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星瀚死後,秦家名義上雖然還在燕京四大家族之列,其實早已淪落為二流家族了。
這種頹勢是無法挽回的。
這也是高層限製傳統世家子弟入局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
每一個成功的政策的推出,都有其曆史背景。
周武王建立西周後,為了對征服的廣大地區進行有效統治,就沿襲前代的辦法,把若幹土地及土地上的奴隸和平民分封給諸侯,分封製應運而生。
分封製是西周的長久國策,周公旦在東征平叛後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分封,西周統治者這樣做,就是希望通過受封的宗親功臣等奴隸主貴族在各地建立諸侯國,作為中央的政治和軍事屏障,拱衛周王室。
另外要注意的是,由於分封製也是一種分級立宗製,所以除周天子外,奴隸主統治集團內部的諸侯和卿大夫還要進行層層分封,士族由於擁有的采邑太小就不再分封。
一方麵,統治者通過分封製,強化了中央控製地方的能力,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了統治區域,並逐步構織出遍及全國的交通網絡,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奴隸製強國。
另一方麵,由於諸侯國具有相對獨立性,隨著一些諸侯國勢力日益壯大,到西周後期,王室衰微,分封製受到破壞並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說明了此時的分封製已經不適應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
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廢除了分封製,采用了郡縣製,加強了中央集權。
後來,項羽為了對抗秦王朝,便分封了十八路諸侯,重新撿起了分封製。
西漢建立之後,劉邦采用了‘郡國並行製’,讓功勳武將集團與外戚形成製衡,達到了中央集權的目的。
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加害了所有功臣之後,外戚權力還是威脅皇權,最後逐步發展為七國之亂。
漢武帝時期,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
推恩令是曆史上最著名的陽謀之一。
各諸侯明知實行推恩令會分化他們的實力,卻又無能為力。
推恩令規定諸侯王可以把封地分封給所有子弟,這樣,一個諸侯國就分化成若幹個小諸侯國,小諸侯國再繼續分封,要不了幾代人,就能把這些諸侯國對皇權的威脅逐步消除。
高層為了限製燕京各大傳統家族,硬性規定各大家族子弟,從第二代開始,最高隻能達到省部級。
這一規定導致的最直觀效果,就是秦家現在的狀態,一旦秦星瀚不在了,就等於秦家垮掉了半邊天。
正是有了秦家的前車之鑒,這些傳統家族才會抱團保何孝恩,試圖讓他打破限製。
何家的情況雖然比秦家略好,二代子弟中何孝恩、何孝思,包括女婿韓昌明都已經躋身省部級,但是,何宗廷仍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為什麽要拖著病體而不入院治療,怕的就是有人拿他的身體狀況做文章,從而影響到何孝恩的入局。
如果老爺子的身體能再拖個一二十天就好了。
可惜沒有如果。
焦頭爛額的何孝恩心裏比誰都清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外援,他耗費了許多家族資源才勉強換來的一個入局名額,基本算是泡湯了。
最為關鍵的是,辦這樣的事,花錢你都找不到地方。
如果當初在梁棟落魄的時候,他們何家不選擇落井下石,現在就用不著這麽窘迫了。
可是,誰又能知道這小子有著通天背景呢?
明明就是一個農村出身的泥腿子,怎麽可能搭上這麽多大人物?
何孝恩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何孝恩不好意思親自找梁棟還有一個原因,何宗廷身故的消息一泄露,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梁棟。
梁棟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懵懂小夥兒了,何孝恩支開他,讓他去招呼孟逸明,他又豈能看不出何孝恩的意思?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信任,難於登天。
人與人之間要毀掉信任,易如反掌。
何家一次次的放棄梁棟,就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梁棟會對他們沒有怨言。
然而,梁棟能跟孟逸明談笑風生,還能讓二號首長另眼相待,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證明,梁棟再也不是昔日那個草根了。
何孝恩知道梁棟對何家並沒有多少認同感,但他可以不在乎何家,卻不會不在乎何葉,不會不在乎言言、諾諾和才剛出生沒幾天的小露珠兒。
所以,何孝恩才會把心思用在何葉身上。
何孝恩早就摸清了何葉的脾氣。
他這個閨女雖然在國外長大,鞠英卻一直都給了她最傳統的教育。
不得不承認,有很多在國內早已沒了影蹤的傳統,在國外反而還能找得到。
比如年味,唐人街那邊一到農曆新年,年味比國內還要濃。
比如中醫,那邊的醫館要比國內的還正宗。
正是鞠英給了何葉這樣的教育,才會讓她認祖歸宗的願望比普通人更加強烈,才會讓何宗廷很輕易的就說服了她,把她帶回了國內。
正是看中了何葉這一點,何孝恩和何宗廷才會放心的把‘普安資本’交給何葉。
當然,其中也有鞠英的因素。
晚上,梁棟剛收拾完言言和諾諾,回到自己臥室的時候,看到何葉正在給露珠兒喂奶,就一臉壞笑地走了過去。
或許因為第一胎是兩個孩子,何葉的奶-水特別充足,露珠兒一個人根本就吃不了,這就便宜了她老子……
幾分鍾後,露珠兒打了個飽嗝兒,伸了伸蓮藕似的胳膊,心滿意足地睡了。
何葉把孩子放好,給她蓋上空調被,然後轉過身對梁棟道:
“老公,今天爸爸找我了。”
不用何葉多說,梁棟也猜的出何孝恩為什麽找她,就回答道:
“要是為了讓我幫他謀劃入局,那你就別說了。我是真的幫不上什麽忙。”
“你是不是還在怪我爸爸?”
“這不是怪不怪的問題,是我真的沒有那個能力。”
“可我都答應爸爸了。”何葉有些不樂意地說。
這種頹勢是無法挽回的。
這也是高層限製傳統世家子弟入局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
每一個成功的政策的推出,都有其曆史背景。
周武王建立西周後,為了對征服的廣大地區進行有效統治,就沿襲前代的辦法,把若幹土地及土地上的奴隸和平民分封給諸侯,分封製應運而生。
分封製是西周的長久國策,周公旦在東征平叛後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分封,西周統治者這樣做,就是希望通過受封的宗親功臣等奴隸主貴族在各地建立諸侯國,作為中央的政治和軍事屏障,拱衛周王室。
另外要注意的是,由於分封製也是一種分級立宗製,所以除周天子外,奴隸主統治集團內部的諸侯和卿大夫還要進行層層分封,士族由於擁有的采邑太小就不再分封。
一方麵,統治者通過分封製,強化了中央控製地方的能力,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了統治區域,並逐步構織出遍及全國的交通網絡,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奴隸製強國。
另一方麵,由於諸侯國具有相對獨立性,隨著一些諸侯國勢力日益壯大,到西周後期,王室衰微,分封製受到破壞並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說明了此時的分封製已經不適應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
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廢除了分封製,采用了郡縣製,加強了中央集權。
後來,項羽為了對抗秦王朝,便分封了十八路諸侯,重新撿起了分封製。
西漢建立之後,劉邦采用了‘郡國並行製’,讓功勳武將集團與外戚形成製衡,達到了中央集權的目的。
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加害了所有功臣之後,外戚權力還是威脅皇權,最後逐步發展為七國之亂。
漢武帝時期,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
推恩令是曆史上最著名的陽謀之一。
各諸侯明知實行推恩令會分化他們的實力,卻又無能為力。
推恩令規定諸侯王可以把封地分封給所有子弟,這樣,一個諸侯國就分化成若幹個小諸侯國,小諸侯國再繼續分封,要不了幾代人,就能把這些諸侯國對皇權的威脅逐步消除。
高層為了限製燕京各大傳統家族,硬性規定各大家族子弟,從第二代開始,最高隻能達到省部級。
這一規定導致的最直觀效果,就是秦家現在的狀態,一旦秦星瀚不在了,就等於秦家垮掉了半邊天。
正是有了秦家的前車之鑒,這些傳統家族才會抱團保何孝恩,試圖讓他打破限製。
何家的情況雖然比秦家略好,二代子弟中何孝恩、何孝思,包括女婿韓昌明都已經躋身省部級,但是,何宗廷仍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為什麽要拖著病體而不入院治療,怕的就是有人拿他的身體狀況做文章,從而影響到何孝恩的入局。
如果老爺子的身體能再拖個一二十天就好了。
可惜沒有如果。
焦頭爛額的何孝恩心裏比誰都清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外援,他耗費了許多家族資源才勉強換來的一個入局名額,基本算是泡湯了。
最為關鍵的是,辦這樣的事,花錢你都找不到地方。
如果當初在梁棟落魄的時候,他們何家不選擇落井下石,現在就用不著這麽窘迫了。
可是,誰又能知道這小子有著通天背景呢?
明明就是一個農村出身的泥腿子,怎麽可能搭上這麽多大人物?
何孝恩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何孝恩不好意思親自找梁棟還有一個原因,何宗廷身故的消息一泄露,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梁棟。
梁棟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懵懂小夥兒了,何孝恩支開他,讓他去招呼孟逸明,他又豈能看不出何孝恩的意思?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信任,難於登天。
人與人之間要毀掉信任,易如反掌。
何家一次次的放棄梁棟,就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梁棟會對他們沒有怨言。
然而,梁棟能跟孟逸明談笑風生,還能讓二號首長另眼相待,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證明,梁棟再也不是昔日那個草根了。
何孝恩知道梁棟對何家並沒有多少認同感,但他可以不在乎何家,卻不會不在乎何葉,不會不在乎言言、諾諾和才剛出生沒幾天的小露珠兒。
所以,何孝恩才會把心思用在何葉身上。
何孝恩早就摸清了何葉的脾氣。
他這個閨女雖然在國外長大,鞠英卻一直都給了她最傳統的教育。
不得不承認,有很多在國內早已沒了影蹤的傳統,在國外反而還能找得到。
比如年味,唐人街那邊一到農曆新年,年味比國內還要濃。
比如中醫,那邊的醫館要比國內的還正宗。
正是鞠英給了何葉這樣的教育,才會讓她認祖歸宗的願望比普通人更加強烈,才會讓何宗廷很輕易的就說服了她,把她帶回了國內。
正是看中了何葉這一點,何孝恩和何宗廷才會放心的把‘普安資本’交給何葉。
當然,其中也有鞠英的因素。
晚上,梁棟剛收拾完言言和諾諾,回到自己臥室的時候,看到何葉正在給露珠兒喂奶,就一臉壞笑地走了過去。
或許因為第一胎是兩個孩子,何葉的奶-水特別充足,露珠兒一個人根本就吃不了,這就便宜了她老子……
幾分鍾後,露珠兒打了個飽嗝兒,伸了伸蓮藕似的胳膊,心滿意足地睡了。
何葉把孩子放好,給她蓋上空調被,然後轉過身對梁棟道:
“老公,今天爸爸找我了。”
不用何葉多說,梁棟也猜的出何孝恩為什麽找她,就回答道:
“要是為了讓我幫他謀劃入局,那你就別說了。我是真的幫不上什麽忙。”
“你是不是還在怪我爸爸?”
“這不是怪不怪的問題,是我真的沒有那個能力。”
“可我都答應爸爸了。”何葉有些不樂意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