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並不意外,又說:“李愛卿,你見多識廣,你來說說。”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李善長一時間也想不出來,懵圈了,但他素來擅長和稀泥。


    於是說道:“茲事體大,若要尋到良策,非一時之功,陛下無需太過憂慮著急,徐徐圖之即可。”


    朱元璋似乎也習慣了他這樣子,沒有多說什麽,轉而又問胡惟庸道:


    “胡相國,你向來滿肚子都是主意,有什麽高論,趕緊跟朕說道說道。”


    胡惟庸保持著微笑,謙虛地說:“臣也就是個虛名罷了,今兒個見到駙馬這能說會道、見多識廣的樣子,才知道何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想必駙馬對這事兒也有不少想法,臣願意豎起耳朵好好聽。”


    他邊說邊含笑看了陸知白一眼,一副虛心請教的模樣。


    實際上這話裏,滿是刺兒。


    戶部的大小官員下意識地點點頭,都紛紛望向陸知白。


    但他們並不是想請教,隻是一種揶揄和嘲諷,想看他的笑話罷了。


    因為想讓寶鈔地位更穩當,那可太難了,要不然這問題不早解決啦?


    寶鈔就是比不上金銀銅,這大家心裏都明鏡似的。


    非要硬把它的地位往上抬,這不是難為人嘛!


    但他們哪裏敢這麽和朱元璋說……


    朱元璋也瞅了陸知白一眼,輕輕哼了一聲,轉過頭去對著大臣們說道:


    “朕問的是你們!你們當官這麽多年,經曆得多,碰上這事兒居然沒招?問一個毛頭小子幹啥?”


    一群大臣都低著頭,不知道說啥好,一臉的唯唯諾諾。


    被皇上這麽失望地數落,跟一個剛進朝堂的小年輕相比,這些老臣真是覺得臉上發燙,心裏頭也不服氣,泛起了幾分不甘。


    他們承認這駙馬有點本事,可到底還是嫩了點,終究是毛都沒長齊,在朝廷大事上,咋能跟他們比?


    可這問題太刁鑽了,他們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轍。


    就聽朱元璋氣呼呼地說:“想不出來就接著想。啥時候想出來,啥時候走人!”


    陸知白臉上也有些茫然,在梳理著老朱現在,是怎麽個事?


    今天的事情就是,提到加印寶鈔,老朱找了一群大臣來,要給他上課;結果反而被他上了一課,他給眾人講了寶鈔是如何貶值的。


    不對,中間老朱忍不住親自下場解釋什麽叫劫掠民財,估計是想給他自己找補找補,秀秀智商。


    現在老朱這又是什麽情況?


    拿他與一眾大臣對比,這不是給他拉仇恨嗎?


    難道老朱開始嫉妒他的才華啦?


    不過,陸知白轉念一想,想到另一個可能,那就是朱元璋真心覺得他解決不了寶鈔地位的問題。


    陸知白安靜得像一個閉嘴河蚌,不點名他就不說話。


    朱標卻在側眸看他,想要問一問他對此事的見解,又覺得不能老是指著他,自己也要動動腦子,便隻好作罷了。


    寂靜了一會兒,朱元璋又開始發脾氣道:“這天下剛安定,老百姓日子還難著呢。金銀銅都缺得厲害。


    要是開礦冶煉,不光勞民傷財,根本也滿足不了全國的需要,寶鈔再不好,也比開礦好,鈔法必須得推行下去!此國策不可動搖!


    但是寶鈔的弊端呢,沒法子降低一些嗎?!”


    一群大臣都小心翼翼的,不敢出聲。


    他們心裏都清楚,寶鈔肯定是要推行的,可問題就是它天生就比金銀銅低了一頭,老百姓不太樂意接受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