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兩口回到小坎溝的時候,差不多酉時,夏日白天長,還是天光大亮的時候。日頭也曬得很。
胡興趕著牛車直接從後門去了牲口棚,家裏沒有人顯得靜悄悄的,在胡家,哪怕是八歲的小五也是要下地幹活的。帶回來的東西不多,隻有張蓮的一個小包袱和一點張家給的回禮,兩斤肉,一袋子高粱。從後門進來方便放東西。
回門其實娘家不用回禮的, 張家也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張老爹堅持,胡興就從善如流的拿回來了。
“吃的你拿到灶房去吧,肉不能放,一會兒做了吃。我把東西放下就做飯去。”
胡興看著張蓮,心裏嘀咕媳婦兒記性可能不太好,今天在小河村剛說過的話咋還就忘了。
“媳婦兒,咱家是男人做飯……”
張蓮一頓,所以我才不想吃那麽難吃的飯啦。
“人家說新媳婦進門要給婆家做頓飯,今天回來的早,也讓爹娘小叔子們嚐嚐我的手藝。”
從進門的那一刻到現在,張蓮確實沒機會去做飯,但是也沒好意思說胡家的飯很難吃。成親當天是酒席和餃子,都是請的大廚做菜調餡準備好的。第二天又被婆婆李氏拉著在村子裏轉悠了一整天,中午飯是在別家吃的,晚上回來飯菜都做好了,今天早上又是胡興提前做到的早飯。她是真的三天沒有下廚了,不對,是兩天,今天在小河村還是做飯了的。
胡興想著是她想孝敬爹娘一番,也就沒攔著。
張蓮把衣服布料分別都放好,去了前院的灶房。胡家的灶房是真的大,張連感慨。整整三間房都拿來做灶房,四眼灶,還有摞得高高的蒸籠。長方形的桌子貫穿了整個灶房南北方向排放著。頂上吊著杆子,杆子上是一排籃子。和這個一比,張家的灶房就沒法看了。
張蓮去的時候,胡興已經把肉清洗好了,正在糾結是切塊還是切片,見媳婦兒過來,就直接問了。
“肉是要切塊還是切片?”
“你想吃什麽?”張蓮不再打量這個灶房。“家裏人都喜歡吃什麽,你告訴我,我做。”
邊說話,邊在灶房裏轉了一圈,除了胡興放在案板上正準備切的肉,其他的吃食是一點都沒看到。肉和菜沒有就算了,糧食都一點都沒有。想起有個嬸子說,她婆婆會把糧食什麽的都藏在自己屋裏,張蓮想著可能李氏也是這樣做的。張蓮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糧食對莊戶人家來說很是重要的,出了差錯,那影響的就是一家子一整年的口糧。
“家裏人愛吃肉,其他的倒是沒什麽喜歡的。但是除了娘之外,我們的飯量都很大,得多做一些。”
張蓮想了想,再大能大到哪裏,那六七十個包子饅頭,怎麽都夠了吧。但萬事沒有絕對,她還是從善如流的說:“那你說要用多少東西,我找娘去拿。”
“這點小事兒不用找娘,我去拿就行。”
“那回頭娘知道了不會生氣吧?”
“這些小事兒她不會管的,再說這會兒她還沒回來呢。”
胡興看了看天色說著就進了灶房南邊門裏,過了一會兒就拿了半袋白麵,半袋子棒子麵放到大桌子上,又出了灶房。張蓮也沒閑著,用一邊放著的竹竿把吊著的籃子一個個挑下來看,兩籃子雞蛋,其他的都是曬幹了的山貨,木耳,香菇,平菇,核桃,栗子,等等。木耳最多,有四籃子,但是看著有點返潮,準備回頭弄出來攤開晾晾。
抬頭就看到胡興拿一大塊臘肉過來。還提著個小背簍,裝著各種菜。
“怎麽拿了這麽多?”張蓮有點無奈,這男人的手怎麽這麽大,弄點什麽東西都是一堆一堆的拿。
“不多,這一頓就造完了。”
說著胡興就放下臘肉,又去井邊洗菜。胡興隻顧著忙碌,沒注意小媳婦兒張蓮已經呆住了。
那麽一背簍的菜和一大塊的臘肉,一頓就吃完了?她知道男人們飯量大,原來這麽大啊。 不過要做這麽多,得抓緊一些了,時辰不早了。突然就明白了,為啥要有這麽些灶了——做飯快啊。
抓了一把木耳,泡在一個大碗裏,又拿了六個雞蛋,想了想又拿了六個,磕在碗裏。從灶台邊得架子上找了鹽罐子,放了一點點鹽攪散。
買了包子饅頭,晚上做點粥就好。洗了鍋,那些包子饅頭擠擠挨挨的放了三層蒸籠。添上水,熥饅頭包子。
這會兒胡興也洗完菜回來了,拎著還在滴水的背簍,把菜一樣樣的往外拿,被張蓮及時阻止。
胡興趕著牛車直接從後門去了牲口棚,家裏沒有人顯得靜悄悄的,在胡家,哪怕是八歲的小五也是要下地幹活的。帶回來的東西不多,隻有張蓮的一個小包袱和一點張家給的回禮,兩斤肉,一袋子高粱。從後門進來方便放東西。
回門其實娘家不用回禮的, 張家也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張老爹堅持,胡興就從善如流的拿回來了。
“吃的你拿到灶房去吧,肉不能放,一會兒做了吃。我把東西放下就做飯去。”
胡興看著張蓮,心裏嘀咕媳婦兒記性可能不太好,今天在小河村剛說過的話咋還就忘了。
“媳婦兒,咱家是男人做飯……”
張蓮一頓,所以我才不想吃那麽難吃的飯啦。
“人家說新媳婦進門要給婆家做頓飯,今天回來的早,也讓爹娘小叔子們嚐嚐我的手藝。”
從進門的那一刻到現在,張蓮確實沒機會去做飯,但是也沒好意思說胡家的飯很難吃。成親當天是酒席和餃子,都是請的大廚做菜調餡準備好的。第二天又被婆婆李氏拉著在村子裏轉悠了一整天,中午飯是在別家吃的,晚上回來飯菜都做好了,今天早上又是胡興提前做到的早飯。她是真的三天沒有下廚了,不對,是兩天,今天在小河村還是做飯了的。
胡興想著是她想孝敬爹娘一番,也就沒攔著。
張蓮把衣服布料分別都放好,去了前院的灶房。胡家的灶房是真的大,張連感慨。整整三間房都拿來做灶房,四眼灶,還有摞得高高的蒸籠。長方形的桌子貫穿了整個灶房南北方向排放著。頂上吊著杆子,杆子上是一排籃子。和這個一比,張家的灶房就沒法看了。
張蓮去的時候,胡興已經把肉清洗好了,正在糾結是切塊還是切片,見媳婦兒過來,就直接問了。
“肉是要切塊還是切片?”
“你想吃什麽?”張蓮不再打量這個灶房。“家裏人都喜歡吃什麽,你告訴我,我做。”
邊說話,邊在灶房裏轉了一圈,除了胡興放在案板上正準備切的肉,其他的吃食是一點都沒看到。肉和菜沒有就算了,糧食都一點都沒有。想起有個嬸子說,她婆婆會把糧食什麽的都藏在自己屋裏,張蓮想著可能李氏也是這樣做的。張蓮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糧食對莊戶人家來說很是重要的,出了差錯,那影響的就是一家子一整年的口糧。
“家裏人愛吃肉,其他的倒是沒什麽喜歡的。但是除了娘之外,我們的飯量都很大,得多做一些。”
張蓮想了想,再大能大到哪裏,那六七十個包子饅頭,怎麽都夠了吧。但萬事沒有絕對,她還是從善如流的說:“那你說要用多少東西,我找娘去拿。”
“這點小事兒不用找娘,我去拿就行。”
“那回頭娘知道了不會生氣吧?”
“這些小事兒她不會管的,再說這會兒她還沒回來呢。”
胡興看了看天色說著就進了灶房南邊門裏,過了一會兒就拿了半袋白麵,半袋子棒子麵放到大桌子上,又出了灶房。張蓮也沒閑著,用一邊放著的竹竿把吊著的籃子一個個挑下來看,兩籃子雞蛋,其他的都是曬幹了的山貨,木耳,香菇,平菇,核桃,栗子,等等。木耳最多,有四籃子,但是看著有點返潮,準備回頭弄出來攤開晾晾。
抬頭就看到胡興拿一大塊臘肉過來。還提著個小背簍,裝著各種菜。
“怎麽拿了這麽多?”張蓮有點無奈,這男人的手怎麽這麽大,弄點什麽東西都是一堆一堆的拿。
“不多,這一頓就造完了。”
說著胡興就放下臘肉,又去井邊洗菜。胡興隻顧著忙碌,沒注意小媳婦兒張蓮已經呆住了。
那麽一背簍的菜和一大塊的臘肉,一頓就吃完了?她知道男人們飯量大,原來這麽大啊。 不過要做這麽多,得抓緊一些了,時辰不早了。突然就明白了,為啥要有這麽些灶了——做飯快啊。
抓了一把木耳,泡在一個大碗裏,又拿了六個雞蛋,想了想又拿了六個,磕在碗裏。從灶台邊得架子上找了鹽罐子,放了一點點鹽攪散。
買了包子饅頭,晚上做點粥就好。洗了鍋,那些包子饅頭擠擠挨挨的放了三層蒸籠。添上水,熥饅頭包子。
這會兒胡興也洗完菜回來了,拎著還在滴水的背簍,把菜一樣樣的往外拿,被張蓮及時阻止。