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複國,已成彌天大夢。
北部蒙匪馬隊節節敗退的同時,奉天密探也在全省清掃宗社殘黨。
江家借此契機,渾水摸魚,立過多少功勞,造成多少冤案,權且不在話下。
隻道是從此以後,“鬼拍門”這諢號,已然漸漸在奉省流傳開來。
莫說是江連橫,即便是趙國硯等人,再去外地辦差,各地麵兒上的合字,甚至於衙署官差,也都對其禮遇有加,萬事通融,可謂給足了麵子。
江家每至一處,保險生意便開在一處。
店麵無需多大,有時不過三五個夥計,看上去更像是一處望風踩點的哨站。
縱橫貨運保險公司,去掉“貨運”二字,業務擴展至水險、火險、壽險等等門類。
所謂的保險,其含義也在不斷擴大。
單純的保單生意,當然不曾放棄,但明眼人已經將其視作一種“靠幫”的方式。
當然,即便地麵兒上的合字不“靠幫”,那倒也沒有關係。
江連橫收刀入鞘,講究以和為貴。
隻要不是跟江家爭名奪利,便合該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如有告幫求助的地方,江家也都按照江湖規矩,能幫則幫。
不過,人有親疏遠近。
幫多幫少,那就得看江家的心情了。
兩家爭利,一個“靠幫”,一個不“靠幫”,江家幫誰自然是不言而喻。
至於“靠幫”江家,到底有多大用處,不妨這麽說吧!
你隻要不是自尋死路的虎逼,沒幹出往老張兄弟幾個門口潑大糞、刨人家祖墳、睡人家姨太太之類的荒唐事;
甭管遇到什麽麻煩,隻管到省城來,見到了江連橫,如實陳述,跪地磕頭,恭恭敬敬地叫一聲“東家”。
然後,你就可以回家了。
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
快則三兩天,慢則個把月,恍然間便會發現,你那點事兒,根本就不叫個事兒!
奉天這邊,和勝坊改換了職業經理和賬房,生意依舊紅火。
會芳裏在董二娘的代管下,竟也慢慢起死回生,雖說還遠遠比不上往日的盛況,但整頓的成效卻是顯而易見。
窯姐兒見了她,仿佛是耗子見了貓。
甭管是做桌麵兒的,還是做炕麵兒的,全都玩命幹活兒。
每日上午,娼館裏必定傳來一陣“叮叮鐺鐺”的聲響。
怎麽呢?
原來娼館這行當,也有祖師爺,一說是管仲,一說是呂祖,一說是插花老祖。
別家不論,會芳裏供奉的乃是管仲。
窯姐兒怕開不了盤子,挨罰挨打,於是每日上午,便按照老令兒,左手端著尿盆兒,右手拿著棒槌,邊敲邊嘟囔:
“管仲,管仲,保弟子今天生意興隆……”
好歹管仲也是一代能臣名相,他若泉下有靈,見了這副場麵,也不知道心裏會是什麽滋味兒。
總而言之,在這段時日裏,江家可謂是順風順水,頗有種乘風而上的勢頭。
鬥轉星移,山林換色。
轉眼間,一夜蕭風凋百樹,已然是深秋時節。
一場滂沱驟雨過後,江家確定新規,正式開山立櫃的儀式也隨之開始。
這天傍晚,江家大宅門外的胡同裏,眾弟兄個個身穿黑色短打,三五成群,說說笑笑,有如百川東歸一般,從省城四麵八方匯聚而來。
宅院大門緊閉。
袁新法帶人守在外頭,眼見著眾弟兄越聚越多,把整條胡同擠得如同鬧市,卻始終不曾開門。
原因很簡單,現在還輪不到他們進院拜山。
不多時,薛應清帶著頭刀子等人走進胡同。
袁新法這才側身推開大門,甕聲甕氣地說:“薛掌櫃,請進。”
“你們先在外頭等會兒吧!”
薛應清朝自己人知會一聲,隨即提起裙擺,邁步走進院內,黑漆鐵門隨之關閉。
緊接著,趙國硯也帶了幾個弟兄趕過來,照例是孤身走進院內,無人敢有異議。
很快,劉雁聲和溫廷閣也結伴而來。
“溫兄,上桌吃飯不算什麽,你得能看見大嫂,那才真正算是江家的門裏人呐!”
“原來如此,來來來,劉兄你先請!”
接著,院門最後一次開啟。
可黑漆鐵門正要關閉的時候,李正西突然從院子裏走了出來。
“裏麵馬上就開始了,外頭都消停點兒!”
眾弟兄頓時噤聲沉默,連忙換上一副嚴肅的神情。
李正西點點頭,正要轉身回到院子裏時,卻又忽地停下腳步,看向門邊站著的一個弟兄,上下打量了兩眼,開口問:“你是不是跟溫廷閣盯過紅樓公館?”
那弟兄愣了一下,旋即應聲道:“是,三哥,怎麽了?”
“你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盯梢的?”
“哎喲,這……有點兒記不清了,還沒入夏那會兒吧?”
李正西思忖了片刻,又問:“我進號子以前,伱在不在盯梢?”
那弟兄立馬點點頭,“那肯定在,比那時候早多了。三哥,我、我咋的了?”
李正西的神情忽然有些落寞,“沒啥事兒,你們先在外頭等一會兒吧!”
說完,他便頭也不回地轉身走進宅院。
這時候,院子裏香火具備,看起來十分簡樸,卻又完全是按照關外的規矩操辦。
四周擺著八張圓桌,宅子門口,擺著十把交椅,其中兩把緊挨著放在正中間,其餘八把交椅,如同雁陣一般左右排開。
寓意不言自明。
為首兩個,自是江、胡二人。
其餘八個,分別代指:東南西北,薛趙劉溫。
盡管趙正北此刻身在軍營,而且早已斷絕了家裏的事務,但胡小妍仍然堅持給他留下一把交椅,用以彰顯北風在江家的地位。
儀式開始,江連橫和胡小妍分別落座。
眾人以茶淨口。
薛應清頭一個走上前。
按禮來說,拜山入夥,當行跪拜上香,可她是個女人,又是連旗入夥,而且輩分太大,論規矩,江連橫受不起她一拜,索性就讓她萬事從簡,隻是上前敬了杯茶。
薛應清混跡江湖日久,知道什麽場合能開玩笑,什麽場合務必嚴肅認真。
款步上前,她便朝著江、胡二人深施一禮,恭敬道:
“大當家的開山立櫃,庇佑一方,薛應清一介女流,承蒙東家開明不棄,容我在此落地安根。請吃了這杯茶,從今往後,我與大當家的一條心,同舟共濟,絕不背誓。”
江連橫接過茶碗兒,抿了一口,說:“咱們都是一家人,快請坐。”
趙國硯第二個走上前。
他便有些麻煩了。
按“四梁八柱”的匪話來說,趙國硯算是江家的“炮頭”。
除去四風口那幫小靠扇的以外,他是最早跟隨江連橫的人,舍命救主,立過大功,“過堂”試膽雖說免了,但遞交拜山的字據、焚香、叩頭、起誓,卻是樣樣不少。
關外拜山入夥,不在關公麵前盟誓,隻在大櫃麵前叩瓢。
點燭焚香,也不燒三炷半,而是燒十九炷香。
關外“橫把兒”奉十八羅漢為祖師,敬香時,按照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擺放。
中間一炷大香,敬的便是大當家。
按說給活人敬香,似乎不是什麽好兆頭,但風俗各異,習慣也就成了自然。
關外盟誓不對天,大當家的就是天!
誓詞也不如老洪門三十六誓那般文雅,都是清一水兒的大白話。
如有背誓之人,不求諸鬼神懲治,隻求他日手刃叛徒,方才大快人心。
明晃晃的燭光燈影下,趙國硯一邊敬香,一邊高聲頌念江家的新規誓詞:
“大當家的開山立櫃,庇佑一方!我趙國硯,祖籍河北滄州,當年幸得大當家的高抬貴手,饒我一命,容我在此落地安根。從今往後,我與大當家的一條心,不計生死,赴湯蹈火,如有半句假話,請大當家的插了我,請眾弟兄插了我……”
江連橫抬抬手,沉聲道:“國硯,你我是過命的交情,快請坐。”
劉雁聲緊隨其後。
入鄉隨俗,隻見他一邊敬香,一邊操著南國口音念起誓詞:
“大當家的開山立櫃,庇佑一方!我劉雁聲,宣統元年,隨同大師爸由南國來到關東,恰逢亂世,天災人禍,瘟疫橫行,萬幸有大當家的於危難之際,施以援手相助,容我在此落地安根。從今往後,我與大當家的一條心,竭盡所能,不遺餘力,如有半句假話,請大當家的插了我,請眾弟兄插了我……”
江連橫點點頭,低聲道:“雁聲,譚先生於我有賜名之恩,快請坐。”
溫廷閣款步上前。
跪身施禮,敬香盟誓:
“大當家的開山立櫃,庇佑一方!我溫廷閣,祖籍熱河承德,辛亥年遭逢大難,飄零關東,好在有大當家的提攜幫襯,容我在此落地安根。從今往後,我與大當家的一條心,信守家規,令行禁止,如有半句假話,請大當家的插了我,請眾弟兄插了我……”
江連橫擺擺手,寬慰道:“廷閣,四海之內皆兄弟,快請坐。”
張正東跪地:
“我祖籍山東,什麽地方,讓我給忘了,總之大哥大嫂對我恩重如山。今生來世,我都跟大哥大嫂一條心,有窯有片,指哪打哪,要是敢有半分推辭,請大哥大嫂插了我,請弟兄們插了我……”
王正南磕頭:
“我知道自己什麽樣兒,沒有大哥大嫂,我活不到今天。今生來世,我都跟大哥大嫂一條心,不爭不貪,不求不私,要是有半句假話,請大哥大嫂插了我,請弟兄們插了我……”
李正西含淚:
“大哥大嫂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今生來世,我都跟大哥大嫂一條心,奉行忠義,肝膽相照,要是有半點沒做到,請大哥大嫂插了我,請弟兄們插了我……”
胡小妍微微頷首,忙說:“東風、南風、西風——”
說著,她瞥了一眼身旁的空位,“還有北風,咱們不是血親,勝似血親,快別跪著了!”
眾人各自落座,成雁陣排開。
胡小妍轉頭看向江連橫,推了推他的胳膊,輕聲說:“我先上去了。”
“這裏沒人敢笑話你。”江連橫皺眉問道,“非得上去麽?”
胡小妍垂下眼眸,強撐起笑顏,卻說:“你是家裏的麵子,我這樣……在你身邊坐著不好看,還是讓小花下來吧。”
“管他們呢!他們愛怎麽看怎麽看,我不在乎。”
“我在乎。”
胡小妍執意要走,這家裏如果江連橫勸不下來,那便沒人能再勸說下來。
宋媽將她背到二樓書房。
少傾,花姐從宅子裏走了出來,怯生生地走到江連橫旁邊,輕聲道:“老爺。”
江連橫歎了口氣,擺擺手說:“坐吧!”
隨後,宅門大開。
一陣“轟隆隆”的腳步聲隨之響起,卻見五十個身穿黑色短打的江家“響子”,蜂擁著走進院子,每人照例遞上字據、跪身、磕頭、焚香、盟誓……
這些都是有資格配槍的弟兄,不是敢下死手的硬茬兒、就是身懷絕技的小年輕。
“在幫”、“幫外”、“靠幫”之類,並不算在此類。
其中有不少熟悉的麵孔,比方說:頭刀子、康徵、哩哏楞、楞哏哩、老牛、任阿累、常老財、劉梁魁、“薛傑”等等……
按說以闖虎的功勞,足以坐上交椅,自立堂口兒,可有些人偏偏誌不在此,隻想找個靠山,並沒有那麽大的野心,反倒是樂在逍遙,自得其所。
待到禮畢之時,天色也早已全黯淡了下來。
院子裏黑壓壓一片,仿佛墨雲翻滾。
眾人單膝而跪,手捧海碗烈酒,敬拜江家夫婦,以及其麾下諸位頭目。
江連橫提起酒杯,領著一眾頭目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朗聲喝道:
“各位弟兄!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我江連橫能有今時今日,不謝蒼天,不謝後土,全仰仗著眾位兄弟的成全!哥幾個今天幹了這碗酒,讓我聽個響兒,那就是我江某人的結義兄弟,眾誌成城,同甘共苦!來,幹了!”
“幹!”
眾人仰頭酒盡,摔下海碗,“劈裏啪啦”地響成一片。
“開席吧!哥幾個一塊兒吃個飯!”
“多謝東家!”
江連橫笑著揮了揮手,可當他俯身坐下時,嘴角的那抹笑容卻又倏地消失,換了一副相當嚴肅,甚至有些陰狠的神情。
少年時,他曾無數次幻想,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情形。
如今,當這一切真的成為現實,他卻怎麽也開心不起來。
他知道自己剛才說的全是假話,他不可能跟這幫人同甘共苦,但他隻能這麽說。
早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回頭,隻會把自己害死,隻有“不想”,才不至於瘋魔……
不知為何,他忽然想起了手刃周雲甫的那個黃昏,進而有些懊惱,當時為什麽沒跟那個糟老頭子多聊一會兒。
如果換做現在,他大概跟老爺子有說不完的話。
酒菜漸漸被擺上圓桌,江連橫突然轉頭看向小花,卻問:
“我兒子呢?”
(本章完)
北部蒙匪馬隊節節敗退的同時,奉天密探也在全省清掃宗社殘黨。
江家借此契機,渾水摸魚,立過多少功勞,造成多少冤案,權且不在話下。
隻道是從此以後,“鬼拍門”這諢號,已然漸漸在奉省流傳開來。
莫說是江連橫,即便是趙國硯等人,再去外地辦差,各地麵兒上的合字,甚至於衙署官差,也都對其禮遇有加,萬事通融,可謂給足了麵子。
江家每至一處,保險生意便開在一處。
店麵無需多大,有時不過三五個夥計,看上去更像是一處望風踩點的哨站。
縱橫貨運保險公司,去掉“貨運”二字,業務擴展至水險、火險、壽險等等門類。
所謂的保險,其含義也在不斷擴大。
單純的保單生意,當然不曾放棄,但明眼人已經將其視作一種“靠幫”的方式。
當然,即便地麵兒上的合字不“靠幫”,那倒也沒有關係。
江連橫收刀入鞘,講究以和為貴。
隻要不是跟江家爭名奪利,便合該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如有告幫求助的地方,江家也都按照江湖規矩,能幫則幫。
不過,人有親疏遠近。
幫多幫少,那就得看江家的心情了。
兩家爭利,一個“靠幫”,一個不“靠幫”,江家幫誰自然是不言而喻。
至於“靠幫”江家,到底有多大用處,不妨這麽說吧!
你隻要不是自尋死路的虎逼,沒幹出往老張兄弟幾個門口潑大糞、刨人家祖墳、睡人家姨太太之類的荒唐事;
甭管遇到什麽麻煩,隻管到省城來,見到了江連橫,如實陳述,跪地磕頭,恭恭敬敬地叫一聲“東家”。
然後,你就可以回家了。
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
快則三兩天,慢則個把月,恍然間便會發現,你那點事兒,根本就不叫個事兒!
奉天這邊,和勝坊改換了職業經理和賬房,生意依舊紅火。
會芳裏在董二娘的代管下,竟也慢慢起死回生,雖說還遠遠比不上往日的盛況,但整頓的成效卻是顯而易見。
窯姐兒見了她,仿佛是耗子見了貓。
甭管是做桌麵兒的,還是做炕麵兒的,全都玩命幹活兒。
每日上午,娼館裏必定傳來一陣“叮叮鐺鐺”的聲響。
怎麽呢?
原來娼館這行當,也有祖師爺,一說是管仲,一說是呂祖,一說是插花老祖。
別家不論,會芳裏供奉的乃是管仲。
窯姐兒怕開不了盤子,挨罰挨打,於是每日上午,便按照老令兒,左手端著尿盆兒,右手拿著棒槌,邊敲邊嘟囔:
“管仲,管仲,保弟子今天生意興隆……”
好歹管仲也是一代能臣名相,他若泉下有靈,見了這副場麵,也不知道心裏會是什麽滋味兒。
總而言之,在這段時日裏,江家可謂是順風順水,頗有種乘風而上的勢頭。
鬥轉星移,山林換色。
轉眼間,一夜蕭風凋百樹,已然是深秋時節。
一場滂沱驟雨過後,江家確定新規,正式開山立櫃的儀式也隨之開始。
這天傍晚,江家大宅門外的胡同裏,眾弟兄個個身穿黑色短打,三五成群,說說笑笑,有如百川東歸一般,從省城四麵八方匯聚而來。
宅院大門緊閉。
袁新法帶人守在外頭,眼見著眾弟兄越聚越多,把整條胡同擠得如同鬧市,卻始終不曾開門。
原因很簡單,現在還輪不到他們進院拜山。
不多時,薛應清帶著頭刀子等人走進胡同。
袁新法這才側身推開大門,甕聲甕氣地說:“薛掌櫃,請進。”
“你們先在外頭等會兒吧!”
薛應清朝自己人知會一聲,隨即提起裙擺,邁步走進院內,黑漆鐵門隨之關閉。
緊接著,趙國硯也帶了幾個弟兄趕過來,照例是孤身走進院內,無人敢有異議。
很快,劉雁聲和溫廷閣也結伴而來。
“溫兄,上桌吃飯不算什麽,你得能看見大嫂,那才真正算是江家的門裏人呐!”
“原來如此,來來來,劉兄你先請!”
接著,院門最後一次開啟。
可黑漆鐵門正要關閉的時候,李正西突然從院子裏走了出來。
“裏麵馬上就開始了,外頭都消停點兒!”
眾弟兄頓時噤聲沉默,連忙換上一副嚴肅的神情。
李正西點點頭,正要轉身回到院子裏時,卻又忽地停下腳步,看向門邊站著的一個弟兄,上下打量了兩眼,開口問:“你是不是跟溫廷閣盯過紅樓公館?”
那弟兄愣了一下,旋即應聲道:“是,三哥,怎麽了?”
“你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盯梢的?”
“哎喲,這……有點兒記不清了,還沒入夏那會兒吧?”
李正西思忖了片刻,又問:“我進號子以前,伱在不在盯梢?”
那弟兄立馬點點頭,“那肯定在,比那時候早多了。三哥,我、我咋的了?”
李正西的神情忽然有些落寞,“沒啥事兒,你們先在外頭等一會兒吧!”
說完,他便頭也不回地轉身走進宅院。
這時候,院子裏香火具備,看起來十分簡樸,卻又完全是按照關外的規矩操辦。
四周擺著八張圓桌,宅子門口,擺著十把交椅,其中兩把緊挨著放在正中間,其餘八把交椅,如同雁陣一般左右排開。
寓意不言自明。
為首兩個,自是江、胡二人。
其餘八個,分別代指:東南西北,薛趙劉溫。
盡管趙正北此刻身在軍營,而且早已斷絕了家裏的事務,但胡小妍仍然堅持給他留下一把交椅,用以彰顯北風在江家的地位。
儀式開始,江連橫和胡小妍分別落座。
眾人以茶淨口。
薛應清頭一個走上前。
按禮來說,拜山入夥,當行跪拜上香,可她是個女人,又是連旗入夥,而且輩分太大,論規矩,江連橫受不起她一拜,索性就讓她萬事從簡,隻是上前敬了杯茶。
薛應清混跡江湖日久,知道什麽場合能開玩笑,什麽場合務必嚴肅認真。
款步上前,她便朝著江、胡二人深施一禮,恭敬道:
“大當家的開山立櫃,庇佑一方,薛應清一介女流,承蒙東家開明不棄,容我在此落地安根。請吃了這杯茶,從今往後,我與大當家的一條心,同舟共濟,絕不背誓。”
江連橫接過茶碗兒,抿了一口,說:“咱們都是一家人,快請坐。”
趙國硯第二個走上前。
他便有些麻煩了。
按“四梁八柱”的匪話來說,趙國硯算是江家的“炮頭”。
除去四風口那幫小靠扇的以外,他是最早跟隨江連橫的人,舍命救主,立過大功,“過堂”試膽雖說免了,但遞交拜山的字據、焚香、叩頭、起誓,卻是樣樣不少。
關外拜山入夥,不在關公麵前盟誓,隻在大櫃麵前叩瓢。
點燭焚香,也不燒三炷半,而是燒十九炷香。
關外“橫把兒”奉十八羅漢為祖師,敬香時,按照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擺放。
中間一炷大香,敬的便是大當家。
按說給活人敬香,似乎不是什麽好兆頭,但風俗各異,習慣也就成了自然。
關外盟誓不對天,大當家的就是天!
誓詞也不如老洪門三十六誓那般文雅,都是清一水兒的大白話。
如有背誓之人,不求諸鬼神懲治,隻求他日手刃叛徒,方才大快人心。
明晃晃的燭光燈影下,趙國硯一邊敬香,一邊高聲頌念江家的新規誓詞:
“大當家的開山立櫃,庇佑一方!我趙國硯,祖籍河北滄州,當年幸得大當家的高抬貴手,饒我一命,容我在此落地安根。從今往後,我與大當家的一條心,不計生死,赴湯蹈火,如有半句假話,請大當家的插了我,請眾弟兄插了我……”
江連橫抬抬手,沉聲道:“國硯,你我是過命的交情,快請坐。”
劉雁聲緊隨其後。
入鄉隨俗,隻見他一邊敬香,一邊操著南國口音念起誓詞:
“大當家的開山立櫃,庇佑一方!我劉雁聲,宣統元年,隨同大師爸由南國來到關東,恰逢亂世,天災人禍,瘟疫橫行,萬幸有大當家的於危難之際,施以援手相助,容我在此落地安根。從今往後,我與大當家的一條心,竭盡所能,不遺餘力,如有半句假話,請大當家的插了我,請眾弟兄插了我……”
江連橫點點頭,低聲道:“雁聲,譚先生於我有賜名之恩,快請坐。”
溫廷閣款步上前。
跪身施禮,敬香盟誓:
“大當家的開山立櫃,庇佑一方!我溫廷閣,祖籍熱河承德,辛亥年遭逢大難,飄零關東,好在有大當家的提攜幫襯,容我在此落地安根。從今往後,我與大當家的一條心,信守家規,令行禁止,如有半句假話,請大當家的插了我,請眾弟兄插了我……”
江連橫擺擺手,寬慰道:“廷閣,四海之內皆兄弟,快請坐。”
張正東跪地:
“我祖籍山東,什麽地方,讓我給忘了,總之大哥大嫂對我恩重如山。今生來世,我都跟大哥大嫂一條心,有窯有片,指哪打哪,要是敢有半分推辭,請大哥大嫂插了我,請弟兄們插了我……”
王正南磕頭:
“我知道自己什麽樣兒,沒有大哥大嫂,我活不到今天。今生來世,我都跟大哥大嫂一條心,不爭不貪,不求不私,要是有半句假話,請大哥大嫂插了我,請弟兄們插了我……”
李正西含淚:
“大哥大嫂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今生來世,我都跟大哥大嫂一條心,奉行忠義,肝膽相照,要是有半點沒做到,請大哥大嫂插了我,請弟兄們插了我……”
胡小妍微微頷首,忙說:“東風、南風、西風——”
說著,她瞥了一眼身旁的空位,“還有北風,咱們不是血親,勝似血親,快別跪著了!”
眾人各自落座,成雁陣排開。
胡小妍轉頭看向江連橫,推了推他的胳膊,輕聲說:“我先上去了。”
“這裏沒人敢笑話你。”江連橫皺眉問道,“非得上去麽?”
胡小妍垂下眼眸,強撐起笑顏,卻說:“你是家裏的麵子,我這樣……在你身邊坐著不好看,還是讓小花下來吧。”
“管他們呢!他們愛怎麽看怎麽看,我不在乎。”
“我在乎。”
胡小妍執意要走,這家裏如果江連橫勸不下來,那便沒人能再勸說下來。
宋媽將她背到二樓書房。
少傾,花姐從宅子裏走了出來,怯生生地走到江連橫旁邊,輕聲道:“老爺。”
江連橫歎了口氣,擺擺手說:“坐吧!”
隨後,宅門大開。
一陣“轟隆隆”的腳步聲隨之響起,卻見五十個身穿黑色短打的江家“響子”,蜂擁著走進院子,每人照例遞上字據、跪身、磕頭、焚香、盟誓……
這些都是有資格配槍的弟兄,不是敢下死手的硬茬兒、就是身懷絕技的小年輕。
“在幫”、“幫外”、“靠幫”之類,並不算在此類。
其中有不少熟悉的麵孔,比方說:頭刀子、康徵、哩哏楞、楞哏哩、老牛、任阿累、常老財、劉梁魁、“薛傑”等等……
按說以闖虎的功勞,足以坐上交椅,自立堂口兒,可有些人偏偏誌不在此,隻想找個靠山,並沒有那麽大的野心,反倒是樂在逍遙,自得其所。
待到禮畢之時,天色也早已全黯淡了下來。
院子裏黑壓壓一片,仿佛墨雲翻滾。
眾人單膝而跪,手捧海碗烈酒,敬拜江家夫婦,以及其麾下諸位頭目。
江連橫提起酒杯,領著一眾頭目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朗聲喝道:
“各位弟兄!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我江連橫能有今時今日,不謝蒼天,不謝後土,全仰仗著眾位兄弟的成全!哥幾個今天幹了這碗酒,讓我聽個響兒,那就是我江某人的結義兄弟,眾誌成城,同甘共苦!來,幹了!”
“幹!”
眾人仰頭酒盡,摔下海碗,“劈裏啪啦”地響成一片。
“開席吧!哥幾個一塊兒吃個飯!”
“多謝東家!”
江連橫笑著揮了揮手,可當他俯身坐下時,嘴角的那抹笑容卻又倏地消失,換了一副相當嚴肅,甚至有些陰狠的神情。
少年時,他曾無數次幻想,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情形。
如今,當這一切真的成為現實,他卻怎麽也開心不起來。
他知道自己剛才說的全是假話,他不可能跟這幫人同甘共苦,但他隻能這麽說。
早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回頭,隻會把自己害死,隻有“不想”,才不至於瘋魔……
不知為何,他忽然想起了手刃周雲甫的那個黃昏,進而有些懊惱,當時為什麽沒跟那個糟老頭子多聊一會兒。
如果換做現在,他大概跟老爺子有說不完的話。
酒菜漸漸被擺上圓桌,江連橫突然轉頭看向小花,卻問:
“我兒子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