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關係,慢慢修改完善嘛。
……
九月初七。
風和日麗。
《讓皇帝改名四次的書》,終於是正式發售了。
街道之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這過於新奇的書名,早已在民眾間傳開了。
猶如一個無可抵擋的鉤子,早就勾走了許多人的心。
他們好奇極了。
今天,這書終於在百貨樓裏售賣。
生意一下子爆好。
人流如織,紛紛湧來。
一名小二扯著嗓子喊道:
“不好意思各位,在本店累計消費二兩銀子,才有資格購買!限量兩千本!”
售價則是一百文。
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搶在第一線,買到了這本奇書。
剛一拿到手,他們便迫不及待的翻開,滿心以為是精彩絕倫的新話本。
因為據說原名是叫什麽秘聞錄來著。
但心急火燎地翻開,卻是瞬間就一臉懵逼。
嘴裏嘟囔著:“這都寫的啥呀?”
失望的神色溢於言表。
眾人皆懷著極度的好奇,滿心期待能看到勁爆的宮闈秘事。
可哪有什麽秘聞啊?
連話本子也不是。
“這啥呀,簡直是浪費我的銀子!”
有人憤怒地把書扔在地上,臉色陰沉得烏雲密布。
這下倒是稍稍影響了銷量。
小二又喊道:
“我們駙馬說了,隻有真正有文化的人,才能看懂這本書!”
先前扔書的人想了想,又默默把撿了回來……
又翻了兩頁,連連點頭道:“寫得也不是不行。”
“這印刷倒是精美,清晰得很!”
另一個人沒有那麽浮躁,認真看起來,忍不住讚歎。
許多人隻是來湊熱鬧。
而百貨樓外麵。
聚攏了大批的人,好奇的聽人講述著書中的內容。
有些東西他們可以明白,但還有些,他們聽著實在是費解……
然而。
除了普通民眾在買書之外。
亦有時刻關注著陸知白動靜的文臣。
見此書發售,便想盡辦法買下一本,一心想要從中找出錯漏之處。
彈劾一次不行,那就多彈幾次……
某個房間之中。
一群文人聚在一起,手持書卷,眉頭緊皺,如臨大敵。
一番左瞧右看,隻覺這書中內容玄之又玄,仿若霧裏看花,竟讓他們迷茫不知對錯。
粗粗讀罷,有人率先發言:
“依我看,這書中內容雖新奇,卻也未必全無可取之處。”
另一人立即反駁道:“哼,此等離經叛道之言,實難苟同,定是那駙馬為博取名聲,胡編亂造。”
又有人說道:“切莫急著下定論,這標點之用,卻另有深意,明顯是比句讀準確多了。”
眾人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但有頭腦聰穎之人,細細思索書中的標點,道:
“這標點之用,或許會引起一場變革啊……”
……
京城中。
那些個讀書人聽聞駙馬印的新書有些蹊蹺,紛紛互相拜訪,談論此事,倒成了這兩天的風氣。
但麵對這樣一本書。
竟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如此一來,讀書人內部,隱約分裂出了幾個群體。
有那思想開明者,欣喜若狂,讚不絕口道:
“書中所言,微言大義。聽聞此書乃是改進的活字印刷,此乃創新之舉,或可開一代新風!”
亦有頑固守舊者,怒發衝冠,極力反對,暴跳如雷道:
“句讀怎可輕易更改?不倫不類,此乃離經叛道,壞了祖宗傳下的規矩,簡直大逆不道!”
這些個儒生,向來將傳統奉若神明,對陸知白這破天荒的創舉,怒目相向,惡言頻出。
……
胡惟庸得到宮裏眼線傳來的消息,聽聞朱元璋問策大儒,想要重修四書五經。
……
九月初七。
風和日麗。
《讓皇帝改名四次的書》,終於是正式發售了。
街道之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這過於新奇的書名,早已在民眾間傳開了。
猶如一個無可抵擋的鉤子,早就勾走了許多人的心。
他們好奇極了。
今天,這書終於在百貨樓裏售賣。
生意一下子爆好。
人流如織,紛紛湧來。
一名小二扯著嗓子喊道:
“不好意思各位,在本店累計消費二兩銀子,才有資格購買!限量兩千本!”
售價則是一百文。
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搶在第一線,買到了這本奇書。
剛一拿到手,他們便迫不及待的翻開,滿心以為是精彩絕倫的新話本。
因為據說原名是叫什麽秘聞錄來著。
但心急火燎地翻開,卻是瞬間就一臉懵逼。
嘴裏嘟囔著:“這都寫的啥呀?”
失望的神色溢於言表。
眾人皆懷著極度的好奇,滿心期待能看到勁爆的宮闈秘事。
可哪有什麽秘聞啊?
連話本子也不是。
“這啥呀,簡直是浪費我的銀子!”
有人憤怒地把書扔在地上,臉色陰沉得烏雲密布。
這下倒是稍稍影響了銷量。
小二又喊道:
“我們駙馬說了,隻有真正有文化的人,才能看懂這本書!”
先前扔書的人想了想,又默默把撿了回來……
又翻了兩頁,連連點頭道:“寫得也不是不行。”
“這印刷倒是精美,清晰得很!”
另一個人沒有那麽浮躁,認真看起來,忍不住讚歎。
許多人隻是來湊熱鬧。
而百貨樓外麵。
聚攏了大批的人,好奇的聽人講述著書中的內容。
有些東西他們可以明白,但還有些,他們聽著實在是費解……
然而。
除了普通民眾在買書之外。
亦有時刻關注著陸知白動靜的文臣。
見此書發售,便想盡辦法買下一本,一心想要從中找出錯漏之處。
彈劾一次不行,那就多彈幾次……
某個房間之中。
一群文人聚在一起,手持書卷,眉頭緊皺,如臨大敵。
一番左瞧右看,隻覺這書中內容玄之又玄,仿若霧裏看花,竟讓他們迷茫不知對錯。
粗粗讀罷,有人率先發言:
“依我看,這書中內容雖新奇,卻也未必全無可取之處。”
另一人立即反駁道:“哼,此等離經叛道之言,實難苟同,定是那駙馬為博取名聲,胡編亂造。”
又有人說道:“切莫急著下定論,這標點之用,卻另有深意,明顯是比句讀準確多了。”
眾人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但有頭腦聰穎之人,細細思索書中的標點,道:
“這標點之用,或許會引起一場變革啊……”
……
京城中。
那些個讀書人聽聞駙馬印的新書有些蹊蹺,紛紛互相拜訪,談論此事,倒成了這兩天的風氣。
但麵對這樣一本書。
竟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如此一來,讀書人內部,隱約分裂出了幾個群體。
有那思想開明者,欣喜若狂,讚不絕口道:
“書中所言,微言大義。聽聞此書乃是改進的活字印刷,此乃創新之舉,或可開一代新風!”
亦有頑固守舊者,怒發衝冠,極力反對,暴跳如雷道:
“句讀怎可輕易更改?不倫不類,此乃離經叛道,壞了祖宗傳下的規矩,簡直大逆不道!”
這些個儒生,向來將傳統奉若神明,對陸知白這破天荒的創舉,怒目相向,惡言頻出。
……
胡惟庸得到宮裏眼線傳來的消息,聽聞朱元璋問策大儒,想要重修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