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經過這番了解,許天對這時代的科舉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一個感覺,很殘酷。


    他之前對科舉一直還有那麽一點僥幸心理,覺得自己好歹也是高考中闖過來的佼佼者,若是再年輕一些,下定決心走科舉之路不是完全沒希望,說不定還有那麽一絲考上的可能。


    如今他是徹底心涼了,怪不得科舉素來有鯉魚躍龍門之說,以前還以為是誇大之辭。


    “我對此倒也有一番看法”,崔先生接著說道。


    “襄州乃至山南東道地處天下之中,有其利,也有其弊。雖曆史久遠,肇始於三皇,但自古乃四衝之地,軍事要地。


    因此每當天下不穩,鼎革或者戰亂起時,此地百姓極易受到牽連,所受之傷害極大。


    尤其是最近數百年,自漢末魏蜀吳三分,至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再到南北多朝對立,襄州一直處於戰事前沿。


    本地百姓無法安居樂業,流離失所,世家大族也在長久兵亂中相繼凋落和遷走,因此本地文化難以積澱和昌盛。”


    兩人都認真地聽著,這個說法很有道理,曆史的確是這樣。


    “也就是最近兩百年國朝建立之後才安穩些,農工商貿容易恢複,文化重建卻極為困難。


    而且商業之鼎盛反而讓本地人更重商利,民風不重視文化和仕途。俗語言百年樹人,本地僅存的世家大族卻遲遲沒有建樹,甚至有的已拋棄了家學和仕途上之追求,轉而為商。


    他等不能引領風尚,民間缺少文化積累也在所難免。我以為這才是荊襄之地難以出進士的根本原因所在。”


    “周兄和崔兄說的都很好,所見極為深刻。戰亂對民間的影響太大,經常造成文化和技術上的大退步,恢複起來又極為困難,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安定。”許天評價道。


    周明占跟著感歎道:“我大唐立國以來,雖經曆了武周之亂,所幸民間百姓傷害不大。


    開元天寶之時是何等氣象,卻完全被後來的安史之亂破壞了,時至今日還處於沉淪中。每每思及,心痛不已,甚至夜不能寐。”


    說到這個,幾人都是唏噓不已,片刻無言。


    “你等可是讓我好找。”此時一邊王永的聲音傳來。


    “守誠可已忙完了?”


    “今日來人不少,我也隻是一聽指使的,趕緊,今日請來了一位要人,稍後主持人要講話,眾人正在聚合,各位一同去吧。”


    “是何重要人士?”


    “我先不說,稍後,你等自然就知曉了。”王永賣了個關子。


    今日來的人的確不少,除了此時已經上山的,還有數十人,大致聚在一起,各自三五成群議論紛紛,好不熱鬧。


    “看,那幾位年輕些的都是本州州學的學子,還有那數位是下麵縣學的學子,剩下的大都是我山南東道的才學之士。


    其中還有以往的學士甚至往年的貢士,另外還有一些外地來定襄城的人士,我等可以過去結識一番。”王永一邊走著一邊指著介紹道。


    許天看著這些人,年齡都不算很大,最大的也就三十餘歲,裝扮上倒沒有看出什麽特別之處,除了那幾個學子看起來要服裝要整齊統一一些。


    “許天兄,你也來了。”許天此時突然聽到有人叫他。


    他轉頭一看,竟然是何文才,沒想到,他今天也來了。


    “原來是文才兄弟,沒想到你今日也到此地來了,有些日子沒見麵了。”


    “不敢,叫我文才就好,有些時日沒有與許天兄會麵了。”


    兩人又是一陣寒暄。然後許天將他介紹給崔先生和周名章。


    何文才算是許天在這時代結識的比較早的人,那時他還懵懵懂懂,今日猛的一見,還真有點親切感。


    以前隻以為他是一個鄉下裏正的兒子,略通點文學而已,今日才發覺沒有那麽簡單。


    “各位,請各位稍稍安靜。”幾人還沒有詳談,這時聽到有人在這麽喊,如此又重複了幾遍,人群的話語聲終於小了,隻剩下竊竊私語。


    “許天也許還不認識,喊話的此人是州學的助教,此前也曾兩次舉貢進士,隻是最終沒有得誌,無奈走了明經之途。”崔先生來到身邊小聲介紹道。


    “今日在場各位都是我襄州俊賢之士,又是一年相會之時,稍後我等一同拜望武侯祠。


    不過今日有幸請來了一位名士,元和十一年之狀元鄭懈鄭蘊山郎君,下麵有請他上台來,各位一睹他之風采。”有主持人在坡地的高處喊道。


    眾人聽到有狀元出現,頓時議論紛紛,左顧右盼。許天也是內心一震,有狀元郎來了。


    這可不是電視上的表演,而是活生生的真人。拜後世所賜,狀元郎這個詞也帶著傳奇的色彩。


    “鄭官人如今是定襄城掌書記,在李愬節度麾下從事,也親身參與了李將軍伐蔡州之事,可謂有功在身,往後前途無量。”


    伴隨著主持人的介紹,從人群中走出一人到了台上,此人約莫三十歲左右,瘦瘦的,看起來普普通通,裝扮也尋常。若是沒人介紹,還真看不出他就是曾經的狀元。


    隻見此人走上台,先對著大眾拱了拱手,麵帶笑意地說道:“今日某蘊山很榮幸能在諸葛武候先生所居之地與襄州的各位才士相會。


    定襄城此地多才俊,我年前才跟隨李將軍來定襄城不久,多有不懂之處,還望各位海涵賜教。”


    “鄭郎君貴為朝廷七品職官,平日也難得一見,今日他願意來此,可見對我定襄城俊才之青眯。


    不妨請鄭狀元指點一番治學和科舉之道,想必此刻台下有甚多人願洗耳恭聽。”


    “不敢,各位高才麵前,談不上指點,關於治學和科舉之道,我才學有限,不敢妄言,隻能提一番個人之見解。”


    “反複思索之下,唯有一語,學貴以專。”


    看來這鄭郎君還是比較謙虛的,也確實有些見解。


    “學貴以專,想必這就是鄭郎君多年以來至深之感悟,言簡意賅,我等皆要細心體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第一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辭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辭也並收藏大唐第一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