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宅鬥:宰相之女的崛起之路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被個小姑娘毫不客氣地說出實情,頓時有些下不來台。
這麽些日子相處下來,公西玉泉已經領教過這小姑娘的直言快語,生怕三皇子惱羞成怒不好收場,趕緊替人把東西收拾好,主動送她出去。
江家阿姐一手搭在公西玉泉手臂上,一邊走,隻是碰到門檻的時候,稍微絆了一下。
“江姑娘仔細腳下。”
“嗯。”
這位江姑娘天生眼盲,還在繈褓中就被父母丟在路邊,是上一任管事將她帶回來的。
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她的嗅覺和觸覺異常敏銳,管事嚐試著從藥材分辨開始教她醫術,不曾想竟有些天份。
在管事那些皮毛學問教完後,她便開始自學醫術,如今已是十裏八鄉出了名的女大夫。
隻是到底看不見,陳管事不放心她獨自生活,讓人留在慈幼堂,彼此之間能有個照看。
“有勞江姑娘替殿下診治。”
“沒關係,你們走的時候記得把診費給結了就行。”
“我住在慈幼堂,不缺衣少食,但用的藥材還是要自己買的。”
公西玉泉尷尬地點頭。
“這是自然。”
把姑娘送回房後,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去三皇子那頭安撫。
“殿下莫急莫氣……”
三皇子十分鬱悶。
“難道在你眼中,我就是那麽不講道理的人嗎?”
“人又沒說錯,我是在裝病。”
“可是我會的,都用不上。他們需要的,我都不會。我實在想不出自己能幹什麽。”
他也不想當個吃白飯的。
作為皇子,他有自己的驕傲。
公西玉泉不是不知道三皇子的心結,可他總不能讓三皇子屈尊紆貴,去和姑娘家紮堆,幹些輕省的活計吧?
怕自己剛把這話說出口,三皇子就得把自己給趕出門去。
罷了,就讓殿下繼續這樣裝病下去也挺好。
也許真誠,真的是最強的殺傷力。
公西玉泉在看到三皇子隔天乖乖下地,跟著那位江姑娘,按照她的吩咐晾曬、分揀藥材,隻覺得自己是不是被難得出來的大太陽晃瞎了眼睛。
在確定那個蹲在地上,乖乖把藥材遞給江姑娘分辨的人,真的是三皇子後,他心中感慨萬千。
還是這位心直口快的江姑娘有本事。
變故發生在這日午後。
慈幼堂的人是窮苦出身,好不容易才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過著吃飽穿暖的生活。
本著都是鄉裏鄉親,他們在確定自己的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將一部分拿出來,作為接濟用。
過來想要投奔慈幼堂的人,是不給進的,但他們會在大路兩旁搭起結實的棚子,以供人暫時落腳,又給每日兩餐飯,讓這些災民能渡過眼下這個最艱難的時光。
可也許是這種持續不斷地供給,讓那些災民開始心存疑慮,想著慈幼堂每天能拿出這麽多糧食,是不是還存著更多吃的。
他們的家被大水衝走了,田裏的糧食也被淹了,親朋好友死了無數。
而慈幼堂的那些人,住著白牆黑瓦,有大院子的好房子,一個人都沒死不說,還有那麽多吃的。
為什麽不把所有吃的都拿出來,分給他們?!
現在糧價這麽高,他們可以把這些糧食拿去賣給別人,也可以作為回家路上的幹糧。
慈幼堂的人竟然每天隻給他們一碗粥……
明明他們能聞到那邊飄過來的肉香!
實在太過分了!
他們已經忘了自己也曾經是災民,曾經孤苦無依,哭天喊地地質問老天爺,為什麽要讓自己過這樣的生活。
這麽些日子相處下來,公西玉泉已經領教過這小姑娘的直言快語,生怕三皇子惱羞成怒不好收場,趕緊替人把東西收拾好,主動送她出去。
江家阿姐一手搭在公西玉泉手臂上,一邊走,隻是碰到門檻的時候,稍微絆了一下。
“江姑娘仔細腳下。”
“嗯。”
這位江姑娘天生眼盲,還在繈褓中就被父母丟在路邊,是上一任管事將她帶回來的。
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她的嗅覺和觸覺異常敏銳,管事嚐試著從藥材分辨開始教她醫術,不曾想竟有些天份。
在管事那些皮毛學問教完後,她便開始自學醫術,如今已是十裏八鄉出了名的女大夫。
隻是到底看不見,陳管事不放心她獨自生活,讓人留在慈幼堂,彼此之間能有個照看。
“有勞江姑娘替殿下診治。”
“沒關係,你們走的時候記得把診費給結了就行。”
“我住在慈幼堂,不缺衣少食,但用的藥材還是要自己買的。”
公西玉泉尷尬地點頭。
“這是自然。”
把姑娘送回房後,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去三皇子那頭安撫。
“殿下莫急莫氣……”
三皇子十分鬱悶。
“難道在你眼中,我就是那麽不講道理的人嗎?”
“人又沒說錯,我是在裝病。”
“可是我會的,都用不上。他們需要的,我都不會。我實在想不出自己能幹什麽。”
他也不想當個吃白飯的。
作為皇子,他有自己的驕傲。
公西玉泉不是不知道三皇子的心結,可他總不能讓三皇子屈尊紆貴,去和姑娘家紮堆,幹些輕省的活計吧?
怕自己剛把這話說出口,三皇子就得把自己給趕出門去。
罷了,就讓殿下繼續這樣裝病下去也挺好。
也許真誠,真的是最強的殺傷力。
公西玉泉在看到三皇子隔天乖乖下地,跟著那位江姑娘,按照她的吩咐晾曬、分揀藥材,隻覺得自己是不是被難得出來的大太陽晃瞎了眼睛。
在確定那個蹲在地上,乖乖把藥材遞給江姑娘分辨的人,真的是三皇子後,他心中感慨萬千。
還是這位心直口快的江姑娘有本事。
變故發生在這日午後。
慈幼堂的人是窮苦出身,好不容易才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過著吃飽穿暖的生活。
本著都是鄉裏鄉親,他們在確定自己的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將一部分拿出來,作為接濟用。
過來想要投奔慈幼堂的人,是不給進的,但他們會在大路兩旁搭起結實的棚子,以供人暫時落腳,又給每日兩餐飯,讓這些災民能渡過眼下這個最艱難的時光。
可也許是這種持續不斷地供給,讓那些災民開始心存疑慮,想著慈幼堂每天能拿出這麽多糧食,是不是還存著更多吃的。
他們的家被大水衝走了,田裏的糧食也被淹了,親朋好友死了無數。
而慈幼堂的那些人,住著白牆黑瓦,有大院子的好房子,一個人都沒死不說,還有那麽多吃的。
為什麽不把所有吃的都拿出來,分給他們?!
現在糧價這麽高,他們可以把這些糧食拿去賣給別人,也可以作為回家路上的幹糧。
慈幼堂的人竟然每天隻給他們一碗粥……
明明他們能聞到那邊飄過來的肉香!
實在太過分了!
他們已經忘了自己也曾經是災民,曾經孤苦無依,哭天喊地地質問老天爺,為什麽要讓自己過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