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公社見領導
陸團白天冷冰冰,晚上跪著哄媳婦 作者:山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好在,沈妍也不是原主,更加沒有想要隨軍的意思。
所以該說的事情還是要在信裏說清楚,省得這個男人時不時試探一下自己。
至於相不相信她會改邪歸正,這就不歸沈妍管了。
她寫信給她大哥,主要是想讓沈長柏看看城裏有沒有養豬還有考中的學習資料,讓他給自己寄一份。
至於陸尋,也是突然才想起來的,兩人說清楚,之後就分居兩地,大家相安無事不也挺好的?
晚上回去的時候,沈妍也跟家裏人說了這個事情。
對於沈妍的決定,家裏都是支持的。
沈長安如今已經去食品廠上班了,聽說還挺受上麵領導的看重的,這些也都是多虧了沈妍。
“你就放心去做,這養豬一些精細一點護理的活你可以做,至於養豬打掃豬圈這些,村子裏大把人也會做,到時候估計都不用你自己上手,先去做了再說。”
沈家人一直都是這樣,對於沈妍想做的事情,都是無條件支持。
大家都知道,大隊是真的窮。
畢竟大隊的會計就在他們家,什麽情況他們是最清楚的。
就去年,買糧種的錢都還是找人借的。
公社下麵這麽多大隊,大家的條件都大差不差的。
要是各個大隊自己能夠自給自足,帶動一下經濟的話,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她相信,沒有哪個領導會不想要這樣的大隊。
沈父這會也開口了。
“明天我跟小妍一塊去,你們就別擔心了,上麵的領導之前好幾次開會都在說這個問題,但是大家都是靠山吃山,就算是想要自給自足,也沒有這個條件,現在小妍提出了這個辦法,這相信上麵的領導會好好考慮一下的。”
沈母聽到丈夫都這麽說了,也就稍微放心了下來。
第二天,劉長根還有沈父帶著沈妍幾人就一塊上了公社。
公社就在鎮上,這邊有專門的辦事處。
不過即便是說辦事處,這邊的條件也是有些簡陋的。
都是聯排的單層土坯房做的屋子,外麵的牆壁上倒是貼了不少標語。
外麵還假模假樣的弄了一扇大鐵門。
鐵門進去就是一大片空地,之後再是公社的辦公地點。
幾人到的時候,這邊公社的領導剛上班,在看到是劉長根來了,這邊的幹事就跟過來跟他打招呼。
“劉大隊長,今天怎麽有空過來,是找我們崔主任的嗎?”
劉長根樂嗬嗬地朝著劉幹事點頭。
“對,有點事情要來找崔主任。”
“那你得等一會,崔主任昨天就說了,今天上班之前要去下麵的大隊一趟,很快就會回來。”
“成,那我們現在這邊等等就行。”劉長根之前一直上來開會,對於公社這邊的情況也是熟悉,一點的這不認生。
就這麽帶著沈妍幾人找了個地方坐下了。
坐下之後,劉幹事給幾人分別倒了一杯茶水,之後就去忙活去了。
公社這邊的工作看起來也挺瑣碎的,特別是下麵的大隊,出了什麽事情也都是找公社這邊。
好在,幾人等了半個小時之後,崔主任回來了。
沈妍跟著劉長根一起起身,在看到這個崔主任的時候,似乎也沒想到,這崔主任是這麽隨和的人。
簡單的中山裝,但是衣服上麵已經打了好幾個補丁,帶著有些厚重的眼鏡,見人都是樂嗬嗬的,給人的感覺十分和善。
在聽到劉長根他們是來談事的,直接就把人帶到了他的辦公室裏麵。
等到坐下之後,這才地問道:“這是有什麽事情想要跟我商量啊,看著你們這帶了這麽多人馬,我還有點害怕。”
兩人年紀相當,崔主任一看也是沒少在外麵曬太陽,皮膚有些黝黑,之前就一直有打交道,所以關係很好,這會劉長根也開起了玩笑。
“誒,瞧崔主任你這句話說的,我們是來商量事情的,可不是來找您幹架的。”
劉長根說完就先介紹了一下沈妍,崔主任其實一早就已經注意到她了。
畢竟沈妍這個身板,還這麽白,站在人群裏麵的時候,幾乎第一眼看的就是她。
不過到底是女同誌,也隻是看了她一眼,點頭算是打招呼了,等著劉長根的下文。
“是這樣的,這小沈同誌啊,是個十分有想法的年輕人,這不,之前在我們大隊裏麵養豬,把我們大隊的豬都給養得白白胖胖的,這才短短兩個月的功夫,豬已經長到快兩百斤了,之後估計還會繼續長......”
劉長根先是鋪墊了一通,在聽到這兒豬這會都兩百斤了,崔主任也隻是小小的驚訝了一瞬。
“哦?這麽厲害?”
就聽到劉長根繼續說道:“小沈呢,是個高中生,雖然當時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畢業,但是看過的書可不少,之前還看過養豬的一些書本報刊,這段時間豬有個小毛病,也是她給治好的。”
“但是主任您也知道,咱們大隊的條件有限,也沒什麽錢,去年買糧種的錢都還是找的公社借的錢,於是小沈同誌想著,自己會養豬,要不就在村子裏麵搞一個養豬場,掛靠在公社名下,到時候的話也能幫著公社分擔一些壓力,還能在村子裏建所小學。
免得孩子上學都要跑到公社這邊來,您說是吧?咱們小沈是個好同誌,時時刻刻都想著我們大隊裏麵的百姓的。
我們現在呢,就有一個難題,那就是沒有錢,也沒有渠道去買種豬,想問下,主任這邊有沒有什麽好的提議?”
劉長根一口氣說了這麽多。
直接就把崔主任都給說懵圈了。
緩了好一會這才開口說道:“所以,你們現在是想要我們公社去幫你們借種豬?”
劉長根點頭,“對,種豬,咱們看看能不能培育出新的品種來,還有搞一個豬圈,之後我們這邊的知青還有社員都幫忙照顧。”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想養豬,全程都對豬負責。
等到豬圈賺錢了,還給公社幾頭豬,剩下賺到的錢,再拿去建小學。
之後還能幫著公社分攤壓力,也不用跟公社伸手要錢了。
所以該說的事情還是要在信裏說清楚,省得這個男人時不時試探一下自己。
至於相不相信她會改邪歸正,這就不歸沈妍管了。
她寫信給她大哥,主要是想讓沈長柏看看城裏有沒有養豬還有考中的學習資料,讓他給自己寄一份。
至於陸尋,也是突然才想起來的,兩人說清楚,之後就分居兩地,大家相安無事不也挺好的?
晚上回去的時候,沈妍也跟家裏人說了這個事情。
對於沈妍的決定,家裏都是支持的。
沈長安如今已經去食品廠上班了,聽說還挺受上麵領導的看重的,這些也都是多虧了沈妍。
“你就放心去做,這養豬一些精細一點護理的活你可以做,至於養豬打掃豬圈這些,村子裏大把人也會做,到時候估計都不用你自己上手,先去做了再說。”
沈家人一直都是這樣,對於沈妍想做的事情,都是無條件支持。
大家都知道,大隊是真的窮。
畢竟大隊的會計就在他們家,什麽情況他們是最清楚的。
就去年,買糧種的錢都還是找人借的。
公社下麵這麽多大隊,大家的條件都大差不差的。
要是各個大隊自己能夠自給自足,帶動一下經濟的話,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她相信,沒有哪個領導會不想要這樣的大隊。
沈父這會也開口了。
“明天我跟小妍一塊去,你們就別擔心了,上麵的領導之前好幾次開會都在說這個問題,但是大家都是靠山吃山,就算是想要自給自足,也沒有這個條件,現在小妍提出了這個辦法,這相信上麵的領導會好好考慮一下的。”
沈母聽到丈夫都這麽說了,也就稍微放心了下來。
第二天,劉長根還有沈父帶著沈妍幾人就一塊上了公社。
公社就在鎮上,這邊有專門的辦事處。
不過即便是說辦事處,這邊的條件也是有些簡陋的。
都是聯排的單層土坯房做的屋子,外麵的牆壁上倒是貼了不少標語。
外麵還假模假樣的弄了一扇大鐵門。
鐵門進去就是一大片空地,之後再是公社的辦公地點。
幾人到的時候,這邊公社的領導剛上班,在看到是劉長根來了,這邊的幹事就跟過來跟他打招呼。
“劉大隊長,今天怎麽有空過來,是找我們崔主任的嗎?”
劉長根樂嗬嗬地朝著劉幹事點頭。
“對,有點事情要來找崔主任。”
“那你得等一會,崔主任昨天就說了,今天上班之前要去下麵的大隊一趟,很快就會回來。”
“成,那我們現在這邊等等就行。”劉長根之前一直上來開會,對於公社這邊的情況也是熟悉,一點的這不認生。
就這麽帶著沈妍幾人找了個地方坐下了。
坐下之後,劉幹事給幾人分別倒了一杯茶水,之後就去忙活去了。
公社這邊的工作看起來也挺瑣碎的,特別是下麵的大隊,出了什麽事情也都是找公社這邊。
好在,幾人等了半個小時之後,崔主任回來了。
沈妍跟著劉長根一起起身,在看到這個崔主任的時候,似乎也沒想到,這崔主任是這麽隨和的人。
簡單的中山裝,但是衣服上麵已經打了好幾個補丁,帶著有些厚重的眼鏡,見人都是樂嗬嗬的,給人的感覺十分和善。
在聽到劉長根他們是來談事的,直接就把人帶到了他的辦公室裏麵。
等到坐下之後,這才地問道:“這是有什麽事情想要跟我商量啊,看著你們這帶了這麽多人馬,我還有點害怕。”
兩人年紀相當,崔主任一看也是沒少在外麵曬太陽,皮膚有些黝黑,之前就一直有打交道,所以關係很好,這會劉長根也開起了玩笑。
“誒,瞧崔主任你這句話說的,我們是來商量事情的,可不是來找您幹架的。”
劉長根說完就先介紹了一下沈妍,崔主任其實一早就已經注意到她了。
畢竟沈妍這個身板,還這麽白,站在人群裏麵的時候,幾乎第一眼看的就是她。
不過到底是女同誌,也隻是看了她一眼,點頭算是打招呼了,等著劉長根的下文。
“是這樣的,這小沈同誌啊,是個十分有想法的年輕人,這不,之前在我們大隊裏麵養豬,把我們大隊的豬都給養得白白胖胖的,這才短短兩個月的功夫,豬已經長到快兩百斤了,之後估計還會繼續長......”
劉長根先是鋪墊了一通,在聽到這兒豬這會都兩百斤了,崔主任也隻是小小的驚訝了一瞬。
“哦?這麽厲害?”
就聽到劉長根繼續說道:“小沈呢,是個高中生,雖然當時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畢業,但是看過的書可不少,之前還看過養豬的一些書本報刊,這段時間豬有個小毛病,也是她給治好的。”
“但是主任您也知道,咱們大隊的條件有限,也沒什麽錢,去年買糧種的錢都還是找的公社借的錢,於是小沈同誌想著,自己會養豬,要不就在村子裏麵搞一個養豬場,掛靠在公社名下,到時候的話也能幫著公社分擔一些壓力,還能在村子裏建所小學。
免得孩子上學都要跑到公社這邊來,您說是吧?咱們小沈是個好同誌,時時刻刻都想著我們大隊裏麵的百姓的。
我們現在呢,就有一個難題,那就是沒有錢,也沒有渠道去買種豬,想問下,主任這邊有沒有什麽好的提議?”
劉長根一口氣說了這麽多。
直接就把崔主任都給說懵圈了。
緩了好一會這才開口說道:“所以,你們現在是想要我們公社去幫你們借種豬?”
劉長根點頭,“對,種豬,咱們看看能不能培育出新的品種來,還有搞一個豬圈,之後我們這邊的知青還有社員都幫忙照顧。”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想養豬,全程都對豬負責。
等到豬圈賺錢了,還給公社幾頭豬,剩下賺到的錢,再拿去建小學。
之後還能幫著公社分攤壓力,也不用跟公社伸手要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