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率先開口說道:“主公,袁紹與公孫瓚此戰雙方實力損失並不大,他們雙方還有發起大型戰役的實力。


    如果此時介入他們之間的爭鬥,戰爭初期我們不能迅速擊潰他們其中一人的話,很可能會演變成三家之間的爭鬥。


    一旦一家過於強大,其餘兩家必定會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戰爭也會隨之演變成長時間的對峙與消耗,戰爭後期對於我們的後勤保障也是極大的考驗。


    也與我們製定的恢複民生的政策不相符。還望主公能等待時機,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


    劉翊聽了沮授的話之後,覺得非常有道理,現在確實不是參與這場戰爭的最佳時機。考慮到他與公孫瓚之間的關係,他隻能選擇支持公孫瓚,但如果他們打敗了袁紹,接下來該怎麽辦呢?


    難道要和公孫瓚爭奪地盤嗎?這樣做會讓他的名聲受損,在這個時代,名聲一旦敗壞,後果不堪設想。


    看看公孫瓚殺死幽州牧劉虞後的下場,幾乎所有人都背棄了他。而袁紹高舉為劉虞報仇的大旗,吸引了眾多有誌之士前來投靠。


    再看看曆史上的項羽,雖然他強大無比,但正是因為他殺害了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楚懷王,導致他的政治形象一落千丈。


    他的智囊範增離開了他,專門負責處理髒活累活的英布也背叛了他,最後讓他陷入了與天下人對抗的境地。


    不但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還讓自己成了天下的公敵,就算你再能打又能怎麽樣呢?難道還能把全天下的人都殺光嗎?我想,這或許就是他最終選擇在烏江邊自刎,而不願渡江回到江東的原因之一吧。


    劉翊又轉頭看向那個一直緊閉雙眼、沉默不語的老陰貨賈詡。心裏不禁暗自嘀咕道,這個家夥還真是懂得明哲保身啊!


    就像他當初在曹操陣營的時候一樣,如果你不主動問他問題,他絕對不會輕易開口說話。


    咳咳……劉翊故意假咳了幾聲,但賈詡卻依然如同一尊老僧般穩穩地坐在那裏,仿佛完全沒有聽到他的聲音,也絲毫沒有要搭理他的意思。


    沒辦法,劉翊隻好無奈地開口問道:“文和,如今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爭鬥已經波及到了我們的常山和中山兩地,麵對這樣的局麵,您覺得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直到這時,賈詡才緩緩地睜開了眼睛,他不緊不慢地回答道:“主公,我們可以派出背嵬軍和嘯狼騎兵前往鮮卑,將鮮卑人引入幽州。


    這樣一來,在鮮卑人和袁紹的夾擊之下,公孫瓚必然迅速潰敗。而此時,背嵬軍和嘯狼騎則迅速回到中山國待命。”


    在當公孫瓚敗亡之際,青山軍從常山發兵,直擊鄴城,抄袁紹的老家。同時,我們還需要另外派遣青龍軍一同行軍。


    一旦成功拿下鄴城,青龍軍便直接進入青州。趁著袁紹和公孫瓚無暇顧及的時候,迅速占領整個青州。


    當袁紹聽聞鄴城失守時,定然會回兵救援。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讓背嵬軍和嘯狼騎從中山出兵,赤狐軍從常山出兵,在冀州中部安平國和巨鹿郡一帶,兩麵夾擊袁紹回援鄴城的軍隊。


    如此一來,再以徐榮的赤狐軍將袁紹的軍隊牽製在冀州中部一帶。


    而背嵬軍和嘯狼騎則是回身攻擊幽州,天狼軍此時從上穀郡和涿郡出兵,三路齊攻幽州,將鮮卑人趕出幽州的同時,又救公孫瓚於危難之間。


    到時主公不但盡得幽、冀、青三州之地,還能得到公孫瓚這員猛將。


    至於袁紹,那就看主公的意思了,可將他趕到鮮卑人的地界,也可留出空當將他趕到黃河以南,也可將他殲滅在冀州中部,到時主動權盡在主公手中。”


    嘶,不愧是三國第一毒士啊!引鮮卑人進入幽州的辦法,估計整個三國時期的謀士也就賈詡敢說出來並執行了吧?


    鮮卑入幽州,又要有多少百姓喪命在這條計策之下。到時一旦烏桓人跟著鬧起來,後果將不堪設想啊!


    到時鮮卑、烏桓、袁紹和公孫瓚,再加上自己,幽州妥妥地會變成人間煉獄啊!


    “文和的計策雖然可以一戰而定四州之地,但引入鮮卑人的做法過於狠辣,不知道會有多少百姓因此喪命和背井離鄉。”田豐聽完賈詡的計策後,忍不住出聲說道。


    而賈詡則是又開始了閉目養神,仿佛沒有聽到田豐的話一樣。你問我,我說了,但采不采納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


    劉翊看到賈詡的樣子,無奈地搖了搖頭道:“文和之策整體還是非常不錯的,隻是引鮮卑人入幽州這點,改為由我去信給公孫伯圭,表示自己將支持他。


    待他與袁紹決戰時,將派兵偷襲袁紹的老巢鄴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避免鮮卑人的入侵,還能讓公孫瓚感激涕零,可謂一舉兩得。”


    眾人聽了劉翊的話,紛紛點頭稱是。隻有賈詡微微皺起眉頭,似乎有些不滿。但他也知道,劉翊的決定已經無法改變,隻能默認了這個方案。


    “隻是……”劉翊繼續說道,“我們出兵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過早出兵可能會讓公孫伯圭覺得我們別有用心,過晚出兵則可能導致戰局不利。


    所以,我們必須要等公孫伯圭與袁紹決戰時,再出兵偷襲袁紹的老巢鄴城,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利益最大化。”


    眾人聽了劉翊的話,紛紛陷入沉思之中。他們知道,這場戰爭的勝負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機,那麽整個局勢便會脫離預先的設定。


    因此,他們需要仔細考慮如何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以確保能夠抓住勝利的機會。


    商定好細節後,劉翊便開始給公孫瓚寫信。信中詳細地闡述了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看法,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同時,他也表達了對公孫瓚的信任和支持,表示願意全力以赴協助他戰勝袁紹。


    此外,劉翊還在信中回憶起了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過去共同經曆的點點滴滴。


    劉翊在信中表示將會全力支持公孫瓚與袁紹作戰。他承諾屆時會派遣軍隊攻打鄴城,擾亂袁紹的部署和軍心,從而為公孫瓚創造有利的戰機。


    派人將信件送給公孫瓚後,劉翊便按商議的內容開始調兵遣將。又給張遼下令將天狼軍全部調往上穀郡,不幹涉袁紹與公孫瓚在涿郡的軍事行動。一切安排就緒後,隻待公孫瓚與袁紹再度開戰。


    界橋之戰沒過多久,公孫瓚再次出兵龍湊,結果卻被袁紹打敗,無奈之下隻好退回幽州休整。當他收到劉翊的書信時,心中因為戰敗而產生的陰霾漸漸消散。


    作為一個常年征戰的將領,公孫瓚深知劉翊信中的深意。隻要自己能夠出兵拖住袁紹的主力部隊,然後讓劉翊出兵襲擊袁紹的後方老巢,那麽袁紹必然會首尾難顧,最終失敗也是必然的。


    就在公孫瓚沉思如何與劉翊聯手擊敗袁紹的時候,突然有親兵前來稟報:“主公,袁紹圍困故安多日未能攻克,如今正在退兵!”


    公孫瓚聞言大喜過望,他知道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點起三萬大軍,趁著袁紹撤軍之際發動了突襲。


    這一場戰鬥異常激烈,公孫瓚率領的軍隊士氣高昂,一舉斬殺了六七千名袁軍士兵。他們一路追殺袁軍,一直追到了平原地區。


    抵達平原後,公孫瓚立刻任命田楷擔任守將,負責防禦袁軍的反擊。


    初平四年,正在與袁紹對峙處於劣勢的公孫瓚又與幽州牧劉虞發生了摩擦,這也為公孫瓚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漢靈帝當初聽取劉焉建議設立州牧本來隻是一個不得已的臨時方案,讓州牧取代刺史,統領地方的軍、政、民大權。這一安排本意是讓州牧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地方事務,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引發了一係列複雜的問題。


    在其他州,州牧的權力得到了充分體現,可以較好地統籌各項事務。然而,在幽州這個特殊的地區,情況卻截然不同。由於幽州地處邊疆,北部與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接壤,朝廷為此專門設置了降虜校尉一職,由公孫瓚擔任。


    盡管降虜校尉一直在幽州任職,但他們的任命卻是由朝廷直接決定的。從官職級別上看,幽州牧高於降虜校尉,但降虜校尉並非幽州牧的直接下屬。


    因此,幽州的主要軍事力量實際上並未完全掌控在幽州牧劉虞手中,而是由公孫瓚所率領的軍隊負責抵禦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這種局麵導致了幽州內部的權力製衡和矛盾衝突。


    而且更為過分的是,之前的幽州刺史有為降虜校尉、破虜校尉帶領的軍隊供應軍需的職責。劉虞當了幽州牧之後這個職責自然也延續了下來。


    但是公孫瓚之前攻打烏桓、鮮卑,劉虞供應軍需那是理所應當的事。可是如今你公孫瓚和袁紹他們大打出手,劉虞自然覺得我沒有義務為這個事給你公孫瓚供應糧草。


    公孫瓚和劉虞因為對外族政策的不同看法而產生了矛盾,現在又因為糧草問題進一步激化了他們之間的衝突。


    兩人開始通過書信互相攻擊,公孫瓚擔心自己在薊縣不安全,於是在薊縣外麵建造了一座小城作為自己的住所。


    公孫瓚搬到小城中後,劉虞多次以公務為由要求公孫瓚回到薊城,但公孫瓚總是找各種借口拒絕前往。


    劉虞心中憤怒不已,決心除掉公孫瓚。畢竟這樣一個不聽話、手握重兵的人,如果不加以處理,後果不堪設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再現漢之輝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憂鬱的榴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憂鬱的榴蓮並收藏三國:再現漢之輝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