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幫忙,不到一個時辰就把倆人的東西都歸攏好了。胡家準備了薄厚八套被褥,還有四床炕褥子,張蓮留了兩套換洗的,其他的和布料一起放在箱子裏,放在西邊挨著衣櫃的矮櫃上。
穿不到的衣裳也放到了衣櫃裏,當下正穿的那些就放在炕琴的櫃子裏,也方便。
隻是張蓮沒有想到,胡興的箱子裏還有給她準備的幾套衣裳。胡興說這都是李氏準備的,有親手做的,也有成衣店裏買來的,四季衣裳各有兩套。
胡興發現媳婦的東西好少,又想到之前堂嫂們好像都是回門的時候才從娘家拿之前用的東西,也就沒在意。
手頭的事情做完,才聽到外頭的動靜,像是有人來串門了,來人還挺多的,
“胡大哥,那個……茅房在哪兒?”
說實話,張蓮就剛起床的時候去了趟茅房,從出門到現在她都沒有去,今天喝水也少,加上緊張她也沒什麽感覺,現在一放鬆就有點……
“我帶你去,順便帶你轉轉,熟悉熟悉咱們家。”
胡家是個兩進院子的格局,分前後院,兩個院子各有五間北屋,東西配房各三間,前院多了四間南屋。後院再往後是茅房,豬圈雞舍和牛棚。
胡興先帶張蓮去了茅房才從後院開始介紹。
後院的五間正房,大小格局都是一樣的。胡興和張蓮的新房就在後院的東邊這間,西邊那間空著,中間是胡老漢和李氏住著的。五間北屋都是獨立的屋門,互相不打擾。
張蓮一聽中間公婆住著,心裏就忐忑起來,胡興中午回來的時候……完了完了,她還使喚胡興來著……
胡興倒是不在意的,不過還是給媳婦安了安心。
西配房三間屋子打通了,南北兩間是兩間臥室,中間是個客堂間。是給李氏姐姐家的兩個閨女——胡興的兩個表妹許嬌嬌和姐姐許姝準備的,胡家沒有閨女,所以對姐妹倆很是喜歡經常接來常住,幹脆準備了她們的房間。
東配房的三間屋子也是打通的,中間那間有兩眼灶,分別通著南北放著浴桶的兩間屋子的小火炕,中間燒水,裏麵洗澡。
前院後院的格局一樣,但是多了四間南屋。五間北屋各有各的門,但是從飯廳也有進東西兩間屋子的門。最東邊那間是沒成親的幾個小子在住,胡興昨天還是睡這間的。西邊那間偶爾待待客。中間是個大飯堂前後都有門,後門直通後院,但是現在沒有開著。飯堂放著平時胡家吃飯用的圓桌,可以容納二十多人同時用餐。
西配房三間和大門西邊的兩間南屋中的一間相連打通,用來做晾曬房用。房梁上分門別類的掛著和各種不同的風幹食物和皮子。中間有活動的木板,需要的時候可以和南屋分開來。剩下那間緊挨著大門西側的南屋被做成了工具房,堆放著各種農具弓箭之類的東西。
東配房三間和大門東邊的兩間南屋也是打通的,靠著東牆根下壘著一溜大小不同的灶台,中間是一個橫跨了三間東屋的長方形木桌,放著各種食材,桌子上頭還吊著一溜籃子。拐過去的南屋裏,則是放著很多大小不一的甕,小的也就小臂長短,大的有半人高。
前院還有口井,靠近灶房窗子的地方,用石頭圍了井口,架著轆轤。
胡興在後院大致和張蓮說了一下前院的情況,才帶著她來前院的。
飯堂的前門敞開著,十幾個年紀不等的男人正圍著大圓桌……包餃子?
張蓮懷疑她是不是“英年早花”,不然怎麽會有這樣的“奇事”?
“胡大哥……他們……在包餃子?”
“換個稱呼。不然你跟爹一樣,叫我興子。”
“啊?稱呼的事兒以後再說,他們在包餃子?”
“對,成親這天下午,自家親戚晚上要在家包餃子,小河村不一樣嗎?”
張蓮:我當然知道他們在包餃子,我是在問為啥都是男人包?
張蓮還沒問出口,一高一矮兩個和胡興長得五分相似的男孩子就跑過來喊嫂子。
“這是小四小五,我弟弟。”胡興捋了捋小五的頭發跟張蓮介紹。
這倆孩子她今天在新房見到過,但是不知道是他弟弟。
“嫂子,我是小四胡達。”
“小五,胡福。”
胡達和胡福一個十二歲一個八歲,長得都挺壯,個頭也像他們哥哥似的,比同齡的孩子高了不少。
“你們也會包餃子啊,真能幹!”張蓮見他們手上和衣襟上都有白麵,猜測可能是幫著幹活才弄上的。
得了誇獎的兩個小娃子,當即一左一右就拉著張蓮往飯堂去。
胡老漢正在擀麵皮,看到張蓮過來也沒有難為情的樣子,張蓮心下對胡老漢的印象加了幾分。
張蓮不太熟練的喊了聲爹。胡老漢笑嗬嗬的應了。又在胡興的的介紹下,爺爺伯伯叔叔哥哥弟弟的喊了一圈兒。心裏給這個場景找了個她認為最為合理的一個理由——今天要包的餃子太多,婦人們忙不過來男人們過來幫忙的,為了避嫌才隻有男人的。
有了“正當”理由,張蓮也就輕鬆多了。
“行了,蓮兒去裏頭找你娘去,興子洗手過來幫忙。”
“我把媳婦兒送屋裏就過來。”
胡興答應了一聲,又領著張蓮撩起草珠簾子進了飯堂西邊的屋子。
穿不到的衣裳也放到了衣櫃裏,當下正穿的那些就放在炕琴的櫃子裏,也方便。
隻是張蓮沒有想到,胡興的箱子裏還有給她準備的幾套衣裳。胡興說這都是李氏準備的,有親手做的,也有成衣店裏買來的,四季衣裳各有兩套。
胡興發現媳婦的東西好少,又想到之前堂嫂們好像都是回門的時候才從娘家拿之前用的東西,也就沒在意。
手頭的事情做完,才聽到外頭的動靜,像是有人來串門了,來人還挺多的,
“胡大哥,那個……茅房在哪兒?”
說實話,張蓮就剛起床的時候去了趟茅房,從出門到現在她都沒有去,今天喝水也少,加上緊張她也沒什麽感覺,現在一放鬆就有點……
“我帶你去,順便帶你轉轉,熟悉熟悉咱們家。”
胡家是個兩進院子的格局,分前後院,兩個院子各有五間北屋,東西配房各三間,前院多了四間南屋。後院再往後是茅房,豬圈雞舍和牛棚。
胡興先帶張蓮去了茅房才從後院開始介紹。
後院的五間正房,大小格局都是一樣的。胡興和張蓮的新房就在後院的東邊這間,西邊那間空著,中間是胡老漢和李氏住著的。五間北屋都是獨立的屋門,互相不打擾。
張蓮一聽中間公婆住著,心裏就忐忑起來,胡興中午回來的時候……完了完了,她還使喚胡興來著……
胡興倒是不在意的,不過還是給媳婦安了安心。
西配房三間屋子打通了,南北兩間是兩間臥室,中間是個客堂間。是給李氏姐姐家的兩個閨女——胡興的兩個表妹許嬌嬌和姐姐許姝準備的,胡家沒有閨女,所以對姐妹倆很是喜歡經常接來常住,幹脆準備了她們的房間。
東配房的三間屋子也是打通的,中間那間有兩眼灶,分別通著南北放著浴桶的兩間屋子的小火炕,中間燒水,裏麵洗澡。
前院後院的格局一樣,但是多了四間南屋。五間北屋各有各的門,但是從飯廳也有進東西兩間屋子的門。最東邊那間是沒成親的幾個小子在住,胡興昨天還是睡這間的。西邊那間偶爾待待客。中間是個大飯堂前後都有門,後門直通後院,但是現在沒有開著。飯堂放著平時胡家吃飯用的圓桌,可以容納二十多人同時用餐。
西配房三間和大門西邊的兩間南屋中的一間相連打通,用來做晾曬房用。房梁上分門別類的掛著和各種不同的風幹食物和皮子。中間有活動的木板,需要的時候可以和南屋分開來。剩下那間緊挨著大門西側的南屋被做成了工具房,堆放著各種農具弓箭之類的東西。
東配房三間和大門東邊的兩間南屋也是打通的,靠著東牆根下壘著一溜大小不同的灶台,中間是一個橫跨了三間東屋的長方形木桌,放著各種食材,桌子上頭還吊著一溜籃子。拐過去的南屋裏,則是放著很多大小不一的甕,小的也就小臂長短,大的有半人高。
前院還有口井,靠近灶房窗子的地方,用石頭圍了井口,架著轆轤。
胡興在後院大致和張蓮說了一下前院的情況,才帶著她來前院的。
飯堂的前門敞開著,十幾個年紀不等的男人正圍著大圓桌……包餃子?
張蓮懷疑她是不是“英年早花”,不然怎麽會有這樣的“奇事”?
“胡大哥……他們……在包餃子?”
“換個稱呼。不然你跟爹一樣,叫我興子。”
“啊?稱呼的事兒以後再說,他們在包餃子?”
“對,成親這天下午,自家親戚晚上要在家包餃子,小河村不一樣嗎?”
張蓮:我當然知道他們在包餃子,我是在問為啥都是男人包?
張蓮還沒問出口,一高一矮兩個和胡興長得五分相似的男孩子就跑過來喊嫂子。
“這是小四小五,我弟弟。”胡興捋了捋小五的頭發跟張蓮介紹。
這倆孩子她今天在新房見到過,但是不知道是他弟弟。
“嫂子,我是小四胡達。”
“小五,胡福。”
胡達和胡福一個十二歲一個八歲,長得都挺壯,個頭也像他們哥哥似的,比同齡的孩子高了不少。
“你們也會包餃子啊,真能幹!”張蓮見他們手上和衣襟上都有白麵,猜測可能是幫著幹活才弄上的。
得了誇獎的兩個小娃子,當即一左一右就拉著張蓮往飯堂去。
胡老漢正在擀麵皮,看到張蓮過來也沒有難為情的樣子,張蓮心下對胡老漢的印象加了幾分。
張蓮不太熟練的喊了聲爹。胡老漢笑嗬嗬的應了。又在胡興的的介紹下,爺爺伯伯叔叔哥哥弟弟的喊了一圈兒。心裏給這個場景找了個她認為最為合理的一個理由——今天要包的餃子太多,婦人們忙不過來男人們過來幫忙的,為了避嫌才隻有男人的。
有了“正當”理由,張蓮也就輕鬆多了。
“行了,蓮兒去裏頭找你娘去,興子洗手過來幫忙。”
“我把媳婦兒送屋裏就過來。”
胡興答應了一聲,又領著張蓮撩起草珠簾子進了飯堂西邊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