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帶著雲逍幾人來到大門口。


    一名男子迎上來,向李邦華問道:“大司馬,這幾位是……”


    李邦華隨意地說道:“宮裏麵的,到王恭廠辦事的。”


    然後他向雲逍和崇禎介紹道:“這位,便是平遼將軍何可綱。”


    崇禎點了點頭。


    他自然是知道何可綱此人。


    袁崇煥的心腹大將,因軍功升遷為平遼將軍。


    隻是何可綱一直在遼東,因此不曾見過。


    由於被袁崇煥忽悠,崇禎深恨之。


    恨屋及烏,對於何可綱也是極為不喜。


    何可綱……雲逍多看了幾眼。


    這位也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袁崇煥曾上書崇禎,稱何可綱“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謀,其才不在臣下。臣向所建豎,實可綱力。”


    以袁督師的傲氣,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足見何可綱的才華。


    何可綱的結局,比袁崇煥還要淒慘。


    曆史上,何可綱率軍駐守錦州、寧遠、大淩河要塞。


    崇禎四年,建奴十萬大軍圍困大淩河要塞。


    城內彈盡糧絕,援軍久等不到。祖大壽又因為心急而中了建奴奸計,幾乎全軍覆沒。


    大淩河城內糧草已絕,城中人糧草吃完了就殺馬而食,馬吃完了就殺人相食。


    祖大壽想要投降建奴,諸將紛紛表示聽從,唯有何可綱堅決不降。


    於是祖大壽命人將何可綱捆綁起來,帶到建奴諸將麵前殺死。


    史料記載,何可綱臨死之前臉色不變,也不說話,含笑而死。


    他死之後,城中饑餓的百姓,紛紛爭奪他的血肉,填飽肚子。


    也許是冥冥中的天意。


    袁崇煥淩遲而死,京城中人紛紛爭食其肉。


    何可綱得袁崇煥親口稱讚才能堪比自己,卻因為拒不降清而死,死後骨肉也被人搶食。


    袁崇煥咎由自取,何可綱卻是以身壯烈殉國,著實可悲可歎!


    何可綱也察覺到雲逍的神色有異,心中不由得一陣詫異。


    正要詢問時,李邦華道:“何將軍,請吧!”


    何可綱朝雲逍點頭一笑,然後帶著隨員進入軍器局大門。


    李邦華緊隨其後,崇禎與雲逍、王承恩當做是他的隨從,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麵。


    行走間,崇禎低聲問道:“叔父認識此人?”


    雲逍道:“此人,堪稱棟梁,可擔大任!”


    崇禎點了點,心中對何可綱的惡劣印象,瞬時化作烏有。


    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等人的任用,足以證明叔父的眼光,或者說未卜先知之能。


    聽叔父的,肯定是沒錯。


    走在前麵的何可綱,怎麽也沒有想到,這一刻起他的命運已經在悄然之間發生了變化。


    來到軍器局大使的簽押房。


    軍器局隸屬工部,規格極低,設大使一名,正九品,副大使兩名,從九品。


    何可綱進去同大使辦理接收軍器手續,崇禎等人在外麵等候。


    崇禎看到,何可綱這堂堂正二品平遼將軍,在那軍器局大使、九品的芝麻小官兒麵前,竟是卑躬屈膝,點頭哈腰。


    更為甚者,何可綱說了一大通好話,最後塞了幾張銀票給那位大使,這才在文書上簽字。


    崇禎不禁大怒,就要發作。


    雲逍在一旁淡淡地說道:“這算什麽?耐著性子繼續往下看,還有更離譜的!”


    李邦華苦笑道:“地方到京中部堂、衙門辦事,若是不以銀錢開路,是辦不成任何事情的。”


    崇禎盯了王承恩一眼。


    王承恩苦笑。


    大明從朝堂到地方,可謂是無官不貪,貪腐成風,都成了慣例。


    東廠廉政司成立不到一年,大案、要案都辦不過來,哪裏會顧及到軍器局這種小衙門?


    何可綱辦完手續,然後前往戊字庫,領取軍械。


    雲逍等著混在隨員當中,跟在後麵。


    何可綱見了不禁暗自詫異。


    這次順帶到軍器局領取軍械,李邦華這個兵部尚書主動提出跟著一起。


    這本來就夠離譜的了。


    宮裏的人一直跟著一起又是怎麽回事?


    戊字庫是專門存放火藥、火器的庫房,是軍器局極為重要的所在。


    大明朝廷對火器有著極其嚴格的管理體係,並派有一名內侍坐鎮戊字庫。


    王承恩怕被認出來,因此沒有跟著進去。


    還是老操作。


    何可綱孝敬了一筆銀子。


    那太監才命人將五百支三眼銃、一百桶火藥,搬出來放到戊字庫的院子中。


    何可綱帶來的隨員立即上前,逐一進行查驗。


    雲逍和崇禎也走上前去,饒有興致地查看。


    何可綱的隨員正要阻止,何可綱擺擺手,那隨員這才作罷。


    雖然不知道雲逍和崇禎的身份,卻也知道他們絕非是尋常人,何可綱這點眼力勁還是有的。


    崇禎自然是看不出什麽優劣。


    雲逍拿了一把三眼銃,仔細看了一會兒,又抓了一把火藥,聞了聞,撚了撚。


    然後便興趣全無,搖搖頭,站到一旁。


    大明的火器在曆史上赫赫有名,可今日親眼一見,卻是名不符實,讓雲真人實在提不起什麽興趣。


    崇禎好奇地向李邦華問道:“據朕……我所知,萬曆年間趙士禎發明了一種名為‘魯密銃’的火繩槍,威力最是巨大,遠勝於三眼銃,為何在遼東軍中不裝備魯密銃,反倒用三眼銃?”


    這話問的倒一點也不外行。


    魯密銃使用六七尺長的加長銃管,射程普遍達到200米。


    三眼銃銃管僅有一尺左右,射程自然是低的可憐。


    再加上三眼銃采用“品”字形組合的銃管設計,因此無法以三點一線的瞄準方式。


    所以精準射擊距離,隻有10米左右,10米之外全憑運氣。


    三眼銃唯一的優勢,是可以三管連發,比魯密銃的射擊頻率更快,還可以短時間內形成密集火力。


    然而三眼銃的射擊頻率優勢,僅限於裝填好彈藥的條件下。


    一旦三發都射擊完畢,三眼銃的裝填速度,就明顯要比魯密銃差遠了。


    再加上大明此時的火器戰術,已經采用交叉輪番射擊的規模化戰術體係。


    這就意味著魯密銃在射擊頻率上的劣勢,完全可以通過戰術來彌補,從而最大化的發揮出其射程、以及精度等屬性。


    可如今三眼銃卻是遼東戰場的主戰火器,這就不免有些奇怪。


    李邦華是火器方麵的外行,更不清楚遼東的戰場實情,一下子被崇禎給問住了。


    雲逍笑道:“那是因為,三眼銃可以當做錘子用!”


    崇禎不由得一陣錯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薛定諤的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薛定諤的虎並收藏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