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招娣在板橋村待的很快樂,一開始因為張愛英給她講的那些,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她本身的問題,她是真的感覺腦袋很疼,甚至還覺得自己這放鬆也沒法真的放鬆。
結果根本就沒想到,板橋村不,應該說舅娘這裏好玩好吃的東西太多了,招娣跟著張愛英,不是去作坊那裏就是去村子裏轉悠,作坊裏的事情多,不管是處理鮮花還是去後廚打下手,忙碌又充實,卻又並不讓人感覺疲憊。而回到家裏,舅娘更是有各種花樣,甚至就是做一道無骨雞爪,都讓她在一旁打下手玩得很起勁。
就連板橋村的人,因為她是喬家外甥女,因為張愛英對她的態度,都對她不說特別好,但也沒什麽人會對她說什麽不好的話,而像陳彩妮這樣的人,還對她格外好。
她覺得自己完全變成了一個小孩子,沒人規勸她應該怎麽做怎麽做,沒人打擊她說你已經嫁人了就不該做什麽,每天隻需要享受充實的生活,隻需要感受被愛包圍的幸福,隻覺得整顆心都是滿滿當當的,有種真的成為有依靠什麽煩惱都沒有的小孩子的感覺。
但也就是感覺。
因為她確實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而且,張愛英是讓她放鬆,給了她一個相對輕鬆的環境,但並不代表著她就能將所有煩惱都替她阻擋在外。
招娣並不能完全忘卻自己的煩憂,因為板橋村也不是真的世外桃源,哪怕她現
在生活幸福,可板橋村裏也多的是不幸的人和故事。不說板橋村,就是一個作坊裏,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趙小葉和曾經的李春香就不提了,那是大家都知道的,還有更多人的煩憂,或許不是致命的,但每個人確實也都不是表麵看上去的那麽幸福。
像許銀花,她是有姨媽嫁到了板橋村,而她的村子在更偏的山裏,她家兩個兄弟兩個姐妹,爹娘後頭還生了妹妹都是生下來就被扔進山裏喂狼去了。因為家裏條件不好養活不了那麽多人,就連她和姐姐,若不是因為要給兩個哥哥換親都不會被養大。就現在她運氣好進了作坊,可每月的工錢一大半都得交給家裏。以前是怕給哥哥換親換到不好的人家去,現在是想結婚父母也不答應,讓她得在作坊把錢掙夠了再說。幸好也是許銀花不著急:“我現在倒是不急著找婆家,要是成親後像我娘那樣,還不如就在作坊打工。”不過她也有擔心,“我就怕等我年紀大了作坊不要我,也怕……總之我現在就希望作坊一直開下去,我也能偷偷攢錢,多攢點錢,以後不管怎樣也能日子好過點。”就怕以後她爹娘還是要把她賣了。
還有楊玉蓮,她是跟著她娘二嫁來的板橋村,好幾年了,在繼父家裏就是個小透明,幹的活兒最多吃的飯最少,之前的趙小葉就是因為和她這個繼女瘦的不相上下,才
讓大家夥都看不下去,覺得趙家對親女兒都這麽過分實在不做人。因為肯學肯吃苦進了作坊後,能掙錢了,親爹那邊的親戚和現在繼父這邊的親戚都在爭搶她的親事,都想讓她嫁給自家人,結果就是爭來搶去搞得她現在名聲反而不太好,除了這兩邊不靠譜的,根本就沒有正常點的人家來提親。她比許銀花要好一點的是她的性格要強勢一點,雖然也要交工錢給家人,但自己也能留下一半,而且她也有主意:“他們說讓我嫁誰我就嫁誰?想得美。等我以後多攢點錢,我就自己找個好人家。這村裏找不到,我還不能去外麵找?哼,還說我這麽是不知廉恥,女人嫁錯人可比投錯胎更可怕,投胎我又不能控製,嫁人我還稀裏糊塗的話,那過得悲慘都是活該。”她還頂看不上許銀花。
而許銀花和楊玉蓮也就是其中願意說的,大家知道的多,更多的女孩子並不是那麽樂意說自己的經曆,但招娣也能從旁人的三言兩語中聽到一些炸裂的事。就比如從小被賣做童養媳被準公爹欺負又被倒手嫁出來因為幾年還沒生孩子在婆家被各種嫌棄的……
招娣本來覺得自己的經曆已經夠悲慘了,再聽到這些人的經曆,許多都是跟她年紀不相上下的女孩子,很多人比她還慘得多,像趙小葉更是,父母不做人、被渣男騙心騙身、甚至到最後還淪落為奴仆。也
就是她運氣好遇到的是張愛英這樣的主家,否則像她這樣長相的,不知道要淪落何處悲慘境地。
有句話是沒有對比沒有傷害,可對招娣來說,現在應該是沒有對比沒有安慰——也不能說是安慰吧,但聽到看到這些人的經曆,她忽然覺得自己那些其實也不算什麽了。
在這些事情中,她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覺得自己那些似乎也不算難以忍耐,隻是又不確定:“舅娘,你說,我現在這樣,會不會生了孩子就好了?”
張愛英一聽就想說達咩。
真的是,從古至今男人用孩子綁架女人習慣了,以至於一些女人自己都被洗腦被麻痹了,反過來以為孩子能解決一切的問題。
她想到上輩子,那可是21世紀,仍舊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甚至在整個社會都極有影響力的女性認為:他不愛我,生一個,還不愛我,再生一個……反正生了孩子就愛了。甚至很多小說什麽的都在宣傳一種奇葩思想,男主虐女主各種虐各種不愛甚至厭惡,然後女主帶球跑,生了孩子回來,男主立刻就對女主愛的要生要死。每次看到這種明明奇葩還火的一塌糊塗的小說,張愛英都很無語,她就不明白了,這是生孩子還是下降頭啊?還是說這孩子是降頭?不然怎麽能一個孩子生出來男人就從厭惡出軌變得專一忠貞愛得要生要死?說句實在話,很多男人都隻愛自己,他們連有血
緣的孩子都不愛,還指望愛孩子他媽?
而這樣的故事還能成為一種潮流被無數小姑娘追捧,除了社會想要提高生育率,張愛英隻能說,這證明了一點,千百年的規訓讓女性的愛情觀真的不夠成熟。相比起來,男性知道愛情是建立在金錢和物質上的,他們投資自己,他們從愛情中索取,愛情對他們而言隻有利己才會存在。而女性總是被虛構的幻想打動,她們以為愛情就是付出一切,為了得到所謂的愛,甚至恨不得獻祭自己。對大多數女性而言,愛情不是利己,完全是利他。
所以很多時候,張愛英也覺得所謂愛情其實根本不存在,就是為了生育繁衍而編造的謊言。而且本來也沒有那麽神乎其神,作為過來人,張愛英真心覺得什麽愛不愛的都是瞎矯情,有些激情也不過就是荷爾蒙衝動的結果,所有的愛所有的情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有的人卻非要分個三六九等,還把愛情格外捧上神壇,本質上還是缺愛。一個精神豐盈被愛包圍人格健全的人,絕對不會認為愛情格外不同甚至重要,那隻不過是生活的調劑,有是錦上添花,沒有也不算什麽。
沒想到還會從招娣嘴裏聽到這樣的話,張愛英可忍不了一點:“你怎麽會這麽想?你這年紀輕輕的,跟誰學的把孩子當解藥啊?”
別說現代生孩子養孩子解決不了啥問題,稀裏糊塗生不僅是對自
己不負責,還是對孩子不負責,生活多半會一地雞毛。就是這古代,說的現實一點,生孩子更解決不了問題,那要是生的女兒呢?就以李家那態度,生女兒隻怕是讓招娣處境更糟。總不能以後都一直生吧?
結果根本就沒想到,板橋村不,應該說舅娘這裏好玩好吃的東西太多了,招娣跟著張愛英,不是去作坊那裏就是去村子裏轉悠,作坊裏的事情多,不管是處理鮮花還是去後廚打下手,忙碌又充實,卻又並不讓人感覺疲憊。而回到家裏,舅娘更是有各種花樣,甚至就是做一道無骨雞爪,都讓她在一旁打下手玩得很起勁。
就連板橋村的人,因為她是喬家外甥女,因為張愛英對她的態度,都對她不說特別好,但也沒什麽人會對她說什麽不好的話,而像陳彩妮這樣的人,還對她格外好。
她覺得自己完全變成了一個小孩子,沒人規勸她應該怎麽做怎麽做,沒人打擊她說你已經嫁人了就不該做什麽,每天隻需要享受充實的生活,隻需要感受被愛包圍的幸福,隻覺得整顆心都是滿滿當當的,有種真的成為有依靠什麽煩惱都沒有的小孩子的感覺。
但也就是感覺。
因為她確實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而且,張愛英是讓她放鬆,給了她一個相對輕鬆的環境,但並不代表著她就能將所有煩惱都替她阻擋在外。
招娣並不能完全忘卻自己的煩憂,因為板橋村也不是真的世外桃源,哪怕她現
在生活幸福,可板橋村裏也多的是不幸的人和故事。不說板橋村,就是一個作坊裏,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趙小葉和曾經的李春香就不提了,那是大家都知道的,還有更多人的煩憂,或許不是致命的,但每個人確實也都不是表麵看上去的那麽幸福。
像許銀花,她是有姨媽嫁到了板橋村,而她的村子在更偏的山裏,她家兩個兄弟兩個姐妹,爹娘後頭還生了妹妹都是生下來就被扔進山裏喂狼去了。因為家裏條件不好養活不了那麽多人,就連她和姐姐,若不是因為要給兩個哥哥換親都不會被養大。就現在她運氣好進了作坊,可每月的工錢一大半都得交給家裏。以前是怕給哥哥換親換到不好的人家去,現在是想結婚父母也不答應,讓她得在作坊把錢掙夠了再說。幸好也是許銀花不著急:“我現在倒是不急著找婆家,要是成親後像我娘那樣,還不如就在作坊打工。”不過她也有擔心,“我就怕等我年紀大了作坊不要我,也怕……總之我現在就希望作坊一直開下去,我也能偷偷攢錢,多攢點錢,以後不管怎樣也能日子好過點。”就怕以後她爹娘還是要把她賣了。
還有楊玉蓮,她是跟著她娘二嫁來的板橋村,好幾年了,在繼父家裏就是個小透明,幹的活兒最多吃的飯最少,之前的趙小葉就是因為和她這個繼女瘦的不相上下,才
讓大家夥都看不下去,覺得趙家對親女兒都這麽過分實在不做人。因為肯學肯吃苦進了作坊後,能掙錢了,親爹那邊的親戚和現在繼父這邊的親戚都在爭搶她的親事,都想讓她嫁給自家人,結果就是爭來搶去搞得她現在名聲反而不太好,除了這兩邊不靠譜的,根本就沒有正常點的人家來提親。她比許銀花要好一點的是她的性格要強勢一點,雖然也要交工錢給家人,但自己也能留下一半,而且她也有主意:“他們說讓我嫁誰我就嫁誰?想得美。等我以後多攢點錢,我就自己找個好人家。這村裏找不到,我還不能去外麵找?哼,還說我這麽是不知廉恥,女人嫁錯人可比投錯胎更可怕,投胎我又不能控製,嫁人我還稀裏糊塗的話,那過得悲慘都是活該。”她還頂看不上許銀花。
而許銀花和楊玉蓮也就是其中願意說的,大家知道的多,更多的女孩子並不是那麽樂意說自己的經曆,但招娣也能從旁人的三言兩語中聽到一些炸裂的事。就比如從小被賣做童養媳被準公爹欺負又被倒手嫁出來因為幾年還沒生孩子在婆家被各種嫌棄的……
招娣本來覺得自己的經曆已經夠悲慘了,再聽到這些人的經曆,許多都是跟她年紀不相上下的女孩子,很多人比她還慘得多,像趙小葉更是,父母不做人、被渣男騙心騙身、甚至到最後還淪落為奴仆。也
就是她運氣好遇到的是張愛英這樣的主家,否則像她這樣長相的,不知道要淪落何處悲慘境地。
有句話是沒有對比沒有傷害,可對招娣來說,現在應該是沒有對比沒有安慰——也不能說是安慰吧,但聽到看到這些人的經曆,她忽然覺得自己那些其實也不算什麽了。
在這些事情中,她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覺得自己那些似乎也不算難以忍耐,隻是又不確定:“舅娘,你說,我現在這樣,會不會生了孩子就好了?”
張愛英一聽就想說達咩。
真的是,從古至今男人用孩子綁架女人習慣了,以至於一些女人自己都被洗腦被麻痹了,反過來以為孩子能解決一切的問題。
她想到上輩子,那可是21世紀,仍舊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甚至在整個社會都極有影響力的女性認為:他不愛我,生一個,還不愛我,再生一個……反正生了孩子就愛了。甚至很多小說什麽的都在宣傳一種奇葩思想,男主虐女主各種虐各種不愛甚至厭惡,然後女主帶球跑,生了孩子回來,男主立刻就對女主愛的要生要死。每次看到這種明明奇葩還火的一塌糊塗的小說,張愛英都很無語,她就不明白了,這是生孩子還是下降頭啊?還是說這孩子是降頭?不然怎麽能一個孩子生出來男人就從厭惡出軌變得專一忠貞愛得要生要死?說句實在話,很多男人都隻愛自己,他們連有血
緣的孩子都不愛,還指望愛孩子他媽?
而這樣的故事還能成為一種潮流被無數小姑娘追捧,除了社會想要提高生育率,張愛英隻能說,這證明了一點,千百年的規訓讓女性的愛情觀真的不夠成熟。相比起來,男性知道愛情是建立在金錢和物質上的,他們投資自己,他們從愛情中索取,愛情對他們而言隻有利己才會存在。而女性總是被虛構的幻想打動,她們以為愛情就是付出一切,為了得到所謂的愛,甚至恨不得獻祭自己。對大多數女性而言,愛情不是利己,完全是利他。
所以很多時候,張愛英也覺得所謂愛情其實根本不存在,就是為了生育繁衍而編造的謊言。而且本來也沒有那麽神乎其神,作為過來人,張愛英真心覺得什麽愛不愛的都是瞎矯情,有些激情也不過就是荷爾蒙衝動的結果,所有的愛所有的情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有的人卻非要分個三六九等,還把愛情格外捧上神壇,本質上還是缺愛。一個精神豐盈被愛包圍人格健全的人,絕對不會認為愛情格外不同甚至重要,那隻不過是生活的調劑,有是錦上添花,沒有也不算什麽。
沒想到還會從招娣嘴裏聽到這樣的話,張愛英可忍不了一點:“你怎麽會這麽想?你這年紀輕輕的,跟誰學的把孩子當解藥啊?”
別說現代生孩子養孩子解決不了啥問題,稀裏糊塗生不僅是對自
己不負責,還是對孩子不負責,生活多半會一地雞毛。就是這古代,說的現實一點,生孩子更解決不了問題,那要是生的女兒呢?就以李家那態度,生女兒隻怕是讓招娣處境更糟。總不能以後都一直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