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祝此次還帶來了三十多輛大車。這些大車一方麵載運糧草輜重,另一方麵也用來載運傷病員和陣亡官兵的遺體。但最主要的一點是用來載運戰利品。


    這回偷襲雅爾古寨,在張祝的眼裏就是土匪常幹的那種“打悶子”。就是摸到人家門口設下埋伏,趁其不備一棒子打倒,然後扛上人扯呼(意為撤退)。所以這種事情必須考慮周全,否則一個疏忽就容易前功盡棄。


    因此官兵將在這路上碰到的所有人都抓起來,確保他們不走漏官兵的行蹤。這些人男女老幼大概有幾十人,既有女真人也有漢人。


    經過審訊,這些人都是平民百姓。為了生計要麽出來打獵、要麽種地、要麽行商,總之都是為了有口飯吃。


    楊林對張祝這種嚴謹細致的做法很是讚賞,不禁誇獎了一番,把這位遼西大漢弄得倒是不好意思起來。他也沒有為難那些百姓,吃喝不少的供應著。並告訴這些人不要害怕,等打完仗就放他們走。


    百姓們嘴上表示感謝但是心裏都沒底,誰都知道官府信譽不佳,這要是因此丟了性命可太冤枉了。隻能暗地裏祈求各路神明保佑,不要遭到殺身之禍。


    張祝嚴格遵守楊林的保密命令,所有官兵都不知道要偷襲雅爾古寨。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帶足十天的幹糧,全體出城進行野外拉練。


    “拉練”,簡單的說就是部隊離開營地到野外訓練。這是楊林仿照後世中國軍隊的訓練模式。目的就是按照實戰的標準訓練官兵。以前搞過幾次,但都是在城池附近,時間也不過兩三天。


    官兵們對突然下達的拉練命令很困惑,暗地裏有不少傳言。有人說看見徐哨官帶人回來了,但是與張把總聊了一會兒又急匆匆的走了,也不知道去哪了;也有人說備禦大人巡邊一定是遇到了麻煩,這次拉練是去救他們的;還有人說礦場孫主事找到了銀礦,這次拉練其實是去挖銀子的。


    官兵們雖然四下猜測,但誰也不敢去問張祝。就連蘇赫巴魯和莫日根等人也是如此。要想活的長,這種牽涉軍機的大事還是別問的好。


    出城之後,張祝命全營官兵急行軍。大隊人馬先是向東行了一天,然後突然向北走了兩天,最後又突然向東。直到進入雅爾古寨的地界後,張祝才向官兵們公布了“遼東風暴”行動的實際情況。


    “遼東風暴”,顧名思義就是指來勢洶洶、橫掃一切,也含有威力無比、無可阻擋的意思。官兵們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要突襲叛軍最大的城池之一,怪不得所有人都不知道怎麽回事。


    官兵們再次見到了他們的備禦大人。幾日不見,這位“小大人”的麵龐黑了不少也瘦了不少,可以往的神采一絲沒變。依舊是精力充沛、做事幹練的樣子。


    “小大人”是指楊林因為年紀很輕就做到了一城備禦的官職,同時對軍民和藹可親、不以權勢欺人,所以靉陽軍民就在暗中這樣稱呼他。


    楊林命全營原地休息半個時辰,同時組織全營伍長以上軍頭進行戰前實地偵察。主要偵察城池的地形地物以及區域劃分,避免作戰時懵頭懵腦不辨方向。


    在楊林的帶領下,全營的軍頭們潛行到雅爾古寨西麵山上,居高臨下將其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楊林等人要比大隊人馬早來數日,所以他們就給軍頭們介紹具體情況。如雅爾古寨外圍的那道壕溝有不少地方填滿了垃圾,可以踩著它們直接來到城下。而且城牆外布滿了地窨子、馬架子這些簡單的居所,如果發生火災,那可是一燒一大片。


    另外雅爾古寨的駐軍也不是集中駐紮,而是亦兵亦民的形式。無事時各回各家,有事時再集中起來。雖然也有常備的軍士,但是數量很少,並且多集中在城主宅邸附近。


    雅爾古寨外城城牆多為木柵欄式,這些圓木做的城牆以木架相連,去除表麵枝杈,再以經過浸油的粗繩進行捆紮,而後深埋入地下,最後在裏麵夯土做實,可抵禦火炮的轟擊。但其與包磚的明朝城池相比,不僅顯得寒酸而且防禦力也要低很多。


    雅爾古寨修築的態勢是以防禦為主,所以隻有一道向南開的城門,由結實厚重的榆木製成,需要幾人合力進行開關。但因為時間久遠疏於養護,上麵布滿了裂痕和縫隙。如果遭遇強力攻擊,相信不會支撐太久的時間。


    城門旁有座小木屋,裏麵約有七八名後金兵日夜值守。這些人負責城門的開啟和警戒,每三天一輪換。他們裝備的武器為刀矛和弓箭,除了帶隊的那名拔什庫披甲,剩下的人都不披甲。


    整座外城城牆根據距離不等設有五六座箭樓,有草席搭的頂棚可遮風擋雨。其高度多為一丈至一丈半,均為木製。上麵有一至兩名不等的後金兵值守。但是除了早晚開關城門的時段,其他時間裏這些箭樓上都沒有人。


    經過城門之後,地勢逐漸增高。城內房屋也由最外圍的土坯草房變成木石、磚石結構的房屋。也就是說越向城內,居民的身份地位越高,住的房屋也就越好。


    這些房屋規劃的不是很整齊,間距、寬窄、高矮都不相同,因此形成的小巷和胡同也都是曲折彎曲。就仿佛是迷宮一般,這樣對進攻方來說是很不利的地形。


    內城城牆如巴來紮西所言,均是以圓木豎立起來的柵欄式城牆。上麵雖有箭樓,但是無人值守。內城的城門與外城一樣,也有後金兵進行值守。警惕性要比外城門的那些人高,凡是出入的人員都要進行盤查。


    實地偵察後,楊林與部下們潛回原地與大隊人馬匯合,對如何攻打雅爾古寨進行了詳細部署。決定了“由上自下、從內至外,先擒敵首、後控城門,內外夾攻、除賊務盡”的進攻方略。


    因為官兵們一路急行軍體力透支,需要進行休整恢複。所以攻擊發起的時間安排在明晚,也就是農曆八月二十一日(公曆九月二十八日)午夜子時。


    大致安排是,甲乙兩哨由密道潛入城中,先擒拿汪善,爾後奪取城主宅邸和內城城門,再分左右兩路圍殲內城敵軍。得手後向外城發動進攻。


    因為蘇赫巴魯等人是騎兵要集中使用,便臨時編為騎哨。因此剩下的丙、丁、戊三哨就不滿員了,但他們的兵員以部分老兵和遼西新兵為主,這樣就彌補了戰力的不足。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打造雲梯、拋索、撞木等攻城器械,等到甲乙兩哨發起攻擊,便裏應外合強攻外城。


    最後是撤離時各哨的任務。以騎哨為先鋒,負責全營的偵察和警戒;甲哨在騎哨之後,隨時準備策應騎哨;丙丁戊三哨負責俘虜、糧草、戰利品和收治傷亡官兵等事項;乙哨為全營後衛,負責殿後。


    撤離的路線不再是走堿廠堡,而是取直線直奔靉陽。如路上遇到的敵方村寨隻要對方不挑釁滋事則不必理會,盡量不發生衝突。但若是有那不開眼想找死的,也不介意來個毀村滅寨雞犬不留。


    楊林最後強調,因為要顯得官兵並未因薩爾滸之戰失利而萎靡不振,同時要打擊建虜叛逆的囂張氣焰,雅爾古寨是留不得的。所以城中軍民凡是敢反抗的,各哨不要手下留情。用六個字來概括,就是“殺光、搶光、燒光”。


    另外各哨要嚴格執行戰場軍紀,有官兵不聽號令、畏縮不前、臨陣脫逃、爭搶首級和財物的,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同時為了在夜間分辨敵我,所有官兵均以白布縛於左臂,並設口令便於識別。口令上半句為“平叛剿逆”,下半句是“唯我爭先”。


    全營軍頭們領命後迅速回到各自部伍進行安排。他們知道自富察之戰後,備禦大人就總想著要給建州叛軍來上一家夥,報一箭之仇。現在這個機會來了,自己可不能丟臉。


    各哨因此迅速展開戰前具體安排。如奪占城門是哪個隊;哪個隊負責迂回;哪個隊是正麵進攻;撤退時哪個隊在前,哪個隊在後等等。


    一時間,明軍上下臨戰氣氛凝重。各哨將作戰目標和任務層層傳達和分解,使每名士兵都明白自己要做什麽。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各哨斬首數量是有任務指標的。即便個人斬首最多,但是所在的哨隊沒有完成任務,那也不能得到獎賞。所以大夥要齊心協力,先完成哨隊的斬首任務,然後才能按個人斬獲首級數多少得賞。


    這樣的規定是盡量避免出現敵軍沒打敗,士兵卻去爭砍首級的情況發生。


    蘇赫巴魯、莫日根等人一見其他各哨都受領的任務,唯獨騎兵們沒有任務,不禁急了。他們直接麵見楊林,請求給騎哨下達軍令。


    楊林對他們主動請戰很欣慰,便給他們下了三條任務,一是將城外那些百姓盡量往一處驅趕,避免他們四散奔逃擾亂己方陣勢,同時追殺逃跑的敵方軍民;二是要在城外巡邏警戒,防止有其他敵人接近而不知道,進而破壞己方整個偷襲計劃;三是做為預備隊在城外待命,必要時衝入城內支援其他各哨作戰。


    蘇赫巴魯等人欣然領命。他們第一次以官兵的身份進行作戰,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忠誠。至於戰利品和升官發財倒是不怎麽在乎。


    而蔣川和薛凱等人則想通過這次戰鬥,向楊林表明他們的能力。畢竟在薩爾滸山下那場遭遇戰較為短暫,此後就沒在楊林身邊聽調,所以這次是個好機會。


    蘇赫巴魯在分配任務的時候卻遇到了難題。就是誰去驅趕百姓,誰去巡邏警戒。畢竟騎兵分為自己和蔣川他們兩部分,大家都不想去巡邏警戒。最後沒辦法,通過抓鬮來決定各自的任務。


    薛凱看著蔣川手裏的鬮,想掐死他的心都有了。這個笨蛋的運氣差到家了,竟然抓到了去巡邏警戒的鬮。這就等於徹底與這場仗無緣了,也別想在備禦大人麵前表現了。看看其他各哨領的都是吃肉又喝湯的活兒,單單自己這些人是白忙活一場。


    蔣川和薛凱雖然老大的不滿意,但是軍令是必須執行的,所以隻能帶著人馬做詳細安排去了。


    按照楊林最初的打算,等外城門一破,便命騎兵趁機奪城。而後迅速向縱深發展。但是後來一想城內街巷狹窄,不利於騎兵作戰,所以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可以說在楊林的指導下,靉陽明軍的戰鬥力和作戰思維絕對是要超出其他明軍的。從戰前進行縝密偵察,到集體商議作戰計劃,再進行詳細分工和部署,最後又決定如何撤離,可謂是環環相扣、細致嚴謹。


    用楊林的話講,打仗隻要掌握好《孫子兵法》中的“天時、地利、人和”三點,則大勝可期。這位兵聖通篇講的用兵核心其實就是這三點。


    就好比這次“遼東風暴”行動,天時選的是敵軍主力被調離、防禦薄弱,甚至根本就沒想到官軍會深入境內二百裏進行突襲,上下麻痹大意;地利則利用密道潛入城內,從高至下、由裏往外進行進攻,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人和則是全營官兵士氣高昂,分工明確、部屬周密,發誓要報富察之仇。


    臨近傍晚時分,晚於大隊人馬兩天路程的徐晉,竟然快馬加鞭趕了回來。用他的話說要給父親報仇,不參加這場仗就對不起父親的在天之靈。


    楊林對徐晉又是心疼又是感動,看著這位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小夥子,答應了他與自己一同潛入密道的請求。


    和徐晉一起來的還有川軍隊官彭義。自從李丁從鎮江堡回來後,他就被楊林派到馬進忠的身邊聽令。


    彭義帶來了馬進忠的命令,告訴楊林隻許勝不許敗。否則軍法從事。


    此時位於溝穀深處的雅爾古寨上下,哪裏會想到有明軍來偷襲。在深沉的暮色中依舊燈火通明、炊煙嫋嫋,一片太平景象。


    而離城十裏外的山林中,卻潛伏著大隊明軍官兵,他們已經磨刀霍霍、殺機畢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遼東從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遼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遼鷹並收藏明末遼東從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