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很正常的很及時很重要的戰備工作,但是魯國與其他諸侯不同的是,你國君但凡有動作,就會有人看你是不是符合禮數。
如這一次向齊國購買糧食,魯莊公居然又被那些個魯國講禮的老學究給批評了。
原來,公元前666年這一年,魯國因為蝗災鬧了饑荒。
按理,國家饑荒之年,就應該開倉放糧賑災。‘
魯莊公做了嗎?
當然做了。
他不但做了,他還到鄰國購買糧食去了,但問題就偏偏出在他去買糧食了。
原來,按當時的習慣,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應該有三年的糧食儲備。
之所以定三年,那是在當時經濟基本靠農業、農業基本靠老天的春秋時代,“地無三年荒,亦無三年豐”。
意思就是不可能連著三年遭災歉收,也不可能連著三年豐收,所以國家應該有三年的儲備。
但是現在魯國卻隻發生了一次饑荒,就緊急向齊國等國購買糧食,這說明了什麽?
此前沒有做好糧食儲備啊,那說明你國君沒好好關心過這個問題,至少是執政大夫履職不力。
當時魯國的執政大夫是臧孫辰,臧孫辰在接下來的魯國政壇上那是赫赫有名,經曆四朝元老。因其諡號為文,後人稱臧文仲,是我們重點要講的魯國大牛人。
當然,此時的臧孫辰還很年輕。
年輕的臧孫辰顯然是當時魯國上下最講禮儀的一位執政大夫,他覺得國君此時向齊國買糧食實在不妥,但國君的命令又要執行,那怎麽辦?
不用急,臧孫辰是一位有辦法的人。
臧孫辰對魯莊公道:“主公,臣已經派人向齊國買糧了。據臣了解,糧食很快會運回我們魯國。
但是,這一次臣不是以主公的名義也不是以魯國的名義去買糧食的。”
魯莊公聽後大奇,問道:“哦,為什麽?”
臧孫辰答道:“主公,一個國家若是沒有儲存足夠九年食用的糧食,說明糧食不太夠,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若是沒有儲存足夠六年用的糧食,說明情況很危急了,必須立即予以解決。
若是沒有儲存足夠三年用的糧食,說明這個國家即將要亡國了。
一個國家,隻有在自己國內沒了糧食,才可以向外國購買糧食。
如今,主公命令臣向齊國買糧,這等於是告訴齊國,我們魯國沒了糧食,連一年的糧食都沒了,這是不應該的。
所以,臣想了個法子,就是臣派人對齊國人說,臣的家裏斷糧了,所以臣要購買糧食。齊國人聽說後,就爽快地將糧食賣給臣了。”
魯莊公聽後感慨道:“寡人隻是希望多儲備糧食,以應對各種不測。
尤其是這一次楚軍突然進攻鄭國,鄭國就被打了個出其不意,哪裏會去想那麽多?
愛卿辦事,既著眼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又考慮到習俗禮儀,真是寡人的股肱之臣啊。”
這便是著名的“臧孫辰告糴於齊”之曆史典故,其前因後果和基本意義就在這裏了。
魯國、宋國緊緊追隨,鄭國、衛國完全歸順,紀國的那丁點曆史遺留問題也解決了,以徐國為首東夷那邊也搞定了。
楚國更是又發生了內亂,那個中了鄭國空城計的權臣令尹公子元,被楚國第一大家族若敖氏一幫牛人幹掉了。
王室那邊也基本沒甚鳥事了,現在齊桓公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打北狄了。
所謂打北狄,其實是一支叫山戎的北狄部落。
這些年來,北狄屢屢進犯中原,作為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桓公早就在籌劃對戎狄進行一次全麵打擊,從而將尊王攘夷精神徹底展現在列國諸侯麵前。
公元前665年,山戎部落大舉入侵燕國,燕國緊急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決定出兵。
魯莊公當然知道齊軍將北上燕地討伐山戎,在楚軍侵犯鄭國時,齊侯自己無暇顧及,在通知自己擔任齊宋魯三國聯軍統帥救鄭的書信裏已經講了。
如今楚軍已退,齊侯討伐山戎的準備也完成了。
關鍵的問題是,齊侯這一次,會不會同樣組織由魯國參加的聯軍呢?
魯莊公正想著,卻接到了齊桓公的通知,要求立即會麵。
公元前665年冬,魯莊公與齊桓公在齊魯交界的濟水邊會見。
令魯莊公感動的是,齊桓公隻帶了少數幾個親衛,渡過濟水來與自己會見。
齊桓公很直接,道:“魯侯,山戎著實可恨,這次入侵,一路燒殺搶掠,鄭國、燕國還有寡國都遭受了重大損失。
尤其是入侵燕國數月之久,燕人蒙難,財物被掠,人口被搶,都城被占,燕侯不得已南下遷都。
如今,寡人已經率軍擊退了山戎,但殘軍實力尚存。寡人意已決,不徹底掃除了山戎,中原無寧日。”
魯莊公點點頭道:“齊侯所言甚是,寡國願傾國之力,聽候調遣。”
齊桓公大悅,道:“齊魯本就是姻親之國,更是天子所倚重的諸侯。
前番魯侯率聯軍擊退了楚軍,功莫大焉,寡人自當稟明天子,予以重賞。
此番,寡人決定親自率大軍北上,直搗山戎老巢。”
魯莊公忙道:“寡人願追隨齊侯,北上掃除山戎!”
齊桓公卻搖搖頭道:“魯侯好意,寡人心領。但寡人北上後,列國諸侯需有人牽頭主持,尤其是需要堤防楚人。
寡人之意,請魯侯主持中原諸侯諸事,唯魯侯之德威,寡人方可放心。”
魯莊公一陣激動,顯然,在齊、宋、魯這新的中原諸侯聯盟鐵三角核心圈裏,魯國已經超越了宋國,成為齊國最看重的國家。
齊侯親自率軍北上伐戎,居然委托自己主持中原諸侯事務。
齊桓公道:“魯侯,如今楚國剛曆內亂,令尹公子元被殺,楚子年幼,寡人認為暫時不會進犯中原。魯侯隻消加強列國諸侯聯絡,提高警惕即可。”
如這一次向齊國購買糧食,魯莊公居然又被那些個魯國講禮的老學究給批評了。
原來,公元前666年這一年,魯國因為蝗災鬧了饑荒。
按理,國家饑荒之年,就應該開倉放糧賑災。‘
魯莊公做了嗎?
當然做了。
他不但做了,他還到鄰國購買糧食去了,但問題就偏偏出在他去買糧食了。
原來,按當時的習慣,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應該有三年的糧食儲備。
之所以定三年,那是在當時經濟基本靠農業、農業基本靠老天的春秋時代,“地無三年荒,亦無三年豐”。
意思就是不可能連著三年遭災歉收,也不可能連著三年豐收,所以國家應該有三年的儲備。
但是現在魯國卻隻發生了一次饑荒,就緊急向齊國等國購買糧食,這說明了什麽?
此前沒有做好糧食儲備啊,那說明你國君沒好好關心過這個問題,至少是執政大夫履職不力。
當時魯國的執政大夫是臧孫辰,臧孫辰在接下來的魯國政壇上那是赫赫有名,經曆四朝元老。因其諡號為文,後人稱臧文仲,是我們重點要講的魯國大牛人。
當然,此時的臧孫辰還很年輕。
年輕的臧孫辰顯然是當時魯國上下最講禮儀的一位執政大夫,他覺得國君此時向齊國買糧食實在不妥,但國君的命令又要執行,那怎麽辦?
不用急,臧孫辰是一位有辦法的人。
臧孫辰對魯莊公道:“主公,臣已經派人向齊國買糧了。據臣了解,糧食很快會運回我們魯國。
但是,這一次臣不是以主公的名義也不是以魯國的名義去買糧食的。”
魯莊公聽後大奇,問道:“哦,為什麽?”
臧孫辰答道:“主公,一個國家若是沒有儲存足夠九年食用的糧食,說明糧食不太夠,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若是沒有儲存足夠六年用的糧食,說明情況很危急了,必須立即予以解決。
若是沒有儲存足夠三年用的糧食,說明這個國家即將要亡國了。
一個國家,隻有在自己國內沒了糧食,才可以向外國購買糧食。
如今,主公命令臣向齊國買糧,這等於是告訴齊國,我們魯國沒了糧食,連一年的糧食都沒了,這是不應該的。
所以,臣想了個法子,就是臣派人對齊國人說,臣的家裏斷糧了,所以臣要購買糧食。齊國人聽說後,就爽快地將糧食賣給臣了。”
魯莊公聽後感慨道:“寡人隻是希望多儲備糧食,以應對各種不測。
尤其是這一次楚軍突然進攻鄭國,鄭國就被打了個出其不意,哪裏會去想那麽多?
愛卿辦事,既著眼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又考慮到習俗禮儀,真是寡人的股肱之臣啊。”
這便是著名的“臧孫辰告糴於齊”之曆史典故,其前因後果和基本意義就在這裏了。
魯國、宋國緊緊追隨,鄭國、衛國完全歸順,紀國的那丁點曆史遺留問題也解決了,以徐國為首東夷那邊也搞定了。
楚國更是又發生了內亂,那個中了鄭國空城計的權臣令尹公子元,被楚國第一大家族若敖氏一幫牛人幹掉了。
王室那邊也基本沒甚鳥事了,現在齊桓公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打北狄了。
所謂打北狄,其實是一支叫山戎的北狄部落。
這些年來,北狄屢屢進犯中原,作為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桓公早就在籌劃對戎狄進行一次全麵打擊,從而將尊王攘夷精神徹底展現在列國諸侯麵前。
公元前665年,山戎部落大舉入侵燕國,燕國緊急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決定出兵。
魯莊公當然知道齊軍將北上燕地討伐山戎,在楚軍侵犯鄭國時,齊侯自己無暇顧及,在通知自己擔任齊宋魯三國聯軍統帥救鄭的書信裏已經講了。
如今楚軍已退,齊侯討伐山戎的準備也完成了。
關鍵的問題是,齊侯這一次,會不會同樣組織由魯國參加的聯軍呢?
魯莊公正想著,卻接到了齊桓公的通知,要求立即會麵。
公元前665年冬,魯莊公與齊桓公在齊魯交界的濟水邊會見。
令魯莊公感動的是,齊桓公隻帶了少數幾個親衛,渡過濟水來與自己會見。
齊桓公很直接,道:“魯侯,山戎著實可恨,這次入侵,一路燒殺搶掠,鄭國、燕國還有寡國都遭受了重大損失。
尤其是入侵燕國數月之久,燕人蒙難,財物被掠,人口被搶,都城被占,燕侯不得已南下遷都。
如今,寡人已經率軍擊退了山戎,但殘軍實力尚存。寡人意已決,不徹底掃除了山戎,中原無寧日。”
魯莊公點點頭道:“齊侯所言甚是,寡國願傾國之力,聽候調遣。”
齊桓公大悅,道:“齊魯本就是姻親之國,更是天子所倚重的諸侯。
前番魯侯率聯軍擊退了楚軍,功莫大焉,寡人自當稟明天子,予以重賞。
此番,寡人決定親自率大軍北上,直搗山戎老巢。”
魯莊公忙道:“寡人願追隨齊侯,北上掃除山戎!”
齊桓公卻搖搖頭道:“魯侯好意,寡人心領。但寡人北上後,列國諸侯需有人牽頭主持,尤其是需要堤防楚人。
寡人之意,請魯侯主持中原諸侯諸事,唯魯侯之德威,寡人方可放心。”
魯莊公一陣激動,顯然,在齊、宋、魯這新的中原諸侯聯盟鐵三角核心圈裏,魯國已經超越了宋國,成為齊國最看重的國家。
齊侯親自率軍北上伐戎,居然委托自己主持中原諸侯事務。
齊桓公道:“魯侯,如今楚國剛曆內亂,令尹公子元被殺,楚子年幼,寡人認為暫時不會進犯中原。魯侯隻消加強列國諸侯聯絡,提高警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