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自然不會知道,曆史上的崇禎十一年,劉宇亮當了內閣首輔。


    他更不會知道,他親手提拔的這個內閣首輔,實際上是個膽小如鼠、懦弱無能的貨色。


    建奴第三次入侵關內,京城戒嚴,崇禎派劉宇亮去巡視三大營和勇衛營。


    這貨到軍營走了一趟就開溜了,敷衍了事。


    後來巡視到保定,聽說盧象升戰死,建奴大軍將至,這貨嚇得撒丫子就跑。


    這種貨色竟然被大侄子器重,委任為內閣首輔,也隻能說是有眼無珠。


    劉宇亮這次入閣,是雲逍在草原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事先並不知情,否則早就一句話給否了。


    曆史上的事情,雖然不可能再重演,然而雲逍絕對不會容許劉宇亮這樣的貨色留在朝堂。


    可又不能平白無故地罷免一位閣臣,大侄子麵子上也過不去。


    因此雲逍把和談的重任交給了劉宇亮,等事後再把這跳梁小醜直接給趕出朝堂。


    第二天。


    崇禎召集閣臣們議事,正式宣布,派大臣與建奴進行和議。


    閣臣們無不大喜過望。


    是戰是和,關係到文官集團的群體利益。


    陛下終於開口了,收複遼東的潑天大功,就要落在文官的頭上了。


    接著閣臣們都眼巴巴地看著崇禎。


    主持和談的人選,他們當然都有想法。


    一旦和談成功,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收複遼東,功勞有了,聲望也有了,甚至還能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這樣的好事情,哪個不趨之若鶩?


    可溫體仁沒有張口,其他閣臣也都不好出麵去爭。


    這幾年,溫體仁不僅屹立不倒,聖眷、威望也日漸增長。


    這時候出來爭立功的機會,分明是瞅著他首輔的位置。


    這可就把他給得罪死了。


    溫體仁卻並沒有主動請纓。


    倒不是不想,而是在等崇禎點名,畢竟是內閣首輔,要矜持。


    崇禎正欲開口。


    一名內閣輔臣咳嗽了一聲,上前奏道:“微臣不才,願代表朝廷與建奴和議,為收複遼東殫精竭慮。”


    正是新晉的閣臣劉宇亮。


    溫體仁等人都在心中暗罵,這廝還真是不要臉。


    你是個什麽東西,也有搶功勞的資格?


    “既然劉卿主動請纓,那和談之事就交給你了。”


    崇禎一怔,隨即頷首應允,心中卻是頗為不喜。


    這個時候出來搶功勞,私心未免太重,吃相也太難看。


    難怪叔父要坑他,原來是早就看透了這是個什麽貨色。


    說來也是慚愧,朕這識人的本事,還得跟叔父多學。


    劉宇亮大喜,連忙謝恩。


    溫體仁、李標等人都傻了眼。


    竟然把這樣的機會,直接給了一個新晉的閣臣。


    難道陛下已經不愛咱們了?


    崇禎沒有理睬他們的驚疑,又仔細叮囑了劉宇亮一番。


    不要急,慢慢談,卻絕不能談崩了。


    劉宇亮唯唯諾諾地答應,心中早就樂開了花。


    溫體仁等人心中雖然十分不滿,卻無人敢提出質疑。


    接著崇禎跟閣臣們又商議了一些緊要政務。


    就在快要結束的時候,崇禎隨口問了句:“可有西南那邊的奏折?”


    “有。”


    薛國觀疑惑地看了崇禎一眼,卻還是如實奏報。


    他是主管西南事務的輔臣,前幾天才將有關的奏折送呈禦覽。


    皇帝怎麽這時候又問了起來?


    “貴州巡撫朱燮元奏報,安邦彥、奢崇明敗死後,叛軍主力基本消滅。”


    “然而在三個月前,雲南阿迷州土官普名聲作亂,震動遠近,雲南將官無法抵禦,朱燮元奏請朝廷,親自領兵自貴州出擊平叛。”


    崇禎龍顏大怒,猛地一拍禦案:“鬼方蠻族,屢生叛亂,危害西南,真當是山高皇帝遠,朝廷就奈何不得他們了嗎?”


    “陛下息怒,區區一州土官叛亂,成不了大氣候,隻需讓朱燮元派兵,很快就能平定。”


    溫體仁勸諫道,心中又是困惑不已。


    崇禎擺擺手。


    “北方草原已經平定,遼東也暫時沒有戰事,朕欲集中兵力,徹底解決西南叛亂。”


    “立即自大同、寧夏、固原、甘肅四鎮,調集精銳兵馬,兵仗局、軍器局準備軍械,命湖廣、浙直準備糧草。”


    內閣大臣們全都驚呆了。


    剛剛才對草原用兵,這又要對西南用兵了?


    西南的叛亂,不過是癬疥之疾,用得著這樣大動幹戈?


    該不會是連番大勝,陛下開始飄了,變得窮兵黷武了?


    溫體仁等人還要勸諫。


    崇禎果斷地揮揮手:“朕意已決,不必再勸,內閣盡快拿出個章程出來。”


    閣臣們領命而去。


    ……


    朝廷與建奴開始和談的消息,迅速在朝野間傳開。


    文官們自然是大喜過望,武將們卻是深感不平。


    數日後。


    祖大壽、曹文詔、楊國柱等將領聯名上書,向朝廷請戰。


    崇禎皇帝大怒,下旨予以申飭。


    並對上書的將領,給於貶官一秩、察看留用的懲處。


    文官們無不彈冠相慶。


    看到沒有,陛下的心裏麵,還是文官的分量最重。


    與建奴和談的事情,吸引了朝野的注意力,對西南用兵之事,反倒沒有人去關注。


    那地方距離京城太遠了,窮鄉僻壤的,誰有心思去關注那個?


    ……


    大玉兒返回遼東,同時也帶回了和談開啟的消息,以及大明朝廷的動向。


    還有楊嗣昌給皇太極的一封密信。


    皇太極聽了這些消息,又看了楊嗣昌的信,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大清國終於有了喘息之機。


    楊嗣昌的妙計,也徹底解了後顧之憂,不愧是大清國的臥龍。


    皇太極當即下令,將八旗中的老弱病殘,轉移到朝鮮就食。


    同時傳旨多爾袞,派兵三千進入?國,幫助豐臣國鬆開疆擴土。


    大玉兒猶豫良久,最終還是忍不住開口進諫:“陛下,真的還要繼續與明國爭鬥下去嗎?”


    皇太極詫異地看了她一眼,“怎麽,你認為大清國應該引頸受戮?”


    大玉兒將在大明的所見所聞,向皇太極娓娓道來。


    言畢,大玉兒跪下說道:“陛下,妾身鬥膽相勸,還是真心降了大明吧!”


    皇太極的臉色頓時變得鐵青。


    被雲逍子占了身子,連心也都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薛定諤的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薛定諤的虎並收藏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