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火力不足恐懼症的雲逍,又提出了在火槍上加裝刺刀的建議。


    其實大明此時的火銃上,已經有加裝刺刀,叫做‘銃刀’。


    不過這銃刀作用不大。


    也就是一個單刃矛頭,在敵人近迫,來不及再次裝填彈藥的時候,把銃刀塞入槍管中充當矛頭。


    如此一來,火槍也就完全失去射擊能力,必須將刺刀拔出槍口才能再次射擊。


    雲逍隆重推薦的是卡座式刺刀。


    這種刺刀可以折疊,也可以拆卸,用的時候也不影響射擊。


    有了這玩意兒,專職長槍兵就可以下崗了。


    並且雲逍還唯恐普通的軍刺威力不足,介紹的是53式軍刺。


    對,就是傳說中因為太過凶殘,被國際公約禁用的那種三棱軍刺(實為謠傳)。


    當時有敵人曾評價這種刺刀:寧挨三槍,不挨一刀!


    用來對付建奴,保證一刀一個窟窿,血流不止的那種。


    畢懋康趕緊在小本本上記下。


    說到這裏,雲逍就不再說了。


    這次倒不是被榨幹了,雲真人的存貨還有很多。


    而是說的已經夠多了。


    要知道,一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倫白皮鬼所列裝的步槍,也就是這個水平。


    對,就是那種前裝滑膛、定裝子彈、帶刺刀的燧發槍,並且槍管也是鑽膛製造的。


    要是大明軍隊列裝如此先進的火器,都還打不過建奴,那叫真的該亡國,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另外,雲逍不得不考慮始終保持代差的問題。


    按照剛才說的這些造出來的火槍,領先西方世界至少兩百年。


    一旦投入大規模應用,遲早會被敵人盜版過去。


    西方那幫白皮強盜,可不是什麽笨蛋。


    隻要是能強大自己的武力,便於更好的在全世界搶東西的武器,他們一定會不留餘力地模仿、超越。


    所以雲逍肚子裏麵的一些存貨,不能一股腦兒全都交代出去了。


    得留著壓箱底,在他的有生之年,也許是用不上了,但是可以跟《武穆遺書》一樣留給後人。


    要是後人不爭氣,被白皮超越,到時候再拿出來。


    可以想象一下,白皮們使出吃奶的勁,追啊,趕啊,終於追上了大明。


    後世子孫又亮出黑科技,直接對其施展降維打擊。


    到時候白皮們就會體會到,什麽叫無法超越,什麽叫絕望。


    那感覺簡直不要太爽。


    畢懋康這才停止了做筆記。


    此時看雲逍的眼神,就像腦殘粉看超級巨星。


    沒辦法,自家的閨女被雲真人這麽一改,立馬從一個平胸癟臀的冬雨,搖身一變成了寡姐。


    不服不行。


    啥,羞辱自家閨女?


    求求雲真人,再羞辱幾次吧!


    雲逍想了想,又鄭重地補充了幾句。


    “火器製造,最重要的還不是槍管、炮管,也不是燧發、定裝彈藥,而是標準化、製式化。”


    “要製定標準化生產規範,保證造出的每一支火槍,每一門火炮,包括每一個零件,都要達到相同的規格,不同的槍支、火炮,零件、彈藥可以互換。”


    這才是火槍大規模生產,並且還能保證質量的前提。


    以往的機製不改,依然是換湯不換藥,即使暫時領先西方世界,也很快會沒落下去。


    畢懋康將這些話又記錄下來,並且用毛筆做了重點標記。


    孫元化提出了一個問題:“雲真人所言,下官深為讚同。隻是大明的度量不一,難以對火器部件進行精細衡量,這該如何是好?”


    這是實情。


    大明的基本長度單位是尺,最小到寸。


    不僅不夠精細,由於測量工具缺乏統一,導致各地、各行業的尺度長短並不一致。


    比如營造尺、量地尺、裁衣尺,同樣的一尺,卻並非是一樣的長度,中間誤差達到數厘米。


    這樣的度量肯定無法用於精密製造。


    雲逍想了想,然後看向崇禎,微微一笑。


    崇禎愣了一下。


    叔父這是個啥意思?


    雲逍說道:“我建議,廢掉以往的度量單位,重新製定統一的規格。”


    孫元化問道:“以什麽為標準?”


    雲逍向崇禎說道:“請陛下伸直右臂。”


    崇禎一臉懵,卻還是依言做了。


    雲逍用手指從崇禎的左肩,一直延伸到右手指尖。


    “這個長度,就是一米,十分之一是一分米,百分之一就是厘米,然後是毫米。”


    “以此作為標準,推行全國,沿用到後世。”


    這個長度大約是後世的一米。


    至於精確不精確……雲真人可沒那個閑工夫,去測量子午線的長度。


    之所以要改長度單位,那是因為雲真人腦袋裏裝的很多東西,都是用後世的公製。


    若是換算成明製長度單位,不僅麻煩,還會出現很大的誤差。


    索性全都給改了。


    至少在精密儀器製造上,要統一到這個標準上來。


    崇禎頓時激動起來。


    叔父這是要讓朕,名垂千古啊!


    以自己的身體為長度單位,並非是雲逍的首創。


    古代常以人的身體長度為根據,“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


    一人高為一丈,故有“丈夫”之謂。


    李世民以左右腳各行一步,作為尺的標準,叫“步”,並規定一步為5尺。


    此時大明沿用的長度單位,標準正是來自於李二。


    這還不算隨意的。


    13世紀初期,英吉利的度量衡十分混亂。


    約翰王不耐煩地在地上踩了一腳,然後指著凹陷下去的腳印對大臣們說:“就用這腳印,作為丈量標準!”


    這就是英尺的來曆,一直沿用到後世。


    雲逍見崇禎興奮的樣子,笑了笑,索性再讓大侄子高興一下。


    他隨即對畢懋康說道:“按照剛才所說的改進意見,盡快造出樣品,新式的火槍,就叫‘崇禎式’。”


    崇禎的眼睛頓時又亮了起來。


    叔父指點造出來的新式火槍,那肯定是要名留青史的。


    以朕的年號來命名火槍,必定跟崇禎劍一樣,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叔父為了朕,真是費盡心思啊!


    畢懋康感到肩膀陡然一沉。


    以陛下的年號命名的新式火槍,弄好了肯定是大功一件。


    這要是弄砸了,陛下肯定是要龍顏大怒,說不定就腦袋不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薛定諤的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薛定諤的虎並收藏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