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1:圓滿時(10)
邁克爾·麥克尼爾駕駛過各種各樣的機甲,其中既有更接近裝甲車和坦克的傳統類型武裝機器人,也有些延續了日本人的設計思路的人形機甲。有了這些必要的經驗,他能夠憑著自己的直覺和本領駕馭大部分不同於傳統裝甲載具的機甲,而且也能夠在短時間內熟練地控製它們。
即便如此,他仍然在駕駛這架四足機甲時遇到了一些困難,而且他更願意把出現的問題歸咎於設計上的缺陷。為了駕駛機甲穿過叢林,他著實花費了不少精力:部分是因為他希望能夠讓機甲平穩地前進而非一路橫衝直撞,另一部分因素則是他還在思考著德國人開發這種新型陸地裝甲兵器的意義。每一筆新訂單背後都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和生計,容不得絲毫馬虎,至少麥克尼爾是這麽想的。
遺憾的是,搭載在這架機甲內的傳感設備還不能滿足麥克尼爾的需求:它沒有辦法掃描戰場環境,也無法給出附近地形圖,更不必說自動識別附近的障礙了。因此,麥克尼爾隻得通過攝像鏡頭觀察外麵的風吹草動,而另一個讓他有些頭疼的問題是機甲在移動過程中的劇烈顛簸。碰上稍微平坦的地形,情況或許會好一些,但這種看上去應該是為某些特殊作戰環境開發出來的機甲想必會在山地吃上不少苦頭。
“你們真應該來試一試,駕駛這東西的感覺非同一般。”他毫不臉紅地和德國人戰友們宣傳著自己的體會,好騙別人也來嚐試一下,“它比我們目前裝備的相當一部分裝甲載具都更加靈活,而且在密林之類的特殊環境裏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那麽它能替代坦克嗎?”無線電設備裏傳出一個漫不經心的聲音,“其他人和我說,它在和坦克對抗時沒有什麽明顯的優勢。”
“這是當然的,長官。”麥克尼爾按下按鈕,緊接著拉動身旁的操縱杆,他視野中的樹林又變小了許多,但從屏幕中央位置的黑影中顯現出來的下一層樹木填補了空缺,“實驗型武器還有很多改進的餘地,就算坦克也不是從最開始就得到重視的。如果沒有我們的先輩提出那些開創性的思路,也許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裏人們都將認為坦克隻該充當配合步兵進攻的移動火力堡壘。”
這番話足以讓大部分德國軍人得意起來,他們當然會頓覺與有榮焉,況且第9空降師裏可沒有那麽多清新脫俗之輩。擺脫了上司的問候後,麥克尼爾繼續駕駛著機甲前進,他從樹林裏鑽出,穿過一條淺淺的溪流,很快進入了下一處森林。憑借著臨時鍛煉出來的駕駛技巧,麥克尼爾努力避開樹木,但想讓這架有著近似八爪蜘蛛外觀的機甲能完全服從他的控製並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或者說有時他還不足以讓機甲以某種刁鑽的角度繞過那些樹木——其結果是,擋在正麵的參天大樹又一次伴隨著猛烈的撞擊而倒地,掀起的塵埃將無數飛蟲吹到九霄雲外。
麥克尼爾把機甲停在樹林裏,調整了顯示設備的模式,以檢測附近的目標。他沒有看到友軍樹立起來的其他靶子,便重新推動了操縱杆,讓機甲邁出下一步。就在他的機甲剛抬起右前方的機械臂的瞬間,顯示屏畫麵驟然被什麽東西遮擋住了。眼疾手快地控製機甲放下機械臂的麥克尼爾調轉炮口朝著他認為有目標埋伏的位置開火,但就在他的機甲轉向時,又一發顏料彈完全蒙住了光學觀測設備鏡頭。
不死心的麥克尼爾向著目標所在方位持續開火,而後打開了紅外探測模式。確認到目標的輪廓後,他再一次堅定地瞄準了目標並發起了致命一擊。遺憾的是,等到他和距離自己有幾百米遠的另一名德軍駕駛員爬下機甲以確認中彈情況時,兩人都失望地發現他們的機甲已經成了調色盤。
邁克爾·麥克尼爾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將機甲重新開回基地,有十幾名印度人士兵站在外麵等待著他。
“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它會在城市巷戰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隻要無所顧忌的話。”麥克尼爾跳下機甲,故作輕鬆地拍了拍手,指著已經成了畫布的裝甲兵器向戰友們說明自己的體驗,“也許在叢林地帶使用它同樣是好主意,但我不確定北方那些駐紮在山地的友軍會怎麽看。”
“不必擔心那些,我們的優勢是他們無法超越的,上級軍士長。”其中一名印度人士兵上前告訴麥克尼爾,約阿希姆·汗少校要找他,“嗯……長官說想和你討論些問題。”
麥克尼爾見狀,連忙讓其他人把機甲收拾到倉庫裏,他自己一路小跑乘上附近的吉普車,沿著熟悉的路線返回參謀連所在的建築。但願不是下一次軍演,那樣一來他又要到外麵奔波數日,而且搞不好印度人下一次會把他們拉到中部地區、南部地區甚至是接近巴基斯坦中樞的西部地區去和當地部隊比拚一下。印度人或許會樂在其中,他可沒有全天候給印度人打工的念頭。
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思,麥克尼爾把車子開到大樓旁,跳下車子,三步並作兩步跑到約阿希姆的辦公室旁,發現門還敞開著。他探頭探腦地朝裏麵望去,又敲了敲洞開的外門,這才走進房間裏了解此次的任務。
房間裏除了剛剛到訪的麥克尼爾和坐在椅子上喝茶的約阿希姆·汗之外還有另一個人,這是個中等身材、其貌不揚的青年日耳曼人,麵部看上去有些浮腫,臉上有好幾道明顯的傷疤,其中一些縱橫交錯的傷疤幾乎形成了一副棋盤。他也正處在從青年向中年過渡的尷尬節點,也許時光在他身上留下了比他人更加明顯的痕跡。
麥克尼爾認得這名軍官,或者說整個第9空降師都該認識對方。第9空降裝甲獵兵營的營長約翰尼斯·施密特(johannesschmidt)中校,從樣貌到名字都平平無奇但偏偏能做出許多令對手聞風喪膽的大膽行動,他所統領的裝甲獵兵部隊稱得上是第9空降師執行突擊作戰任務時的尖刀。
“早上好,中校。”麥克尼爾向著對方打招呼,“你們上次的表現出色得讓我們所有人都很佩服,下一次印度人想必會吸取教訓的……長官,我們最近有新的訓練計劃嗎?”
“幸虧不是,不過我更希望確實是。”目睹著麥克尼爾順手關上了屋門的約阿希姆拿起一個文件夾,打算從裏麵拿出些什麽,但他又馬上把文件夾推開了,“有一項比較棘手的新任務需要我們去處理,而且施密特中校也會參與其中。”
“讓我想想,該不是訓練孟加拉人吧?”麥克尼爾的猜測脫口而出,他幾乎不用認真思考就能看到結論,“最近我們已經不再理睬周邊地區對清理和驅逐難民的呼籲了,也許這是個重要信號。”
當施密特中校向麥克尼爾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時,約阿希姆·汗小聲向著屋子裏的第三個知情者說起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麻煩纏身的第9空降師先是在之前抓捕間諜的行動中首先發現了同叛軍地下組織網絡有關的線索,現在又率先和孟加拉抵抗運動取得聯係,可謂成為了德國人介入孟加拉地區亂局的最好工具。提起新任務時,約阿希姆·汗隻是平靜地說,裏希特少將當時沒有出示任何可靠的公文,隻是告訴他最好要執行柏林方麵的命令。
邁克爾·麥克尼爾看了看沉默不語的施密特中校,又看了看同樣保持沉默的約阿希姆,開口說道:
“這件事不能隻是我們的工作,長官。如果要訓練孟加拉人,就必須讓印度人也介入。”
“這會讓長官很為難。”施密特中校搖了搖頭,“我們這個師沒有什麽在軍事問題上搞神秘主義的傳統,但這一次他們打破了慣例。事情辦成了,大家都高興;一旦我們犯了錯誤,止損的代價也很小。”
“隻要不公開就行,但印度人一定要知情並參與其中,而且我們可以提議把訓練工作合並。”麥克尼爾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他需要讓事情順著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下去,“長官,孟加拉問題當然也是我們的問題,但最終還是印度方麵的問題。”
還有另一個疑問藏在麥克尼爾心底,那就是第9空降師把裝甲獵兵部隊牽扯到此事之中的意圖。訓練那些散兵遊勇和叛逃士兵的工作,由普通德軍部隊來完成就足夠了,況且孟加拉抵抗組織的武裝情況不允許它像德軍那樣隨心所欲地使用各種戰術。
這背後或許還有柏林方麵的其他考慮,但他沒必要替spd還有國防軍的大人物們掛念連那些人都不一定清楚的事務。
自去年年底以來,大量孟加拉人跨過國境線逃到印度境內,而孟加拉民間武裝對巴基斯坦軍隊的持續抵抗阻止了巴基斯坦方麵關閉邊境的嚐試。這些湧入印度的孟加拉人讓印度本就複雜的東北地區局勢雪上加霜,而且還帶來了許多未曾料想到的問題。由於宗教信仰原因而發生的衝突已經算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了,而敵對的村落之間互相雇傭孟加拉人難民打劫對方、搶奪對方的土地則成了印度東北地區最近的流行生意。那些無家可歸又隻得露宿街頭的孟加拉人沒有其他選擇。
這是麥克尼爾堅持要求在開始製定訓練計劃之前先把事情通知印度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上級有沒有事先和印度人打招呼,那不是他們該關心的,反正和印度人談談最近的孟加拉人問題又不會浪費很多時間。決定聽取麥克尼爾意見的約阿希姆拿起電話,和附近的盟友取得了聯係,他用了十幾分鍾時間才把問題說清楚,幸運的是印度人沒有做出什麽意料之外的過激反應。
“他們同意了,而且聽起來他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約阿希姆鬆了一口氣,“埃裏希,我想上級的用意大概是這樣的:裝甲獵兵是在常規陸戰中最精銳的部隊,他們有著僅次於裝甲兵的火力和防禦力,同時在機動性上完全不會輸給裝甲兵,他們給孟加拉人帶來的壓力是巴基斯坦軍隊無法與之相比的。如果孟加拉人能適應這種對抗,或許他們日後返回孟加拉作戰時就會表現得更好一些。”
“……聽上去可行。”麥克尼爾點了點頭,“那麽我們更要和印度人合作才行。到時候,就由印軍來訓練孟加拉人,我們則負責檢查訓練結果。”
施密特中校補充道,巴基斯坦軍隊在鎮壓東孟加拉地區的抵抗時也出動了裝甲獵兵和裝備有動力裝甲的警察,而缺乏經驗和武器裝備的孟加拉人往往隻要一被鎖定就會麵臨滅頂之災。雖說巴基斯坦軍隊的裝甲獵兵建設情況同德軍不可同日而語,那副能在相當近的距離內抵擋住步槍子彈的動力裝甲依舊是孟加拉民間武裝人員心中的夢魘。
“我認識幾個僥幸逃生的,他們目前被安置在附近的營地裏。”施密特中校無意中提起了第9空降師對孟加拉人的安排,“這些人起碼比那些從出生以來沒碰過槍的人更專業一些。”
事不宜遲,麥克尼爾提議立即分頭行動。他和約阿希姆先要完善計劃,而後才能同施密特中校及可能前來合作的印軍指揮官商討具體事項。為了弄清孟加拉人的真實水平,麥克尼爾向師指揮部要到了一份文件,其中寫明了正在接受秘密訓練的孟加拉人的情況。
其中一部分孟加拉人原本是巴基斯坦軍人,後來由於不滿巴基斯坦軍隊對同胞的態度而選擇了叛逃。這些人雖然得以說服他們的大部分同胞一同行動,卻仍然未能組織起對巴基斯坦軍隊的有效抵抗,而且他們無法在缺少補給的情況下長期作戰,於是最終紛紛撤退到了印度境內。文件中還提到,將來建立孟加拉軍隊時要以這些原巴基斯坦軍人作為骨幹。
另一些人的情況就不那麽令人樂觀了:他們大多是逃到印度的平民,僅因為在印度無處謀生才陰差陽錯地投身到人類世界最危險的職業當中。正如施密特中校所說的那樣,這些平民普遍營養不良且缺乏戰鬥經驗,而那些趁亂揮舞著刀具對著缺乏警惕的巴基斯坦警察或士兵砍去的家夥大肆鼓吹自己的義舉時滑稽的模樣隻會讓在場的印度人和德國人都尷尬地相視一笑。短時間內把這樣一群人組織成一支符合現代軍隊標準的武裝,不是麥克尼爾能辦到的,而且大部分德國人想必也辦不到。
“我還是不太理解他們要裝甲獵兵部隊參與此事的意圖。”麥克尼爾在打字機上又敲下了幾個字母,“即便是要讓孟加拉人提前做好準備,也不一定非要讓我們去當對抗中扮演巴基斯坦軍隊角色的假想敵。也許印度的武裝警察部隊更適合處理此事。”
“從技術上來說,裝甲獵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就經常被用於鎮壓各種反對我們的叛亂活動。”約阿希姆·汗耐心地告訴麥克尼爾,瑣碎的事務和轉瞬即逝的榮耀是可以並存的,“無論是在野外還是在城市內,使用動力裝甲的巴基斯坦部隊都會成為孟加拉人最大的威脅。”
“聽起來就好像巴基斯坦人會允許孟加拉人滲透到他們的防線內部再開始作戰一樣。”麥克尼爾不在意地笑了笑,“那麽我會建議引進一些更危險的訓練場景,長官。考慮到我們的裝甲獵兵部隊最近還在適應那些機甲,也許我們該請個專家幫他們更快地結束適應期。”
第二天一大早,麥克尼爾親自把第9空降師收留的部分孟加拉人叫到了訓練場上。他讓一名印度人德軍士兵去吹哨讓孟加拉人來集合,自己站在訓練場外計時。等最後一名孟加拉人穿好製服、上氣不接下氣地出現在隊伍末尾時,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分鍾。
邁克爾·麥克尼爾扣好大簷帽,大步流星地走到睡眼惺忪的孟加拉人麵前,審視著一張張不同的臉。他有必要給這些人製造一些壓力、讓進了印度之後擺脫了死亡威脅的孟加拉人回憶起無窮無盡的慘劇。
“早上好,各位親愛的孟加拉人朋友。”麥克尼爾重新看了一眼手表,“在剛才緊急集合的這段時間裏,你們給敵人留下了足以包圍你們5次以上並把你們殲滅2次以上的機會。”他不顧人群中的反對聲,自顧自地往下繼續說著,“雖然我很想讓你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先吃飽,但你們的表現讓我很失望。不如咱們先跑上幾千米,隻要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能超過我,我就會考慮適當地削減一下今天為你們特別安排的其他訓練項目。”
還沒來得及吃早飯的孟加拉人一聽,嚇得魂飛魄散,爭先恐後地拔腿就跑,唯恐落在麥克尼爾身後。他們沿著訓練場的跑道前進,剛出發沒多久便發現麥克尼爾以令人驚恐萬分的速度從後方追上了他們,而且那家夥看上去還並未感到吃力。其他也開始了訓練的德軍士兵好奇地望著如逃難一般狂奔的隊伍,完全搞不清發生了什麽,他們隻是從對方的樣貌上勉強看得出來這群穿著舊軍服的家夥可能是最近被收留的孟加拉人。
麥克尼爾見孟加拉人追不上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不過即便如此他仍然領先後麵的孟加拉人很長一段路。若是伯頓或帕克跟在他後麵,他得拿出九成以上的力氣和技巧才行,但現在他大可以先考慮早餐吃什麽了。率先抵達終點並不得不多等待了幾分鍾的麥克尼爾把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孟加拉人聚集在一起,對他們說了幾句安慰的話,並把這些誌願者表現得如此糟糕的主因推卸給了讓孟加拉人生活在貧窮之中的巴基斯坦。
把孟加拉人送去吃飯後,麥克尼爾的臉色變得陰沉了許多。他事先考慮到了許多因素,隻是還沒料想到多種因素綜合起來之後會讓這些孟加拉人表現得如此不堪。必須把印度人請來這裏,隻有那些家夥知道怎麽訓練一群既沒有經驗又沒法填飽肚子的貧民。
他告訴約阿希姆·汗記得把印度人叫來,而後坐在訓練場旁開始重新構思訓練方案。這些孟加拉人的體能從根本上來講不合格,而事實上即便是在德軍當中走路最少的各類駕駛員也必須確保擁有充沛的體力。不想把這些家夥直接累垮的麥克尼爾叫來了其他幾名士官幫助自己按照人員身份分別對孟加拉人進行不同的訓練,他自己要等到印度人抵達之後再做計議。接下來,他興高采烈地觀看了一名德軍裝甲獵兵在訓練場裏追殺四十多名孟加拉人的場麵,後者雖然隻要用顏料彈打中對手要害部位就能取得勝利,卻在有機會反擊之前就紛紛被【擊斃】。
剛過中午,返回辦公室內處理行政文件的麥克尼爾就被博尚的電話叫了出去。法蘭西紳士很興奮地對麥克尼爾說,被邀請來的專家已經抵達了基地內。
趕去迎接那專家的麥克尼爾一下子明白了博尚那莫名興奮的來源。見到那油光鋥亮的大光頭之後,沒有什麽能阻止他走上前給埃貢·舒勒一個熱情的擁抱。
“我沒想到你是為夏普敦(shaft)工作的。”麥克尼爾顯得有些失態,他確實因為在上一次冒險中長期未能和舒勒取得聯係而遺憾,“……這一次就別走了。”
“我盡量,但這次的情況過於巧合。”埃貢·舒勒仍然精神抖擻,“不說那些空洞的前景了,這次我有一些馬上可以變現的思路。”
“上次的情況最好不要重演。”麥克尼爾小聲對舒勒說著,讓博尚把舒勒先送去休息,“詳細情況稍後再談,你先熟悉一下這裏的環境。等工作結束之後,想辦法留在這附近……比如找個借口到加爾各答去。”
接下來他隻需要等待那些前來和他們商討聯合訓練工作事宜的印度人了。印軍在電話裏把那些軍官和士官吹得天花亂墜,仿佛每個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和經天緯地之才,不過麥克尼爾在對外介紹自己的手下時也做過類似的虛假宣傳。隻要那些本事當中有十分之一是真的,工作就能照常進行下去。等舒勒全力以赴地開始研究工作後,雙管齊下提高這些散兵遊勇的戰鬥力簡直是——
當天下午,他接到了印軍的電話。那名軍官很遺憾地向他表示,說原本預計來這裏的軍官們在開車前來的過程中出了車禍、已經都被送去醫院搶救了。
“怎麽會出車禍——”
“路上有牛——”
一頭霧水的麥克尼爾到底還是沒想清楚其中的緣由,他沮喪地通知舒勒自己可能要加班,而後垂頭喪氣地重新構思著在印度人到來之前用作臨時方案的替代計劃。
tbc
邁克爾·麥克尼爾駕駛過各種各樣的機甲,其中既有更接近裝甲車和坦克的傳統類型武裝機器人,也有些延續了日本人的設計思路的人形機甲。有了這些必要的經驗,他能夠憑著自己的直覺和本領駕馭大部分不同於傳統裝甲載具的機甲,而且也能夠在短時間內熟練地控製它們。
即便如此,他仍然在駕駛這架四足機甲時遇到了一些困難,而且他更願意把出現的問題歸咎於設計上的缺陷。為了駕駛機甲穿過叢林,他著實花費了不少精力:部分是因為他希望能夠讓機甲平穩地前進而非一路橫衝直撞,另一部分因素則是他還在思考著德國人開發這種新型陸地裝甲兵器的意義。每一筆新訂單背後都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和生計,容不得絲毫馬虎,至少麥克尼爾是這麽想的。
遺憾的是,搭載在這架機甲內的傳感設備還不能滿足麥克尼爾的需求:它沒有辦法掃描戰場環境,也無法給出附近地形圖,更不必說自動識別附近的障礙了。因此,麥克尼爾隻得通過攝像鏡頭觀察外麵的風吹草動,而另一個讓他有些頭疼的問題是機甲在移動過程中的劇烈顛簸。碰上稍微平坦的地形,情況或許會好一些,但這種看上去應該是為某些特殊作戰環境開發出來的機甲想必會在山地吃上不少苦頭。
“你們真應該來試一試,駕駛這東西的感覺非同一般。”他毫不臉紅地和德國人戰友們宣傳著自己的體會,好騙別人也來嚐試一下,“它比我們目前裝備的相當一部分裝甲載具都更加靈活,而且在密林之類的特殊環境裏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那麽它能替代坦克嗎?”無線電設備裏傳出一個漫不經心的聲音,“其他人和我說,它在和坦克對抗時沒有什麽明顯的優勢。”
“這是當然的,長官。”麥克尼爾按下按鈕,緊接著拉動身旁的操縱杆,他視野中的樹林又變小了許多,但從屏幕中央位置的黑影中顯現出來的下一層樹木填補了空缺,“實驗型武器還有很多改進的餘地,就算坦克也不是從最開始就得到重視的。如果沒有我們的先輩提出那些開創性的思路,也許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裏人們都將認為坦克隻該充當配合步兵進攻的移動火力堡壘。”
這番話足以讓大部分德國軍人得意起來,他們當然會頓覺與有榮焉,況且第9空降師裏可沒有那麽多清新脫俗之輩。擺脫了上司的問候後,麥克尼爾繼續駕駛著機甲前進,他從樹林裏鑽出,穿過一條淺淺的溪流,很快進入了下一處森林。憑借著臨時鍛煉出來的駕駛技巧,麥克尼爾努力避開樹木,但想讓這架有著近似八爪蜘蛛外觀的機甲能完全服從他的控製並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或者說有時他還不足以讓機甲以某種刁鑽的角度繞過那些樹木——其結果是,擋在正麵的參天大樹又一次伴隨著猛烈的撞擊而倒地,掀起的塵埃將無數飛蟲吹到九霄雲外。
麥克尼爾把機甲停在樹林裏,調整了顯示設備的模式,以檢測附近的目標。他沒有看到友軍樹立起來的其他靶子,便重新推動了操縱杆,讓機甲邁出下一步。就在他的機甲剛抬起右前方的機械臂的瞬間,顯示屏畫麵驟然被什麽東西遮擋住了。眼疾手快地控製機甲放下機械臂的麥克尼爾調轉炮口朝著他認為有目標埋伏的位置開火,但就在他的機甲轉向時,又一發顏料彈完全蒙住了光學觀測設備鏡頭。
不死心的麥克尼爾向著目標所在方位持續開火,而後打開了紅外探測模式。確認到目標的輪廓後,他再一次堅定地瞄準了目標並發起了致命一擊。遺憾的是,等到他和距離自己有幾百米遠的另一名德軍駕駛員爬下機甲以確認中彈情況時,兩人都失望地發現他們的機甲已經成了調色盤。
邁克爾·麥克尼爾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將機甲重新開回基地,有十幾名印度人士兵站在外麵等待著他。
“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它會在城市巷戰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隻要無所顧忌的話。”麥克尼爾跳下機甲,故作輕鬆地拍了拍手,指著已經成了畫布的裝甲兵器向戰友們說明自己的體驗,“也許在叢林地帶使用它同樣是好主意,但我不確定北方那些駐紮在山地的友軍會怎麽看。”
“不必擔心那些,我們的優勢是他們無法超越的,上級軍士長。”其中一名印度人士兵上前告訴麥克尼爾,約阿希姆·汗少校要找他,“嗯……長官說想和你討論些問題。”
麥克尼爾見狀,連忙讓其他人把機甲收拾到倉庫裏,他自己一路小跑乘上附近的吉普車,沿著熟悉的路線返回參謀連所在的建築。但願不是下一次軍演,那樣一來他又要到外麵奔波數日,而且搞不好印度人下一次會把他們拉到中部地區、南部地區甚至是接近巴基斯坦中樞的西部地區去和當地部隊比拚一下。印度人或許會樂在其中,他可沒有全天候給印度人打工的念頭。
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思,麥克尼爾把車子開到大樓旁,跳下車子,三步並作兩步跑到約阿希姆的辦公室旁,發現門還敞開著。他探頭探腦地朝裏麵望去,又敲了敲洞開的外門,這才走進房間裏了解此次的任務。
房間裏除了剛剛到訪的麥克尼爾和坐在椅子上喝茶的約阿希姆·汗之外還有另一個人,這是個中等身材、其貌不揚的青年日耳曼人,麵部看上去有些浮腫,臉上有好幾道明顯的傷疤,其中一些縱橫交錯的傷疤幾乎形成了一副棋盤。他也正處在從青年向中年過渡的尷尬節點,也許時光在他身上留下了比他人更加明顯的痕跡。
麥克尼爾認得這名軍官,或者說整個第9空降師都該認識對方。第9空降裝甲獵兵營的營長約翰尼斯·施密特(johannesschmidt)中校,從樣貌到名字都平平無奇但偏偏能做出許多令對手聞風喪膽的大膽行動,他所統領的裝甲獵兵部隊稱得上是第9空降師執行突擊作戰任務時的尖刀。
“早上好,中校。”麥克尼爾向著對方打招呼,“你們上次的表現出色得讓我們所有人都很佩服,下一次印度人想必會吸取教訓的……長官,我們最近有新的訓練計劃嗎?”
“幸虧不是,不過我更希望確實是。”目睹著麥克尼爾順手關上了屋門的約阿希姆拿起一個文件夾,打算從裏麵拿出些什麽,但他又馬上把文件夾推開了,“有一項比較棘手的新任務需要我們去處理,而且施密特中校也會參與其中。”
“讓我想想,該不是訓練孟加拉人吧?”麥克尼爾的猜測脫口而出,他幾乎不用認真思考就能看到結論,“最近我們已經不再理睬周邊地區對清理和驅逐難民的呼籲了,也許這是個重要信號。”
當施密特中校向麥克尼爾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時,約阿希姆·汗小聲向著屋子裏的第三個知情者說起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麻煩纏身的第9空降師先是在之前抓捕間諜的行動中首先發現了同叛軍地下組織網絡有關的線索,現在又率先和孟加拉抵抗運動取得聯係,可謂成為了德國人介入孟加拉地區亂局的最好工具。提起新任務時,約阿希姆·汗隻是平靜地說,裏希特少將當時沒有出示任何可靠的公文,隻是告訴他最好要執行柏林方麵的命令。
邁克爾·麥克尼爾看了看沉默不語的施密特中校,又看了看同樣保持沉默的約阿希姆,開口說道:
“這件事不能隻是我們的工作,長官。如果要訓練孟加拉人,就必須讓印度人也介入。”
“這會讓長官很為難。”施密特中校搖了搖頭,“我們這個師沒有什麽在軍事問題上搞神秘主義的傳統,但這一次他們打破了慣例。事情辦成了,大家都高興;一旦我們犯了錯誤,止損的代價也很小。”
“隻要不公開就行,但印度人一定要知情並參與其中,而且我們可以提議把訓練工作合並。”麥克尼爾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他需要讓事情順著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下去,“長官,孟加拉問題當然也是我們的問題,但最終還是印度方麵的問題。”
還有另一個疑問藏在麥克尼爾心底,那就是第9空降師把裝甲獵兵部隊牽扯到此事之中的意圖。訓練那些散兵遊勇和叛逃士兵的工作,由普通德軍部隊來完成就足夠了,況且孟加拉抵抗組織的武裝情況不允許它像德軍那樣隨心所欲地使用各種戰術。
這背後或許還有柏林方麵的其他考慮,但他沒必要替spd還有國防軍的大人物們掛念連那些人都不一定清楚的事務。
自去年年底以來,大量孟加拉人跨過國境線逃到印度境內,而孟加拉民間武裝對巴基斯坦軍隊的持續抵抗阻止了巴基斯坦方麵關閉邊境的嚐試。這些湧入印度的孟加拉人讓印度本就複雜的東北地區局勢雪上加霜,而且還帶來了許多未曾料想到的問題。由於宗教信仰原因而發生的衝突已經算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了,而敵對的村落之間互相雇傭孟加拉人難民打劫對方、搶奪對方的土地則成了印度東北地區最近的流行生意。那些無家可歸又隻得露宿街頭的孟加拉人沒有其他選擇。
這是麥克尼爾堅持要求在開始製定訓練計劃之前先把事情通知印度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上級有沒有事先和印度人打招呼,那不是他們該關心的,反正和印度人談談最近的孟加拉人問題又不會浪費很多時間。決定聽取麥克尼爾意見的約阿希姆拿起電話,和附近的盟友取得了聯係,他用了十幾分鍾時間才把問題說清楚,幸運的是印度人沒有做出什麽意料之外的過激反應。
“他們同意了,而且聽起來他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約阿希姆鬆了一口氣,“埃裏希,我想上級的用意大概是這樣的:裝甲獵兵是在常規陸戰中最精銳的部隊,他們有著僅次於裝甲兵的火力和防禦力,同時在機動性上完全不會輸給裝甲兵,他們給孟加拉人帶來的壓力是巴基斯坦軍隊無法與之相比的。如果孟加拉人能適應這種對抗,或許他們日後返回孟加拉作戰時就會表現得更好一些。”
“……聽上去可行。”麥克尼爾點了點頭,“那麽我們更要和印度人合作才行。到時候,就由印軍來訓練孟加拉人,我們則負責檢查訓練結果。”
施密特中校補充道,巴基斯坦軍隊在鎮壓東孟加拉地區的抵抗時也出動了裝甲獵兵和裝備有動力裝甲的警察,而缺乏經驗和武器裝備的孟加拉人往往隻要一被鎖定就會麵臨滅頂之災。雖說巴基斯坦軍隊的裝甲獵兵建設情況同德軍不可同日而語,那副能在相當近的距離內抵擋住步槍子彈的動力裝甲依舊是孟加拉民間武裝人員心中的夢魘。
“我認識幾個僥幸逃生的,他們目前被安置在附近的營地裏。”施密特中校無意中提起了第9空降師對孟加拉人的安排,“這些人起碼比那些從出生以來沒碰過槍的人更專業一些。”
事不宜遲,麥克尼爾提議立即分頭行動。他和約阿希姆先要完善計劃,而後才能同施密特中校及可能前來合作的印軍指揮官商討具體事項。為了弄清孟加拉人的真實水平,麥克尼爾向師指揮部要到了一份文件,其中寫明了正在接受秘密訓練的孟加拉人的情況。
其中一部分孟加拉人原本是巴基斯坦軍人,後來由於不滿巴基斯坦軍隊對同胞的態度而選擇了叛逃。這些人雖然得以說服他們的大部分同胞一同行動,卻仍然未能組織起對巴基斯坦軍隊的有效抵抗,而且他們無法在缺少補給的情況下長期作戰,於是最終紛紛撤退到了印度境內。文件中還提到,將來建立孟加拉軍隊時要以這些原巴基斯坦軍人作為骨幹。
另一些人的情況就不那麽令人樂觀了:他們大多是逃到印度的平民,僅因為在印度無處謀生才陰差陽錯地投身到人類世界最危險的職業當中。正如施密特中校所說的那樣,這些平民普遍營養不良且缺乏戰鬥經驗,而那些趁亂揮舞著刀具對著缺乏警惕的巴基斯坦警察或士兵砍去的家夥大肆鼓吹自己的義舉時滑稽的模樣隻會讓在場的印度人和德國人都尷尬地相視一笑。短時間內把這樣一群人組織成一支符合現代軍隊標準的武裝,不是麥克尼爾能辦到的,而且大部分德國人想必也辦不到。
“我還是不太理解他們要裝甲獵兵部隊參與此事的意圖。”麥克尼爾在打字機上又敲下了幾個字母,“即便是要讓孟加拉人提前做好準備,也不一定非要讓我們去當對抗中扮演巴基斯坦軍隊角色的假想敵。也許印度的武裝警察部隊更適合處理此事。”
“從技術上來說,裝甲獵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就經常被用於鎮壓各種反對我們的叛亂活動。”約阿希姆·汗耐心地告訴麥克尼爾,瑣碎的事務和轉瞬即逝的榮耀是可以並存的,“無論是在野外還是在城市內,使用動力裝甲的巴基斯坦部隊都會成為孟加拉人最大的威脅。”
“聽起來就好像巴基斯坦人會允許孟加拉人滲透到他們的防線內部再開始作戰一樣。”麥克尼爾不在意地笑了笑,“那麽我會建議引進一些更危險的訓練場景,長官。考慮到我們的裝甲獵兵部隊最近還在適應那些機甲,也許我們該請個專家幫他們更快地結束適應期。”
第二天一大早,麥克尼爾親自把第9空降師收留的部分孟加拉人叫到了訓練場上。他讓一名印度人德軍士兵去吹哨讓孟加拉人來集合,自己站在訓練場外計時。等最後一名孟加拉人穿好製服、上氣不接下氣地出現在隊伍末尾時,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分鍾。
邁克爾·麥克尼爾扣好大簷帽,大步流星地走到睡眼惺忪的孟加拉人麵前,審視著一張張不同的臉。他有必要給這些人製造一些壓力、讓進了印度之後擺脫了死亡威脅的孟加拉人回憶起無窮無盡的慘劇。
“早上好,各位親愛的孟加拉人朋友。”麥克尼爾重新看了一眼手表,“在剛才緊急集合的這段時間裏,你們給敵人留下了足以包圍你們5次以上並把你們殲滅2次以上的機會。”他不顧人群中的反對聲,自顧自地往下繼續說著,“雖然我很想讓你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先吃飽,但你們的表現讓我很失望。不如咱們先跑上幾千米,隻要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能超過我,我就會考慮適當地削減一下今天為你們特別安排的其他訓練項目。”
還沒來得及吃早飯的孟加拉人一聽,嚇得魂飛魄散,爭先恐後地拔腿就跑,唯恐落在麥克尼爾身後。他們沿著訓練場的跑道前進,剛出發沒多久便發現麥克尼爾以令人驚恐萬分的速度從後方追上了他們,而且那家夥看上去還並未感到吃力。其他也開始了訓練的德軍士兵好奇地望著如逃難一般狂奔的隊伍,完全搞不清發生了什麽,他們隻是從對方的樣貌上勉強看得出來這群穿著舊軍服的家夥可能是最近被收留的孟加拉人。
麥克尼爾見孟加拉人追不上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不過即便如此他仍然領先後麵的孟加拉人很長一段路。若是伯頓或帕克跟在他後麵,他得拿出九成以上的力氣和技巧才行,但現在他大可以先考慮早餐吃什麽了。率先抵達終點並不得不多等待了幾分鍾的麥克尼爾把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孟加拉人聚集在一起,對他們說了幾句安慰的話,並把這些誌願者表現得如此糟糕的主因推卸給了讓孟加拉人生活在貧窮之中的巴基斯坦。
把孟加拉人送去吃飯後,麥克尼爾的臉色變得陰沉了許多。他事先考慮到了許多因素,隻是還沒料想到多種因素綜合起來之後會讓這些孟加拉人表現得如此不堪。必須把印度人請來這裏,隻有那些家夥知道怎麽訓練一群既沒有經驗又沒法填飽肚子的貧民。
他告訴約阿希姆·汗記得把印度人叫來,而後坐在訓練場旁開始重新構思訓練方案。這些孟加拉人的體能從根本上來講不合格,而事實上即便是在德軍當中走路最少的各類駕駛員也必須確保擁有充沛的體力。不想把這些家夥直接累垮的麥克尼爾叫來了其他幾名士官幫助自己按照人員身份分別對孟加拉人進行不同的訓練,他自己要等到印度人抵達之後再做計議。接下來,他興高采烈地觀看了一名德軍裝甲獵兵在訓練場裏追殺四十多名孟加拉人的場麵,後者雖然隻要用顏料彈打中對手要害部位就能取得勝利,卻在有機會反擊之前就紛紛被【擊斃】。
剛過中午,返回辦公室內處理行政文件的麥克尼爾就被博尚的電話叫了出去。法蘭西紳士很興奮地對麥克尼爾說,被邀請來的專家已經抵達了基地內。
趕去迎接那專家的麥克尼爾一下子明白了博尚那莫名興奮的來源。見到那油光鋥亮的大光頭之後,沒有什麽能阻止他走上前給埃貢·舒勒一個熱情的擁抱。
“我沒想到你是為夏普敦(shaft)工作的。”麥克尼爾顯得有些失態,他確實因為在上一次冒險中長期未能和舒勒取得聯係而遺憾,“……這一次就別走了。”
“我盡量,但這次的情況過於巧合。”埃貢·舒勒仍然精神抖擻,“不說那些空洞的前景了,這次我有一些馬上可以變現的思路。”
“上次的情況最好不要重演。”麥克尼爾小聲對舒勒說著,讓博尚把舒勒先送去休息,“詳細情況稍後再談,你先熟悉一下這裏的環境。等工作結束之後,想辦法留在這附近……比如找個借口到加爾各答去。”
接下來他隻需要等待那些前來和他們商討聯合訓練工作事宜的印度人了。印軍在電話裏把那些軍官和士官吹得天花亂墜,仿佛每個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和經天緯地之才,不過麥克尼爾在對外介紹自己的手下時也做過類似的虛假宣傳。隻要那些本事當中有十分之一是真的,工作就能照常進行下去。等舒勒全力以赴地開始研究工作後,雙管齊下提高這些散兵遊勇的戰鬥力簡直是——
當天下午,他接到了印軍的電話。那名軍官很遺憾地向他表示,說原本預計來這裏的軍官們在開車前來的過程中出了車禍、已經都被送去醫院搶救了。
“怎麽會出車禍——”
“路上有牛——”
一頭霧水的麥克尼爾到底還是沒想清楚其中的緣由,他沮喪地通知舒勒自己可能要加班,而後垂頭喪氣地重新構思著在印度人到來之前用作臨時方案的替代計劃。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