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狗竟然如此張狂!”


    “還是咱們太軟弱了,竟然被明狗欺負到頭上來了!”


    “皇上,我願意領兵出征,解遼陽之圍,殺了盧象升!”


    ……


    文武大臣以及王公貴族們全都炸毛了,紛紛向皇太極請纓。


    也不怪他們如此憤怒。


    皇太極與明國議和,絕大多數人都是持反對意見的。


    這件事,實在是太令人憋屈了。


    跟明國議和,並且還簽下如此喪權辱國的和約。


    自努爾哈赤起兵反明以來,什麽時候發生過這種事情?


    這些蟎清的開國元勳們不知道,兩百多年後,他們的子孫後代簽下的賣國條約,不知幾凡,把整個國家都快賣光了。


    好吧,現在形勢逼人。


    大清國現在麵臨的處境,皇太極出於大局考慮,被迫同明國議和,這倒是可以理解,也隻能捏著鼻子接受了。


    現在倒好,這邊剛達成和議,盧象升就出兵攻打遼陽。


    所有人都覺得被羞辱了。


    一邊笑嗬嗬地談著,一邊又拿著刀子捅人,這是幾個意思?


    況且遼陽對於大清國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要是遼陽失守,大清國也就距離滅亡不遠了。


    “事情還沒有弄清楚,吵什麽吵?”


    皇太極一聲怒喝,大殿這才安靜了下來。


    “明軍一共出動多少兵馬圍困遼陽?”皇太極冷靜下來,開始盤問信使。


    信使答道:“大約有六萬兵馬,火炮二十多門。”


    皇太極鬆了一口氣。


    由於遼陽極為重要,自從明軍占據鞍山驛堡之後,清國不得不加強了遼陽的防禦。


    單是城中的八旗兵就有兩萬之多,再加上漢軍、民夫,數量超過四萬。


    並且城中有代善、德格類坐鎮。


    西班牙工匠鑄造的十五門火炮,也全都運到了遼陽。


    明軍以六萬兵馬攻打遼陽,顯然是不夠看。


    要是擱在往年,三千八旗騎兵就可以擊潰這麽多數量的東江鎮明軍。


    ……好吧,時代不同了。


    東江鎮明軍的士氣、裝備,以及整體戰鬥力,早就非同日而語。


    不過遼陽清軍即使無法擊退明軍,守住城池總不成問題吧?


    怕就怕明軍的火炮。


    皇太極追問道:“確定明軍隻帶了二十多門火炮?”


    信使答道:“我離開遼陽時,明軍的火炮的確不多。”


    皇太極稍稍鬆了一口氣。


    明軍單是在鞍山驛堡,就布置了上百門火炮。


    這次僅帶了二十多門,要麽是盧象升出兵倉猝,要麽是虛張聲勢,並沒真的打算攻打遼陽。


    皇太極又向阿濟格問道:“你剛從明國回來,沿途可曾見到明軍有調動跡象?”


    阿濟格躬身答道:“奴才經過山海關、寧遠、錦州,以及大淩河、三岔河,沿途並沒看到明軍有任何調動的跡象,反倒是十分鬆懈。”


    皇太極心頭大定。


    現在可以推斷,這次明軍攻打遼陽,是盧象升個人的主意,或者是被武將們裹挾做出的決定。


    目的就是楊嗣昌推測的那樣,破壞這次和議。


    皇太極忍不住在心裏大罵盧象升。


    你們明國武將要跟文官爭權奪利,到朝堂上去爭,去鬥啊!


    關我大清國什麽事?


    這下子可算是給朕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現在逼迫朕不得不出兵救遼陽。


    萬一盧象升手下的那些武將,腦袋一熱,拚死攻打遼陽呢?


    萬一東江鎮的軍事行動,迫使孫承宗的關寧軍,也卷入進來呢?


    明軍的火炮,不論是數量,還是威力,都要遠勝於大清國。


    孫承宗要是再增兵過來,遼陽可就相當危險了。


    明軍如果占據遼陽,難道明國朝廷還能下令盧象升放棄不成?


    到時候國都沈陽也就徹底完了。


    沈陽不保,大清國距離亡國也不遠了。


    因此這一仗非打不可。


    可戰事一旦開啟,勢必會演變成明、清兩國的大戰。


    這正是自己極力想要避免的局麵啊!


    該死的盧象升,這一手實在是太狡詐,太狠毒了!


    另外皇太極心裏還有隱憂。


    雲逍子詭計多端,這次該不會又有什麽陰謀吧?


    可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哪裏埋著坑。


    “陛下,戰吧!”


    “明狗都打到門口了,主子還在猶豫什麽?”


    “皇上莫非是怕了?大清國怎麽會有這樣懦弱的皇帝?”


    ……


    “住口!”


    皇太極又是一聲怒吼,將殿內的雜音強壓了下去。


    沒辦法,大清國雖然模仿中原王朝,畢竟是還沒完全進化好……漁獵民族出身。


    每次朝議就跟部落開會一樣,非得用吼,王公大臣們才能聽得懂。


    皇太極沉聲說道:“傳令,明日清晨,朕禦駕親征遼陽!”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如果不出兵,不僅遼陽不保險,自己的威望將會喪失殆盡。


    因此這一戰非打不可,並且還得自己親自率兵。


    還要速戰速決,趕在孫承宗增兵之前,擊敗盧象升。


    要命的事,還不能大打,把明軍趕回鞍山驛堡也就是了,可千萬不能激怒了明國皇帝……怎麽感覺這麽屈辱呢?


    第二天清晨,皇太極東拚西湊了三萬兵馬,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沈陽。


    去年的時候,抓捕了大量的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兵員得以補充。


    可從去年到現在,一再從沈陽分兵。


    莽古爾泰率領正藍旗去了北方,防備蒙古人偷襲。


    多爾袞帶走了正白旗精銳,去了朝鮮,為了保護糧道,又陸續增兵。


    為了保住鴉鶻關以及滿浦、牛毛寨,昨天又調走了一萬五千兵馬,現在也不可能將他們調回來。


    此時皇太極率領的三萬大軍,已經是壓箱底的了,整個沈陽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大清國也是沒辦法。


    人口基數太小,就這麽點家當,每次對明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都不得不砸鍋賣鐵,傾巢出動。


    皇太極怎麽也沒有料到,山海關、寧遠、錦州等地的明軍,已經暗中渡海抵達遼南,與東江鎮兵馬合在一處。


    他更不會料到,本應該還在京師皇宮中養病的崇禎,也帶領新軍、邊軍,抵達距離鴉鶻關不遠的清河。


    此時大明集結在遼沈一線的兵力,已經高達十三萬。


    遼陽,已經成了誘殺皇太極的誘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薛定諤的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薛定諤的虎並收藏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