國人盟友說,當他們抵達此處時,基地附近有幾個鬼鬼祟祟的孟加拉人難民徘徊著,於是他們自作主張地把這些不知究竟如何誤入軍演區的家夥給關了起來。麥克尼爾聽了對方的描述後,要求對方把關押孟加拉人的具體位置告訴他們,並馬上派人將事情告知了約阿希姆·汗。
把檢修飛機的工作丟給博尚去組織後,麥克尼爾來到了關押孟加拉人的房間內。這雜物間裏擠著6個孟加拉人,他們蓬頭垢麵,連屋子裏的氣味都因此而變得汙濁了許多。
“想刺探情報?你們找錯地方了。”麥克尼爾衝著他們笑了笑,“你們該感謝我們的印度人朋友沒有把你們當場擊斃,他們本來是可以這麽做的。即便如此,難民的身份不能成為你們的免罪符。”
“去找你的長官來,你們抓錯人了。”其中一名孟加拉人沒有被麥克尼爾的態度嚇倒,“我們是你們的盟友、是為了孟加拉人的自由而戰的。”
“好吧,這借口不錯,但願它是真的。”麥克尼爾答應了對方的要求,他並不擔心這些被五花大綁的家夥有什麽威脅,“為了保證我們雙方之間的互信關係,我建議各位保持冷靜。長官隨後就到。”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