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土根拿起一個玻璃瓶,對著火光仔仔細細地查看,驚歎不已:
“裏麵竟然一個氣泡都沒有!這要是做成鏡子,那肯定相當不錯,比銅鏡可要明亮太多太多了。”
陸知白笑著說道:“我不是讓你打磨那種照人的鏡子,我需要的是凸透鏡。”
說完,他又詳細地解釋了一下,自己想要的凸透鏡是什麽樣子的。
徐土根聽得連連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把這事兒應承了下來。
陸知白陷入了沉思,心裏想著這玻璃確實可以用來做鏡子,隻需在後麵加上水銀塗層就行。
不過,他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暗暗思忖道:鏡子何必那麽清楚?
好像有個古代寓言說過,一個磨鏡匠手藝絕佳,把鏡子磨得清晰無比、纖毫畢現,結果鏡子的銷量反而不佳。
畢竟,這世上沒有那麽多如他一般容貌出眾的人。
不過,這也未必,先做出來才知道。
陸知白轉頭對徐土根說道:“往後你就在這玻璃作坊工作,需要什麽盡管吩咐他們。
另外,我先派十個人跟你當學徒,專門打磨這種透鏡。等第一批成品出來,我再確定你的職稱。”
徐土根聽了,一個勁兒地點頭。
隻是,他根本不清楚職稱是什麽,心裏琢磨著可能和自己的收入有關。
於是便小心翼翼地詢問了一下。
陸知白耐心地稍作解釋,告訴他職稱不會有朝廷的獎勵。
但在他自己的體係中,職稱確實會影響收入。
得知如此,當天,徐土根就住在了玻璃作坊裏。
看樣子竟是要連夜打磨透鏡,那積極的勁頭簡直無人能比。
陸知白見他這般積極,心中也是充滿了期待。
其實,隻要能造出沒有氣泡的玻璃,打磨一個沒有要求的凸透鏡並不困難。
難的是確定透鏡的度數,要什麽度數,就能磨出什麽樣的才行。
……
接下來的兩天,陸知白前往研究所走了一趟。
還未踏入研究所的大門,便能聽到屋內傳來的激烈討論聲。
這幫人最近可謂是成果斐然,研製出了一種木頭升降梯。
那升降梯的模型擺在屋子的正中央,幾個研究員正圍繞著它,指指點點,熱烈地討論著如何進一步優化,增強穩定性和載重。
這升降梯搭建好之後,可以通過絞盤來人工牽引,在大學工地的建設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另一邊,幾個研究員正對著織布機的零件比劃著,在討論著如何改進。
討論之中,有人提出應該先從改進紡紗機入手,不然織布原料會不夠用。
大概是因為陸知白與他們提起過,夏天賣蚊香、花露水、痱子粉,秋天賣布,冬天賣蜂窩煤……
陸知白看在眼中,露出微笑,對他們的水平頗為認可。
畢竟,這些人都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又經過這兩個月的曆練,本事自然是見長。
但讓他們去大學任教,似乎又有哪裏不太夠。
……
現在當務之急,是對雜學知識,盡量進行體係化的整理。
所以,陸知白目前製定了這樣的方案:
首先,所有人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獨門技巧詳細地記錄下來,日後進行整合,形成係統的教材。
其次,要征求所有人的意見,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前往大學任教。
這裏麵有些人閱曆豐富,能言善辯,善於傳授知識。
而有些人性格內向,隻擅長埋頭搞研究,不太適合站在講台上授課。
“裏麵竟然一個氣泡都沒有!這要是做成鏡子,那肯定相當不錯,比銅鏡可要明亮太多太多了。”
陸知白笑著說道:“我不是讓你打磨那種照人的鏡子,我需要的是凸透鏡。”
說完,他又詳細地解釋了一下,自己想要的凸透鏡是什麽樣子的。
徐土根聽得連連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把這事兒應承了下來。
陸知白陷入了沉思,心裏想著這玻璃確實可以用來做鏡子,隻需在後麵加上水銀塗層就行。
不過,他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暗暗思忖道:鏡子何必那麽清楚?
好像有個古代寓言說過,一個磨鏡匠手藝絕佳,把鏡子磨得清晰無比、纖毫畢現,結果鏡子的銷量反而不佳。
畢竟,這世上沒有那麽多如他一般容貌出眾的人。
不過,這也未必,先做出來才知道。
陸知白轉頭對徐土根說道:“往後你就在這玻璃作坊工作,需要什麽盡管吩咐他們。
另外,我先派十個人跟你當學徒,專門打磨這種透鏡。等第一批成品出來,我再確定你的職稱。”
徐土根聽了,一個勁兒地點頭。
隻是,他根本不清楚職稱是什麽,心裏琢磨著可能和自己的收入有關。
於是便小心翼翼地詢問了一下。
陸知白耐心地稍作解釋,告訴他職稱不會有朝廷的獎勵。
但在他自己的體係中,職稱確實會影響收入。
得知如此,當天,徐土根就住在了玻璃作坊裏。
看樣子竟是要連夜打磨透鏡,那積極的勁頭簡直無人能比。
陸知白見他這般積極,心中也是充滿了期待。
其實,隻要能造出沒有氣泡的玻璃,打磨一個沒有要求的凸透鏡並不困難。
難的是確定透鏡的度數,要什麽度數,就能磨出什麽樣的才行。
……
接下來的兩天,陸知白前往研究所走了一趟。
還未踏入研究所的大門,便能聽到屋內傳來的激烈討論聲。
這幫人最近可謂是成果斐然,研製出了一種木頭升降梯。
那升降梯的模型擺在屋子的正中央,幾個研究員正圍繞著它,指指點點,熱烈地討論著如何進一步優化,增強穩定性和載重。
這升降梯搭建好之後,可以通過絞盤來人工牽引,在大學工地的建設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另一邊,幾個研究員正對著織布機的零件比劃著,在討論著如何改進。
討論之中,有人提出應該先從改進紡紗機入手,不然織布原料會不夠用。
大概是因為陸知白與他們提起過,夏天賣蚊香、花露水、痱子粉,秋天賣布,冬天賣蜂窩煤……
陸知白看在眼中,露出微笑,對他們的水平頗為認可。
畢竟,這些人都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又經過這兩個月的曆練,本事自然是見長。
但讓他們去大學任教,似乎又有哪裏不太夠。
……
現在當務之急,是對雜學知識,盡量進行體係化的整理。
所以,陸知白目前製定了這樣的方案:
首先,所有人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獨門技巧詳細地記錄下來,日後進行整合,形成係統的教材。
其次,要征求所有人的意見,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前往大學任教。
這裏麵有些人閱曆豐富,能言善辯,善於傳授知識。
而有些人性格內向,隻擅長埋頭搞研究,不太適合站在講台上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