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等待的同時,正在製定完整產業鏈規劃設計。
經過這幾天的走訪,他的腦海中已經初步勾勒出一個宏偉的藍圖。
如果真的可以施展開的話,那麽馬集鎮將會煥然一新。
沈幼寧電話打了進來,告訴他關於提議馬集鎮的項目規劃,縣委商議通過了,表示全力支持他的發展觀點。
“劉縣長也同意我的觀點?”
這個結果讓陳東很是意外,他跟劉縣長那一路很不對付,主要就是因為劉關軍的存在,沒想到竟然也支持自己?
“劉仁海這個人不貪財不好色,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有能力的,就是非常護犢子,對政績非常在意。”
沈幼寧笑道:“所以你要發展馬集鎮經濟,他當然不會反對了。”
陳東倒是沒想到沈幼寧竟然對劉仁海有這麽高的評價,看來以前他倒是有點偏見了。
其實想想也很正常,劉仁海畢竟是秘書職位上下來的,若是沒有點能力,怎麽可能深得領導器重?
陳東立刻把自己剛剛勾勒出的藍圖立刻給沈幼寧說了一下,他準備發展產業一條龍的方案。
既然要幹,那就放開手腳,不僅僅隻是針對黨家村發展留蘭香項目的規劃。
馬集鎮這邊成立一家涵蓋全鎮的大型綜合加工廠,針對全鎮的產業進行再加工。
比如提煉精油車間、肉類加工車間、果蔬包裝車間等等,打造屬於馬集鎮的專項品牌產業鏈。
當然,這種綜合性大型加工廠,如果僅僅隻是周邊幾個村子的種植,肯定滿足不了車間的生產要求。
所以馬集鎮還要成立一個大型示範園區,以保證加工廠的運轉所需。
至於資金來源,陳東的意思是充分利用上級劃撥的一部分專項扶貧資金,加上當地村民集資入股。
沈幼寧被陳東這個魄力給驚到了,按照他的這個規劃真要形成了規模,那麽馬集鎮不僅可以脫掉貧困帽子,甚至還能申報省級示範鎮。
當然,這個規劃是好,可就是時間成本太大了。
從規劃、實地勘察、設計圖紙、然後招投標開始施工,這一套下來沒有個兩三年,廠子都運轉不了。
陳東當然想過了這個問題,他表示馬集鎮這邊有一個現成的廠子,這還是當年人民公社的時候成立的。
幾十年來隨著時代變遷經濟發展,那家廠子從當年紅紅火火到如今的凋零,已經逐漸被社會所淘汰。
廠子負責人這幾年一直尋求發展,為此不惜壓上了全部的家底引進了新的技術與機器,可還是沒有發展起來。
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是馬集鎮政府對其漠不關心,這幾年對方一直向鎮政府求援,希望可以得到扶持。
可由於宏運化工廠的原因,所以被鎮政府以申報不合格為由給婉拒了。
鎮政府給出的理由很簡單,現在社會更新換代太快,對方的產品已經落後了社會需求,一步慢那就步步慢。
哪怕對方明知道是因為化工廠的原因,可卻挑不出任何毛病來,畢竟鎮政府的理由確實反駁不了。
不過這兩天經過陳東跟嚴承祥的走訪了解,他們兩個一致認為,鎮政府完全可以跟對方合作,對這家廠子進行重組。
那麽不僅解決了政府發展規劃的困難,也同樣解決了對方發展的困境,同時還能帶動全鎮百姓的經濟收入,一舉三得。
這也是陳東敢勾勒出這樣一個宏偉藍圖的底氣,如果沒有這個現成的廠子,真要從無到有建設一家廠子,他哪敢啊。
如今萬事俱備,就等著跟對方協商重組的事。
聽到陳東的解釋後,沈幼寧頓時鬆了口氣,立刻表示支持他,到時候他跟李華那邊協調專項資金就行。
兩人聊完了規劃,接著沈幼寧又把自己案子審理權移交市中院的事給陳東說了一下。
得知由市裏指定審判長,而並非是邵華陽的時候,陳東立刻有些擔心起來。
“老沈,那個王副院長你了解嗎?”
沈幼寧輕笑道:“不了解,甚至在此之前我都沒聽過這個人,畢竟我們又不是一個係統的,不過我知道你的想法,放心吧,這件事我來想辦法,爭取讓邵副院長擔任審判長。”
“有把握嗎?”陳東心情有些沉重。
王思華也是副院長,但他們並不了解,所以也談不上什麽信任不信任。
但是市裏要把案子審理權移交到市中院,又指定審判長,陳東不擔心才怪呢。
在國內政治生態中,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利。
市裏介入,他不敢保證王副院長可以堅持原則,維持正義審判。
陳東的想法很簡單,不要求偏向自己,但一定要保證公平,哪怕自己輸了官司,他也心服口服。
如果在縣法院審理,有沈幼寧在可以保證公平審理。
可現在到了市中院審理,這已經超出了沈幼寧的影響力範圍。
“我盡量吧,不過就算最後真由其他人擔任審判長問題也不大,畢竟這件案子乃是全國第一例行政機構起訴行政機構的案子,社會輿論關注度高。”
沈幼寧也沒敢保證一定可以辦到,因為這件案子,已經讓市裏領導包括省裏領導對她有怨言了。
接下來,陳東又問了一下關於環評機構跟農科院專家的事,沈幼寧一拍額頭,差點把這重要的事給忘了,她表示待會馬上聯係。
不過臨掛電話之前,陳東又提了一嘴袁航,大概意思就是袁航也該提拔了。
畢竟都是同學,他相信沈幼寧對袁航這個人還是比較了解的。
對方也是一個堅持原則的好同誌,不過因為人微言輕,加上之前楊希泉的因素,所以許多事他也是有心無力。
沈幼寧知道他的意思,不過並沒有反對,隻是告訴陳東她心裏有數。
今天的常委會,她都沒有提議幹部調整的議題,為什麽,原因很簡單,她準備到時候連馬集鎮那邊一起給調整了。
隻不過一開始時機不對,還缺一個足有的理由。
不過現在這個理由她已經想好了,所以掛斷電話後,她立刻叫來了徐建軍與組織部長吳敏。
經過這幾天的走訪,他的腦海中已經初步勾勒出一個宏偉的藍圖。
如果真的可以施展開的話,那麽馬集鎮將會煥然一新。
沈幼寧電話打了進來,告訴他關於提議馬集鎮的項目規劃,縣委商議通過了,表示全力支持他的發展觀點。
“劉縣長也同意我的觀點?”
這個結果讓陳東很是意外,他跟劉縣長那一路很不對付,主要就是因為劉關軍的存在,沒想到竟然也支持自己?
“劉仁海這個人不貪財不好色,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有能力的,就是非常護犢子,對政績非常在意。”
沈幼寧笑道:“所以你要發展馬集鎮經濟,他當然不會反對了。”
陳東倒是沒想到沈幼寧竟然對劉仁海有這麽高的評價,看來以前他倒是有點偏見了。
其實想想也很正常,劉仁海畢竟是秘書職位上下來的,若是沒有點能力,怎麽可能深得領導器重?
陳東立刻把自己剛剛勾勒出的藍圖立刻給沈幼寧說了一下,他準備發展產業一條龍的方案。
既然要幹,那就放開手腳,不僅僅隻是針對黨家村發展留蘭香項目的規劃。
馬集鎮這邊成立一家涵蓋全鎮的大型綜合加工廠,針對全鎮的產業進行再加工。
比如提煉精油車間、肉類加工車間、果蔬包裝車間等等,打造屬於馬集鎮的專項品牌產業鏈。
當然,這種綜合性大型加工廠,如果僅僅隻是周邊幾個村子的種植,肯定滿足不了車間的生產要求。
所以馬集鎮還要成立一個大型示範園區,以保證加工廠的運轉所需。
至於資金來源,陳東的意思是充分利用上級劃撥的一部分專項扶貧資金,加上當地村民集資入股。
沈幼寧被陳東這個魄力給驚到了,按照他的這個規劃真要形成了規模,那麽馬集鎮不僅可以脫掉貧困帽子,甚至還能申報省級示範鎮。
當然,這個規劃是好,可就是時間成本太大了。
從規劃、實地勘察、設計圖紙、然後招投標開始施工,這一套下來沒有個兩三年,廠子都運轉不了。
陳東當然想過了這個問題,他表示馬集鎮這邊有一個現成的廠子,這還是當年人民公社的時候成立的。
幾十年來隨著時代變遷經濟發展,那家廠子從當年紅紅火火到如今的凋零,已經逐漸被社會所淘汰。
廠子負責人這幾年一直尋求發展,為此不惜壓上了全部的家底引進了新的技術與機器,可還是沒有發展起來。
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是馬集鎮政府對其漠不關心,這幾年對方一直向鎮政府求援,希望可以得到扶持。
可由於宏運化工廠的原因,所以被鎮政府以申報不合格為由給婉拒了。
鎮政府給出的理由很簡單,現在社會更新換代太快,對方的產品已經落後了社會需求,一步慢那就步步慢。
哪怕對方明知道是因為化工廠的原因,可卻挑不出任何毛病來,畢竟鎮政府的理由確實反駁不了。
不過這兩天經過陳東跟嚴承祥的走訪了解,他們兩個一致認為,鎮政府完全可以跟對方合作,對這家廠子進行重組。
那麽不僅解決了政府發展規劃的困難,也同樣解決了對方發展的困境,同時還能帶動全鎮百姓的經濟收入,一舉三得。
這也是陳東敢勾勒出這樣一個宏偉藍圖的底氣,如果沒有這個現成的廠子,真要從無到有建設一家廠子,他哪敢啊。
如今萬事俱備,就等著跟對方協商重組的事。
聽到陳東的解釋後,沈幼寧頓時鬆了口氣,立刻表示支持他,到時候他跟李華那邊協調專項資金就行。
兩人聊完了規劃,接著沈幼寧又把自己案子審理權移交市中院的事給陳東說了一下。
得知由市裏指定審判長,而並非是邵華陽的時候,陳東立刻有些擔心起來。
“老沈,那個王副院長你了解嗎?”
沈幼寧輕笑道:“不了解,甚至在此之前我都沒聽過這個人,畢竟我們又不是一個係統的,不過我知道你的想法,放心吧,這件事我來想辦法,爭取讓邵副院長擔任審判長。”
“有把握嗎?”陳東心情有些沉重。
王思華也是副院長,但他們並不了解,所以也談不上什麽信任不信任。
但是市裏要把案子審理權移交到市中院,又指定審判長,陳東不擔心才怪呢。
在國內政治生態中,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利。
市裏介入,他不敢保證王副院長可以堅持原則,維持正義審判。
陳東的想法很簡單,不要求偏向自己,但一定要保證公平,哪怕自己輸了官司,他也心服口服。
如果在縣法院審理,有沈幼寧在可以保證公平審理。
可現在到了市中院審理,這已經超出了沈幼寧的影響力範圍。
“我盡量吧,不過就算最後真由其他人擔任審判長問題也不大,畢竟這件案子乃是全國第一例行政機構起訴行政機構的案子,社會輿論關注度高。”
沈幼寧也沒敢保證一定可以辦到,因為這件案子,已經讓市裏領導包括省裏領導對她有怨言了。
接下來,陳東又問了一下關於環評機構跟農科院專家的事,沈幼寧一拍額頭,差點把這重要的事給忘了,她表示待會馬上聯係。
不過臨掛電話之前,陳東又提了一嘴袁航,大概意思就是袁航也該提拔了。
畢竟都是同學,他相信沈幼寧對袁航這個人還是比較了解的。
對方也是一個堅持原則的好同誌,不過因為人微言輕,加上之前楊希泉的因素,所以許多事他也是有心無力。
沈幼寧知道他的意思,不過並沒有反對,隻是告訴陳東她心裏有數。
今天的常委會,她都沒有提議幹部調整的議題,為什麽,原因很簡單,她準備到時候連馬集鎮那邊一起給調整了。
隻不過一開始時機不對,還缺一個足有的理由。
不過現在這個理由她已經想好了,所以掛斷電話後,她立刻叫來了徐建軍與組織部長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