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們率先發難。


    從朝鮮、大同戰事,以及陝西民亂開始說起。


    然後對盧象升、趙率教、洪承疇進行彈劾。


    有理有據,冠冕堂皇,振振有詞。


    其實,盧象升和洪承疇都是文官。


    可他們都是‘重武’的支持者,屬於文官集團的叛變者。


    彈劾他們的,正是為了打擊武臣。


    兵部尚書李邦華,以及勳貴、武臣,紛紛下場反擊。


    文官中的重量級大佬也隨即出手,將事情引申到‘重文抑武’的祖製上。


    並將建奴攻占朝鮮、林丹汗進犯大同的事情,同兵政改革聯係在一起。


    對於東江鎮、遼西、獨石城等大捷,也有提及……那些都是武將的本分,該賞的也都賞了。


    文官們的言語中,處處都是江山安危,聲聲都是黎民福祉。


    一時間,朝堂上唇槍舌劍,刀光劍影。


    “文武分途,以文抑武,乃是祖製,豈能輕易改變?”


    “武人浴血沙場,乃是其本份,又怎能如此推崇武人?”


    “文,是治理國家之核心,而武隻是應對外敵的手段,絕不能相提並論!”


    “武人粗鄙,隻需出些蠻力,豁出去即可,可文官卻是勞心勞力,二者豈能同日而語?”


    ……


    論嘴皮子工夫,大明的文官說自己是第二,絕對沒人敢自稱第一。


    再加上文尊武卑,是多年以來形成的風氣。


    武臣、勳貴們的骨頭,早就被打斷了。


    萬曆初期,威震遼東的寧遠伯李成梁、戰功赫赫的戚繼光,在給張居正寫信時,要用‘門下沐恩小的某萬叩頭跪稟’作為開頭。


    李成梁、戚繼光都是如此,可想而知其他武將勳貴,在麵對文官時會如何。


    有一牛姓副總兵,在給浙江巡撫張永嘉的信中,極盡卑微的寫上了‘走狗爬見’四個字。


    文官將武將勳貴視為家仆,都已經成了慣例。


    又豈是短短數年的工夫,就能改變的?


    此時勳貴、武將們,又哪裏有底氣跟文官辯論?


    於是很快就敗下陣來。


    兵部的官員同樣也是文官,除了李邦華,沒幾個人願意自絕於文官集團,於是紛紛偃旗息鼓。


    溫體仁愁眉苦臉地站在那裏。


    很顯然,他這個百官之首的首輔,壓不住場子,已經在廷議上失去了話語權。


    等這次廷議過後,即使百官不彈劾,他也坐不穩首輔這個位置。


    誰能想到,老溫此時肚皮都快笑破了。


    上彈天,下彈地,中間還要彈空氣,你們祖上是彈棉花的?


    使勁兒彈吧!


    等會兒,把你們的腦漿子都給彈出來。


    崇禎端坐禦座之上,高高在上,神情淡漠,看不出喜怒。


    《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上,反派們上躥下跳,張狂霸道。


    然後主角大手一揮,一巴掌將反派拍死,從此世界一片清靜。


    這種感覺,真是不要那麽爽!


    叔父,誠不我欺!


    廷議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文官們該說的都說了,該彈劾的也全都彈劾了。


    接下來就等皇帝表態了。


    要是不給百官一個滿意的答複,那就……罷朝!


    “還有誰?”


    崇禎忍不住打了一個嗬欠,然後給了劉興祚一個眼神。


    劉興祚不露痕跡地點點頭。


    是時候攤牌了!


    “臣有本奏!”


    內閣輔臣成基命站了出來。


    崇禎一怔。


    這位平時很本分啊!


    怎麽這時候也跳出來了?


    崇禎的眼眸中流露出玩味的神色。


    這就有意思了!


    眾臣都是一愣,隨即精神大振。


    來了,高潮戲來了!


    內閣輔臣親自下場,這下子有好戲可看了!


    崇禎問道:“成卿欲彈劾誰?”


    眾目睽睽之下,成基命神色自若,慨然而道:


    成基命朗聲說道:“臣,並非要彈劾大臣。而是要勸諫陛下!”


    皇極殿前,一片寂靜。


    好家夥,矛頭直接就指向了皇帝陛下,這膽魄,直追海剛峰!


    “成卿要勸諫朕何事?”


    崇禎饒有興致地問道。


    他當然清楚,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


    彈劾也好,壓製武人也罷,其實隻有一個目的。


    爭權!


    “此次朝廷對林丹汗用兵,不僅未經過廷議,甚至連內閣都不曾知曉,一切兵馬、錢糧調度,皆由陛下乾綱獨斷。”


    “兵者,國之大事。兵事,關係社稷安危。”


    “自土木堡之變以來,大明屢敗於蒙古,俺答汗甚至再度兵臨京師,釀成庚戌之變。”


    “這次陛下聽信寵臣之言,輕啟兵端,不僅害死禮部侍郎陳演等朝廷肱骨,若是重蹈土木部、庚戌之變,大明江山危矣!”


    成基命侃侃而談,語重心長,憂心忡忡。


    崇禎以鼓勵的眼神看著成基命。


    你很勇,繼續!


    用兵歸化,隻是成基命找的一個切入口,重點還在後麵。


    “臣以為,國家大事,應當遵循祖製,群策群力,交由大臣們商議。”


    “朝廷重要政務,包括兵事,以及文武大臣的任用罷免,必須通過廷議。”


    “陛下乃我大明中興明君,當效法唐太宗,納諫如流,切不可獨斷專行,更不可偏聽偏信某個寵臣一家之言,以免鑄下大錯,危及江山社稷。”


    “有魏徵屢次犯顏直諫,唐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納,才創下貞觀之治,方有盛世大唐!”


    “忠言逆耳,臣冒死進諫,望陛下三思!”


    成基命的話擲地有聲,完全是鐵骨錚錚的諍臣典範。


    溫體仁等人對成基命頓時刮目相看。


    大臣們的眼睛也都亮了起來。


    真是萬萬沒有想到,清廉、寬厚的‘清白相公’,竟然有這樣的手段。


    沒有彈劾任何大臣,卻將事情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說白了,成基命這是代表全體文官,向皇帝要權。


    國家大事,不能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得大臣們商議著來。


    大明的廷議製度,的確是祖製。


    太祖、成祖、仁宗(朱高熾)等大明比較有為的皇帝,都十分重視廷議。


    每每遇見朝政大事都會召集群臣,商討對策。


    而且很多時候,皇帝對於廷議的結果都會照準施行。


    如今的皇帝倒好,完全把廷議當成了過場。


    大事他做主,麻煩事拿到廷議上來,讓百官扯皮。


    這怎麽能行?


    這讓官員們怎麽為自己謀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薛定諤的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薛定諤的虎並收藏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