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知白說:
“你既有了身子,以後飲食、出行確實都要注意。我也得抓緊想想,以前有沒有看過相關的書……”
朱長樂聽了不禁噗嗤一笑,又說:
“你好好的,就比什麽都強。”
……
第二天。
天氣微寒,朱長樂原本以為陸知白會睡懶覺,好好地養傷。
沒想到他一大早就起來了。
吃過飯之後,陸知白還匆匆進宮去了。
下了朝,武英殿門口。
朱元璋看到他,也相當詫異:
“你不在家養傷,跑來作甚?”
陸知白行了半禮,笑道:
“陛下,我來看胡惟庸是否伏誅了。倘若沒有……能否多留他幾日?”
朱元璋震驚不解,瞪大了眼睛望著陸知白,沉聲道:
“你這是何意?難道想為他求情?”
朱元璋滿臉的不可思議,說:
“若不是他派人刺駕,你也不會受傷。”
兩人先後走進大殿。
陸知白微微一笑,解釋道:
“兒臣自然不可能對他心存憐憫,隻是想和他聊一聊。”
朱元璋哼了一聲,說:“與那亂臣賊子,有何可談的?”
陸直白感覺一時有些難以開口,斟酌一番,終於說:
“陛下啊,史書中許多皇帝做一些事情,都會假手於人,不讓自己背負不好的名聲……
兒臣,就是想去和胡惟庸請教一下,這方麵的經驗。”
朱元璋聽後,深深望了他一眼。
便開始踱步,麵色凝重,陷入了思索。
不久,他冷哼一聲,說道:
“咱一生光明磊落,豈會在意那些虛名!
不過,你既有此想法,倒也可允你一試……但你務必小心,莫要著了那賊子的道!”
陸知白嘿嘿一笑,說道:“陛下放心,兒臣自會謹慎行事。”
隨後。
陸知白在侍衛的陪同下,來到了關押胡惟庸的房間。
胡惟庸已經從大牢中被提了出來。
昨天三司會審,他死活不肯認罪,拒不承認自己的罪行,折騰到大半夜。
本以為今天會再審,卻萬萬沒想到,他見到的人居然是陸知白。
胡惟庸此時戴著枷鎖,蓬頭垢麵,神色萎靡,但一看到陸知白,他的雙眼立刻亮了,爆發出驚人的憤恨之色。
陸知白在短榻上坐下,就好似沒看到他一般,也不搭理,吩咐人道:“上茶,我渴了。”
胡惟庸死死的盯著他,等著他開口審訊。
翻來覆去的,都是那些問題吧。
但陸知白仍然沒有理他,隻是用看傻子的目光看了他一眼。
陸知白真是不能理解,包括曆史上的,胡惟庸為何有不臣之心?
難道真的以為自己可以勝利嗎?
不是,老朱有那麽多兒子呢,十四歲以上的都有七八個,你謀個錘子的反。
再說了。
就算老朱這次不幸殉國,國家也不會動蕩。
朱標登基,馬皇後垂簾聽政。過了一段艱難的適應期之後,一切還是會走上正軌。
不過,當陸知白得知胡惟庸逃竄,就明白了。
謀反,其實就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
沒打著,那就跑唄。
問題是跑都跑不出去。
好好反思吧你,菜狗子!
陸知白不再管胡惟庸。
宮人端上了茶,又捧上點心。
還有人送來一摞書。
陸知白喝茶,吃點心,悠然地拿起那薄薄的書,其實是話本子,搖頭晃腦的看了起來。
他無比閑適,翻看話本,有時還發出笑聲,完全是旁若無人。
胡惟庸被當成了空氣。
時間一點點過去,卻也沒有人來催。
陸知白悠然自若,一本接一本的看著,樂不可支。
這些是李貓子等人寫的其他話本子,題材雜七雜八。
“你既有了身子,以後飲食、出行確實都要注意。我也得抓緊想想,以前有沒有看過相關的書……”
朱長樂聽了不禁噗嗤一笑,又說:
“你好好的,就比什麽都強。”
……
第二天。
天氣微寒,朱長樂原本以為陸知白會睡懶覺,好好地養傷。
沒想到他一大早就起來了。
吃過飯之後,陸知白還匆匆進宮去了。
下了朝,武英殿門口。
朱元璋看到他,也相當詫異:
“你不在家養傷,跑來作甚?”
陸知白行了半禮,笑道:
“陛下,我來看胡惟庸是否伏誅了。倘若沒有……能否多留他幾日?”
朱元璋震驚不解,瞪大了眼睛望著陸知白,沉聲道:
“你這是何意?難道想為他求情?”
朱元璋滿臉的不可思議,說:
“若不是他派人刺駕,你也不會受傷。”
兩人先後走進大殿。
陸知白微微一笑,解釋道:
“兒臣自然不可能對他心存憐憫,隻是想和他聊一聊。”
朱元璋哼了一聲,說:“與那亂臣賊子,有何可談的?”
陸直白感覺一時有些難以開口,斟酌一番,終於說:
“陛下啊,史書中許多皇帝做一些事情,都會假手於人,不讓自己背負不好的名聲……
兒臣,就是想去和胡惟庸請教一下,這方麵的經驗。”
朱元璋聽後,深深望了他一眼。
便開始踱步,麵色凝重,陷入了思索。
不久,他冷哼一聲,說道:
“咱一生光明磊落,豈會在意那些虛名!
不過,你既有此想法,倒也可允你一試……但你務必小心,莫要著了那賊子的道!”
陸知白嘿嘿一笑,說道:“陛下放心,兒臣自會謹慎行事。”
隨後。
陸知白在侍衛的陪同下,來到了關押胡惟庸的房間。
胡惟庸已經從大牢中被提了出來。
昨天三司會審,他死活不肯認罪,拒不承認自己的罪行,折騰到大半夜。
本以為今天會再審,卻萬萬沒想到,他見到的人居然是陸知白。
胡惟庸此時戴著枷鎖,蓬頭垢麵,神色萎靡,但一看到陸知白,他的雙眼立刻亮了,爆發出驚人的憤恨之色。
陸知白在短榻上坐下,就好似沒看到他一般,也不搭理,吩咐人道:“上茶,我渴了。”
胡惟庸死死的盯著他,等著他開口審訊。
翻來覆去的,都是那些問題吧。
但陸知白仍然沒有理他,隻是用看傻子的目光看了他一眼。
陸知白真是不能理解,包括曆史上的,胡惟庸為何有不臣之心?
難道真的以為自己可以勝利嗎?
不是,老朱有那麽多兒子呢,十四歲以上的都有七八個,你謀個錘子的反。
再說了。
就算老朱這次不幸殉國,國家也不會動蕩。
朱標登基,馬皇後垂簾聽政。過了一段艱難的適應期之後,一切還是會走上正軌。
不過,當陸知白得知胡惟庸逃竄,就明白了。
謀反,其實就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
沒打著,那就跑唄。
問題是跑都跑不出去。
好好反思吧你,菜狗子!
陸知白不再管胡惟庸。
宮人端上了茶,又捧上點心。
還有人送來一摞書。
陸知白喝茶,吃點心,悠然地拿起那薄薄的書,其實是話本子,搖頭晃腦的看了起來。
他無比閑適,翻看話本,有時還發出笑聲,完全是旁若無人。
胡惟庸被當成了空氣。
時間一點點過去,卻也沒有人來催。
陸知白悠然自若,一本接一本的看著,樂不可支。
這些是李貓子等人寫的其他話本子,題材雜七雜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