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乎每個衛所大營裏,都傳出了有人被蚊子咬生病的消息……
“今年這蚊子,好像有些不同尋常啊……”
“的確如此,聽說那水軍左衛和右衛,竟有士兵因此病死的……”
“此事關係有些重大,不知形勢會不會再惡化,還是盡早呈報上去吧。”
南京城共四十九衛,許多衛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蚊蟲侵襲。
一些衛的指揮使們,簡單商議過後,各自上了奏報,匯報情況。
他們無不是有些誇大其詞。
目的是請求兵部,下撥更多的醫藥物資。
幾天之內,朱元璋陸續收到了十來份指揮使的奏疏。
當他又一次看到相似的字眼,神色不由的凝重起來。
於是,朱元璋向身邊的太監馬良問道:
“你可聽聞,世上有種花蚊子,比一般的蚊子大,咬過人之後,那一處就會潰爛,膿腫,甚至是令人染病!”
馬良微微弓起身子,滿臉震撼之色,搖頭說道:
“陛下,奴婢沒有聽過這種蚊子,這也太嚇人了……”
朱元璋微微皺起眉頭,有些憂心的道:
“現在軍營裏就出現了這種蚊子,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朕擔心的是,此蚊如果擴散開了……”
那受害的就不僅是士兵了,百姓也一樣會遭殃。
也許,已經有百姓遭殃了,但是沒有大小官吏關注到,他們自己私底下議論罷了……
馬良眼睛轉了轉,連忙是寬慰道:
“陛下,這蚊子再厲害,它也終究是蚊子,一樣會怕驅蚊之術吧……”
朱元璋隻是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他躺在搖搖椅上,悠悠的搖晃起來,眉頭卻始終皺起,心裏有自己的考量。
南京這些衛所,向兵部申請更多的醫藥物資,就包括驅蚊之用。
這本來無可厚非。
但夏天還有這麽長,蚊蟲卻會源源不斷的出現,那得要多少花費?
現在的朱元璋,滿心都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省吃儉用,好籌備北伐……
如果北伐的話,他還是想讓徐達擔任大元帥。
想起徐達,朱元璋便又想起了徐達的女婿朱棣。
“小四在應天衛,也是蚊叮蟲咬的,不知道怎麽樣了……”
朱元璋這般一想,不由得有幾分擔憂起來。
朱棣終究是他的親兒子呀,而且在諸子中最像他。
擔心了片刻之後,朱元璋又想道:
“那小子皮糙肉厚的,蚊子的嘴又不是長矛,怎麽能紮得透,罷了……”
於是就揮散了擔憂的念頭,不再多想。
而那些指揮所的奏疏,最終,隻得到了四個字的批複。
“且忍一忍”
……
幾天時間一晃而過。
轉眼,就到了五月初三。
天氣越發的炎熱起來。
而這幾天之中,陸知白也有了不小的收獲和成果。
玻璃作坊那邊,玻璃瓶和瓶蓋都製作成功了。
明朝雖然有玻璃製作技術,但想要製成隻能裝兩百多毫升的小瓶子,還是有些困難。
研究這兩個模具,就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思。
但是在陸知白的指點下,大明的能工巧匠還是搞出來了,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瓶口有著螺紋,用來安裝瓶蓋,保證密封。
而且,他們還依照要求,用不同的原材料,製作出了兩種不同顏色的瓶子。
一種是無色透明的,用來裝酒精。
另一種是偏綠色的,用來裝六神花露水。
除了顏色外,兩種瓶子一模一樣。
每瓶能裝二百五十毫升。
瓶身還有熊貓的圖標。
唯一的小問題是,每一批原料都不同,所以綠色瓶子,可能顏色不太一致。
“今年這蚊子,好像有些不同尋常啊……”
“的確如此,聽說那水軍左衛和右衛,竟有士兵因此病死的……”
“此事關係有些重大,不知形勢會不會再惡化,還是盡早呈報上去吧。”
南京城共四十九衛,許多衛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蚊蟲侵襲。
一些衛的指揮使們,簡單商議過後,各自上了奏報,匯報情況。
他們無不是有些誇大其詞。
目的是請求兵部,下撥更多的醫藥物資。
幾天之內,朱元璋陸續收到了十來份指揮使的奏疏。
當他又一次看到相似的字眼,神色不由的凝重起來。
於是,朱元璋向身邊的太監馬良問道:
“你可聽聞,世上有種花蚊子,比一般的蚊子大,咬過人之後,那一處就會潰爛,膿腫,甚至是令人染病!”
馬良微微弓起身子,滿臉震撼之色,搖頭說道:
“陛下,奴婢沒有聽過這種蚊子,這也太嚇人了……”
朱元璋微微皺起眉頭,有些憂心的道:
“現在軍營裏就出現了這種蚊子,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朕擔心的是,此蚊如果擴散開了……”
那受害的就不僅是士兵了,百姓也一樣會遭殃。
也許,已經有百姓遭殃了,但是沒有大小官吏關注到,他們自己私底下議論罷了……
馬良眼睛轉了轉,連忙是寬慰道:
“陛下,這蚊子再厲害,它也終究是蚊子,一樣會怕驅蚊之術吧……”
朱元璋隻是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他躺在搖搖椅上,悠悠的搖晃起來,眉頭卻始終皺起,心裏有自己的考量。
南京這些衛所,向兵部申請更多的醫藥物資,就包括驅蚊之用。
這本來無可厚非。
但夏天還有這麽長,蚊蟲卻會源源不斷的出現,那得要多少花費?
現在的朱元璋,滿心都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省吃儉用,好籌備北伐……
如果北伐的話,他還是想讓徐達擔任大元帥。
想起徐達,朱元璋便又想起了徐達的女婿朱棣。
“小四在應天衛,也是蚊叮蟲咬的,不知道怎麽樣了……”
朱元璋這般一想,不由得有幾分擔憂起來。
朱棣終究是他的親兒子呀,而且在諸子中最像他。
擔心了片刻之後,朱元璋又想道:
“那小子皮糙肉厚的,蚊子的嘴又不是長矛,怎麽能紮得透,罷了……”
於是就揮散了擔憂的念頭,不再多想。
而那些指揮所的奏疏,最終,隻得到了四個字的批複。
“且忍一忍”
……
幾天時間一晃而過。
轉眼,就到了五月初三。
天氣越發的炎熱起來。
而這幾天之中,陸知白也有了不小的收獲和成果。
玻璃作坊那邊,玻璃瓶和瓶蓋都製作成功了。
明朝雖然有玻璃製作技術,但想要製成隻能裝兩百多毫升的小瓶子,還是有些困難。
研究這兩個模具,就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思。
但是在陸知白的指點下,大明的能工巧匠還是搞出來了,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瓶口有著螺紋,用來安裝瓶蓋,保證密封。
而且,他們還依照要求,用不同的原材料,製作出了兩種不同顏色的瓶子。
一種是無色透明的,用來裝酒精。
另一種是偏綠色的,用來裝六神花露水。
除了顏色外,兩種瓶子一模一樣。
每瓶能裝二百五十毫升。
瓶身還有熊貓的圖標。
唯一的小問題是,每一批原料都不同,所以綠色瓶子,可能顏色不太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