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東平的袁紹,此刻正專注於自己的事務,對於曹操趁著夜色率軍北上平陰的行動一無所知。


    即便得知這個消息,以他目前的處境,恐怕也難以分心去應對曹操。


    因為他剛剛收到了來自豫州的緊急軍情。原來,袁術的三路大軍不僅沒有撤退,反而進一步加強了攻勢。


    而原本猛攻山陽的曹軍也已進入沛國,四路大軍齊攻,袁紹布置在沛國的防線被擊潰。


    而四路大軍已經攻入汝南,一路上勢如破竹地席卷了整個汝南郡。這給袁紹帶來了巨大壓力。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袁紹頓時慌了神。他怎麽也想不到,袁術竟然會在自己兩次派遣使者勸說下依然不肯退兵。。


    袁紹憤怒地看著豫州的軍情,氣得幾乎要噴出一口老血。他毫不猶豫地將麵前的幾案掀翻,同時高聲痛罵袁術趁人之危、卑鄙無恥。


    由於情緒激動,袁紹當場決定率領軍隊返回豫州,親自迎戰袁術。然而,他的衝動行為卻被陳宮和逢紀及時製止。


    他們死死拉住袁紹,苦口婆心地勸說,希望他能冷靜下來,不要意氣用事。經過一番苦勸,袁紹方才作罷。


    逢紀趁機走上前,誠懇地勸說道:“主公,如今兗州的形勢對我們十分有利,曹操在兩軍的夾擊下必然難以支撐太久。


    我們不妨派遣使者前往魯縣,與劉備取得聯係,共同出兵攻打蛇丘。一旦戰敗曹操,曹操定然後退龜縮,隻要將他驅趕到徐州地界,那時該頭疼的該是陶謙了。


    到時主公隻需遣一員大將鎮守邊界,主公則可率大軍返回豫州與袁術一決高下。


    另外主公可以向劉備示好,明麵上對他大家讚揚,並暗中許諾等到擊敗曹操便上表推薦他為徐州牧。


    在暗自將此消息傳播出去,引起陶謙對他的猜忌,隻要徐州內部一亂,到時主公大軍壓境,便可一戰而定徐州。”


    袁紹聞言隨即便開懷大笑,忍不住開口讚道:“好,就按元圖之策來辦。”當即命人前去魯縣聯絡劉備約定出兵時間。


    壽春。


    這段時間可謂是袁術最得意的日子,各路使者紛紛前來壽春討好於他。就連一向與他不對付的袁紹也兩次派人前來,這讓袁術的虛榮心大大的得到了滿足。


    不僅如此,紀靈等人的三路大軍已經橫掃汝南郡,這也讓袁術產生了壓了袁紹一頭的快感。


    袁術問閻象道:“渭陽,如今紀靈等人已經攻入汝南,你說接下來,袁本初是否會率軍回援豫州?我等是否要增兵?”


    閻象聞言略一思考後道:“主公,如今袁本初與曹孟德在兗州大打出手,他們之間的同盟已破,曹操未了奪回立足之地,必然與袁本初死戰。袁本初被曹孟德牽製在兗州,定然無法脫身返回豫州。


    以袁本初的性格,定然會在暴怒之下率軍返回豫州,但其麾下也有智謀之人,定會進行勸阻。


    袁本初若在此時返回,不但要將兗州拱手還給曹操,回到豫州還要麵對主公的大軍。到時前有主公後有曹孟德,豫州定然不保。


    主公已經派遣了三路大軍,無需再進行增兵。主公隻需派遣一名使者前去徐州,遊說陶謙派出徐州兵進攻豫州即可。


    士卒與糧草都不用主公消耗,還可以給袁本初造成更大的壓力。隻是主公需要向陶謙許下重諾方可打動陶謙出兵。”


    “哦,渭陽快說說,需要向陶謙許下何種重諾,方可打動於他?”袁術聞言急切地問道。


    閻象微微一笑說道:“攻下豫州之後,趁袁本初與曹孟德打的兩敗俱傷之時,我們從豫州出兵,陶謙從徐州出兵,兩路攻入兗州。打下兗州後將兗州送與陶謙。”


    袁術聞言大驚,帶著質問的語氣道:“什麽?將兗州送給陶謙?”


    “主公先不要著急,待攻下兗州之後,徐州北麵的兗州、西麵的豫州、南麵淮陽地區都在我掌控之中,主公覺得陶謙敢接受兗州嗎?


    到時主公坐擁三州威望無雙,隻需暗中聯係徐州世家,並屯軍於邊界。光是世家的壓力,恐怕陶謙就難以招架,再加上邊界上大軍的震懾。主公便可費一兵一卒便可得到徐州之地。”


    袁術聞言大喜,當即重賞閻象,並派人前往徐州遊說陶謙出兵豫州。


    袁紹和劉備商量好了出兵的時間,隨後,兩支軍隊同時出發,向著蛇丘縣進軍。到了蛇丘縣以後,袁紹和劉備又約定,雙方軍隊輪流攻城。


    袁軍首先發動攻擊,他們向前猛衝了很長時間,但城牆上卻沒有一點動靜。當看到攻城的士兵輕而易舉地爬上城頭時,大家都感到非常困惑。


    直到攻城的士兵打開城門,大部隊進入城中,袁紹這才知道曹操已於兩天前率領軍隊出城。詢問清楚曹軍出城的方向後,他和劉備一起率領軍隊追擊。


    沿著路途,袁紹看到了被曹軍燒毀的河岸防禦工事,氣得臉色鐵青。兩隊人馬一路追到兗州邊界,也沒發現曹軍的蹤跡,隻好暫時率軍返回陳留。


    一路上,袁紹對劉備以禮相待,並明確表示,等兗州戰事結束後,一定會上書朝廷為劉備請功,並推薦他擔任徐州牧。


    劉備眉眼含笑地確是連連推辭,聲稱徐州有陶公,劉備不敢喧賓奪主。袁紹見狀心說都是千年老狐狸,你跟我這演啥呢?


    陶謙見過袁術使者後,被袁術許下的兗州之地說動。隨即派人令劉備和曹豹撤軍返回徐州。


    曹操率軍進攻河內郡後,便迅速占領了河內,與曹仁會合後,便留下曹仁鎮守河內,而他自己則是聽從戲誌才的建議突襲關中。


    說到突襲關中就不得不提一下函穀關。函穀關背靠稠桑塬,所謂的塬便是黃土高原因流水衝刷形成的一種地貌。呈台狀,周圍陡峭,頂部比較平坦。


    稠桑塬顧名思義就是上麵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桑樹(也有說是桃樹),塬上等同於原始森林。


    塬頂距離地麵170米左右,整個稠桑塬南北的距離有二十多公裏,東西最窄的地方也有四公裏。


    按照古代的生產力來看,穿越塬頂的原始森林可以稱為九死一生。


    奔騰的黃河緊貼著稠桑塬北塬東流,而水流充足的弘農河穿過稠桑塬東塬匯入黃河。


    稠桑塬北望中條山,西枕秦嶺餘脈華山,東據崤山,崤山以東便是地理名詞山東一詞的來源。因此稠桑塬便成了聯通中原地區的天塹。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在稠桑塬北邊有一條長達七公裏名為函穀的自然山體裂縫。這條裂縫平均深度達到三十多米,底部寬不到兩米。經過修整,通過稠桑塬完全沒有問題。


    見證華夏曆史的崤函古道就取道函穀而過。函穀和他東邊的崤山就是崤函古道名字的來源。當年周平王遷都洛陽,走的便是崤函古道。


    而函穀關就建設在函穀的東口,鎮守在崤函古道最險要之處。函穀關是一座攻防一體的關城,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關城內南北最寬處相距六百米,東西最寬處大約兩百五十米。城區可用麵積超過零點二平方公裏,相當於二十八個足球場的麵積。如此寬闊的區域內,可以容納大量的士兵和物資,為長期堅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函穀關城牆周長超過二點一公裏,牆體為夯土結構,高度不低於七米,厚度不低於三米。這樣堅固的城牆,使得敵人難以輕易突破。同時,城牆上還設有了望台、箭塔等防禦設施,進一步增強了防守能力。


    函穀關北邊有一條深度達到三十多米的衝溝,所以沒有修建城牆的必要。不過,為了防止敵人從衝溝偷渡,函穀關在城牆的盡頭蓋了兩座墩樓,互為犄角,起到預警和作戰的作用。這兩座墩樓不僅可以監視衝溝的情況,還能及時發現敵人的動向,並迅速組織反擊。


    關城分別有東西南三處城門。西門位於函穀裂縫內部,東門則是主城門,東臨弘農河,門外架設有浮橋與崤函古道相連。而南門則作為東門的備用城門存在。


    在城內的最高處,築有一座雞鳴台。由於雞鳴台的視野極佳,因此被視為函穀關的指揮中樞。值得一提的是,雞鳴台正是成語“雞鳴狗盜”的發源地。


    函穀關依山傍水,背後是高聳的稠桑塬,俯瞰著弘農河。想要攻打函穀關,必須首先渡過河流。然而,函穀關關外的河岸隻是一片麵積有限的灘塗,最多隻能同時容納數千人,其餘的大軍隻能隔著河幹著急。


    即使成功攻克了函穀關,接下來還需要一步步地深入,攻打更為棘手的函穀裂縫防線。在安史之亂時期,哥舒翰率領的四萬隴右邊軍就在這裏全軍覆沒。


    所以防守函穀關的成本極低,在這裏投放幾千人便能輕鬆禦敵。因此函穀關被形容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時函穀關方圓幾百裏都是原始森林,而且氣候炎熱,就算不考慮後勤保障,在密林中穿行,無處不在的瘴氣就能讓部隊失去戰鬥力。


    當時中原進入關中除了中間的崤函古道外,還有南北兩條路。北路為蒲津道,在中原北渡黃河後穿越王屋山,順著中條山向西在蒲津渡過黃河才能進攻關中。


    南線為武關道,需南下南陽盆地,再北上穿越秦嶺便可踏足關中。這條路線路途太長,還要加上五關和藍田兩座關隘的阻擊。


    因此,《過秦論》一開篇便是,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劉邦當時聽從張良的建議,南下幾百裏偷襲武關才踏入防備空虛的關中滅亡了秦朝。


    到了漢文帝時期,澎湃的黃河在稠桑塬北塬衝刷出一大片可以通行的陸地,因此崤函古道與時俱進改走省時省力的稠桑塬北塬。函穀關就此從輝煌走向了沒落。


    函穀關名氣實在太大,百姓習慣以函穀關為界,東邊為關東,西邊為關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再現漢之輝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憂鬱的榴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憂鬱的榴蓮並收藏三國:再現漢之輝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