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篤篤……”
“咕嘟咕嘟……”
大年三十,打從大清早開始,江家宅子裏就一直忙活個不停。
和麵、剁餡兒、擀皮兒、包餃子、貼對子,鍋裏醬著豬蹄兒,鍋上蒸著香腸兒,槽裏剃著活魚,盤裏擺著配菜……
這一大家子人,上上下下,無論主仆,個個手上有活兒,片刻也不得清閑。
大夥兒全都忙起來,說說笑笑,嘻嘻哈哈,便有了所謂的年氣兒。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兩個孩子。
東風從小年開始置辦年貨,江雅和江承業就像跟屁蟲似的,整天跟在他後屁股轉悠,追問他把好吃的都藏在了什麽地方。
張正東無可奈何,隻好時不時抓兩把酥糖、堅果之類的小零嘴,偷摸塞給倆孩子解饞。
沒曾想,光給吃的還不行,江雅非得逼他扮成挑擔的貨郎,在屋裏玩起“有買有賣”的小遊戲。
“酥糖,賣酥糖……”張正東坐在椅子上,無精打采地小聲念叨。
“呀,小弟,這有賣酥糖的!”江雅領著江承業走過來,煞有介事地問,“你這酥糖是什麽味兒的?”
“桂花味兒的。”張正東耷拉著腦袋說,“你要不要,不要我收攤了。”
“能嚐嚐不?”
“嚐吧!”
聞言,江雅便立刻從東風手裏拿起桂花酥,跟江承業一起笑嗬嗬地品嚐起來。
總共隻有四塊桂花酥,小丫頭吃完了一抹嘴,咂摸咂摸味兒,卻說:“嘖,不甜,咱們不買了!”
張正東長歎一聲,旋即站起身,朝房門口走了過去。
江雅和江承業趕忙追上前,問:“東叔,你陪咱倆玩兒了?”
張正東搖了搖頭:“不玩了,我要去報官,有人白吃我的糖。”
於是,兩個孩子便在他身後嘻嘻竊笑起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眼下,整座大宅裏忙忙碌碌。
宋媽和英子在後廚,領著三五個雇工洗涮操辦,備菜包餃子;前廳另外支了一桌,同樣也不閑著,西風和麵,南風擀皮兒,許如清和小花一塊兒包餃子;薛應清跟江家沾親帶故,也被請到家裏來吃團圓飯。
這一天下來,少說也得包出千兒八百個餃子。
從初一到初五,頓頓離不開,挨不住宅子裏人多。自家人要吃,雇工也得管飯,袁新法那幫看宅的弟兄也不能落下,過了年三十,趙國硯等人來拜年,免不了又是一桌酒席,總得有備無患。
好在天寒地凍,找個空屋囤餃子,把窗戶一開,個把小時就凍得邦邦硬。
江雅綁著紅頭繩,帶著弟弟在宅子裏跑來跑去。
一會兒吃點小零嘴,一會兒鑽進大人堆裏,討兩塊麵疙瘩,在客廳裏捏小人兒,眼底裏無憂無慮。
相比之下,袁家兒子年長幾歲,如今已經能在後廚給英子幫工了。
恰在這時候,張正東忽然提著一桶漿糊,穿過走廊,來到玄關處換鞋。
江雅眼尖,扭頭就問:“東叔,你幹啥去?”
“我去貼對聯。”張正東悶聲推開房門。
見狀,江雅立刻快步跟了過去,笑道:“那我陪你去吧?”
張正東不置可否,換好了鞋,便任由這小丫頭片子跟在後頭,隨著他穿過宅院,來到大門口,刷漿糊,貼春聯。
江雅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時不時來一句“歪了”,倒也的確像是個合格的助手。
等到春聯貼好時,她才突然開口道:“東叔,我認識這上麵寫的是啥。”
“哦。”張正東提起漿糊,往後退了兩步,又檢查了一遍春聯是否貼歪了。
“你怎麽不問我這上麵寫的是啥?”
“我問你,這上麵寫的是啥?”
聽了這話,江雅便很開心,忍不住要在東風麵前賣弄一番,當下便抬起手,指了指門上的春聯和門楣上的橫批,自顧自地念叨起來。
這恐怕不能說明她天生聰慧,而是這幅春聯寫的實在是太過直白:
“一年一年又一年,這好那好全都好——萬事省心!”
念完,江雅美滋滋地抬頭看向東叔,等著表揚。
“厲害,厲害。”張正東隨口敷衍了幾句。
“東叔,你啥時候買的?”江雅問。
“這是伱爸寫的。”
“我爸真厲害!”
“留著等晚上吃飯的時候,你再親自跟你爸說吧!”張正東抹身就往院子裏走。
“東叔,你、你這就回屋了?”江雅趕忙屁顛屁顛地跟過去,央求道,“那個……我陪你放個鞭炮吧?”
“這還沒到飯點呢,放什麽放,等晚上的吧。”
“你給我放倆小的唄!我……我小弟他想看你放鞭炮!”
“你瞅我像鞭炮不,不行你把我點了吧!”
江雅當即晃起東風的胳膊,撒嬌道:“東叔,我求你了,那麽多鞭炮呢,你給我放兩個唄……”
“哎呀,行行行,我給你放、給你放!”張正東拿她全無辦法,隻好吩咐道,“你進屋換衣裳去吧!”
江雅眼前頓時一亮,立馬蹦蹦躂躂地跑進大宅,忽地一抬頭,卻見母親正坐在二樓臥房的窗前,朝著自己點頭微笑。
胡小妍一邊準備著過年用的紅包,一邊將院子裏的情形盡收眼底,旋即轉動輪椅,在大衣櫥裏翻出一件厚實的小棉襖,等著女兒上樓換衣服。
整座江家大宅裏,唯獨不見江連橫的身影。
此時此刻,他正把自己鎖在一樓走廊東北角的那間小屋裏,給老爹江城海,還有那三個叔叔敬香上貢。
原本,他還想借此機會,跟這幾位泉下亡靈說幾句心裏話。
可當他真的走進屋內,眼見著供桌上黑漆金字的牌位時,卻又突然發現,心裏頭空茫一片,好像也沒什麽可說的事情。
江城海、李添威、孫成墨、金孝義……
四塊牌位靜靜地立在供桌上,等著他開口說點兒什麽。
江連橫憋了半天,終於吐出一句話,喃喃自語道:“爹,二叔、三叔、四叔……我現在過得挺好,就是……”
話說到一半,他忽然遲疑了片刻。
屋子裏很安靜,四個叔父似乎更在意他沒說的那後半句話。
江連橫撓撓頭,頗有些自嘲地嘟囔道:“就是……感覺少了點樂子,沒以前那麽痛快、那麽有意思……多少有點不自由。”
說著,他連忙擺了擺手,朗聲笑道:“嗐,都是屁話,不說這些了。反正我現在混得挺好,該有的全都有了,也沒人再提我是‘海老鴞’的兒子了。行,差不多就這樣了,我跟你們四個老登也沒啥可嘮的,過年就吃好喝好吧,有事兒給我托夢!”
江連橫一邊說,一邊在燭焰上點燃三炷香。
俯身磕頭,拜了三拜,正要將這三炷香立在香爐裏時,恍惚間,竟隱隱約約地聽見幾聲不成曲調的哼唱。
聞聲,江連橫頓時眉頭一緊。
靜默了片刻,直到確認這哼唱聲真實不虛,他才辨別出這聲音源自大宅的地庫——那便隻能是趙靈春在獨自哼唱了。
江連橫當然知道趙靈春一直被囚禁在自家的地庫裏,也知道東風一直都在“悉心照料”,但這麽多年以來,他卻一次都沒有親自下去看過裏麵的情形。
想到此處,他不禁有些好奇,於是便起身挪開供桌,摳住地上的把手,拽開江家地庫的暗門。
“呼——”
一陣陰嗖嗖的寒氣,頓時撲麵而來。
地庫裏的氣味兒,並沒有預想中的那般汙穢惡臭,但畢竟是地下,空氣難免有些渾濁,夾雜著些許土腥味兒。
江連橫緩步走下石階,隨手撥開牆壁上的電燈開關。
“啪嗒”一聲,地庫裏應聲閃了兩下,接著便亮起一片昏黃且汙濁的燈影。
與此同時,那陣若有若無的哼唱聲,便也隨之戛然而止。
畢竟是用來存放金銀的地庫,四下裏看起來相當整潔,隻是有點兒空,有點兒冷,讓人心裏有點兒發毛。
石階並不長,可江連橫卻似乎用了很長時間,方才走到底層。
盡管大宅落成以後,他還是頭一次親自下來,但也知道右手邊的厚重鐵門裏,便是自家銀元、金條的所藏之處。
此時,地庫裏隻亮著入口牆壁上的一盞燈,照不到更幽深的遠端。
江連橫突發奇想,打算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家當,於是便先來到銀庫近前,掏出胡小妍給的鑰匙,“哢噠”一聲,拽開巴掌厚的大鐵門。
摸索著牆壁,打開電燈,整個人便頓時呆了一下。
卻見屋內左右兩側各立著一副陳列架,架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木匣子,上頭蓋著紅布,掀開一看,裏麵不是銀元,就是大小黃魚,一堆是一堆,分門別類,毫不混亂。
每到年底的時候,胡小妍都會把江家的進項分出一半,並將其兌換成真金白銀,以備不時之需。
會芳裏、和勝坊、福昌成、縱橫保險、奉天田產、營口田產、把頭兒抽紅、投資分紅……
木匣子上分別標明了各處生意,隻需草草看一眼,就能輕易分別出各處生意大致的經營狀況。
左側的架子上都是生意,有兩隻木匣的份量最足,一隻上麵標注著“奉天開埠備用金”,另一支上麵標注著“家族應急備用金”,並且分別注明了資金的來源和構成。
右側架子上卻是給家裏人預留的款項。
胡小妍每年都要從左邊的架子上挪出一小部分到右邊的架子上來。
雖說上麵並沒有寫名字,但夫妻二人心有靈犀,但僅從上麵的記號來看,江連橫便已然猜出,那是給四風口攢下,預備成家立業時所用的款項。
除此以外,還有“紅”、“花”、“六”、“七”……
錢正在攢,還不算太多,卻也時時刻刻裝在心裏惦記。
不過,真正讓江連橫感到意外的是,盡管胡小妍總罵書寧是個破鞋,還以為冬妮婭的事兒跟他大吵了一架,可架子上卻仍然有“三房”和“四房”的款項。
當然,夫妻二人和兒女的存項不用多說,份量肯定最足。
江連橫有點感慨——當家主母做到這份兒上,實屬不易。
同時,他也有點驚喜——敢情我都這麽有錢了?
正要轉身離開時,餘光一掃,卻又突然發現角落裏還有一隻很不起眼的小木匣。
上麵沒有任何記號,但他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那是老崔留給他的錢,十幾年來,分文未動。
江連橫拿在手裏,摩挲了片刻,便又重新將其放回了角落深處。
關上厚重的鐵門,江連橫深吸一口氣,終於邁開步子,朝向地庫的遠端,緩緩走了過去。
昏燈映襯下,眼前不遠處立著一排木製柵欄,仿佛是前朝的大獄地牢,可走近一看卻發現,裏麵的環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糟糕,有床,有桌,有椅子,有馬桶,有鏡子,有水盆,棚頂上有電燈,床頭上甚至還有幾本連環畫和小說。
此刻,一個頭發有些淩亂的女人正背對著柵欄,跪坐在床褥上,一邊用指甲摳著牆壁,一邊歪著腦袋小聲嘟囔。
那情形極其詭異。
趙靈春似乎在跟什麽人說話,肯定不是江連橫。
她知道有人進來,但她不在乎。
每天都有人來送飯送水,一聲不吭地來,一聲不吭地走,的確是來了,又好像沒來。
有時候會給她送來兩本書,有時候會給她換套被褥,有時候甚至會逼著她洗頭,誰會在乎?
她仍舊在自言自語,時而悲愴、時而竊喜、時而嗔怒、時而幽怨,好像真有個什麽魂靈在這裏跟她說話。
“你來了……你怎麽才來……我還以為你不來了……嘻嘻,我就知道你舍不得我……嗚嗚嗚,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那就走吧……去哪都行……不行不行,我不能走了……讓他們發現了,他們肯定要打死我的……嗚嗚嗚……”
“你真想帶我走麽……嘻嘻,那你求我吧……讓我看看你的心意……我要的不多,真不多……我家以前什麽都有……”
過去,江連橫經常聽人提起過這樣一句傳言:
每一座深宅大院裏頭,都有一個瘋女人。
他以前不相信,現在信了。
越大的家族,當家人便越是有無上的權威,一句話讓人活,一句話讓人死。
盡管瘋癲的理由千奇百怪,但罪魁禍首卻無外乎是“老爺”和“奶奶”。
伴隨著一陣似是而非的瘋言瘋語,江連橫緩緩來到柵欄門前,站定,望著她,眉頭緊鎖。
趙靈春跪坐在床上,聽著腳步聲越來越近,直到整個人被一道漆黑的人影籠罩時,她才驀地停了下來,頭也不回地說了一句:“謝謝。”
江連橫有些困惑,於是便清了清嗓子,回道:“靈春,是我。”
聽見聲音,趙靈春的身子頓時僵住,渾身上下竟突然開始止不住的瑟瑟發抖。
糾結了好長時間,她才戰戰兢兢地回了下頭。
四目相對,趙靈春麵色蒼白如紙,眼神裏盡是恐懼,隻覺得喉頭發緊,竟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直到江連橫靠近柵欄,想要走進來時,她才猛地從床上竄起來,喉嚨裏發出“嗷”的一聲慘叫,整個人蜷縮在角落裏,一邊胡亂蹬腿,一邊苦苦哀求:
“哥,我錯了,我錯了,別殺我,你別殺我!嫂子,嫂子救我!”
(本章完)
“咕嘟咕嘟……”
大年三十,打從大清早開始,江家宅子裏就一直忙活個不停。
和麵、剁餡兒、擀皮兒、包餃子、貼對子,鍋裏醬著豬蹄兒,鍋上蒸著香腸兒,槽裏剃著活魚,盤裏擺著配菜……
這一大家子人,上上下下,無論主仆,個個手上有活兒,片刻也不得清閑。
大夥兒全都忙起來,說說笑笑,嘻嘻哈哈,便有了所謂的年氣兒。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兩個孩子。
東風從小年開始置辦年貨,江雅和江承業就像跟屁蟲似的,整天跟在他後屁股轉悠,追問他把好吃的都藏在了什麽地方。
張正東無可奈何,隻好時不時抓兩把酥糖、堅果之類的小零嘴,偷摸塞給倆孩子解饞。
沒曾想,光給吃的還不行,江雅非得逼他扮成挑擔的貨郎,在屋裏玩起“有買有賣”的小遊戲。
“酥糖,賣酥糖……”張正東坐在椅子上,無精打采地小聲念叨。
“呀,小弟,這有賣酥糖的!”江雅領著江承業走過來,煞有介事地問,“你這酥糖是什麽味兒的?”
“桂花味兒的。”張正東耷拉著腦袋說,“你要不要,不要我收攤了。”
“能嚐嚐不?”
“嚐吧!”
聞言,江雅便立刻從東風手裏拿起桂花酥,跟江承業一起笑嗬嗬地品嚐起來。
總共隻有四塊桂花酥,小丫頭吃完了一抹嘴,咂摸咂摸味兒,卻說:“嘖,不甜,咱們不買了!”
張正東長歎一聲,旋即站起身,朝房門口走了過去。
江雅和江承業趕忙追上前,問:“東叔,你陪咱倆玩兒了?”
張正東搖了搖頭:“不玩了,我要去報官,有人白吃我的糖。”
於是,兩個孩子便在他身後嘻嘻竊笑起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眼下,整座大宅裏忙忙碌碌。
宋媽和英子在後廚,領著三五個雇工洗涮操辦,備菜包餃子;前廳另外支了一桌,同樣也不閑著,西風和麵,南風擀皮兒,許如清和小花一塊兒包餃子;薛應清跟江家沾親帶故,也被請到家裏來吃團圓飯。
這一天下來,少說也得包出千兒八百個餃子。
從初一到初五,頓頓離不開,挨不住宅子裏人多。自家人要吃,雇工也得管飯,袁新法那幫看宅的弟兄也不能落下,過了年三十,趙國硯等人來拜年,免不了又是一桌酒席,總得有備無患。
好在天寒地凍,找個空屋囤餃子,把窗戶一開,個把小時就凍得邦邦硬。
江雅綁著紅頭繩,帶著弟弟在宅子裏跑來跑去。
一會兒吃點小零嘴,一會兒鑽進大人堆裏,討兩塊麵疙瘩,在客廳裏捏小人兒,眼底裏無憂無慮。
相比之下,袁家兒子年長幾歲,如今已經能在後廚給英子幫工了。
恰在這時候,張正東忽然提著一桶漿糊,穿過走廊,來到玄關處換鞋。
江雅眼尖,扭頭就問:“東叔,你幹啥去?”
“我去貼對聯。”張正東悶聲推開房門。
見狀,江雅立刻快步跟了過去,笑道:“那我陪你去吧?”
張正東不置可否,換好了鞋,便任由這小丫頭片子跟在後頭,隨著他穿過宅院,來到大門口,刷漿糊,貼春聯。
江雅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時不時來一句“歪了”,倒也的確像是個合格的助手。
等到春聯貼好時,她才突然開口道:“東叔,我認識這上麵寫的是啥。”
“哦。”張正東提起漿糊,往後退了兩步,又檢查了一遍春聯是否貼歪了。
“你怎麽不問我這上麵寫的是啥?”
“我問你,這上麵寫的是啥?”
聽了這話,江雅便很開心,忍不住要在東風麵前賣弄一番,當下便抬起手,指了指門上的春聯和門楣上的橫批,自顧自地念叨起來。
這恐怕不能說明她天生聰慧,而是這幅春聯寫的實在是太過直白:
“一年一年又一年,這好那好全都好——萬事省心!”
念完,江雅美滋滋地抬頭看向東叔,等著表揚。
“厲害,厲害。”張正東隨口敷衍了幾句。
“東叔,你啥時候買的?”江雅問。
“這是伱爸寫的。”
“我爸真厲害!”
“留著等晚上吃飯的時候,你再親自跟你爸說吧!”張正東抹身就往院子裏走。
“東叔,你、你這就回屋了?”江雅趕忙屁顛屁顛地跟過去,央求道,“那個……我陪你放個鞭炮吧?”
“這還沒到飯點呢,放什麽放,等晚上的吧。”
“你給我放倆小的唄!我……我小弟他想看你放鞭炮!”
“你瞅我像鞭炮不,不行你把我點了吧!”
江雅當即晃起東風的胳膊,撒嬌道:“東叔,我求你了,那麽多鞭炮呢,你給我放兩個唄……”
“哎呀,行行行,我給你放、給你放!”張正東拿她全無辦法,隻好吩咐道,“你進屋換衣裳去吧!”
江雅眼前頓時一亮,立馬蹦蹦躂躂地跑進大宅,忽地一抬頭,卻見母親正坐在二樓臥房的窗前,朝著自己點頭微笑。
胡小妍一邊準備著過年用的紅包,一邊將院子裏的情形盡收眼底,旋即轉動輪椅,在大衣櫥裏翻出一件厚實的小棉襖,等著女兒上樓換衣服。
整座江家大宅裏,唯獨不見江連橫的身影。
此時此刻,他正把自己鎖在一樓走廊東北角的那間小屋裏,給老爹江城海,還有那三個叔叔敬香上貢。
原本,他還想借此機會,跟這幾位泉下亡靈說幾句心裏話。
可當他真的走進屋內,眼見著供桌上黑漆金字的牌位時,卻又突然發現,心裏頭空茫一片,好像也沒什麽可說的事情。
江城海、李添威、孫成墨、金孝義……
四塊牌位靜靜地立在供桌上,等著他開口說點兒什麽。
江連橫憋了半天,終於吐出一句話,喃喃自語道:“爹,二叔、三叔、四叔……我現在過得挺好,就是……”
話說到一半,他忽然遲疑了片刻。
屋子裏很安靜,四個叔父似乎更在意他沒說的那後半句話。
江連橫撓撓頭,頗有些自嘲地嘟囔道:“就是……感覺少了點樂子,沒以前那麽痛快、那麽有意思……多少有點不自由。”
說著,他連忙擺了擺手,朗聲笑道:“嗐,都是屁話,不說這些了。反正我現在混得挺好,該有的全都有了,也沒人再提我是‘海老鴞’的兒子了。行,差不多就這樣了,我跟你們四個老登也沒啥可嘮的,過年就吃好喝好吧,有事兒給我托夢!”
江連橫一邊說,一邊在燭焰上點燃三炷香。
俯身磕頭,拜了三拜,正要將這三炷香立在香爐裏時,恍惚間,竟隱隱約約地聽見幾聲不成曲調的哼唱。
聞聲,江連橫頓時眉頭一緊。
靜默了片刻,直到確認這哼唱聲真實不虛,他才辨別出這聲音源自大宅的地庫——那便隻能是趙靈春在獨自哼唱了。
江連橫當然知道趙靈春一直被囚禁在自家的地庫裏,也知道東風一直都在“悉心照料”,但這麽多年以來,他卻一次都沒有親自下去看過裏麵的情形。
想到此處,他不禁有些好奇,於是便起身挪開供桌,摳住地上的把手,拽開江家地庫的暗門。
“呼——”
一陣陰嗖嗖的寒氣,頓時撲麵而來。
地庫裏的氣味兒,並沒有預想中的那般汙穢惡臭,但畢竟是地下,空氣難免有些渾濁,夾雜著些許土腥味兒。
江連橫緩步走下石階,隨手撥開牆壁上的電燈開關。
“啪嗒”一聲,地庫裏應聲閃了兩下,接著便亮起一片昏黃且汙濁的燈影。
與此同時,那陣若有若無的哼唱聲,便也隨之戛然而止。
畢竟是用來存放金銀的地庫,四下裏看起來相當整潔,隻是有點兒空,有點兒冷,讓人心裏有點兒發毛。
石階並不長,可江連橫卻似乎用了很長時間,方才走到底層。
盡管大宅落成以後,他還是頭一次親自下來,但也知道右手邊的厚重鐵門裏,便是自家銀元、金條的所藏之處。
此時,地庫裏隻亮著入口牆壁上的一盞燈,照不到更幽深的遠端。
江連橫突發奇想,打算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家當,於是便先來到銀庫近前,掏出胡小妍給的鑰匙,“哢噠”一聲,拽開巴掌厚的大鐵門。
摸索著牆壁,打開電燈,整個人便頓時呆了一下。
卻見屋內左右兩側各立著一副陳列架,架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木匣子,上頭蓋著紅布,掀開一看,裏麵不是銀元,就是大小黃魚,一堆是一堆,分門別類,毫不混亂。
每到年底的時候,胡小妍都會把江家的進項分出一半,並將其兌換成真金白銀,以備不時之需。
會芳裏、和勝坊、福昌成、縱橫保險、奉天田產、營口田產、把頭兒抽紅、投資分紅……
木匣子上分別標明了各處生意,隻需草草看一眼,就能輕易分別出各處生意大致的經營狀況。
左側的架子上都是生意,有兩隻木匣的份量最足,一隻上麵標注著“奉天開埠備用金”,另一支上麵標注著“家族應急備用金”,並且分別注明了資金的來源和構成。
右側架子上卻是給家裏人預留的款項。
胡小妍每年都要從左邊的架子上挪出一小部分到右邊的架子上來。
雖說上麵並沒有寫名字,但夫妻二人心有靈犀,但僅從上麵的記號來看,江連橫便已然猜出,那是給四風口攢下,預備成家立業時所用的款項。
除此以外,還有“紅”、“花”、“六”、“七”……
錢正在攢,還不算太多,卻也時時刻刻裝在心裏惦記。
不過,真正讓江連橫感到意外的是,盡管胡小妍總罵書寧是個破鞋,還以為冬妮婭的事兒跟他大吵了一架,可架子上卻仍然有“三房”和“四房”的款項。
當然,夫妻二人和兒女的存項不用多說,份量肯定最足。
江連橫有點感慨——當家主母做到這份兒上,實屬不易。
同時,他也有點驚喜——敢情我都這麽有錢了?
正要轉身離開時,餘光一掃,卻又突然發現角落裏還有一隻很不起眼的小木匣。
上麵沒有任何記號,但他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那是老崔留給他的錢,十幾年來,分文未動。
江連橫拿在手裏,摩挲了片刻,便又重新將其放回了角落深處。
關上厚重的鐵門,江連橫深吸一口氣,終於邁開步子,朝向地庫的遠端,緩緩走了過去。
昏燈映襯下,眼前不遠處立著一排木製柵欄,仿佛是前朝的大獄地牢,可走近一看卻發現,裏麵的環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糟糕,有床,有桌,有椅子,有馬桶,有鏡子,有水盆,棚頂上有電燈,床頭上甚至還有幾本連環畫和小說。
此刻,一個頭發有些淩亂的女人正背對著柵欄,跪坐在床褥上,一邊用指甲摳著牆壁,一邊歪著腦袋小聲嘟囔。
那情形極其詭異。
趙靈春似乎在跟什麽人說話,肯定不是江連橫。
她知道有人進來,但她不在乎。
每天都有人來送飯送水,一聲不吭地來,一聲不吭地走,的確是來了,又好像沒來。
有時候會給她送來兩本書,有時候會給她換套被褥,有時候甚至會逼著她洗頭,誰會在乎?
她仍舊在自言自語,時而悲愴、時而竊喜、時而嗔怒、時而幽怨,好像真有個什麽魂靈在這裏跟她說話。
“你來了……你怎麽才來……我還以為你不來了……嘻嘻,我就知道你舍不得我……嗚嗚嗚,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那就走吧……去哪都行……不行不行,我不能走了……讓他們發現了,他們肯定要打死我的……嗚嗚嗚……”
“你真想帶我走麽……嘻嘻,那你求我吧……讓我看看你的心意……我要的不多,真不多……我家以前什麽都有……”
過去,江連橫經常聽人提起過這樣一句傳言:
每一座深宅大院裏頭,都有一個瘋女人。
他以前不相信,現在信了。
越大的家族,當家人便越是有無上的權威,一句話讓人活,一句話讓人死。
盡管瘋癲的理由千奇百怪,但罪魁禍首卻無外乎是“老爺”和“奶奶”。
伴隨著一陣似是而非的瘋言瘋語,江連橫緩緩來到柵欄門前,站定,望著她,眉頭緊鎖。
趙靈春跪坐在床上,聽著腳步聲越來越近,直到整個人被一道漆黑的人影籠罩時,她才驀地停了下來,頭也不回地說了一句:“謝謝。”
江連橫有些困惑,於是便清了清嗓子,回道:“靈春,是我。”
聽見聲音,趙靈春的身子頓時僵住,渾身上下竟突然開始止不住的瑟瑟發抖。
糾結了好長時間,她才戰戰兢兢地回了下頭。
四目相對,趙靈春麵色蒼白如紙,眼神裏盡是恐懼,隻覺得喉頭發緊,竟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直到江連橫靠近柵欄,想要走進來時,她才猛地從床上竄起來,喉嚨裏發出“嗷”的一聲慘叫,整個人蜷縮在角落裏,一邊胡亂蹬腿,一邊苦苦哀求:
“哥,我錯了,我錯了,別殺我,你別殺我!嫂子,嫂子救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